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722.96 KB
- 文档页数:16
2013年武汉市行业人群健康素养监测
数据分析报告
2013年6~7月采用《2013武汉市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武汉市行业人群开展健康素养监测。
第一部分基本方法
一、监测对象
15—69岁的企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商业等部门人员。
二、监测方法
采用研究对象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监测。
《2013年武汉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由基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四部分组成,共48题。
其中基本情况11题,健康知识18题,健康行为14题,健康技能5题。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完成数据的录入、合并、查重和逻辑纠错;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第二部分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2份,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5.10%。
表1行业人群职业情况
职业人数百分比(%)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34 7.05
专业技术人员801 42.11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75 19.72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467 24.55
生产及运输设备操作工人125 6.57
合计1902 100.00
第三部分行业人群健康素养监测结果
1、健康知识知晓情况:1902名研究对象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85.49%(1626/1902)。
2、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研究对象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为89.64%(1705/1902)。
3、健康技能掌握情况:研究对象健康技能的掌握率为79.34%(1509/3882)。
结论:武汉市行业人群健康知识、行为、技能知晓水平高于国家创卫标准。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居民对健康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我们进行了一项健康素养调查。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社会提供有关健康教育和促进居民健康的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健康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健康是幸福的基石,而且大多数人能够正确理解健康的内涵,将其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交的完善状态。
然而,当被问及如何保持健康时,调查结果却呈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首先,饮食习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调查显示,近40%的受访者存在不规律饮食的情况。
他们常常忽视早餐的重要性,或者过度依赖外卖和快餐,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此外,调查还发现,超过50%的受访者摄入过多的盐和油脂,而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则普遍不足。
其次,运动习惯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调查显示,近60%的受访者每周运动时间不足2小时,其中有近30%的人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
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不仅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还会增加患癌症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近30%的受访者存在不良的睡眠习惯。
他们经常熬夜或者睡眠时间不规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力,增加患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居民健康。
首先,加强饮食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饮食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营养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提倡适量减少盐和油脂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其次,加强运动教育。
通过开展体育锻炼推广活动,鼓励居民每天坚持适度运动。
可以组织健身活动、推广健身器材等,提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此外,加强睡眠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宣传睡眠健康知识,提醒居民注意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可以开展睡眠讲座、提供睡眠指导等方式,帮助居民改善睡眠质量。
我国现有慢性病患者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带来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然而,我国居民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的比例相当低,分别仅有9.07%和9.56%。
这与我国慢病“井喷”态势极不相符。
这提示我们,进一步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力度,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已经迫在眉睫。
策 划:本刊编辑部执 行:邱婷婷打造健康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中国2030”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
可以说,我们个人的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这个大厦的基石。
大厦是否牢固,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素养息息相关。
从健康知识到健康素养健康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西蒙兹·SK在1974年发表的《健康教育和社会政策》论文中。
该文章讨论了健康教育作为政策问题对卫生保健系统、教育系统、大众传播方面的影响。
此后,美国一些健康教育学者在研究中开始注意个人素养与健康的关系。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即人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中,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有人说,我的健康素养很高啊,你看,我每天都收看健康类的电视节目,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阅读、分享健康知识,我应该具备了良好的健康素养吧?其实也未必。
一个人能够接收到各种健康信息,这说明他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是通畅的,也可以说能够具备健康素养的基本条件——获取健康信息,然而,对于已经到手的健康信息,他是否能够读懂、理解?他是否能够真正知晓写在纸面上的那些文字,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这既取决于信息接受者本人特定的认知能力,也取决于所提供健康信息的易理解度等。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告诉你——我们的健康素养正亮着红灯■本报记者李小伟2014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从这个报告上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2013年比2012年有了一定提升,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什么是健康素养?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如何?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是如何培养的?有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答疑。
健康生活既要“迈开腿”又要学会“怎么迈”10个中国人只有一个懂健康201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在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监测点开展,监测主要以15-69岁的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
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9.48%,这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只有9个人具备了基本的健康素养,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形成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并具备了基本的健康技能。
何为健康素养?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姚宏文解释道,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与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目前我国主要从三方面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素养:是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是否具有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技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若涛认为,健康素养主要还是指能力,但这种能力是知识基础上的能力。
他说,健康素养是和健康知识密切相关的一种能力。
比如减肥,大家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这是知识。
但“迈开腿”,怎么迈?这些具体的事情不知道,就说明缺乏健康素养。
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部主任李英华研究员看来,健康素养首先一方面强调健康知识的理解、获取,一方面则注重甄别。
