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量表分类精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1.79 KB
- 文档页数:2
精神科常用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的评定量表,由Overall和Gorham于1962年编制。
该量表最初有16项,后来增加到18项,其中包括关心躯体健康、焦虑、情感交流障碍、概念紊乱、罪恶观念、紧张、装相和作态、夸大、心境抑郁、敌对性、猜疑、幻觉、动作迟缓、不合作、不寻常思维内容、情感平淡、兴奋和定向障碍。
每一项都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其中1表示无症状,7表示极重。
如果未测,则记分,统计时应剔除。
原版本没有工作用评分标准,但XXX和量表协作组以及美国的Woerner(BPRS-A)各自编制了一份,供评定时参考。
量表协作组增加了两个项目,包括自知力障碍和工作不能。
自知力障碍指对自身精神疾病、精神症状或不正常言行缺乏认识,而工作不能指对日常工作或活动的影响。
每一项评定标准都有详细的定义,例如关心躯体健康指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不考虑其主诉有无客观基础。
而焦虑则指精神性焦虑,即对当前及未来情况的担心、恐惧或过分关注。
其他项目的定义和评定标准也都非常明确。
使用该量表时,需要严格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未测项目应被剔除。
评定BPRS量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该量表有18项,但有些版本只有16项;2.评定员应为经过训练的精神科专业人员;3.评定时间范围为入组前一周的情况,之后每2-6周评定一次;4.一次评定需要20分钟的会谈和观察,主要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5.该量表无具体评分指导,主要根据症状定义及临床经验评分。
BPRS的统计指标包括总分、单项分、因子分和廓图。
总分反映疾病严重性,单项症状的评分及其出现频率反映不同疾病的症状分布,症状群的评分反映疾病的临床特点,并可据此画出症状廓图。
治疗前后总分值的变化反映疗效的好坏,差值越大疗效越好。
因BPRS为分级量表,所以能够比较细致地反映疗效。
BPRS的结果可按单项、因子分和总分进行分析,尤以后两项的分析最为常用。
精神科护理量表
精神科护理量表是用于评估和监测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的工具。
常见的精神科护理量表包括以下几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用于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阿巴菲尔精神病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状态。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用于评估老年人认知能力和痴呆症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
安康量表(SF-36):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精神病人行为量表(Behavioral Activity Rating Scale, BARS):用于评估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和情绪状态。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且可以用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使用这些量表时,需要注意量表的适用对象、评分标准和使用方法,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1很轻 2轻度 3中度 4偏重 5中度 6极重 7P1.妄想 P2.概念紊乱 P3.幻觉行为 P4.兴奋 P5.夸大 P6.猜疑/被害 P7.敌对性阳性量表分:N1.情感迟钝 N2.情绪退缩 N3.情感交流障碍 N4.被动/淡漠社交退缩 N5.抽象思维困难N6.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N7.刻板思维阴性量表分:G1.关注身体健康 G2.焦虑 G3.自罪感 G4.紧张 G5.装相和作态 G6.抑郁 G7.动作迟缓 G8.不合作 G9.不寻常思维内容 G10.定向障碍 G11.注意障碍 G12.判断和自知力缺乏 G13.意志障碍 G14.冲动控制障碍 G15.先占观念 G16.主动回避社交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S1.愤怒 S2.延迟满足困难 S3.情感不稳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姓名: 年龄: 编号: 总分:P1妄想:无事实根据,与现实不符,特异的信念。
评分依据:会谈中思维自然的表达,及由基层保健工作或家属提供的七思维对社会交往和行为造成的影响。
分级标准1 无定义不适用该病人2 很轻症状可疑,可能是正常范围的上限3 轻度存在一或两个不明确、不具体、并非顽固坚持的妄想,妄想不妨碍思考,社会交往或行为4 中度存在一个多变的,未完全成型的不稳定的妄想组合,或几个完全成型的妄想,偶尔妨碍思考、社会交往或行为5 偏重存在许多完全成型的且顽固坚持的妄想,偶尔妨碍思考、社会交往或行为6 重度存在一系列稳定的,具体的妄想,可能系统化,顽固坚持,且明显妨碍思考、社会交往和行为7 极重度存在一系列高度系统化或数量众多的稳定的妄想,并支配病人生活的主要方面,以至常引起不恰当和不负责任的行动,甚至可能因此危及病人或他人的安全有6个项目的评定与妄想有关:P1,P5,P6,G1,G9。
P1着眼于妄想的数量和系统性。
P2概念紊乱:思维过程紊乱,其特征为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破坏,如赘述、离题、联想散漫、不连贯、显著的不合逻辑,或思维阻隔。
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SIE )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SIE)是一种用于评定住院精神病人行为障碍、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的客观评定工具。
