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习题解析 林培喜等编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1、教材《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目录第1章分散体系 (1)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5)第4章物质结构 (22)第5章分析化学概述 (27)第6章酸碱平衡 (31)第7章酸碱滴定法 (36)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 (44)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49)第10章配位化合物 (53)第11章配位滴定法 (62)第12章氧化还原反应 (67)第13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8)第14章电势分析法 (83)第15章吸光光度分析法 (86)第16章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介 (90)第17章重要生命元素简述 (93)第18章原子核化学简介 (96)第1章 分散体系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NaCl 0.900%,密度为1.01g·mL -1,若配制此溶液3.00×103g ,需N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配制该溶液需NaCl 的质量为:m (NaCl)=0.900%×3.00×103g=27.0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3-1-327.0g/58.5g mol (NaCl)==0.155mol L (3.0010g/1.01g m L )10c ⋅⋅⨯⋅⨯ 1-2.把30.0g 乙醇(C 2H 5OH)溶于50.0g 四氯化碳(CCl 4)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8g∙mL -1,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摩尔分数。
解:(1)w (C 2H 5OH) =25254(C H OH)30.0g (C H OH)(CCl )30.0g 50.0gm m m =++=0.38 (2)-12525-1-3(C H OH)30.0g/46g mol (C H OH)[(30.0+50.0)g /1.28g mL ]10n c V ⋅=⋅⨯==10.4mol·L -1 (3)b (C 2H 5OH) =-125-3430.0g(C H OH)46g mol (CCl )50.010kgn m ⋅=⨯=13.0mol·kg -1 (4)x (C 2H 5OH) =-125254-1-130.0g(C H OH)46g mol =30.0g 50.0g (C H OH)+(CCl )+46g mol 153.6g mol n n n ⋅⋅⋅ =0.650.660.650.33=+ 1-3.将5.0g NaOH 、NaCl 、C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L 溶液,试求c (NaOH)、c (NaCl)、c (12CaCl 2)。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以下情况分别引发什么误差?如果就是系统误差,应当如何消解?(1)砝码被腐蚀;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液体不服务设施;请问:系统误差。
展开校正或改用服务设施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请问:系统误差。
拆分杂质;展开对照实验。
(5)天平秤时最后一位读数估算不许;请问:随机误差。
减少平行测定次数谋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并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请问:系统误差。
搞空白实验或纯化或改用分析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请问: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量的偏差平方后,能够将很大的偏差明显地整体表现出。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请问:减少平行测定次数,展开数据处理可以增加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纯化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请问: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排序可以得出结论甲的准确度低,精密度不好的结论。
x1=(39.12+39.15+39.18)÷3=39.15(%)x2=(39.19+39.24+39.28)÷3=39.24(%)e1=39.15-39.16=-0.01(%)e2=39.24-39.16=0.08(%)s1?(xix)2n1x2(x)2/n0.030%s2n1x2i(x)2/nn10.045%6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 无机与分析化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 三、V、15。
