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市:科技种植闯出共同致富路
- 格式:pdf
- 大小:78.35 KB
- 文档页数:1
最全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试题1、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
答案:AA.江门市肇庆市B。
江门市云浮市C。
肇庆市韶关市 D.肇庆市河源市2、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
答案:BA。
重要发展地位B。
重要战略地位C.主要发展地位D。
主要战略地位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 事业发展的()。
答案:AA.新尝试B。
新实践C.新实验D。
新挑战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答案:CA。
2038 年B。
2040 年C。
2035 年D。
2050 年5、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答案:AA. “一带一路”B。
9+2城市群C. “一核一带一区”D。
粤港澳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广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国家()示范区加快建设。
答案:CA.粤港澳B。
创新园区C。
自主创新D。
自主研发7、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
答案:DA。
同宗同源B.地缘相近C。
合作共赢D.优势互补8、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答案:AA.合作B.发展C。
创新D。
稳定9、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和资源错配现象.答案:BA.恶性竞争B。
同质化竞争C.地方保护D.抢占资源1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区域.答案:AA。
创新B。
改革C.开放D。
包容1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小院”有大担当作者:门高伟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80期全国各地的“科技小院”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院人”正在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院人”来了一茬,走了一茬,再来一茬,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他们住进农家院,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的“四零”科技服务。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靠科技,关键是让广大农民掌握科学种田的本领。
可以说,“科技小院”既是开创了引导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又是响应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一种新模式,更是稳固扶贫成果的坚实力量,探索出了一条让农民受益、政府满意的科技服务新模式。
常驻,是“科技小院”最重要的特色。
其他方式的农业技术推广,通常是专家下乡不定期进行指导和培训,而科技小院则是通过常驻,可以为农民提供随时随地的科技服务。
授渔、扶智,是“科技小院”又一大亮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科技小院”把自身的科技力量之光,辐射所驻乡村农民,授课、培训、实践,一大批农民用科技武装了头脑,在增产增收路上行稳致远。
“科技小院”培育的一大批科技农民,不仅补上了基层科技力量严重不足、手段滞后的短板,改善了周边乡村的生产方式,也促进群众思想面貌的改变。
名叫“小院”,“小”在灵活,“小”在点多,但它却有大担当。
这里是解决生产难题的一线阵地,是覆盖生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是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实践基地,更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训新型农民的“星星之火”。
“科技小院”的魔力正在于此,“科技小院”做的事,就是农民需要的事,它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与个人牺牲,而是互惠互利,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极大欢迎。
目前,“科技小院”的星星之火已经成为燎原之势,中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起建立了“科技小院联盟”,依托各省科协组织,联合各省农业高校,推广“科技小院”模式,获得了广泛支持和响应。
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2035年的愿景,目标具体真切,鼓舞人心。
三农领域创业成功案例: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3C("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加强,3C领域的创业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有一些懂得如何应用科技、市场和政府政策的科技创业者,已经在3C领域实现了创业成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位农业科技创新的创业者载明文,他是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
载明文是浙江宁波人,出生在一个知识家庭,小时候就受到父母启发,常看各种知识性书籍。
2001年,载明文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了生命科学学士学位,随后到国外留学,深造植物学研究,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后来,他回到国内,成为一名农业科技创新的创业者。
载明文创业的初衷是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他认为,要让农业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借助高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的“宁可试验一千遍,也不能错过一个效果好的品种”的模式,培育能够适应不同气候、土壤环境的品种。
针对这个问题,载明文团队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试验,研发出了一种名为“载明文品种”的农业品种。
与传统品种相比,载明文品种不仅具有更高的抗病、抗逆性能,还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因此,这种品种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于全国各地的农业产业中。
此外,载明文创业团队在推广“载明文品种”的同时,还自主研发了多项农业科技创新产品。
例如,可以有效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的植保机器人,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周期自动喷雾,不仅减轻了人工劳动力的负担,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此外,还研发出智能土壤分析仪、大数据农业管理系统、数字农业技术平台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产品,有效地将农业生产和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在载明文创业团队的努力下,农业科技创新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效果逐渐显著。
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工劳动力,还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此外,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得中国农业逐渐向着现代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断丰富着“三农”领域的内涵。
农业科技助力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是国家乡村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方式。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农村地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模式和农民致富角度,探讨农业科技如何助力农村发展以及引领农民致富。
一、科技创新助力农村发展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样也对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农业科技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
通过运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农民可以对农作物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耕作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农业科技的创新助力农村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益。
