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电磁辐射织物的屏蔽效能测试方法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1
抗电磁辐射织物的屏蔽效能测试方法探讨摘要:在目前现状下,受到网络化带来的显著影响,各类视听设备、移动电话与电磁炉设施都在全面融入平日生活中。
然而不应忽视,上述产品很可能伴有电磁辐射,对此有必要予以相应的屏蔽。
某些织物具备屏蔽性能以及抗辐射的效能,针对此类织物有必要予以相应的测试,从而全面评定其具备的屏蔽效能。
关键词:抗电磁辐射织物;屏蔽效能;测试方法从危害性质来讲,电磁辐射具备显著的累积效应以及热效应,因此其能够伤害到人体健康。
为了有效抵抗强度较高的电磁辐射,可以运用织物屏蔽的方式来抵抗辐射。
但是实质上,某些织物本身并没能达到最优的屏蔽效能。
因此可见,对于多种多样的抗辐射织物都应当予以全方位的效能测试,通过运用测试手段来获得精确结论,进而显著优化了织物具备的防辐射性。
一、抗辐射织物具备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织物相比,抗辐射织物具备全新的特征,这是由于此类织物包含了屏蔽性的织物材料,因此能够抵挡相应强度的外界电磁辐射。
具体而言,抗辐射织物的基本特征在于电磁能传递的全面限制,从而阻断了特定空间内的电磁辐射传输。
从波形衰减的角度来讲,此类织物可以实现衰减电磁波的效应,对于反射与入射的波形予以改变。
在此前提下,某些电磁波即便没有受到衰减影响,则也将会被织物表层吸收,从而显著减低了人体遭受电磁波带来的伤害性。
对于织物具备的屏蔽电磁波效能具体在运算时,通常来讲都会涉及到吸收衰减比率、电磁屏蔽效果、多次反射而导致的内部衰减以及单次反射导致的表面衰减。
在这其中,对于织物材质本身的屏蔽效能如果要予以精确鉴别,那么必须凭借总屏蔽效应予以全面的确定。
某些情形下,如果将织物置于低频的环境下,则反射效应与屏蔽效能之间将会体现为更强的联系。
由此可见,织物材料如果体现为较强的反射性,那么意味着与之有关的屏蔽性以及导电性也能够达到优良的水准。
除此以外,对于潜在性的吸收损耗也要予以考虑。
经过归纳可知,织物屏蔽效能在根本上关乎电磁波频率、比电导率、材料厚度、待测电磁波的间隔距离、比磁导率、波阻抗、材质本身具备的阻抗以及其他要素。
第31卷第3期2005年6月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 RNAL OF DONGH UA UNIVERSIT YV ol.31,No.3Jun.2005抗电磁辐射织物的屏蔽效能①吴雄英1,程明军2,张 宁1,王善元2(1.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摘要 抗电磁辐射织物是一种新型复合型的屏蔽材料,不同于已往的各向同性屏蔽材料,很难用传统的电磁屏蔽理论进行精确计算,但其屏蔽效能可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表征。
屏蔽效果与辐射源、电磁波入射方向等有关。
抗电磁辐射织物经纬向含抗电磁辐射纤维差异越大,其屏蔽效能随电磁波入射方向改变越大。
关键词:抗电磁辐射织物,辐射源,屏蔽效能中图分类号:TS195.5 传统的纺织品导电性不好,它们对电磁波几乎无屏蔽作用,为了改善织物的屏蔽性能,目前主要是改善织物的导电性,以导电材料直接在织物表面涂层或在织物中加入电磁辐射纤维,这些为目前最主要的两类抗电磁织物[1~6]。
这类电磁屏蔽材料属于复合型各向异性屏蔽材料,很难用传统电磁屏蔽理论去进行精确计算[5,7],本文用实验方法对抗电磁辐射织物屏蔽效能进行研究。
1 屏蔽效能表示屏蔽效能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
保持发射信号功率P、电场强度E、磁场强度H、电压V不变,设未放入被测材料前接收信号为P1、E1、H1、V1,置入被测材料后接收信号为P2、E2、H2、V2,依据ASTM D4935(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8]和IEEE299(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9]的标准可得到材料屏蔽效能(单位为dB)用功率可表示为(其他参数表示法相同):SE=101g P1P 2(1)图1 屏蔽效能测试原理2 抗电磁辐射织物的屏蔽原理2.1 涂层类抗电磁辐射织物的屏蔽原理涂层类抗电磁辐射织物空隙远远小于电磁波的波长[4],也就是说电磁波在这类抗电磁辐射织物中传输很少存在衍射和透射现象[10]。
它的防护原理与传统的屏蔽材料的防护原理大致相似。
检索课题:使用屏蔽织物控制电磁辐射的污染一、分析研究课题: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电气电子设备、视听设备、微波加热设备等也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从而导致地面的电磁辐射强度大幅度增加。
电磁辐射是由于加速运动的电荷所产生的一种能量,大功率的电磁辐射能量有可能产生危害,构成环境污染的因素。
使用某种能抑制电磁辐射扩散的材料,将电磁场源与其环境隔离开来,使辐射能被限制在某一范围内,达到防止电磁污染的目的,这种技术称为屏蔽防护。
屏蔽织物就是由各种防护材料构成具有较好的防护效能的编织物。
从防护角度来说,使用屏蔽织物是目前控制电磁辐射的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课题旨在了解国内外近来关于该课题研究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二、数据库或检索工具的选择:根据课题要求以及检索工具收录文献源的情况,本课题可选用下列检索工具和数据庫: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全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CSTA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Engineering Village2SDOS数据库SCOPUS数据库John Wiley电子期刊三、检索点与检索式:1、检索点本课题可选用主题(关键词)途径检索。
主题(关键词)途径:根据课题分析可选用以下主题词(关键词)作为检索入口:关键词:电磁辐射控制屏蔽织物污染Key words:compute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ontrol ;shield ;fabric; polluction2、检索式中文:电磁辐射 *屏蔽*织物英文: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shielding fabric四、检索结果:(有针对性筛选切题文献)根据不同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各自的编排体例,利用不同的检索入口进行检索。
然后按照课题的要求,对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记录进行判断,筛选切题文献。