2. 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实验试剂。
3. 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德规则4. 减少,增大,同离子效应。
5. 高氯酸HClO 4,磷酸H 3PO 46. 8/3,+2。
7. 越大,越小,越小。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答:氯化二氯⋅四氨合镍(III),中心离子Ni 3+,配位体4个NH 3和2个Cl -,配位原子N 和Cl ,配位数6。
2. 答:因若用HCl 调酸度时,Cl -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 4作用。
若用HNO 3调酸度时,HNO 3具有氧化性。
所以只能在H 2SO 4介质中进行。
滴定必须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若酸度过低KMnO 4与被滴定物作用生成褐色的MnO(OH)2沉淀,反应不能按一定的计量关系进行。
在室温下,KMnO 4与Na 2C 2O 4之间的反应速度慢,故须将溶液加热到70~85℃,但温度不能超过90℃,否则Na 2C 2O 4分解。
3. 答:(1)反应要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进行,即反应应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不发生副反应。
(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完全程度≥99.9%。
(3)反应速度要快。
对于速度较慢的反应,可以通过加热、增加反应物浓度、加入催化剂等措施来加快。
(4)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终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 解:草酸钠处理软锰矿的反应为 MnO 2+C 2O 42-+4H +=Mn 2++2CO 2↑+8H 2O KMnO 4返滴定Na 2C 2O 4的反应为 2 MnO 4-+5 C 2O 42-+16H += 2Mn 2++10 CO 2↑+8H 2O 所以1MnO 2~1C 2O 42- 2 MnO 4-~5 C 2O 42- 所以 2224MnO C O =n n - 2424KMnO C O 5=2n n - 所以23MnO 0.44885[0.0101230.2010]86.94134.02%100%56.02%0.4012w --⨯⨯⨯⨯=⨯=2.解:(1)算术平均值67.48%67.37%67.47%67.43%67.40%67.43%5x -++++==(2)平均偏差10.05%0.06%0.04%0.03%||0.04%5i d x x n -+++=-==∑。
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化工和环境等相关专业学生入校后首先接触到的课程之一。
为有效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策略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于2004年实施基础化学教学改革后,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门化学课,对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整合以后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更紧凑、合理、连贯,并且大大减少学科间知识点的重复,从而建立起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数较少的情况,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大舞台,教师要在这个舞台上面充分展示自身学识、能力、魅力。
教师在课堂中若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单纯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讲授知识是不够的。
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需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业务能力。
