养虫小史
- 格式:pdf
- 大小:63.86 KB
- 文档页数:1
黄粉虫养殖技术手册目录1.黄粉虫生物学特性 (3)1.1. 形态特征 (3)1.2. 生活习性 (3)1.3. 生殖习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黄粉虫饲料 (4)2.1. 常规饲料 (4)2.2. 发酵饲料 (4)3.黄粉虫养殖设施 (4)3.1. 厂房建设 (4)3.2. 养殖设备 (5)3.3. 加工设备 (5)4.黄粉虫饲养管理 (5)4.1. 卵期管理 (6)4.2. 幼虫管理 (6)4.3. 成虫管理 (7)4.4. 病虫害防治 (8)5.黄粉虫利用 (8)5.1. 活体饲料 (8)5.2. 蛋白饲料添加剂 (8)5.3. 餐厨垃圾处理 (8)黄粉虫又名黄粉甲,俗称面包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甲属,建国初期从俄罗斯引入国内进行人工养殖。
其蛋白含量高居各类活体动物饲料之首,是鸟、龟、蝎、蛇、鱼、林蛙等的优质活体饲料,也可加工成黄粉虫粉作为家畜、家禽蛋白饲料添加剂,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黄粉虫原为仓储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五谷杂粮,也可取食树叶、树皮、杂草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资。
因其食性杂、耐粗饲、繁殖能力强,养殖过程操作简单,便于集约化饲养,现已在全国各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成为继家蚕、蜜蜂之后的第三大经济资源昆虫,所生产的商品虫被广泛应用于花鸟鱼虫市场、畜禽饲料加工等行业,并为各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昆虫食物来源。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黄粉虫逐渐在环保领域崭露头角,特别是在有机餐厨垃圾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将餐厨垃圾、作物茎叶经过适当粉碎后制成的微生物发酵料可以作为黄粉虫的优质饲料,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对餐厨垃圾、农业废弃物进行了有效的处理,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黄粉虫种虫的饲养管理1 .饲养密度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若饲养密度过小,会直接影响其活动和取食;密度过大,互相拥挤摩擦生热,使局部温度升高,又会自相残伤,增加死亡率。
所以幼虫的饲养密度一般应保持在每平方米面积3 . 5 一6 千克的虫子重量。
幼虫个体愈大,相对密度应小一些。
室温高、湿度大时,密度也应小一些。
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面积保持在5000 一10 000 只之间。
2 .筛除虫粪幼虫孵化后很快就开始取食,待集卵箱的饲料基本食完时(约7一15 天)应尽快将虫粪筛除。
1-3 龄幼虫用100 目筛网除粪。
筛除虫粪后应即投放新的饲料。
每次投放的饲料量约为虫总重量的10 %一20 % ,也可在饲喂过程中视黄粉虫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投放量,饲料投放量以3- 5 天食完为度。
一般幼虫为3- 5 天筛1 次虫粪,投放1 次饲料。
筛除虫粪时应注意筛网的型号要适于虫子个体的大小,以免虫子随虫粪漏出。
3 龄前的幼虫用100 目筛网,3 - 8 龄用60 目筛网,10 龄以上可用40 目筛网,老熟幼虫用普通铁窗纱即可。
筛虫粪时应观察饲料是否吃完,混在粪中的饲料全部被虫子食尽时再筛除虫粪。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喂菜叶及瓜果皮以前,应先筛出虫粪,以免虫粪粘在菜叶及含水饲料上。
虫粪沾水后很快会腐烂、变质,造成污染3 .分离蛹幼虫长到12龄以上时开始化蛹。
化蛹时需进行分蛹。
蛹期为黄粉虫的生命危险期,容易被仇虫或成虫咬伤。
所似养虫箱中有幼虫化蛹时,就应及时将蛹与幼虫分开。
分离蛹的方法有手工挑拣、过筛选蛹等办法。
少量的蛹可以用手工挑拣,蛹多时用筛网筛出。
在养殖过程中应不断改进养殖技术,使幼虫生长整齐,化蛹时间集中,在同一时间,多数幼虫同时化蛹,减少虫间的互相伤残现象。
分蛹应在幼虫化蛹前或快化蛹时进行。
黄粉虫怕光,老熟幼虫在化蛹前3 一5 天行动缓慢,甚至不爬行,此时在饲养箱上用灯光照射,小幼虫较活泼,会很快钻进虫粪或饲料中,表面则留下已化蛹的或快要化蛹的老熟幼虫,这时可方便地将其收集到一起。
【附庸风雅】养虫小史诗词歌赋,文玩博览养虫一般认为始于唐代玄宗时。
玄宗是历史上有名的享乐皇帝,斗鸡、走狗一类娱乐大都被归到他的头上。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金笼蟋蟀”条:“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