该量表由临床护士根据病人的纵向观察和分析编制而成,旨在为临床治疗、护理和精神药理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该量表分为30项和80项两种版本,本系统采用30项版本。
本量表适用于各类住院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老年和神经症病人。
评定过程需要由经过量表评定训练的护士任评定员,根据病人情况对30个项目内容按0-4分五个级别进行评分。
评定时间为病人住院期间,每天评定一次。
评定者应根据患者症状的存在频度和强度进行评定。
护士观察量表(NOSIE)中,每项为一描述性短语,如肮脏、对周围环境有兴趣、自觉抑郁沮丧等。
本量表原为频度量表,但我们根据国内精神病院的实际情况,修订后按照症状的出现频度和具体现象,分为-4分5级进行评分。
为了便于病房护士评定,使用前应该对全体参加评定的护士进行培训。
评定者必须是了解病人情况的护士,最好是该病人的主管护士。
各个项目的评分标准规定如下:1.肮脏:1分表示病人能始终主动洗漱、梳理和保持床铺的整洁,4分表示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帮助。
2.不耐烦:1分表示偶有急躁和缺乏耐心,每周一次以上,4分表示总是表现出急躁和缺乏耐心,每天三次以上。
3.哭泣:1分表示偶尔哭泣,每周一次以上,4分表示总是哭泣不止,每天三次以上。
4.对周围活动有兴趣:1分表示对周围活动不关心,偶尔有些反应,4分表示对周围活动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通过该量表的评定,护士可以客观地评估病人的行为障碍和病情演变,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1分=“经常忘记自己的床号和主管医生”2分=“需要反复提醒才能记住自己的床号和主管医生”3分=“经常忘记自己的床号、主管医生和治疗计划等重要事项”4分=“完全无法记住自己的床号、主管医生和治疗计划等重要事项”1.对周围活动参与程度2分:对周围活动比较关心,但很少参与。
精神科评定量表
(最新版)
目录
1.精神科评定量表的定义和作用
2.精神科评定量表的分类
3.精神科评定量表的应用
4.精神科评定量表的局限性
正文
精神科评定量表是应用心理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测定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科临床和研究有帮助意义的量表。
根据文本,我们可以将精神科评定量表分为三大类:症状量表、诊断量表和特殊量表。
症状量表主要用于评定某一类症状的严重程度,这是精神科量表当中种类最多的,应用最普遍的一类。
例如,在精神分裂症的评定中,症状量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在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诊断量表则主要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用于特定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量表,以及与特定的分类诊断系统配套的量表。
例如,精神分裂症诊断量表可以协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的亚型。
特殊量表则主要用于特定目的,例如不良反应量表,用来评定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尽管精神科评定量表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精神科评定量表通常基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因此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评定量表的评分
可能受到患者和评估者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五分量表题目和选项1、抑郁:不仅包括交谈时所观察到的实际表现,如沮丧的神态、悲伤的面容、或心灰意懒得模样,而且应该确定这种抑郁情绪是整个精神异常表现的一部分,即应对抑郁做出全面的临床评价。
如果是交谈时发现的抑郁程度与检查前一周的抑郁不相一致时应按较重者评分无B、轻度,虽然有某些抑郁迹象,如有时又臭、缺乏热情等,但检查者不认为这是病态表现或者认为这是病人的习惯表现,并不具有临床意义C中度,抑郁成都虽轻,但临床意义可肯定,或者在过去一周内有时感到抑郁苦恼,或感到自己评都表现迥然不同。
D、显著,明显抑郁或者在过去一周内常常有益于感觉,或有时抑郁是病人极感痛苦E、严重,严重的抑郁,表现出重症抑郁的症状,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控制不住的哭泣等,或者在过去一周内常常因抑郁而极度痛苦2、焦虑:对交谈时观察到的焦虑迹象应该明确与整个精神异常现象有关(可能出现某些交感神经活动亢进的生理体征,如手掌出汗、轻度颤抖、皮肤发红等)。
如伴随运动型激越时焦虑评分至少在3分以上如果交谈时程度与过去一周不一致时,应按照较重者评分A、无B、轻度,病人表现紧张看来是习惯非病态,或者认为是对交谈场合的合理反应C、中毒,焦虑虽轻但临床意义已可以肯定,或在过去一周内有是发生焦虑是病人感到苦恼D显著,显著的焦虑如对交谈表示忧虑,需要安慰,但还会因此中断谈话。
可能伴有轻度运动性激越,或者在过去一周内常常发生焦虑并使病人感苦恼,或者又是发生焦虑,导致极度痛苦E、严重,极度的焦虑是病人感到无法松弛,或者因焦虑而中断交谈,可伴有显著的运动性激越,或在头脑里盘踞着将会遇到令人可怕事情的想法,或者在过去一周中常有焦虑并引起极度痛苦3、情感平淡:指应该有的情感反应在幅度和范围上有所缺损,患者在谈到自己情况时并不表达出客观事件对他心理的影响,如在谈到亲近的人们时没有热情。