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普及,并且电子产品越来越小而强大,运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产生的电磁辐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尤其是常常使用电子产品的人,处于辐射源周围的人,受到辐射的机率更大。
为了减少电子产品对人体的辐射危害,防电磁辐射服装开始普及,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需求。
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是衡量防电磁辐射服装性能关键的指标,如何对这一指标进行测试以及如何对服装进行改进,使其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危害,是本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研究基于目前常用的防电磁辐射材料的组合,改进服装的遮蔽性能,从而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危害。
三、研究内容(一)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研究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遮蔽效能指标包括电性能、磁性能和平面波反射系数等,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数据。
因此,本研究将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探索如何改进服装的防辐射性能。
(二)防电磁辐射材料的性质研究防电磁辐射材料的种类很多,如导电与金属的网状材料、碳纤维复合物、聚酯纤维、射频吸波材料等,每种材料都具有不同的性能。
本研究将对常用防电磁辐射材料的性质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中较好的材料进行模型设计和模拟实验,以确定最优的材料组合。
(三)服装的设计改进基于上述测量数据和材料性质分析,本研究将设计试验服装,分析设计的改进,如调整材料结构、升级材料等,以提高服装的防辐射水平。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开发出更优质、更有效的防辐射服装,确保人类健康和稳健的发展。
广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主任赵玉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顾问一、关于屏蔽材料与屏蔽织物的研究动态电磁屏蔽是控制电磁干扰,防止污染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传统的屏蔽材料基础上,国外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屏蔽材料,并且开始应用到许多场合。
其中电磁兼容技术领域中,采用物理镀的电镀与化学镀等方法制备的非晶态合金型电磁屏蔽材料已开始用于提高集成电子电路、仪器仪表、无线电、通信、雷达、以及卫星系统等电磁兼容性能,发挥了良好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金属填充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工作中取得较大进展,比如,研制成功的导电聚苯胺与金属微粉混合的高效轻质电磁屏蔽材料,利用与或其他金属粉末存在的复合效应,形成导电网络见图所示对电磁能量具有显著的衰减性能。
图1聚苯胺连接金属粉末题粒形咸导电网络示意图按照材料使用形式进行分类,电磁屏蔽材料可分为金属板带材料、表面金属沉积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电磁屏蔽涂料和电磁屏蔽织物。
(一)金属板带材料电磁屏蔽室、微波暗室一直都是电磁屏蔽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所使用的屏蔽材料是轧制钢板。
伴随着钢铁工业发展,电磁屏蔽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屏蔽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虽然屏蔽性能并非轧制钢板的主要追求目的,但钢板综合性能的提高督屏蔽工程的技术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硅钢和铁镍合金两种材料上。
这两种材料在宽频电磁屏蔽性能,特别是低频磁屏蔽性能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是目前任何一种工程屏蔽材料都不具有的。
某些金属熔体通过快速冷却的方法,能够获得非晶态金属材料。
同金属轧制板材相比,非晶态带材的宽度较窄,目前国内生产的非晶带宽度普遍在40cm以下。
小尺寸规格使材料的工程化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非晶态金属材料优良的磁导率和饱和磁化强度为解决磁干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方案。
(二)表面金属沉积材料表面金属沉积材料是采用金属熔射,真空蒸镀,阴极溅射、电化学沉积的方法使非导电材料的表面覆盖一层导电薄膜。
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量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电子设备的身影,例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等,这些设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电磁辐射的问题。
电磁辐射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于电磁波的频段很广,因此有许多种不同的电磁辐射,其中超高频和特高频辐射比较常见,而人们对这些电磁辐射常常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佩戴防电磁辐射服装。
防电磁辐射服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屏蔽的方式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然而,不同的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准确地测量防电磁辐射服装的屏蔽效能成为了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研究,探究更加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为未来防电磁辐射服装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量方法的研究,探究出一种更加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中进行验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阅读并分析相关文献,了解目前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重点。