例如将水果加工成果酱,将蔬菜加工成速冻食品等,这些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最后,农业科技的创新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依赖大量人力和土地资源,效率相对较低。
而现代农业模式融合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了科技和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通过农业科技的创新,农村地区可以更加注重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经营空间。
二、现代农业模式引领农民致富现代农业模式以高效、节能、环保为特征,成为引领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首先,现代农业模式的推广使得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传统农业生产往往受制于天气、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收入不稳定。
而现代农业模式运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和养殖管理,降低了农业风险,使农民的收入更加稳定可观。
其次,现代农业模式的推广推动了农村就业的拓宽。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往往以小农经济为主,农田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而现代农业模式依靠科技创新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了农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能人之路能带人头探路大敲开致富门11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广东中山市坦洲镇沾涌自然村,这里的天空是蓝色的,村庄是绿色的,空气十分清新。
占地80%的山林,是沾涌村的绿色底色。
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民陈树国与村经济合作社共同成立了旅游公司。
陈树国在村中最早探索生态休闲旅游,是村里搞经济的能人,他告诉记者,自己率先探路,再与村经济合作社合作,希望摸索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能人回村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游乐园、果园、民宿等与旅游相关的项目,背后的投资人中,都有陈树国。
在沾涌经济合作社社长陈国耀看来,陈树国在外打拼多年,有经营房地产项目的经验,也是村里最早转变观念发展绿色旅游的人。
陈树国头发有些发白,但眼神十分灵活。
他头脑活络,20世纪80年代末村里家家种菜养猪时,他家就承包了60多亩地,养猪同时种植果树。
养猪业进行不到两年就转型,原因是猪场异味和排污让村民有意见,这让他意识到养猪业不够绿色,不可持续,尽管当时投资仍未回本,仍同意亏本“转产”,获得村里支持。
村中铁炉山山清水秀,半山腰上的铁炉山水库中的水就来自山上甘甜的清泉。
当时村里有个山泉泳池正好废弃,受此启发,他向游乐园项目转型,建造了一个人工造浪纯天然山水泳池,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
游客的需求又促使陈树国的游乐项目不断拓展。
如今,游乐园主打生态特色的周边亲子游,夏季高峰时,每天有上千名游客入场,车子排到了村口。
泳季结束后,用什么来吸引游客?陈树国牵头租下村内数十亩山地种植果树。
在他的果场里,甜橙和皇帝柑已到了丰收季节,果子压弯了枝头。
周末,熟客会前来摘果子、吃农家饭。
陈树国又想到了“住”,他在村里开发了两处民宿,其中一座正对着修建中的铁炉山体育公园。
深挖旅游资源带领乡村致富“他还是我们沾涌生态旅游公司的经理。
”沾涌经济合作社社长陈国耀介绍说,过去,沾涌人为保护山林,几任村干部都守住“绿色”底线,工业发展落后于人,村民一度羡慕其他村的丰厚分红。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8•【字号】中府〔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的通知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现将《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落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
中山市人民政府2024年2月8日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R&D投入强度达3.5%,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200家,省市级创新科研团队累计超100家,制定如下措施。
一、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对上年度研发投入超过300万元的企业,按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额最高3%比例给予研发费后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300万元;对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且同比增速超过15%的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
鼓励企业将补助资金按不超过10%比例奖励相关研发人员。
对年度研发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人才安居保障和子女入学服务:对符合我市市级人才房政策保障范围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最长3年,最高100%比例的市级人才房租金补贴,每家企业不超20人;对企业人才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需求,由市教育部门每年协调安排2个市内优质学校(幼儿园)学位。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各镇街)(二)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振兴的贡献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就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振兴的贡献进行探讨。
一、提高农产品产量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改进种植技术、研发新型农业机械以及优化育种方法等手段,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比如,利用遗传改良技术,培育出具有高产量、耐性强的新品种,使得农作物的单产大大提升。
同时,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使农民的劳动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
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农村地区能够更加合理地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
例如,发展现代化温室种植技术,农户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种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并且由于温室种植具有受环境影响小、季节受限少等特点,农户可以实现全年种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振兴的贡献之一是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往往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隐患。
而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研发环保型农药和化肥,推广有机农业等方式,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农业增值产品,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转变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方式,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利用科技手段提取出更多的营养成分,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进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
五、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业科技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通过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中。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鼓励农民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方式实现自己就业与创业的梦想。
六、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引导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发展农业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农村地区可以引入农业科技企业,与农户合作推广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