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17-现代教育技术-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HLX)
- 格式:pptx
- 大小:335.52 KB
- 文档页数:9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技术与应用第一篇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994定义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2005年定义:(由莫伦达等人起草的AECT 协会文件)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2005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3.根据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4.AECT ’1994定义的结构:研究形态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5.“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6.以美国为代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 20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70年代至今7.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听传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领域,视听传播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视听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视听传播理论的基本概念1. 视听传播的定义视听传播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将信息、知识、观点等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它以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为载体,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2. 视听传播的特点(1)直观性:视听传播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生动性:通过声音、图像等手段,视听传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受众的参与度。
(3)互动性:视听传播可以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实现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传播。
(4)广泛性:视听传播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信息。
二、视听传播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听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创新(1)情景教学: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场景中感受、体验知识。
(2)案例教学:利用视听资料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视听教学活动提前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进行讨论、互动。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结合视听传播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演讲、辩论等,全面评价学生。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视听传播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三、视听传播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视听传播理论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视听传播理论了解有限,难以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2. 视听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视听资源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和整理。
第3章视听与传播理论学习目标1、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的视觉心理及其对画面构图的影响。
2、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非线性效应和声音的定位机理。
3、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4、理解传播的概念和类型、网络传播的特征。
5、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过程和典型模式,熟悉教育传播的方式及规律一、视感知规律人眼的视觉特性视觉的光谱灵敏度第一节视听教育理论人眼的视觉范围: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变化的范围,它在数值上等于亮度上、下限之比。
人眼的彩色视觉:人眼的亮度视觉就是红、绿、篮三种彩色视觉合成的综合结果。
人眼的分辨力:人眼刚能分辨出被观察物体上相邻两点至人眼所张视角的倒数。
人眼的视觉惰性:指人眼的亮度感觉滞后于实际亮度的特性。
人眼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秒。
人的视觉心理心理趋合: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
画面均衡:是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
分对称式均衡(绝对均衡)和非对称式均衡(相对均衡)视觉重心:人们习惯于从左边向右边观察画面,把注意力停留和集中在右边的物体上(右撇现象),构图时要注意右撇现象对均衡的影响,将主体放置在视觉重心位置以突出主体。
视觉心理与构图构图是把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明暗、节奏等。
人的视觉心理心理趋合:人们的想象力会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画面均衡:是人们对画面稳定感的一种形式感觉视觉重心:画面的“重量”的中心。
有右撇现象视觉心理与构图构图是把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明暗、节奏等。
视觉心理对构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颜色的象征寓意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黑色——沉着、恐惧、严肃、神秘画面的明暗二、听感知规律人耳的听觉特性人的主观听感要素有响度、音调和音色。
第3章视听与传播理论内容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的视觉心理及其对画面构图的影响。
2、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非线性效应和声音的定位机理。
3、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4、了解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教学原则。
5、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和基本原理。
习题
1、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哪些因素有关?
2、何为“心理趋合”?何为“画面均衡”?
3、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利用人的视、听觉特性。
4、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5、简述梅耶关于学习认知活动的三个基本过程。
6、举例说明梅耶多媒体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7、什么是网络传播?有什么特点?
8、简述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9、谈谈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对于教学的启示。
10、如何将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用于课堂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观摩与分析
积极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开设的公开课,让学生在课堂实景中感受优秀教师如何在多媒体环境中开设一堂公开课,并能根据本章所学的视听与传播理论、多媒体学习理论就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育传播的哪些基本原理?试举例说明。
(2)根据视听心理规律,分析所用课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3)根据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分析所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呈现策略,阐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原则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