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2.87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原则及要点分析摘要:在道路工程建设中防范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风险,还应进一步优化该区域的搭板设计、结构设计,加强路基沉降处理,借此完善道路工程过渡段的安全性能,降低行车风险。
相关人员可结合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特点,做好路基压实、搭板铺设作业,增强路基路面承载能力,延长过渡段路基路面的使用年限,提升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引言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于城市交通容量的要求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出行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了市民出行和物资运输的安全性与顺畅性。
路面结构设计作为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路面结构施工的质量、安全、成本和效益。
由于城市道路的规模大、复杂程度高、重要性强,在路面结构的设计环节必须要考虑到后期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积累设计经验,减少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缺陷,确保城市道路工程路面施工的有序开展和道路工程建设效果。
本文就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分析,以供相关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1重要作用与影响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道路结构的结构强度。
所谓结构耐久性,是指结构有效承受各种可能受到外力、环境变化、材料寿命和尺寸有限等因素影响的力的能力。
影响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提高桥梁安全运营效率、经济收入效率、促进公共交通法规的制定和日常客运的便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再是某个人或某个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取得的项目成果,而是国家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因此其重要性是巨大的。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各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正因如此,加强道道路梁建设,保障旅客正常通行势在必行。
但是,在道路建设的实践中,总会存在设计缺陷,保证道道路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使整个结构的安全和寿命成为道路困难。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一、、结构设计需考虑的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结构设计需考虑的设计状况: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偶然状况。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对于结构的各种极限状态,均应规定明确的标志和限值。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当结构或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滑动、倾覆等);(2)结构构件或连接处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能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成机动体系;(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柱的压屈失稳等)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限值的状态。
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二、公路桥涵应根据不同种类的作用(或荷载)及其对桥涵的影响、桥涵所处的环境条件,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1 持久状况:桥涵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
该状况桥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 短暂状况: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的状况。
该状况下的桥涵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 偶然状况:在桥涵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的状况。
该状况下的桥涵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桥头宜设置搭板。
填土高度扩大基础是开挖基底至桥面的高度;其他为地面线至桥面的高度。
四、橡胶支座:橡胶支座使用寿命为20-30年,小于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东北大学22春“建筑工程技术”《路基路面工程》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土基路堤分为上路堤、中路堤、下路堤。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碎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及各类抗滑表层的粗集料应符合规定的石料磨光值要求。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对浸水路堤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时,下面哪种填料填筑的路堤在洪水位骤降时,需要考虑动水压力?()A.不易风化的岩块B.渗水性好的砂、砾石土C.中等渗水土,如亚砂上、亚粘土D.压实良好的粘性土参考答案:AC4.现行水泥路面设计规范在确定板厚时,考虑了哪些荷载产生的疲劳损坏()。
A.表面张力B.荷载应力C.湿度应力D.温度应力参考答案:BD5.公路排水中地表排水包括()。
A.路面排水B.中央分隔带排水C.坡面排水D.路面结构层内排水参考答案:AC6.施加于挡土墙的荷载按性质划分为()。
A.恒载B.可变荷载C.温度荷载D.施工荷载参考答案:ABCD7.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性包括()。
A.应力应变关系B.疲劳特性C.温缩特性D.干缩特性参考答案:ABCD8.造成路基破坏的基本前提是不良的地质条件,而水则是引起路基破坏的直接原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下列结合料稳定类不适合作高速公路基层的有()。
A.二灰砂砾B.水泥土D.二灰土参考答案:BD10.水结碎石路面强度构成是由碎石之间的嵌挤作用以及碾压时所产生的石粉与水形成的石粉浆的粘结作用而形成的。
水结碎石路面中,由于石灰岩和白云岩石粉的粘结力较强,是水结碎石的常选石料,水结碎石路面厚度一般为()。
A.16cmB.10cm~16cmC.10cmD.10cm~13cm参考答案:B11.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翘曲应力的原因是温度变化太快。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2.沥青路面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其使用性能和承载能力不断降低,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便不能满足正常行车交通要求,而需补强或改建。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是指路面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超过该荷载就会导致路面损坏或崩溃。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路面结构,具有承重能力强、耐久性好等特点。
然而,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加和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所承受的荷载也越来越大。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是路面的设计厚度和强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厚度要满足承受预计车辆荷载的要求,以保证路面在使用寿命内不会发生损坏。
同时,路面的强度也要足够,以承受车辆的压力和冲击力。
其次是路面的质量和施工工艺。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不仅与材料的选用有关,还与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的把控有关。
只有确保施工质量达标,才能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
再次是路面的使用环境和路况。
路面所处的环境和路况都会对路面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温度变化、水分的渗透等都会导致路面损坏或者产生裂缝。