2. 在理论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以及防电磁辐射服装供试样品,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确定试验方法。
3. 进行实验测试,对供试样品进行测量,并分析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
4.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探究出一种更加准确、可靠的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量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中进行验证。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供试样品的测量实验,得出相应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探究出更加准确、可靠的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量方法。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设计合理的供试样品,并确定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
纺织品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与评价引言: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电磁辐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电磁辐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纺织品电磁屏蔽技术的研究与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纺织品电磁屏蔽性能的意义与背景电磁辐射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对于长期接触电子设备的人们而言。
纺织品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与评价对于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此外,电磁辐射也可能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纺织品电磁屏蔽技术在消除这些干扰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纺织品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1. 研究方法目前纺织品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
实验研究利用实际的纺织品材料进行测试,通过测量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性能来评估其屏蔽性能。
仿真模拟则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纺织品的电磁性能,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和降低成本。
2. 评价指标纺织品的电磁屏蔽性能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屏蔽效率、屏蔽频率范围和屏蔽材料导电性能等。
屏蔽效率指纺织品对电磁波的屏蔽能力,一般使用电磁波透过率来衡量;屏蔽频率范围指纺织品对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屏蔽范围,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回波损耗来评估;屏蔽材料的导电性能直接决定了纺织品的屏蔽效果,在评价纺织品电磁屏蔽性能时必须考虑导电材料的类型和含量。
三、纺织品电磁屏蔽技术的研究进展1. 电磁屏蔽纺织品的材料选择纺织品电磁屏蔽技术的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既能保持纺织品的良好透气性和舒适性,又能具有较强的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
目前较常用的材料有:金属纤维、导电聚合物纤维和氧化银纤维等。
这些纤维被加工到纺织品中后,可以有效地吸收、散射和反射电磁波,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2. 纺织品电磁屏蔽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纺织品电磁屏蔽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纺丝法、染色法和涂覆法。
纺织品的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电磁辐射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辐射类型,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而纺织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电磁辐射性能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本文通过对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的研究,探讨其在减少人体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方面的潜在应用。
首先,本文将从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入手,介绍电磁辐射的来源、种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电磁辐射主要分为低频电磁辐射和高频电磁辐射两种类型,而高频电磁辐射主要来自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的发射。
长期暴露在高频电磁辐射下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疲劳等健康问题,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纺织品在抗电磁辐射方面的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对电磁辐射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纺织品可以提供的抗电磁辐射保护性能。
