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0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01组合列举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一场________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________、鲁迅等。
4.《________》和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5.抨击________和旧文化。
6.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7.提倡________与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8.________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9.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改正:03单项选择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2.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13.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4.“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民丛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5.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袁世凯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根本,以此来抑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先进知识分子反思结论:仅有整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陈独秀1915年上海创立《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发展:陈独秀1917年初,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就任北京大学文学科长。
《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并迁往北京,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阵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新青年》主要内容: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1916任北大校长,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氛围。
1920年,北大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先例。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和科学。
(陈独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3、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反对文言文和旧文学。
《狂人日记》:作者鲁迅,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强调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做无病之呻吟”。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发表,主张推倒腐朽、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谈谈科学和民主的进步意义?这一口号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富强等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