为了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路面的损坏和裂缝,并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
同时,对于临界荷位较大的路段,可以考虑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路面的厚度、改善路面的强度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限制超载车辆的通行,减少对路面的损害。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对于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畅通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路面的良好状态,确保其承载能力达到临界荷位,才能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和道路的正常使用。
因此,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需要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监管和维护,确保其临界荷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临界荷位是保证道路安全和畅通的重要指标。
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确保其能够承受预计的车辆荷载。
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管理和监管,以保障道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坚固耐用的道路网络,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安全和便利的保障。
浅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水泥混凝土(素混凝土)路面是山东地区加油站选用的主要硬化地面形式之一,由于公司部分加油站临近煤矿区或物流区,且车辆超载运输现象也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很多路面在使用初期就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损坏,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严重影响了加油站的经营销售、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投资效益。
因此,为解决大载重车辆地区的混凝土地面易破损问题,需要在施工开展前分析此地段的极限车辆荷载与混凝土地面的设计方法。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地面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各因素对地面造成破坏的原因并根据破坏原因进行简单的数据测算,最后针对各破坏因素的极限值进行承载力比对,确定固定厚度的混凝土路面的极限承载力。
目的是简单清晰的确定混凝土的竖向承载力与混凝土厚度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地面承载力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基础承载力,混凝土标号,混凝土厚度,及设计形式。
基础承载力(计算目标值):由于重点分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情况,且设计院设计的三元结构(15CM黄土垫层、15CM砂石垫层)一般情况下符合基础要求,因此计算中的基础一律按无限宽(刚性)基础进行考虑(根据厚度进行求解)。
混凝土标号:混凝土中的标号与刚度是成正比的即标号越大,混凝土的刚度越大,因此路面选择过低标号的混凝土会导致整体路面的网裂,而选择过高标号的混凝土会导致整体路面的刚度过大,呈现脆性即易整体开裂,因此标号的正确选择也是混凝土路面能否长期保持良好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中的混凝土标号一律选用设计院设计的C30标号。
混凝土厚度(一般为18CM-30CM):根据公式分别代入25CM、28CM、30 CM。
以25CM厚的C30混凝土为例,C30轴心抗压是20.1Mpa=20.1N/mm2=20.1×1000000N/m2,相当于20.1×100000千克(五个零,除以10,重力加速度),也就是20.1×100吨,2010吨,即2010吨/m2,因为是25CM厚混凝土,所以需要乘以0.25,因此推算每立方米的,25CM厚的C30混凝土的设计抗压能力约为502.5吨/m3。
我国常⽤汽车路⾯设计参数第三章⽔泥混凝⼟路⾯交通参数的调查与分析§3-1 交通荷载调查⽅法汽车是路基路⾯的服务对象,路基路⾯的主要功能是长期保证车辆快速、安全、平稳地通⾏。
汽车荷载⼜是造成路基路⾯结构损伤的主要成因,⽽且,车辆荷载的作⽤⼜是影响路⾯使⽤寿命的关键因素之—。
因此,为了保证设计的路基路⾯结构达到预计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车辆荷载是路⾯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影响路⾯设计的车辆荷载作⽤的参数主要是:设计使⽤期内标准轴载的累计作⽤次数。
为此,需采集交通量和轴载⽅⾯的数据,预测设计使⽤期内的交通增长,进⾏标准轴载作⽤次数的当量换算等交通分析。
⾸先应对⾏驶的汽车作调查分析,包括汽车轮重与轴重的⼤⼩与特性;不同车型车轴的布置等。
⼀、车辆的种类道路上通⾏的汽车车辆主要分为客车与货车两⼤类。
客车⼜分为⼩客车、中客车与⼤客车。
⼩客车⾃⾝重量与满载总重都⽐较轻,但车速⾼,⼀般可达120km/h,有的⾼档⼩车可达200km/h以上;中客车⼀般包括6个座位⾄20个座位的中型客车;⼤客车⼀般是指20个座位以上的⼤型客车(包括铰接车和双层客车),主要⽤于长途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
货车⼜分为整车、牵引式挂车和牵引式半挂车。
整车的货厢与汽车发动机为⼀整体;牵引式挂车的牵引车与挂车是分离的,牵引车提供动⼒,牵引后挂的挂车,有时可以拖挂两辆以上的挂车;牵引式半挂车的牵引车与挂车也是分离的,但是通过铰接相互连接,牵引车的后轴也担负部分货车的重量,货车厢的后部有轮轴系统,⽽前部通过铰接悬挂在牵引车上。
货车总的发展趋向是向⼤吨位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运输⽔陆联运业务开展之后,货车最⼤吨位已超过40—50t。
在交通调查中,⼀般将汽车分为⼗类:即⼩型客车、⼤型客车、⼩型载货汽车、中型载货汽车、中型载货⾃卸汽车、中型载货特种汽车、⼤型载货⾃卸汽车、⼤型载货特种汽车、载货拖拉机、⼤型载货汽车。
每种汽车应属于何种分类,交通部⼯管司提供了交通调查分类图。
《公路⼯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标准》解读《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JTG 2120—2020专家解读一、引言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规范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JTG 2120—2020)。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该标准进行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二、标准的背景和目的《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的制定背景是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地区和不同设计师在进行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时存在差异,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参差不齐。
因此,制定并实施该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设计,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具体来说,该标准旨在:统一公路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规范材料的选用和检验方法,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明确施工和验收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促进公路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三、主要内容与解读(一)术语和定义该标准首先对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和统一,如“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极限状态”等。
这些术语和定义的明确和统一有助于消除歧义,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具体来说,“公路工程结构”是指用于承受和传递荷载、保证车辆安全通行的各种结构物,包括桥梁、隧道、路基、路面等;“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极限状态”是指结构达到不能继续承载或不能保持预定功能的状态。
(二)设计原则该标准提出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原则,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这些原则为设计师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确保设计出的公路工程结构既安全又经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