某些特殊纺织品通过在纤维中添加金属纳米颗粒或导电材料,可以有效遮蔽电磁辐射,减少其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一些特殊纺织品还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结构或材料组成来提升其抗电磁辐射性能。
然后,本文将探讨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品在抗电磁辐射领域的研究也将迎来新的突破。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纺织品在不同频段电磁辐射下的防护效果,寻找更加有效的抗电磁辐射材料,以及开发出更加符合人体舒适性和美观性要求的抗辐射纺织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护理需求。
最后,在总结部分,本文将强调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纺织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减少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具有潜在潜能。
因此,继续深入开展关于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保护,也能为纺织品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通过对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的研究,有望为人类健康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为纺织品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纳米材料抗电磁辐射纺织品的屏蔽效能模拟与制备的开题
报告
1.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日益离不开电子设备。
但随之而来的是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研究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就显得至关重要。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的特殊结构和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磁辐射防护材料的研究中。
其中,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防护材料。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辐射防护效果,并进行模拟研究,为纺织品制备纳米复合材料防护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3. 研究内容
(1)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本研究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方法易于控制材料的组分、尺寸和形貌等方面的参数。
(2)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质测试
通过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如电导率、热导率、机械性能等,评估和分析其防护效果和稳定性。
(3)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磁辐射屏蔽效能模拟
采用电磁场数值模拟软件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测试和分析,了解其在不同频率和强度下的电磁辐射屏蔽效果。
(4)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于纺织品制备
本研究将使用薄膜涂覆技术将制备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纺织品制备过程中,制备具有电磁辐射防护功能的纺织品。
4. 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可制备出具有良好电磁辐射防护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和应用于纺织品制备的防护材料。
并将掌握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和电磁辐射屏蔽效能模拟技术,为相应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纺织品的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标题:纺织品的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也带来了电磁辐射的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
本论文旨在研究纺织品对电磁辐射的抗性能,为人们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电磁辐射的解决方案。
1. 引言电磁辐射被认为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肿瘤和生殖系统异常等。
因此,研究纺织品的抗电磁辐射性能变得十分重要。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电磁辐射的危害、纺织品在电磁屏蔽方面的应用以及目前纺织品在电磁屏蔽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电磁辐射的危害2.1 电磁辐射的来源与类型2.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影响3. 纺织品在电磁屏蔽方面的应用3.1 抗静电纺织品3.2 金属纤维纺织品3.3 含有电磁屏蔽材料的纺织品4. 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的研究现状4.1 电磁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4.2 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的测试方法4.3 纺织品影响电磁屏蔽性能的因素5. 提高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的方法5.1 纺织品表面涂覆电磁屏蔽材料5.2 纺织品中导电纤维的添加5.3 纺织品结构的优化设计6. 实验与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试不同纺织品的电磁屏蔽性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7. 结论本论文通过研究纺织品在抗电磁辐射方面的性能,证明纺织品在电磁屏蔽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改良纺织品的材料、结构和加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电磁辐射暴露。
