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53.03 KB
- 文档页数:4
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影响崔向军;王燕燕;韩莉;侯晓强;付军霞【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年(卷),期】2006(17)5【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TNF-,αIL-6水平的影响。
方法42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青蒿琥酯Ⅰ组、青蒿琥酯Ⅱ组(各8只)、青蒿琥酯加甲氨喋呤组(10只)。
除空白组外,余4组用完全弗氏佐剂造模制备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记录用药品干预后各组关节肿胀指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TNF-α、IL-6的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Ⅰ组、青蒿琥酯Ⅱ组及青蒿琥酯加甲氨喋呤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及CD3+CD8)、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
结论青蒿琥酯可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情缓解,与甲氨喋呤联用作用更强。
且可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淋巴细胞(CD3+CD4及CD3+CD8)、TNF-α、IL-6的水平;结果可为青蒿素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总页数】2页(P751-752)【关键词】大鼠;关节炎;实验性;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青蒿琥酯【作者】崔向军;王燕燕;韩莉;侯晓强;付军霞【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三峡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J], 杨晓军;苗文丽;裴林;于素静;郑惠军2.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体外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J], 吴华勋;魏伟;陈镜宇;汪庆童;刘丽华;吴育晶;宋姗姗;黄蓓;常艳;张玲玲3.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白介素-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J], 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杨敏;石宇红4.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趋化因子的影响 [J], 莫汉有;王丽芳;张丽华5.雷公藤内酯醇抑制RANTES和MIP-1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趋化作用的研究 [J], 韦登明;明建扩;饶广勋;黄光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础研究◇摘要目的:革兰阴性菌细胞膜上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局部和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SAP 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青蒿琥酯(artesunate ,AS )通过减少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来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AS 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研究上清液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水平;实时定量荧光PCR 方法检测PI3K-III 及其信号通路关键分子mRNA 的表达。
最后,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III 的磷酸化水平,观察AS 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与PI3K-III 磷酸化水平之间的联系。
结果:与LPS (100ng/mL )组相比,LPS+AS 组能显著抑制LPS 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LPS+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 ,3-MA )组能显著抑制LPS 诱导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
与Medium 组相比,LPS 组能显著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I3K-III 及其关键分子的mRNA 表达。
最后,与LPS (100ng/mL )组相比,LPS+AS 组能显著抑制LPS 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I3K-III 磷酸化水平的增加。
结论:AS 的抗炎机制与抑制PI3K -III 磷酸化水平密切相关。
关键词青蒿琥酯;脂多糖;巨噬细胞;PI3K-III ;炎症中图分类号:R9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9-0969-10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2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疾病[1],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起病急、变化快且复杂等特点[2]。
青蒿琥酯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GF-β1及TNF-α的影响许光兰;梁劲松;以敏;陈平;黄小琪;何胜东【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8(29)9【摘要】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后,分为青蒿琥酯干预组和模型组,另取2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于造模后第7,14,21,28天分别处死5只.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标本.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TGF-β1及TNF-α和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的浓度;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①第7天,模型组肺泡炎明显,青蒿琥酯组病变较轻微;第28天,模型组出现肺纤维化和蜂窝肺;青蒿琥酯干预组病变明显减轻.②各时间点青蒿琥酯干预组肺组织HY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③各时间点模型组BALF中TGF-β1及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青蒿琥酯干预组以上各指标均较模型组降低.结论 TGF-β1及TNF-α是肺间质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因子,青蒿琥酯能抑制TGF-β1及TNF-α的表达,对博莱霉素诱发的肺纤维化有阻断作用【总页数】3页(P1473-1475)【作者】许光兰;梁劲松;以敏;陈平;黄小琪;何胜东【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地塞米松联合川芎嗪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及肺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J], 朱哲;叶涛;孙嘉;康迎波;李允;罗裕文;陈宜泰;陈新2.枇杷叶三萜酸对大鼠肺纤维化的防治及其对肺纤维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TGF-β1表达的影响 [J], 杨雅茹;黄艳;孔一帆;谢丹;李俊3.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及青蒿琥酯的干预作用 [J], 许光兰;梁劲松;以敏;陈平;黄小琪;何胜东4.茶碱、咯利普兰对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影响 [J], 潘金兵;侯宇虹;齐景宪;钱皓喻;王玉静5.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灌洗液TGF-β1、IL-6、VEGF的影响 [J], 李运军;陈玉秋;何仁增;曾小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述·DOI:10. 3969/j. issn. 0253-9802. 2019. 09. 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1612,818016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576,2017A030310236,2018A030 313541);广东省中医药局常规科研项目(20161058,20181058)作者单位: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王俊伟,马剑达,荆俊,郑东辉,戴冽);510089 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严弢)通信作者,戴冽,E -mail :dailie@ mail. sysu. edu. cn青蒿琥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进展王俊伟 严弢 马剑达 荆俊 郑东辉 戴冽【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以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目前缺乏高效低毒的药物。