专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并且时刻关注学科前沿信息及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避免过多地讲授陈旧过时的知识。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科研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促进自身对于科研方法的掌握、运用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南京大学3-45^R = pl ; JOCMPa = L 处屮丄 1 x273K P ; _ p ;Ts 拓XKPo _ 化X29MK“ mRT 0J64«xS /?ISXPa7 ' K 1 x 298A^“ rM = --------- -- ---------------------------------------------- : ----------------- mPV101.3kPa x 250x MJ"化学犬H CH= (0.<«6 +0.957)x10 '/nn/x8 3l5kPtr^m0/ lK 0273K -50-0xl0^L= 4735kPa* P (V|=r*V- 0<» ^-5 63)xO5=(> 25xP *1913451 iP fn ()MmkRi)6 (1) HI 为空肌・0■不录* P?以对空T 有P.VHSVi1013x4-(101 3^l9 6)Xi X-7.8L(Q*屮注怖AS.U1为可以他 A 了间妙|的临抒基*甲詩価眦分了内氯H.tfiAMp 、= L53g-L 'PV ~lOJJtFtfXSOOxlO *L=30je4, HHRn = —MRTx £00 耳 KJ83l5JtPd £z»w/ ^JC 1X273K =0086mnxil 53X)4Fax5O.OxlO V &订禅m 山•-AT 'x333K=0.957niirial札 15七 HtHjQ 的>100-1.71*98.29^Z 川仆丿―呱2<"丫1警RT 8JI5JtP^7 K 'x288A r=0 04%讪< H ,土臥i?l PV-nRT7用 x 4竟3x11*5 S.3I5X513⑶ShHpPHiffiT書色Ifi力k(3) iCUHr;繭音*农定向力如诱导力⑷ MjO>NdiO Mg:<电荀稔.H: > M fi0 M rt k⑸SiO^^SO;'fi 3期瓯f晶悻/ i吿为仔『晶障i6>SrK'f:>SnCL Sn^ttft*丸于Sn;r. £nCL.问人忖逆过常比创直1训*~上也』人、”1十2“""册和一卜MI即-46.02/f? mol1• -X945JW 1+丄X43WC/册厂-3A.%_屮*- 亠行侏比..川=391K丿加"■狞2比n NH -NH、~ 九Hg科+ 2A卜H凋■} — 4A4H^ I—九町.、一对即^.26KJ mnl 1= 1+2K4J6^J WM?/ '-4x的iJC/ imJ '-亠"卜“褂%% M=I57KJW0.2«Ox»W>02920x180 H-101n=(ftr=O. 2920 x8314x310 = 753Jt?^13 n-b*RT>(0 5C6H)4#640055H).0^0011 ^OJI *0.002) X8 314x298 ■ 2TWW 14. r r = —= ——— = L53**X1O *^-L*fir 8315x291*册二0.51芍< V - 0.1539x50.0x10⑶byAZ = A ;7> = 0,5I2X L54X I0 1 =7.88X 10 * ATLX6xL54xlO * - 2.86x10 *K⑷ 卜給tA|^AT t ^IAT r A*b7-无法测笊・15 f(As 3S^m nS' 广 2nH*16A :K J K-i('hJu |>fckS< L>A 1( \iB:ACl^MESCu^KJlxlCNkln. 4电赫:当囲菠两扣坝牛扣对运动时.滞动的帝电体与博酒寧体之何的电够5f )0/22.4xl7 560/22.4x17-IKK> xKKr ; = 29.K f rO^OxlO 1!- L 1 X29.H■ LS»7&M W L 1CH.NinMK 比为恥尚.心CHN0.7W 00«7l> 0.1727 .._ , 12 I HL21X I03/M 243x10 1A/ =1・86卿&?员|)<匚2欢 CL5&KKX24.5 関=0 162烁册川 1 - 162 :/ nw>J甘汕的ttl^ VTffi* M=92E rnul *100x10 £2 (WK 7心皿討 xIOOxlO.86 K 蘇诉沏*(\H,<)..X HX <X>H>NX N.>( X :h呵 O.543K -- —■ -------K f 1,853 -4V9 誓皈!7 }聲;xh - A\ x抵民一聊特殊的“艄棒眾小中较体额諒威奇聚躺甘了耳和逢捲朋压闵优第勵蛤构空算充#i 了浪f*我社像《attt:皎体因折入隴第順血析出的过科\H»ik液剂彷了在压力ft用卜曲怖搐藏向編渚帧楼时过稈称为屁洽走. ia (1)II水的澳逢圧高十演水.鱼适应了海廉的潘逢医创不健适应播永的褂進医.(2)雄里落液的液度裔Jilt圧大于植債体的濤逢压・菌物孔盐就M L里会凶失倉血枯娄.0)出涪解到雷中使水的融周点ffffi.44)江河中的畋悽在入海赴週列电解质艾牛最锻*5 光加M]船时*朋舷时金旃龌育保护朮用.再1 如见加扛他讷.总化箱对带陀肴媲沉ft用*洛独i口聚贰啟不会址厭・二會5C SO S ; M u &>;t>z pl s urun心T —o 丄-*5芋 丄-飞養n $艮丄+{二倉 nNEAE —)*(二学n s H a亠・v <£13^s 3i M 0—^二當 n二公;)x P丄-12X -呂 —x :( -1 n g X 7站<-1 2® Z T I O I ~- 1-33T T -- 1-3^-^r -—-i =三肾丄二零工6窘*£m 6f >"a=d 0 —「工F:-l 3x rl X T R k **nu垄3H <r u r J:-H pk weI fs pa —*=■■. HC9-6ni £ + B X ^^-«x 7N 空“ 7 I-5^3>・*- ;5 i -A二二X里 F n三X N寧z x -N*- E u ** 兰亠左*r-i 样 J --f i c 3AC -S =i 6 r二X ^--I R s i e x *©- X S T ^-s -X Z A f x dL ^s 咧&o-h1HL-L A X x %A X \h二 「〔二菽町丁-壬 M三工交二=x £j二K x二!!.