此外,论文还列举了一些建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电磁辐射,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总结:纺织品在抗电磁辐射性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实验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本论文呈现了纺织品作为电磁屏蔽材料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针对纺织品抗电磁辐射性能提高的方法。
这些研究对于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暴露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抗电磁辐射织物的屏蔽效能测试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12T16:33:07.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王彦利
[导读] 摘要:在目前现状下,受到网络化带来的显著影响,各类视听设备、移动电话与电磁炉设施都在全面融入平日生活中。
西安市环境监测站陕西西安 710118
摘要:在目前现状下,受到网络化带来的显著影响,各类视听设备、移动电话与电磁炉设施都在全面融入平日生活中。
然而不应忽视,上述产品很可能伴有电磁辐射,对此有必要予以相应的屏蔽。
某些织物具备屏蔽性能以及抗辐射的效能,针对此类织物有必要予以相应的测试,从而全面评定其具备的屏蔽效能。
关键词:抗电磁辐射织物;屏蔽效能;测试方法
从危害性质来讲,电磁辐射具备显著的累积效应以及热效应,因此其能够伤害到人体健康。
为了有效抵抗强度较高的电磁辐射,可以运用织物屏蔽的方式来抵抗辐射。
但是实质上,某些织物本身并没能达到最优的屏蔽效能。
因此可见,对于多种多样的抗辐射织物都应当予以全方位的效能测试,通过运用测试手段来获得精确结论,进而显著优化了织物具备的防辐射性。
一、抗辐射织物具备的基本原理
与传统织物相比,抗辐射织物具备全新的特征,这是由于此类织物包含了屏蔽性的织物材料,因此能够抵挡相应强度的外界电磁辐射。
具体而言,抗辐射织物的基本特征在于电磁能传递的全面限制,从而阻断了特定空间内的电磁辐射传输。
从波形衰减的角度来讲,此类织物可以实现衰减电磁波的效应,对于反射与入射的波形予以改变。
在此前提下,某些电磁波即便没有受到衰减影响,则也将会被织物表层吸收,从而显著减低了人体遭受电磁波带来的伤害性。
对于织物具备的屏蔽电磁波效能具体在运算时,通常来讲都会涉及到吸收衰减比率、电磁屏蔽效果、多次反射而导致的内部衰减以及单次反射导致的表面衰减。
在这其中,对于织物材质本身的屏蔽效能如果要予以精确鉴别,那么必须凭借总屏蔽效应予以全面的确定。
某些情形下,如果将织物置于低频的环境下,则反射效应与屏蔽效能之间将会体现为更强的联系。
由此可见,织物材料如果体现为较强的反射性,那么意味着与之有关的屏蔽性以及导电性也能够达到优良的水准。
除此以外,对于潜在性的吸收损耗也要予以考虑。
经过归纳可知,织物屏蔽效能在根本上关乎电磁波频率、比电导率、材料厚度、待测电磁波的间隔距离、比磁导率、波阻抗、材质本身具备的阻抗以及其他要素。
此外,衰减系数也关系到屏蔽效能。
具体在选择不同种类的织物时,针对上述的各项要素都要全面予以兼顾。
通过运用屏蔽测试的方式,应当能够给出各项要素给织物性能带来的某种影响。
二、测试织物屏蔽效能的具体方法
电磁辐射具备较强伤害性,因此亟待探究可行性的改进举措,通过运用相应的屏蔽方式来阻挡电磁波,避免其威胁到人体。
截至目前,与抗辐射织物有关的各种检测方法正在逐步达到完善,其中的测试范围包含了高分子合成的织物、纤维与金属混纺的织物、纳米材质的织物与其他种类织物。
具体而言,检测织物屏蔽效能可以用到如下的方法:
(一)运用近场法进行测试
针对织物测试可以选择近场法用来实现全面的测定,其中包含双盒法与其他的测试手段。
从基本特征来讲,近场法主要针对于近场范围的电磁波,对于织物能够屏蔽近场电磁辐射的具体效能予以测定。
例如针对双盒检测法而言,其侧重于测试接收辐射的概率,凭借小型天线与屏蔽盒来完成上述的测试操作。
因此相比而言,运用近场法来测定织物屏蔽效能的措施并不会耗费较多资金与较高成本,其具备便捷性与简易性的独特优势。
但是不应忽视,如果选择了此类测试方法,那么将会受到谐振影响,对此有必要引发重视。
(二)运用远场法进行测试
远场测试法的测试对象包含远场的电磁波辐射,在此前提下测定屏蔽效能。
在这其中,对于远场法可以将其分成同轴传输线、法兰同轴检测法与其他的检测方式。
在全面实现远场电磁测试的前提下,主要能够测定平面波受到织物吸收与织物反射的比率。
对于同轴传输线而言,应当将其置于特定强度的磁场中,然后根据织物本身具备的屏蔽效能来实现全过程的检测。
因此,选择远场检测方法能够达到较宽的动态测试范围,与之有关的损耗能量相对较低,同时也无需配备某些辅助性的检测设施。
(三)运用屏蔽室法进行测试
运用屏蔽室来测定织物具有的屏蔽效能,其基本特征在于设置必要的信号接收设施,在此前提下给出功率值与场强的差值。
因此可见,对于上述的差值就可以将其视作织物具备的屏蔽性。
相比而言,屏蔽室法具备更高层次的精准性,然而很可能会耗费较高比例的资金。
与此同时,运用此类检测方式还可能将会受到电磁泄露给其带来的某些干扰。
具体在进行选择时,应当能够结合织物特征加以灵活的选择。
结束语:
经过全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抗辐射织物是否具备优良的辐射屏蔽效能,其在根本上决定于电磁波频率、材料特性、屏蔽体与辐射源的间隔距离与其他有关要素。
因此在全面施行织物检测时,应当因地制宜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测试方法,在此前提下得出精确度较高的效能检测结论,为改善织物性能提供必要的参照。
参考文献:
[1]吴雄英,张亚雯,袁志磊.纺织品电磁屏蔽效能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J].纺织学报,2016,37(02):170-176.
[2]郑倩雪,刘哲,张永恒等.双层防电磁辐射织物的屏蔽效能[J].纺织学报,2016,37(01):47-51.
[3]王飞龙.金属混纺织物设计与屏蔽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用纺织品,2015,33(01):34-37.
[4]程明军,吴雄英,张宁等.抗电磁辐射织物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J].印染,2013(0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