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此则资料有一定真实性,养尊处优的宫女们,百无聊赖之际,用金笼畜养一只小小的蟋蟀,听着悲切感人的虫鸣,聊以自慰,以度过漫漫长夜,是可信的。
但说百姓们养虫也是跟宫女们学的,恐怕不对了。
实际上是养虫娱乐早已有之,来自民间的宫女把此法带到宫中而已。
史书载事有一个毛病,不少民间艺术都被说成是“传自宫中”,其实是颠倒因果。
此后,有关养虫的记载渐多。
宋代除了养斗蟋蟀,还养能叫的纺织娘,这是一种南方鸣虫,北方很少见。
到了明代,当时的京师北京城里,养虫之风大盛。
据当时寄居北京的文学家袁宏道记载,北京人喜养蝈蝈:“有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南人谓之纺织娘。
食丝瓜花及瓜穰,音声与促织相似,而清越过之。
余尝畜二笼,挂之檐间,露下凄声彻夜,酸楚异常,俗耳为之一清。
”还有金钟儿:“又一种微类促织,而韵致悠扬,如金玉中出,温和亮彻,听之令人气平,京师人谓之金钟儿。
”直到现在,北京人也是最喜蝈蝈,看来是有传统的。
到了清代,有几个皇帝也成了鸣虫爱好者,各府王爷们也以畜玩鸣虫怡情养性。
比如康熙皇帝就很喜欢鸣虫,灯节赏花听虫鸣是他每年一项重要活动。
据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载,当时宫里“秋时收养蟋蟀,至灯夜则置之鳌山灯内,奏乐既罢,忽闻蛩声自鳌山中出”。
还在宫里架设暖室,进行蟋蟀、蝈蝈等鸣虫的孵育,“每设宴,则置绣笼中,唧唧之声不绝”,即使在严寒的冬月,宫里也到处响着鸣虫欢快的叫声。
《清宫词·鳌山蛩声》描写了这种怡然自乐的太平景象:“元夕乾清宴近臣,唐花列与几筵平。
秋虫忽向鳌山底,相和宫嫔笑语声。
”康熙帝曾有诗咏曰:“秋深厌聒耳,今得锦囊盛。
黄粉虫的生活史
黄粉虫,又称“面包虫”,原产北美洲,50年代从苏联引进我国饲养,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
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农村养殖网为大家科普黄粉虫的生活史。
黄粉虫的生活史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蛾。
卵
乳白色、椭圆形、有米粒大小,卵的外面是卵壳起保护作用,里面是卵黄,黄粉虫的卵在25℃-30℃时经5―7天即孵化出幼虫。
幼虫
刚孵出的幼虫很小,长约3毫米,乳白色,2天后开始进食。
如果温度在25℃-30℃饲料含水量在13%-18%,大约8天蜕去第一次皮,变为二龄幼虫,体长增至5毫米。
以后大约在35天内又经过6次蜕皮,最后成为8龄老熟幼虫,这时幼虫呈黄色,体长增至25毫米。
幼虫在蜕皮过程中,每蜕皮一次体长明显增大,在适宜的温度25℃-28℃,空气湿度50%-9O%时,8龄幼虫约10天即变成蛹。
蛹
刚变成的蛹为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黄、变硬,长约16毫米,头大尾小,两边有棱角,蛹常浮在饲料的表面,即使把它放在饲料底下,不久会爬上来,蛹约7天后变成蛾。
蛾
刚羽化的蛾子为乳白色,头部金黄色,身体幼嫩,不太活跃,也不进食,以后逐渐变黄,约3-5天变黑色,开始觅食、交配、产卵,黄粉虫以卵产出到性成熟总共约70天。
蛾子的雌雄比例1:1,一生交配多次,交配时雄虫在雌虫背上进行交配,交配后的雌虫每天产卵约15-20粒,产卵盛期长达2个月,以后逐渐减少,应该汰,以免占用产卵箱。
死掉的成虫应及时清除,以免污染环境。
黄粉虫养殖技术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附属于 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
原产北美洲,50 年代从苏联引进中国喂养,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具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因干燥旳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1形态特性黄粉虫为全变态昆虫,其毕生(指一种生长周期),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椭圆形, 乳白色, 表面有斑纹。
卵长(1.72±0.27)mm , 卵宽(0.91±0.09)mm 。
8月份室内喂养所产卵旳孵化率为88.24%。
幼虫:身体细长, 呈圆筒形, 老熟幼虫体长(24~29)mm ,初孵幼虫为乳白色, 后变为黄褐色, 各节背面前中文学名 黄粉虫别 称 面包虫界 动物界亚 门 六足亚门亚 纲 有翅亚纲亚 目 多食亚目属 粉甲属 拉丁学名 Tenebrio molitor 二名法 Tenebrio molitor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鞘翅目 科 拟步甲科 种 黄粉虫后缘淡褐色,节间及腹面为黄白色,各龄幼虫体长及头壳宽比较稳定,是幼虫分龄旳重要根据。
蛹:幼虫长到50天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
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