>;-X .K二二右£y JI _X T o M= ・l s l =才・£亠法*51 I s l #5=l莘毕JA"::+必诃 1)- 2 X (SOtiM rwl ')' I 1*-'} 岷般= 1253.7Mfl!fl/_,% 比收存打"['"“xl 节工了k/別凶1 =195KM.75M工 U) <1) Wi 2V ; + 2fl ; = 4Wj(3)A r ; = {-116&.8M /w>/■')-(-15304W^Hjr')=361 Wk/ mflj'1- 1 A H F ,= ' X36Ih=M0 4M OWJ J 'r ■* 斗 『* 目s均砒■£反应IM*能・£生-_rtl + A t w k A1+A*W|fl _wt + A*H (W J-[2A t nj -AA 丿怙 fyi + At^)/ »i r J=I.U.IkJ M * + %际/ 用川"+ 祗Xk 丿曲# ')-(2x-165kJ mr>/ * * 276U mji/ 1)= -3<)k/ BW / ' a u> ><2) >⑶>4 <⑸>⑹< 10 ⑴M⑵盾人 ⑶mk<5/ 悄 k…940.6x10* JJFW /'1rf =373A :U> AS ・込宀"曲_5IO77K275 A r也际KISMta273K = 22AJKIM A rAft if,弁r 旳況乱g 慟如补比曙化时期加怕队 鮎阳燈间KIJ. W=PAV == 8314J<-1'x373r = 3Jfc/[J W 「"k. J八\= 40.7k/Af/=^-W = 4O.7U-3Jk/ = 3T6My Q 4070UJ do =—=T 373ATM .利用左卫:|血竹養系・灿新反I 柱汁:刨,人f (M 僦既生*小于0可(U 发生(U“:=卜口站MJ 血广)* {jrrmij 册腐)][Cs9b.8KJ 时,「)]+(-39丄42佃川')=2SJkJ rnpZ 1 小于G 阿览引 ⑵注心:=卜 132192 w f J")+2x(- 237 2k/flw/■')!-(-1797V wL )=07JJ 加" 天于0不可投牛') [( 18SU W ')+(-l37/2L/ ntflJ )|= 69.2U mn/ 1小于0可发生15 (I )苫12)否(訂 fi(4)遺;刃昔A r G ; = (-S%W nW)— [(—5515kJww 厂)+2x(-157.317 ^-1 )|= -2U 7W W"1 小于0-此反应可以发牛17.巾址“讥-珞斗AfG.Cb 181—25TAH 打门尸&门十166亦Ar6…(J>= 20—43TAG = 0= 1(WJ A -AG = AW-7M 此憶極人于彼故此J 诅不可发生⑴亠屮:二id 成物的b 射卜no 討砌的t 成対=* 393 5U flin/ 'J+nx(- 283-83M^/11| 匸 2222U 预胡■卜・564£25k/w 」初 牡山 ffX 9 jy m * JTf 'x300ftffi = 19llU19llU, = 135>nol =46?g5644 25}J fnoi 12n, G J CO, =「“O + CO*)* (-3^3.5k/mn/ ' )|-{-12O6.9U>M ?/ 1 )= 178.3k> mr>/ 1A r S ; =(3M 77 AT ' 1+(213,6JJC ' )-92,97JC ' = 160 4MT ' fejSHIftfStl 时 = 0即= Ql7E3xlt>Jmpf 1I604J A r 1 ~ 21 UHQH Y 、2H 、0A r G* - |&K2k71+(-22S.6k/?W ')]-(-1e8.6U ftirt/ '卜8.2打*»「$//: _ 卜24MRJ 加",)+523kJ w*rj/ ')-(- 2353k/') - 45.HM mr?/ "A,S* =(2IWJT Jl8S/U K ')-2827-K 1 =126 l/ Af 1 2>VB1 AG)0 '■卷不握4 36(吃时 AC ;-45,SkJ/W 1 -(3W +273)x126.1x10 \J - -34.Q2U rtrfl/小于"JiJfi 可皈览宅21虚川:・(-235如如「)-(-277血』誠")・42”37财/ **iMU :.r =I26JJ X 1SV ■HV-紀r m o &T -X『60-7-呂「9V Z1+・ ¥『伫$卩-f kPOMT l n m弗T m r m亠—【T H披-}*I m z n -j w v < 9 u p er F c-¥f n w -d -f oo £v ;f ,£-^*X A ><M H ^<-飞E r芒o tl丄二層s *m "丄丄二富7W«W丄菽丄二¥s *二A 丄 H v <Nxwy■£■?」l<一二z y —-u 巷、-hs H a —一电£/■工-hot"「工<A G?n"匸工\久*1生更物}工心心「1反庙拗-*197.15 + (-228.59)・(39436)-2x(-1 氐 4B) = L6KJ1UU =,KM3K fl xKPl N T O.* ^ij|.yi < i dPN)IO(Hi+2x=ll6 k=l6KPjjr* ■色心戶厶.血-■。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严新徐茂蓉葛成艳编第一章绪论1.1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误差?①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②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③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④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
答: ①偶然误差;②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③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④过失误差1.2测得Cu百分含量为41。
64%、41.66%、41。
