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85.84 KB
- 文档页数:19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车道被占用是指因交通事故、路边停车、占道施工等因素,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现象。
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等特点,一条车道被占用,也可能降低路段所有车道的通行能力,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
如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
车道被占用的情况种类繁多、复杂,正确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将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和设置非港湾式公交车站等提供理论依据。
视频1(附件1)和视频2(附件2)中的两个交通事故处于同一路段的同一横断面,且完全占用两条车道。
请研究以下问题:1.根据视频1(附件1),描述视频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2.根据问题1所得结论,结合视频2(附件2),分析说明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
3.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视频1(附件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
4.假如视频1(附件1)中的交通事故所处横断面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路段下游方向需求不变,路段上游车流量为1500pcu/h,事故发生时车辆初始排队长度为零,且事故持续不撤离。
请估算,从事故发生开始,经过多长时间,车辆排队长度将到达上游路口。
附件1:视频1附件2:视频2附件3:视频1中交通事故位置示意图附件4:上游路口交通组织方案图附件5:上游路口信号配时方案图注:只考虑四轮及以上机动车、电瓶车的交通流量,且换算成标准车当量数。
附件3视频1中交通事故位置示意图附件4附件5上游路口信号配时方案本题附件1、2的数据量较大,请竞赛开始后从竞赛合作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下载:试题专题页面:/service/jianmo/index.shtml试题下载地址:/service/jianmo/sxjmtmhb/2013/0525/969401.shtml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B题碎纸片的拼接复原破碎文件的拼接在司法物证复原、历史文献修复以及军事情报获取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道路状况、车辆性能、交通条件、交通管理、环境、驾驶技术和气候等条件。
道路条件是指道路的几何线形组成,如车道宽度、侧向净空、路面性质和状况、平纵线形组成、实际能保证的视距长度、纵坡的大小和坡长等。
车辆性能是指车辆行驶的动力性能,如减速、加速、制动、爬坡能力等。
交通条件是指交通流中车辆组成、车道分布、交通量的变化、超车及转移车道等运行情况的改变。
环境是指街道与道路所处的环境、景观、地貌、自然状况、沿途的街道状况、公共汽车停站布置和数量、单位长度的交叉数量及行人过街道等情况。
气候因素是指气温的高低、风力大小、雨雪状况!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一)、无平交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一般路段是指不受信号、暂停标志、铁公路口等外界因素的中断,保证大体连续的交通流的公路部分。
多车道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是以高速公路上观测到的最大交通量为基准确定的。
根据观测结果,城市快速路比城际间高速公路的值来得大一些,在大体接近城市快速路最大交通量处确定了多车道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为每车道2200pcu/h。
往返2车道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用往返合计值表示。
其理由为往返2车道公路通常不进行往返车道的分离,以供对面车辆超车用,这种方法是比较现实的。
实际上,在往返2车道公路上发生超车时的最大交通量的观测数据非常少,在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写明往返2车道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大约为多车道公路中2车道基本通行能力的二分之一,并确定为2500pcu/h。
另外,与多车道公路相同,对单向通行公路,把其基本通行能力定为每车道2200pcu/h。
(2)可能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是用基本通行能力乘以公路的几何结构、交通条件对应的各种补偿系数求出的。
亦即C= CB*γL*γC*γI*……(2.1)式中,C:可能通行能力;CB:基本通行能力;γLγCγI:各种补偿系数。
就多车道公路而言,先用(2.1)式求出每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然后乘以车道数求出公路截面的可能通行能力。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摘要车道被占用是指因交通事故、路边停车、占道施工等因素,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现象。
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等特点,一条车道被占用,也可能降低路段所有车道的通行能力,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
如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
对于问题一,本文提高结果的精准度,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且两种方法的结果十分吻合。
由于实际通行能力是建立在基本通行能力和可能通行能力之上的,所以在求解实际通行能力之前,需要算出基本通行能力和可能通行能力,针对问题一创建了一张流程图,并借助软件加以拟合。
对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得出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根据GREENSHIELD K-V线性算法得出道路越堵,车速越慢,则实际通行能力就越差,反之就会较好。
对于问题二,因为所占的车道不同,并且给的条件中有说明左转车流比例和右转车流比例不同,那只需验证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就是要先满足这一方法的两个前提条件,首先必须验证是否满足正态分布,经过SPSS软件的验证可以得出符合正态分布。
然后再进行配对,从配对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存在显著性差异,再结合左右转的车流量比例,更加可以看出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于问题三,主要是对所推出来的回归方程的判断和分析因变量和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本问中要先求出排队长度,排队长度是根据堵塞密度,进出车辆数之间的差值来求解,再根据最小二乘法来判断所假设的这一模型是否符合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本问中得出符合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再在排队长度和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之上,运用SPSS软件,在进行结果分析时得出实际通行能力对于排队长度没有影响,所以可以剔除,而事故持续时间和上游车流量对排队长度都有明显的影响,然后得出他们的相关系数,求出最后的相关方程式。
对于问题四,题目中给出了事故发生点到上游路口的距离为140米,并且上游车流量为1500pcu/h,结合视频1中多次出现的120米这一个顶点,推算出120米内大概最大的堵塞车流量,然后按比例分配推算出140米的最大堵塞车流量,视频1中的可以通过加权平均来求出平均的实际通行能力,则事故持续时间就是要靠140米的最大堵塞车流量和平均实际通行能力来计算,最后得出事故持续时间为2.37min。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13202004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湖北大学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夏建设2. 王秦3. 程德康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指导教师组(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