A、无B、轻度,病人在讨论能激起感情的主题是却显得言语简短,说话不多,或没有反应,但可认为这是他的习惯表现而不是病态C、中毒,情感反应缺损虽轻,但临床意义已可以肯定,例如讨论重大问题时,比较肯定的缺乏情感基调。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宗(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宗(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艾森贝格(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躁狂状态评定量表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五分量表甲类次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药物副作用量表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迟发运动障碍评定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锥体外系副作用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气质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艾森贝格行为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常识注意测验甲类次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简明心理状况测验(MMSE) 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瞬时记忆测验甲类次10 9 8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长谷川痴呆测验甲类次60 54 48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认知方式测定甲类次60 54 48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小学生推理能力测定甲类次80 72 6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儿童内外控量表甲类次70 63 5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儿童孤独行为检查量表甲类次60 54 48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康奈氏(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甲类次60 54 48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阿成贝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甲类次60 54 48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注意广度测定甲类次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注意分配测定甲类次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短时记忆广度测定甲类次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瞬时记忆广度测定甲类次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检查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定甲类次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再认能力测定感统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智力成就责任问卷甲类次10 9 8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丹佛小儿智能发育筛查表甲类次10 9 8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比奈智力测定(10岁以下) 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绘人智力测定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思维型、艺术型测定甲类次精神科A类量表测查催眠感受性测定甲类次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包括甲类次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PANSS)量表甲类次60 54 48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慢性精神病标准化评定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C)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强迫症状问卷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精神护理观察量表甲类次25 23 20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标准化现状检查甲类次40 36 32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布雷德(Bleied)痴呆评定量表甲类次50 45 40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艾森克人格测定(少年版)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简明智能测查(SM能力测查) 甲类次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图片词汇测验甲类次30 27 24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瑞文智力测定甲类次50 45 40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格式塔测验甲类次50 45 40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本顿视觉保持测定甲类次50 45 40 精神科B类量表测查各种个别能力测验甲类次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包括甲类次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甲类次20 18 16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甲类次60 54 48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现状精神病症状检查(PSE) 