58%、41。
60%、41.62%、41。
63%,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无须舍去数据)解:41.64%41.66%41.58%41.60%41.62%41.63%41.62%6x+++++==1id x xn=-∑=2.2×10—4 100%rddx=⨯=0.053%1.3测定某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30。
12%、30。
05%、30。
07%、30.05%、30。
06%、30.03%、30。
02%、30.03%根据Q检验法,置信度为90%时是否有可疑数要舍去,计算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对应的置信区间。
解:排序:30。
02%、30.03%、30。
03%、30。
05%、30.05%、30。
06%、30。
07%、30。
12%先检验最大值30。
12%:30.12%30.07%0.530.12%30.02%Q-==-Q0.9=0.47 < 0.5,所以舍去30.12%继续检验最大值30。
07%,30.07%30.06%0.230.07%30.02%Q-==-,Q0.9=0.51〉0.2,不应舍去,30。
07%应该保留.检验最小值30.02%,30.03%30.02%0.230.07%30.02%Q -==-Q 0.9=0。
51>0。
2,不应舍去,30.02%应该保留.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04%7X +==+++++、S =1.8×10—4100%sCV x=⨯=6×10-4()430.04%30.040.01%μ-==±1.4下列数据分别有几位有效数字? ①18。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Guo Ge Tech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 V p =可得: RTpV M n ==m 则: mol /0.160.250L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 4.4792.345.4322O N ≈+=+=p p p 总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 V =1.20L288K 时,p (H 2O)=1.71kPaM (Zn)=65.39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65.39g 1molm (Zn)=? 0.0493mol解得m (Zn)=3.22g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 (1) 14113L m ol 1054.1K293K m 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9.6⨯(3) K 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36101044.022===--A T 44.01222.01212=⨯=⨯=cm
cm d d A A Ts Tx Cs As CsAx Cx lg )lg (--⨯==L /mol 105.3%48lg --lg28%)(L /mol 100.24-4-⨯=⨯⨯= mol dm L
mol dm dCs Ts dCs As /100.8/100.22.0%48lg lg 234⨯=⨯⨯-=-==-κ无机分析化学与分析化学 P171 吸光光度法
计算题
14、已知某有色物质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用1cm 吸收池测定时T 1=60%,A 1=0.22,若在其他条件相同下改用2cm 吸收池测定,试计算此有色物质溶液的透光率T 2和吸光度A 2。
解:在其他条件相同下用2cm 吸收池测定时,此时有色溶液的吸光度和透光率分别为:
15、某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为2.0×10-4mol/L 时,在2cm 吸收池中,测得其透光率为48%。
在同样条件下测得该有色物质的透光率为28%,计算此试液的浓度和该有色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
解:试液的浓度为:
该有色溶液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7、什么是吸收曲线?绘制吸收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绘制吸收曲线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测定波长,通常选择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作为测定波长。
18、在吸光光度分析中,为了使测定的误差较小,通常将吸光度控制在0.2-0.7范围内,若吸光度超出了上述范围时,应采取何种措施?
答:由朗伯-比尔定律A=Kcd 可知,当吸光度<0.2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溶液的浓度或改用厚度较大的吸收池,当吸光度A>0.7,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溶液的浓度或改用厚度较小的吸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