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公共行政第三讲:西方政府体制与机构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727.00 KB
- 文档页数:25
比较中西方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如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当今我国政府在公共行政中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而在当今的社会中,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政府自身的改良从而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所以加快当今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十分需要的。
而在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扮演的角色,借鉴西方优势之处,来更好的完成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西方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所扮演的角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政府由于受到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影响,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服务”方面。
特别是新公共服务理由中对行政官员的定位——即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行政官员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其角色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使相关各方坐到一起,为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
同时行政官员在行动上要有民主性,在一定程度上要充当“公民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政府要做的是为公民服务。
而这一观点在当今许多西方先进的国家得到了很好运用。
政府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相当是一个服务者,他在得到公民授予其一定权力的同时,同样必须肩负一定的责任以及义务,做好一个称职的服务者,为公民在公共利益方面尽可能提供多的选择以及服务。
二、中国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受到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政府始终没有彻底摆脱一个“统治者”的角色,政府在服务公民的同时更加注重管制,对于公共行政方面,我国的政府通常会管的很细很紧并且很杂,权力过于直线,使得在很多时候,一些政府行政部门只是在完成上级给与的任务,而并没有更好的为公民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以及服务,从而导致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冷淡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必须加快我们政府职能转变。
三、转变的方法(一)政府产生体制的改良举一个例子,美国的政府无论是地方一级的还是总统都是由民众直选产生的,所以各级政府对民众们负责,而这也使得,美国政府在公共行政中不得不更好的为公民服务,让他们更加满意,因为如果不这样做,那么他们可能无法连任从而垮台。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行政制度的比较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中
外行政制度比较,一方面可以作为发展自身制度的参考,改善自身的劣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中外合作提供依据。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法律学》中
的“中西法律比较”模式为思路,结合国外相关文献,着重对比中外行政
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讨论。
一、行政组织
1.1中外行政组织的性质不同
中国的行政组织以“行政机关”形式存在,具有统一的行政管理权,
受国家的统一直接指挥,其活动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命令进行,
被视为一种行政体制,受行政机构的直接管理,实行一级主管一级负责的
模式。
而西方国家的行政组织则更侧重于“行政机构”的概念,行政机构
的立法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宪法的保护,其活动范围更加广泛,相较之下
更具有公民参与性。
1.2中国行政组织偏重中央集权化
中国的行政组织虽然属于行政体制,但仍归于中央集权化的性质。
在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的直接对立。
美国国家机构一、美国国家机构的基石1、启蒙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Enlightenment Thought: Montesquieu's separation of the three powers■孟德斯鸠:建立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是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被称为“理性自由法典”。
其思想内涵:(1)政治法律理论的核心是法律的精神。
他认为,存在着一种人的“根本理性”,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存在物彼次之间的关系。
因此,人类的法不服从于神,而是遵从理性。
孟德斯鸠批判天主教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认为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与气候、土地、生活方式、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等相联系。
因此,法律在一个国家的适合程度,取决于这些综合因素的综合,即“法的精神”。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对国家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他欣赏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3)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他吸取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国家的立法权应该归人民集体所有,只是考虑到一些人的能力和定期开会的不便,建议采用代议制。
行政权力由君主行使,以便提高效率。
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成员选自人民。
孟德斯鸠还提出了三种权力如何相互牵制的具体机制,如:立法机关应根据行政机关的要求召开会议;行政首脑可对立法行使否决权,但是立法机关拥有对行政首脑的弹劾权;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一般不应干预司法,但可审查、监督法律的执行情况等。
文献: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2、美国宪法——一部不朽的文献The Constitution: An Enduring Document《美国宪法》是美国政府最有力的治国武器,也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的法律。
中西地方政府机构的主要差异中西地方政府机构的主要差异地方政府立法行为来源于有权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立法权与地方政府依据授权从事立法活动并不排斥。
依据《地方政府组织法》之规定,地方政府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有共性--立法性,否定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性,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上导致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之行为游离于权利监督、程序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之外。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在其行政决策中表现出行为指向的多元化、多方私益主体的博弈以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能动性等特征,公共利益的审查将是有效实现对地方政府行政决策进行法规范的基本边界。
而从相关利益主体的私益诉求中提炼和升华出具体化的公共利益,则应是规范地方政府行政决策的主要目标。
为此,有必要在地方政府行政决策的进程中拓宽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资格,构建多元化的利益代表机制,将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视为一个过程来审查其进程的合法性,并以一系列程序化的规范来动态地约束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地方自治,各国的自治制度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西方国家地方自治制度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即中央政府与地方自治政府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地方自治政府逐步向社区下放权力。
另外,西方国家长期出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矛盾,使得各国政府谋求改变国家直接干预的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引发了广泛的行政机构改革。
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精简和调整行政机构;压缩和转换政府职能,限制政府权力的扩张;改革公务员制度,在其内部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率。
这场改革对传统的行政方式和政治观念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处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中美两个大国,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公共管理及地方治理等问题上仍有相互借鉴之处。
外国行政体制比较一、简介外国行政体制是不同国家在行政管理方面所采取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的总称。
不同国家的行政体制可能受到其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对若干外国行政体制进行比较,以期展示其特点和优缺点。
二、美国行政体制美国行政体制采用“分权制衡”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相对独立并制约彼此。
行政机构由总统领导,包括白宫办公厅、各部门和机构。
这种体制有助于确保政治权力的分散和民主监督的实施。
然而,由于权力分散,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不易,决策效率较低。
三、法国行政体制法国行政体制采用“中央集权”的原则,即行政权力高度集中在总统和政府内阁手中。
政府机构包括总统府、各部门、地方政府等。
这种体制能够快速决策,实行统一管理,但容易出现政府滥权、民众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
四、中国行政体制中国行政体制采取“属地管理”的原则,即将行政权力下放到各级政府和地方机构。
政府机构包括国务院、省级政府、地方政府等。
这种体制有助于适应中国庞大的地域和人口规模,提高政策执行的灵活性。
然而,权力下放过度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腐败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五、日本行政体制日本行政体制采用“官僚制”的原则,即由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官僚机构负责具体管理事务。
政府机构包括内阁、各部门、厅局等。
这种体制注重专业性、效率和稳定性,但也存在缺乏民众参与和透明度低的问题。
六、德国行政体制德国行政体制采用“联邦制”和“地方自治”的原则。
政府机构包括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等。
这种体制充分考虑地方利益和多元化需求,有利于加强地方自治和参与度。
然而,政府层级多可能影响决策效率,需要加强协调机制。
七、总结与展望不同国家的行政体制各有优缺点,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美国的分权制衡、法国的中央集权、中国的属地管理、日本的官僚制和德国的联邦制都具备一定的适用性。
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国可以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不断完善行政体制,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