青蒿琥酯是抗疟的一线药物,新近发现其对自身免疫病尤其是RA 具有治疗效果。
该文综述了青蒿琥酯治疗RA 的机制研究,证实青蒿琥酯不仅能调节T 、B 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抑制自身抗体形成,还可直接作用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和破骨细胞,抑制滑膜炎症、新生血管形成及破骨细胞分化活化,抑制RA 关节炎症和骨破坏,有望进一步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青蒿琥酯;滑膜炎;破骨细胞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artesu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ang Junwei, Yan Tao, Ma Jianda, Jing Jun, Zheng Donghui, Dai Lie. Department of Rheuma -tology and Immunology,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Dai Lie, E -mail: dailie@ mail. sysu. edu. cn【Abstract 】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 is a chronic in flammatory autoi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by the destruction of joints. Currently , an e fficacious and safe drug for RA is still lacking. Artesunate , a first -line drug for malaria , was recently found to have potential in treating autoimmune diseases , especially RA. In this article ,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artesu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A was summarized.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artesunate could not only regulat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 cells and B cells and suppress the formation of autoantibodies , but also directly a ff ect the fibroblast -like synoviocytes and osteoclasts , inhibitthe synovitis , neovascularization and osteoclastogenesis , and then suppress joint inflammation and bonedestruction of RA. Therefore , artesunate might be a potential drug for RA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esunate ;Synovitis ;Osteoclast类风湿关节炎(RA )是一种以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是造成患者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重要病因之一。
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张新欣;李晓丽;庄珊;刘深;李秀华;李衍滨【摘要】目的探究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大鼠TNF-α、IgG2a、IgG2b的影响.方法用人工合成的大鼠来源的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α亚基97-116肽段免疫Lewis大鼠制造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模型,随机分为青蒿琥酯大剂量组(100 mg/kg)、小剂量组(10mg/kg)和模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大鼠淋巴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中TNF-α+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AMG大鼠血清中抗R97-116 IgG2a和IgG2b抗体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琥酯小剂量组明显下调了TNF-α+的百分比(P=0.046),而大剂量组中TNF-α下调不显著,两治疗组血清中抗R97-116 IgG2a和IgG2b抗体的水平下降,且小剂量组血清中抗R97-116 IgG2a和IgG2b 抗体的水平下降更显著.结论青蒿琥酯主要是通过下调TNF-α+细胞的数量和降低血清中抗R97-116 IgG2a和IgG2b抗体水平来改善EAMG大鼠的病情.【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7)003【总页数】4页(P165-168)【关键词】青蒿琥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TNF-α;IgG2a;IgG2b【作者】张新欣;李晓丽;庄珊;刘深;李秀华;李衍滨【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临床学院,山东潍坊261053;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6.1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趋化因子的影响莫汉有;王丽芳;张丽华【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2(32)2【摘要】目的验证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细胞原代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80只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第6天选出右后足和两前足关节炎指数之和≥6分的6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阳性药物对照组(简称甲氨蝶呤组)和青蒿琥酯大剂量[20mg/(kg.d)]、中剂量[10mg/(kg.d)]、小剂量组[2.5mg/(kg.d)]并灌胃给药。
给药免疫后第8天处死大鼠,抽取静脉血,取血清。
同时无菌操作取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行原代培养后培养48h,离心收集上清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及滑膜细胞原代培养上清液MCP-1、RANTES及TNF-α浓度变化。
结果青蒿琥酯大、中、小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及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大、中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青蒿琥酯小剂量组与青蒿琥酯大、中剂量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及上清液中炎性趋化因子MCP-l和RANTES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蒿琥酯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及趋化因子MCP-1、RANTES相关。
【总页数】4页(P253-256)【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青蒿琥酯;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作者】莫汉有;王丽芳;张丽华【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02【相关文献】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 TNF-α、TGF-β1和 VEGF 表达的影响 [J], 郭立霞;徐育冬;王浩;朱明华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TNF-α、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J], 徐育冬;靳洪涛;宋新梅;张绍君3.蜂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浸液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J], 邝慧玲4.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影响 [J], 崔向军;王燕燕;韩莉;侯晓强;付军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白介素-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杨敏;石宇红【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年(卷),期】2011(22)2【摘要】目的实验拟验证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对模型大鼠血白介素-17(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第6天选出右后足和两前足关节炎指数之和≥6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5,5,10,20,40 mg/(kg.d)青蒿琥酯治疗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各组动物灌服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时血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组IL-17及VEGF的浓度均下降(P<0.01),且下降的幅度与青蒿琥酯的浓度呈正相关(IL-17:r=0.56,P=0.003<0.01;VEGF:r=0.54,P=0.003<0.01)。