即在人们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知不知道到哪儿获得健康信息,得到信息后能不能正确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不可以甄别,是可信还是不可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转化为行为。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现有一些网站以及报刊杂志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必须正确甄别使用。
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一、背景介绍居民健康素养是指居民在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和意愿,涵盖了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态度等多个方面。
健康素养的提升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为了解居民健康素养的现状以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报告对我国某城市的居民健康素养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
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覆盖了该城市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居民。
问卷内容涵盖了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健康知识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为基础。
只有40%的受访者能正确回答常见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相关的问题。
其中,年龄较大的居民以及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较低。
为了提升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我们建议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低教育程度人群。
2. 健康行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具备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超过70%的受访者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约80%的居民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良好的作息规律。
然而,仍有一部分居民存在不良的健康行为,比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等。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加强对不良行为的宣传和教育。
3. 健康态度评估居民的健康态度是决定其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视,有较高的健康自觉性和健康意识。
他们普遍认为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善自身健康状况。
然而,一些居民对健康问题持有较为消极的态度,对自身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
我们建议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他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低教育程度人群,提升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2.继续加强对良好健康行为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对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控制和饮食规律的培养。
河南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指导方案一、背景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4 年4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到2015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2%、10%和8%”;“到2020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4%、20%和16%”的目标。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列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
2008年全国开始了第一次全民健康素养监测。
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作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内容之一,在财政部立项纳入中央补助地方项目,标志着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此后连续开展了健康素养监测。
国家在2008年健康素养水平为6.48%,2012-2015年分别为8.8%、9.48%、9.79%、10.25%,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总体上实践了国家规划目标。
在历年的健康素养监测中,我省仅有部分县区被抽中参加监测(2008年6个县,2012年13个县,2013-2016各16个县),调查的总人数最多也只有4320余人(2013年),因此,根据国家调查所反映出的我省健康素养水平误差极大,历年数值对比极不稳定。
因此,必须开展我们本省自己的健康素养水平监测。
二、目标1.了解我省及各省辖市和直管县2017年居民健康素养本底水平。
高考热点话题:公民“健康素养”低不容轻视汇总一篇高考热点话题:公民“健康素养”低不容轻视 1健康数据发布会2日在京召开,通过对今日头条3.3亿用户的健康资讯阅读行为进行分析,解读了公众的健康关注。
国家卫生__在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的仅为9.48%。
(12月4日《__》)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用一个公众不太熟知的名词来说,就叫“健康素养”。
卫计委发布的9.48%这个健康数据,至少表明,我国公民个人的健康素养实在较低。
这从2014年12月卫计委发布的《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也可找到印证: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意味着15至69岁人群中,每100个人中只有9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属于较低水平。
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不容轻视。
这种较低水平,反映在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普遍存在较大缺失,健__活方式与行为普遍做得远远不够,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普遍欠缺。
就拿安全用药来说,不少老百姓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盲目用药等误区普遍存在。
中国科协也曾对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的受访者曾有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表示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
这都是健康素养欠缺的外显。
然而健康素养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影响每个个体健康与否,虽然有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却是每个个体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
有专家研究发现,健康素养对每个人的健康影响力占到60%,一个人的体质比较好,多半还是因为他的生活比较规律,平时生活比较健康养成的`。
而一些老年人病多,要吃的药特别多,不合理用药反而诱发其他疾病。
可见,健康素养对每个人何等重要。
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能否普遍提高,还涉及全民身体素质能否增强。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报告健康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家庭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居民发展的需要。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报告篇1摘要一、背景公民健康素养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基本含义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提高全体公民的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为确定当前对我国居民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技能,2007年卫生部组织了医药卫生领域的百余位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明确了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
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公告》)。
这份《公告》是世界上第一份由政府公布的全面界定公民基本健康素养内容的文件。
为了解我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并结合中央补助地方项目,我们于2008年开展了全省范围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全省共确定17个调查点,其中城市和农村调查点分别为8个和9个。
共回收问卷8591份,其中有效问卷8546份,问卷有效率为99.48%。
调查对象为17市15~69岁常住人口。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素养、调查员评价3个部分。
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标化处理。
三、主要结果山东省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8.16%。
从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上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7.04%、8.09%和24.43%。
总体健康素养和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均显示如下特征:一是城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农村;二是男性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女性;三是45岁以下年龄组居民的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45岁及以上年龄组;四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越高,而不识字/少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