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2
必修3语文学科课程纲要第三模块(主题)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小说,古代诗歌,古代议论性及科普说明文。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口语交际专题为讨论。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口语应用,文学作品中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介绍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一、课标要求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更具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实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5、在表达和交流活动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想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7、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8、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1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鉴赏作品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2品味作品语言艺术体会人物的含蓄美重难点分析王熙凤的形象。
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曾这样评价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 我们和王熙凤“初次”见面于练习。
凭借练习和平时你对王熙凤的了解为了让凤姐跟上时代的潮流请你为凤姐起一个网名或昵称。
二课堂导学 1. 分析王熙凤的形象贾母说道“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结合这些语境指出那个字最能概括王熙凤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分组讨论注具体做法和步骤1学生分组讨论第一个发言的同学请大家给予鼓励2每一组统一认识和见解后自由发言最佳是争相发言3每组同学发言完毕鼓励为主牵引为辅助4学生之间也可探讨争论交流互诉心的。
“ 语言辣a出场的语言泼辣b见黛玉时话香辣d与王夫人对话肖像辣a外貌辣1漂亮2张狂威严b衣着火辣动作行为辣热辣2 2. 总结总结王熙凤的形象3. 联系高考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三当堂训练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的语言肖像动作行为心理的分析。
我们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有了一个一定的了解。
但是我们这节课还有另一个重点那就是用你刚才所学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来描述一下“同桌的你”的形象。
四课外作业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的形象。
【课外小知识】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说说这个人物是谁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2解释说明“凡鸟”语出《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
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安后来值康不在。
喜嵇康兄嵇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第2.3课《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2.以贾政住处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通过“穿越时空”情景任务的创作尝试,了解创作背景,走进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与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1.欣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2.以贾政住处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曹雪芹,名霑,字_______,号_________,清代卓越的小说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_________。
2.《红楼梦》《红楼梦》原名____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3.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阜盛()敕造()台矶()贾赦()姊妹()呜咽()绾着()盘螭()錾银()忖度()宫绦()翠幄()酒觚()盥手()黼黻()瞋()视纨袴()蹙眉()罥()烟两靥()攒珠髻()(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②()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态度和习惯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朗读·讨论·点拨PPT一、导入课文:1.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
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
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
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2.写作背景《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
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
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
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
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
2.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因此而形成的个性化语言。
【学习难点】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人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去分析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学习和运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并掌握古代小说的欣赏方法。
课文研习一、王熙凤。
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登场。
①王熙凤未登场,却先传来笑声和放诞无礼的寒暄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像传统戏曲表演时,人物先在台后唱上几句再出来亮相一样。
这种写法叫什么?②这些人都是"敛声屏气"的,唯独王熙凤这样"放诞无礼",还有"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可见她在贾府中是个怎样的人?③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2、肖像。
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容貌。
①写服饰表现的性格:服饰:性格:②写容貌表现的性格:容貌:性格:3、言行:①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①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⑧C、②⑤⑧D、⑦⑧③王熙凤在见黛玉的过程中神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④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⑤从以上分析,可概括出王熙凤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学案第一课时【导入设计】〈〈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闾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 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大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 “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 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 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知识目标】 一、 识记: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二、 理解:1. 课文节选部分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2. 了解课文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方法及作用;3.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使用说明】1 . 1 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2 . 2。