蛹旳两侧呈锯齿状,棱角。
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成虫:扁平长椭圆形,体长(13.02±0.91)mm,体(4.11±0.33) mm ,刚羽化成虫旳鞘翅为米黄色,前胸背板为褐色, 3h后鞘翅变为红褐色, 3~4d后,成虫鞘翅颜色变为黑褐色,触角念珠状,第3节长度短于第1、2节之和,末节长宽相等,且长于前一节,鞘翅表面刻点很密。
成虫旳产卵前期约为3~5d,卵多为散产,既可产在饲料中,也可产在饲料底层旳纸上。
成虫在通过20目筛旳上层疏松麦麸饲料中产卵,有97.4%旳卵都产于纸上,而在同等厚度(5cm)条件下,用面粉替代麦麸,只有21.4%卵产于纸上,没有饲料时成虫一般不产卵或产卵很少。
黄粉虫养殖介绍,黄粉虫养殖技术详解黄粉虫就是面包虫,作为最近今年发展起来的特种养殖,具有生长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是当代年轻人创业的选择之一,下面来了解一下黄粉虫养殖技术。
一、养殖黄粉虫介绍1、温度黄粉虫进行养殖的时候,对温度很有要求,不管温度是过高还是过低,黄粉虫都会到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会把黄粉虫给考干了,温度过低就会影响孵化,这样就会降低我们养殖的利益。
因此温度最好保持在25-30度左右为佳,温度最高不能在35度以上,温度最低也不能在15度以下,必须要控制好养殖室内的温度,才能把黄粉虫养殖好,增加我们养殖的利益。
2、卫生黄粉虫跟其它一些虫子不太一样,大多虫子喜欢生长在脏乱的地方,但是它生长却喜欢在干净的环境,所以养殖室的卫生要保持好。
需要我们经常清扫,还要不定期的消毒。
喂食以后也要注意,每次喂养以后剩下的残渣要及时清理干净,长时间不清理容易滋生细菌,就会让黄粉虫引起一些病害,所以卫生很重要。
3、密度养殖黄粉虫大多都用立体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养殖的空间,就可以多养一些黄粉虫,虽然每层都有很多黄粉虫,但是也要控制好养殖的密度,一般厚度在3厘米以内为佳,不能超出3厘米,要是太厚的话,会导致温度过高,无法散热,就会引起黄粉虫的死亡。
因此养殖的密度很重要,不想造成没必要的损失,就要控制好养殖的密度。
4、日场管理养殖黄粉虫日常管理很重要,这就包括我们日常喂养和合理控制密度以及分群。
喂养的食物很有要求,必须保证饲料没有污染和变质,还不能有残留的农药,以及发霉和腐烂等现象。
黄粉虫主要食用的饲料是麸皮和玉米,还有一些菜叶等均可喂养,要是喂养有问题的饲料,会导致黄粉虫的死亡,最好每天喂养的次数在3次左右为宜,喂食量要合理。
最后就是分群的介绍,要根据生长进行分群,把大小分开饲养,这样不但能合理控制密度,还容易管理,对黄粉虫的生长也有好处。
5、防治病虫害养殖黄粉虫的时候防治病虫害也很重要,防治不好就会造成没必要的损失,因此要及时防治。
白虫的养殖方法白虫,又称为家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养殖技术在农村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白虫的养殖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环境准备。
白虫的养殖需要一个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
养殖场所应该干燥,避免受到雨水的侵袭。
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积水和污染。
2. 种子选育。
白虫的种子选育非常重要,优质的种子能够保证后期的产出。
选育时应该选择外形完整,体态健康的种子,避免选择有病虫害的种子。
同时,要注意保持种子的纯度,避免杂交。
3. 饲料培育。
白虫的主要饲料是桑叶,因此要保证充足的桑叶供应。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采摘新鲜的桑叶,避免过于老化影响白虫的食欲。
4. 养殖管理。
在白虫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包括定时给予饲料,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及时清理虫粪等。
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避免对白虫的影响。
5. 温度控制。
白虫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避免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6. 定期观察。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白虫的生长情况。
包括观察其体态、食欲、排泄情况等。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整个养殖过程。
7. 收获与销售。
当白虫长大后,就可以进行收蚕。
收蚕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对白虫造成伤害。
收蚕后,可以进行蚕茧的加工,或者直接进行销售。