而组间对比,在青蒿琥酯浓度达到20 mg/(kg.d)治疗组时抑制达到高峰。
结论青蒿琥酯能下调佐剂性关节炎血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且下降的幅度与青蒿琥酯的浓度呈正相关。
【总页数】2页(P415-416)【关键词】青蒿琥酯;佐剂性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作者】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杨敏;石宇红【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IL-17、MMP-3及MMP-9的影响 [J], 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杨敏;许佳;李宝贞;石宇红2.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和趋化因子受体5表达的影响 [J], 蒋雯雯;林荣;韦登明;尹向旭;龙正海3.内皮抑素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J], 周润华;莫汉有;朱姗姗;杨敏;覃央4.重组人内抑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夏丽娟;陈飞虎;黄学应;刘永靖;李俊5.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的影响 [J], 崔向军;王燕燕;韩莉;侯晓强;付军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VEGF、bFGF、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杨静;李振彬;贺占国;徐铮;任宝娣【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0(032)006【摘要】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Wistar大鼠造模,成模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蒿琥酯组、甲氨喋呤(MTX)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排水法测定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足爪容积,HE染色、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并计算病理积分,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VEGF、bFGF水平,RT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结果给药后,青蒿琥酯组与MTX组均能降低大鼠的足爪肿胀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MTX组光镜下踝关节病理改变,包括炎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软骨破坏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青蒿琥酯组、MTX组的滑膜病理积分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而青蒿琥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VEGF、bFGF、IL-1B、TNF-α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清VEGF、bFGF、IL-1β、TNF-α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青蒿琥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bFGF、IL-1β、TNF-α表达有关.【总页数】5页(P908-911,后插1)【作者】杨静;李振彬;贺占国;徐铮;任宝娣【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北,石家庄,050082;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北,石家庄,050082;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82;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82;陕西省西安市第五医院风湿免疫科,陕西,西安,7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285.5;R392.12;R684.305.31;R916.4;R977.6【相关文献】1.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的影响 [J], 杜志峰;李振彬;孙春霞;李雪梅;张宝花;沙海静;修贺明;杨静2.布洛芬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IL-1β、TNF-α表达的影响 [J], 易剑峰3.红霉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表达的影响 [J], 孙雪茜;苏连明4.复方甘草酸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和IL-6表达水平的影响[J], 孙晓鹏;史然然;袁学强5.青蒿琥酯对糖尿病大鼠牙龈组织炎症及IL-1β、TNF-α表达的影响 [J], 陆威;农晓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0第13卷 第1期 201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 Jan .,2011青蒿素(Artemisinin,Art)是我国药学家首先于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叶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其分子式为C 15H 22O 5,其后发现了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等衍生物。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恶性疟疾的药物,近年发现,此类药物还具有抗炎和较为复杂的免疫抑制作用[1-2]。
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为慢性或进行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现有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是其研究的重点。
据青蒿素类药物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因此有学者将其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人们对于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对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衍生物在自身免疫病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病,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多系统损害为特征,SLE 的发病机制涉及了固有免疫参与的免疫耐受的丧失、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以及免疫效应阶段的组织病理损伤等免疫应答的多个层面[3]。
近年来用青蒿素类药物治疗SLE 有较多研究。
1.1 实验研究1.1.1 对免疫细胞的影响CD 4和CD 8分别是辅助性T 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表面标志。
SLE 患者中T 细胞总数通常是减少的,而且存在T 细胞功能障碍,以CD 4+T 细胞活性增加和CD 8+T 细胞活性减弱为特征。
在NZB/NZW F1狼疮小鼠及SLE 患者可发现CD 8+T 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障碍[4-5]。
CD 54为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面标志,T 细胞的识别和活化、细胞毒T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及T、B 淋巴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均有ICAM-1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