甲类次60 54 48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症状自评量表甲类次70 63 56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成人孤独症诊断量表(ADI)甲类次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成人韦氏记忆测验甲类次80 72 64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临床记忆测验甲类次80 72 64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韦氏智力测验甲类次80 72 64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神经心理测验甲类次100 90 80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科赫(Kohs)立方体组合测验甲类次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甲类次100 90 80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艾森克个性测验甲类次70 63 56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甲类次80 72 64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十六种人格问卷甲类次80 72 64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专家系统行为观察诊断量表甲类次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808神经类型测验甲类次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比奈智力测定(10岁以上) 甲类次40 36 32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韦氏智力测定(学前、学龄)甲类次60 54 48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韦氏智力测定(学前、学龄),麦卡锡智力测定甲类次40 40 40 精神科C类量表测查儿童发育量表(PEP)甲类次40 36 32套瓦(TOVA)注意力竞量测试乙类次45 41 36眼动检查甲类次尿MHPG测定甲类次45 41 36 首诊精神病检查甲类次40 36 32 临床鉴定自费次300 270 240 精神病司法鉴定自费次1200 1080 960 脑功能检查自费次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乙类日10 9 8 常温冬眠治疗监测乙类次10 9 8 精神科监护甲类日24 22 19 电休克治疗甲类次30 27 24多参数监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乙类次150 135 120 暴露疗法和半暴露疗法甲类次30 27 24 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甲类次40 36 32行为观察和治疗甲类次15 14 12 冲动行为干预治疗甲类次15 14 12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自费次30 27 24 脑反射治疗甲类次0 0 脑电治疗(A620)甲类次20 18 16 智能电针治疗自费次10 9 8 经络氧疗法自费次0 0 感觉统合治疗自费次30 27 24 工娱治疗自费日 2 2 2 特殊工娱治疗自费次8 7 6 音乐治疗自费次 5 5 4 暗示治疗乙类次20 18 16 松驰治疗乙类次20 18 16 漂浮治疗自费次10 9 8 听力整合及语言训练自费次10 9 8 心理咨询自费次40 36 32 心理治疗自费次80 72 64 麻醉分析自费次60 54 48 催眠治疗自费次60 54 48 森田疗法甲类次30 27 24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自费次83 75 66 疗*。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简明精神病(科)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由Overall和Gorham 于1962年编制。
它是精神科应用得最广泛的评定量表之一,本量表初版为16项,以后增加为18项。
量表协作组又增添了2项(工作和自知力)。
但一和的都是18项版本。
【项目、定义和评定标准】BPRS中所有项目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1)无症状;(2)可疑或很轻;(3)轻度;(4)中度;(5)偏重;(6)重度;(7)极重。
如果未测,则记0分,统计时应剔除。
原版本无工作用评分标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量表协作组,和美国的Woerner(BPRS -A)各编制了一份,本节将后两者附后,供评定时参考。
1.关心躯体健康:指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不考虑其主诉有无客观基础。
2.焦虑:指精神性焦虑,即对当前及未来情况的担心,恐惧或过分关注。
3.情感交流障碍:指与检查者之间如同存在无形隔膜,无法实现正常的情感交流。
4.概念紊乱:指联想散漫、零乱和解体的程度。
5.罪恶观念:指对以往言行的过分关心内疚和悔恨。
6.紧张:指焦虑性运动表现。
7.装相和作态:指不寻常的或不自然的运动性行为。
8.夸大:即过分自负,确信具有不寻常的才能和权力等。
9.心境抑郁:即心境不佳、悲伤、沮丧或情绪低落的程度。
10.敌对性:指对他人(不包括检查者)的仇恨、敌对和蔑视。
11.猜疑:指检查当时认为有人正在或曾经来意地对待他。
12.幻觉:指没有相应外界刺激的感知。
13.动作迟缓:指言语、动作和行为的减少和缓慢。
14.不合作:指会谈时对检查者的对立、不友好、不满意或不合作。
15.不寻常思维内容:即荒谬古怪的思维内容。
16.情感平淡:指情感基调低,明显缺乏相应的正常情感反应。
17.兴奋:指情感基调增高,激动,对外界反应增强。
18.定向障碍:指对人物、地点或时间分辨不清。
量表协作组增加2个项目:X1.自知力障碍:指对自身精神疾病、精神症状或不正常言行缺乏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