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 3. 1。
分钟当堂训练. 4. 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 【预习热身】一.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霆,字梦阮,号雪芹。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衰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 着豪华的公子生活, 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 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简介〈〈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 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 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的原名〈〈石头记》 〈〈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鹦完成。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 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 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 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字义2.了解关于整理曹雪芹的文学常识二、预习内容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阜.盛()敕.造()嬷.嬷()丫鬟.()斟.上()怯.弱()癞.头()疯癫.()放诞.()绾.着()璎珞..()盘螭.()绉.裙()裉.袄()嫡.亲()翠幄.()轩.峻()厢庑.()錾.金()黼黻..()美人觚.()孽.根()溺.爱()小幺.()咳嗽..()盥.手()懵.懂()瞋.视()诽谤..()辜.负()韶.光()纨绔..()罥.烟眉()两靥.()颦.颦()杜撰.()2.识别字形3.分辨词义一概·一律委曲·委屈不经之谈:敛声屏气:恭肃严整:顾盼神飞:寻愁觅恨:二、文学常识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教学【课时安排】3个课时【教学方法】直观展示法精练法研究性学习法第一课时讲授教师:讲授班级:讲授时间:教学要点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
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
神木中学352高校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主备人:高小梅姓名:组别: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及其主要作者曹雪芹。
2、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3、再读课文,理清本文情节。
【重点难点】理清本文情节,初步认识贾府这个典型环境。
【学习方法】自学法,批注法,合作探究【知识链接】《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yóng)、父亲曹頫(fǔ)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雪芹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常以自比。
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
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小说常识:】小说三要素:1、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概括介绍,可以具体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3、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本文在红楼梦中的作用:第一次展现了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的首次相对。
【预习课文】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阜.盛()敕.造()呜咽..()敛.声()屏.气()嫡.亲()便.宜()厢庑..()孽.根()溺.爱()漱.口()懵懂..()宫绦.()韶.光()纨绔..()蹙.眉()两靥.()杜撰.()忖度..()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⑴一射之地:⑵形容尚小:⑶风流态度:⑷不经之谈:⑸行为偏僻:⑹纨绔膏粱:⑺放诞:⑻体格风骚:⑼便宜:⑽内帏:⑾总角:⑿惫懒:⒀乖张:【学习过程】一、独立思考再读课文,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并理清小说情节。
(要求:采用速读法,快速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并对情节加以复述) 1.林黛玉为何进贾府?2.请简单复述小说情节。
二、合作探究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你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阜(fù)盛敕(chì)造规矩(ju)B.两靥(yè)忖(cǔn)度钗钏(chāichuàn)C.怯(què)弱纳罕(hǎn)盥(guàn)沐D.憨(hān)顽瞋(chēng)视惫(bèi)懒2.“风骚”一词有以下几种含义:a.诗经和楚辞的并称;b.泛指诗文;c.俊俏;d.轻佻,放荡;e.才华,文采,借指“文治”方面的业绩;f.风韵。
下列各句中“风骚”的含义各属哪一项?(1)天然一段风骚..()(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3)各领风骚..数百年()(4)卖弄风骚..()(5)身量苗条,体格风骚..()(6)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学习反思】: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学习和完善?【拓展阅读】《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延伸阅读】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流变神木中学352高校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主备人:高小梅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试着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贾宝玉的性格形象。
2、学会鉴赏小说人物并总结人物刻画的常用方法。
【重点难点】深入研究文本,分析贾宝玉的性格形象。
【学法指导】自学法,批注法,合作探究【知识链接】鉴赏课文(1)围绕中心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3)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
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学习过程】一、独立思考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说说你的看法。
二、合作探究贾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1、给课文做批注在课文中找到写宝玉的相关内容,每部分体现出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在文中做批注,写出你的理解。
2、讨论分析并总结出宝玉的性格特征(1)在宝玉出场前作者是怎样对宝玉进行侧面描写的?体现他怎样的性格?(2)通过出场后的正面描写,你认为在黛玉眼中的宝玉是个怎样的形象?(3)认真诵读理解两首《西江月》,你认为《西江月》中对宝玉的评价是褒还是贬?请说明理由。
3、概括归纳宝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三、展示个性批注你对文中写宝玉的文字有哪些自己的看法?展示你的精彩批注。
【当堂检测】1、《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贾宝玉出场时,插入后人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其作用是()A、反映了作为公子哥的贾宝玉的性格的另外一面,“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B、说明贾宝玉徒有英俊的外貌,其实不学无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C、告诫王孙公子,莫向宝玉学习,“寄言纨绔与高粱:莫效此儿形状。
”D、概括了宝玉的性格特点,说明他蔑视世俗,不慕功名利禄。
2、背诵默写两首《西江月》【学习反思】: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学习和完善?【拓展阅读】《西江月》中对宝玉的评价(1)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