总的来说,白虫的养殖方法需要注意环境准备、种子选育、饲料培育、养殖管理、温度控制、定期观察以及收蚕与销售等方面。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养殖技术,才能够保证白虫的生长发育,最终取得丰收的成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养殖顺利,收获丰厚。
黄粉虫种虫的饲养管理1、饲养密度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若饲养密度过小,会直接影响其活动和取食;密度过大,互相拥挤摩擦生热,使局部温度升高,又会自相残伤,增加死亡率。
所以幼虫的饲养密度-般应保持在每平方米面积3.5-6千克的虫子重量。
幼虫个体愈大,相对密度应小一些。
室温高、湿度大时,密度也应小-些。
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面积保持在5000-10000只之间。
黄粉虫养殖:黄粉虫种虫管理技术2、筛除虫粪幼虫孵化后很快就开始取食,待集卵箱的饲料基本食完时(约7-15天)应尽快将虫粪筛除。
1-3龄幼虫用100目筛网除粪。
筛除虫粪后应即投放新的饲料。
每次投放的饲料量约为虫总重量的10%-20%,也可在饲喂过程中视黄粉虫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投放量,饲料投放量以3-5天食完为度。
-般幼虫为3-5天筛1次虫粪,投放1次饲料。
筛除虫粪时应注意筛网的型号要适于虫子个体的大小,以免虫子随虫粪漏出。
3龄前的幼虫用100目筛网,3-8龄用60目筛网,10龄以上可用40目筛网,老熟幼虫用普通铁窗纱即可。
筛虫粪时应观察饲料是否吃完,混在粪中的饲料全部被虫子食尽时再筛除虫粪。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喂菜叶及瓜果皮以前,应先筛出虫粪,以免虫粪粘在菜叶及含水饲料上。
虫粪沾水后很快会腐烂、变质,造成污染。
3、分离蛹幼虫长到12龄以上时开始化蛹。
化蛹时需进行分蛹。
蛹期为黄粉虫的生命危险期,容易被仇虫或成虫咬伤。
所似养虫箱中有幼虫化蛹时,就应及时将蛹与幼虫分开。
分离蛹的方法有手工挑拣、过筛选蛹等办法。
少量的蛹可以用手工挑拣,蛹多时用筛网筛出。
在养殖过程中应不断改进养殖技术,使幼虫生长整齐,化蛹时间集中,在同-时间,多数幼虫同时化蛹,减少虫间的互相伤残现象。
分蛹应在幼虫化蛹前或快化蛹时进行。
黄粉虫怕光,老熟幼虫在化蛹前3-5天行动缓慢,甚至不爬行,此时在饲养箱上用灯光照射,小幼虫较活泼,会很快钻进虫粪或饲料中,表面则留下已化蛹的或快要化蛹的老熟幼虫,这时可方便地将其收集到-起。
黄粉虫的饲养实验报告引言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被广泛饲养用于观赏、科学研究和动物饲料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探究黄粉虫的理想饲养环境和最适宜的饲养方式,以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
材料与方法材料:- 黄粉虫成虫若干- 黄粉虫幼虫若干- 饲料:- 麦麸- 燕麦片- 胚芽粉- 苹果碎片- 胡萝卜碎片- 饲养盒若干- 细砂土若干- 喷水器- 恒温箱- 显微镜方法:1. 准备饲养盒:将一部分细砂土均匀覆盖在饲养盒底部,避免湿度过高。
在较大的饲养盒上方安装通风网。
2. 准备饲料:将麦麸、燕麦片、胚芽粉、苹果碎片和胡萝卜碎片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饲料。
3. 饲养黄粉虫成虫:将黄粉虫成虫放入饲养盒中,每只成虫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度竞争。
将适量的饲料撒在饲养盒中,保持饲养盒内的湿度适中。
每天通过喷水器向饲养盒中喷水,保持湿润环境。
4. 观察成虫:用显微镜观察成虫的活动情况、产卵情况以及交配情况。
5. 收获幼虫:对于有繁殖的饲养盒,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幼虫收获出来,以避免产卵及竞争造成的死亡情况。
6. 饲养黄粉虫幼虫:将收获的黄粉虫幼虫放入干净的饲养盒中,以保证幼虫的健康生长。
提供适量的饲料,并保持盒内湿度。
7. 观察幼虫:定期观察幼虫的生长情况,记录其体长和颜色的变化。
8. 重复实验: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结果与讨论理想饲养环境:通过实验观察与验证,发现黄粉虫的理想饲养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 温度:黄粉虫适宜生活的温度范围为28-32摄氏度。
- 湿度:黄粉虫适宜生活的湿度范围为60-70%。
- 氧气:饲养盒应有良好的通风装置,保证盒内空气流通。
最适宜的饲养方式:- 成虫饲养:黄粉虫成虫适宜生活在含丰富水分的环境中,每天通过喷水器向饲养盒中喷水,保持湿润环境。
- 幼虫饲养:幼虫侧重于高蛋白、高纤维的饲料,麦麸、胚芽粉等均为较理想的饲料。
同时,充足的水分也是幼虫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