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
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3 年 9 月 16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交通事故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摘要交通事故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会使本来就很拥挤的道路交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可能导致二次事故。
本文通过观察视频1和视频2的交通事故现场,统计整合相关数据和用各修正系数得到实际通车能力的方程,从而解决问题一和问题二。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数学建模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摘要我们采用交通理论,通过视频采集相应的数据,探究车道被占用对城市交通能力的影响并且对比占用不同车道产生的不同影响;然后结合交通流波动理论,我们联系实际建立模型,分析出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差分方程以及仿真技术预测由于车道被占导致的排队情况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流理论差分方程一、问题重述1.1问题的研究背景:车道被占用是指因交通事故、路边停车、占道施工等因素,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现象。
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等特点,一条车道被占用,也可能降低路段所有车道的通行能力,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
如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
车道被占用的情况种类繁多、复杂,正确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将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和设置非港湾式公交车站等提供理论依据。
因此研究其对交通通行的影响存在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2需要解决的问题:视频1(附件1)和视频2(附件2)中的两个交通事故处于同一路段的同一横断面,且完全占用两条车道。
根据视频的交通情况,进而探究交通车道被占对交通通行能力的影响。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根据视频1(附件1),描述视频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2.根据问题1所得结论,结合视频2(附件2),分析说明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
3.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视频1(附件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
4.假如视频1(附件1)中的交通事故所处横断面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路段下游方向需求不变,路段上游车流量为1500pcu/h,事故发生时车辆初始排队长度为零,且事故持续不撤离。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西华师范大学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蔡青2. 乔婷3. 向柯伊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冯长焕(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
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
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3 年 9 月 13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摘 要本文运用二流理论及能量守恒方程,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解决了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问题。
对于问题一,首先对视频1中的数据按照每5秒一个间隔时间段进行统计,对于缺失数据采用前后间断或跳跃时间点的交通量的平均值按5秒为间隔进行填充代替,在对数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等方法确定了序列是平稳的,从而确定了()q p ARIMA ,0,模型的建立,最终得到视频1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所处横断面(2、3车道)通行能力公式:421421465.0619.0675.09.520597.0441.0674.0------+-++=-+-t t t t t t t t X X X X εεεε。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摘要本文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控制变量等方法,建立了通行能力评价、车辆排队等模型,解决了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首先,在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等距取13个时间点,并对视频1进行定点统计,提取出在每个时间点选取道路段的车辆数,再将其换算成标准车当量数,且对缺失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其次,先利用基于跟驰理论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得到了通行能力与车流速度的二次函数关系;再利用Drake在1965年提出的速度-密度模型得到了车流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最后,综合得到的两种关系建立了通行能力评价模型,并用matlab软件求解出结论(具体见正文图3)。
针对问题二,首先,利用问题一的通行能力评价模型对事故二发生至撤离期间,通行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
其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两次事故对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最后,就交通事故位置示意图中标识的车道流量比例对两次事故对通行能力造成的影响为:从事故发生瞬间来看,事故一大于事故二;从持续占道的时间段来看,事故一小于事故二。
针对问题三,首先,统计出各时段上游车流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得到上游车流量是服从自由度为2的2χ分布的。
然后,通过考虑车辆排队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建立了车辆排队长度数学模型。
再根据此模型对题目中所提出的区域性拥堵进行讨论,得出: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疏散的情况下,占道持续时间达到十分钟时,将造成区域性拥堵。
最后,通过控制变量和进行基于2χ分布的模拟仿真,获得导致区域性拥堵因素(通行能力、上游车流量、事故持续时间)的临界值。
针对问题四,首先,根据题目条件将道路通行能力修正为s.0。
由于事故持pcu/39续不撤离,可将车道二、车道三视为完全瘫痪,此时从上游路口驶进该路段的车辆都在车道一进行排队,由此建立事故发生后车辆排队时间与排队长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事故发生后约16分钟,车辆排队队伍到达上游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