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8
无线通信的工作方式无线通信的工作方式一、无线通信的工作模式1、无线广播模式:无线广播模式一般指以无线信号为媒介,采用相同的频率传播信息,对多个无线用户实现连接的方式;2、点对点传输模式:点对点传输模式指在一对一的无线通信中,两个无线用户同时采用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高速实时通信;3、多点传输模式:多点传输模式指多个无线用户之间采用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的方式,从而实现多点之间的实时通信,同时也可以实现关联多点传输模式;二、无线通信信号传输方式1、脉冲信号传播:脉冲信号传播是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发出形状为短暂脉冲的无线信号,把信息传输到另外一端;2、间歇信号传播:间歇信号传播是通过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发出无线信号,把信息传输到另一端,使用者可以接收与收发信号周期相关的信息;3、同步信号传播:同步信号传播是指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存在特定时间关系,使传播的信号以同步的方式完成,这样使得通信的过程更加稳定;三、无线通信的应用领域1、无线终端通信:无线终端通信是指采用无线技术建立网络,使终端可以实现无线连接;2、无线给管理:无线给管理是指采用无线技术,实现给管控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较好的水电力管理等;3、无线环境监测:无线环境监测是指采用无线技术,实现对某一环境的连续监测,以及采集某一范围区域内的环境参数;4、其他应用:无线技术还可以用于多媒体播放、安全监测、能源监测等领域。
总结无线通信是把信息以无线方式传输的一种新型技术,它为我们快速、稳定、低成本传输信息提供了可靠依托。
无线通信的常见工作模式包括无线广播模式、点对点传输模式和多点传输模式,而且还采取脉冲信号传播、间歇信号传播和同步信号传播等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广泛应用于无线终端通信、无线给管理、无线环境监测和多媒体播放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语⾳通信的应⽤听《多点对多点通信》讲座有感之《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语⾳通信的应⽤》PoC将直接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语⾳通信业务引⼊到蜂窝⽹络中,使流⾏的半双⼯⽆线业务在蜂窝⼿机中得以应⽤,这将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注册新⽤户,同时增加ARPU。
多样化平台该业务的原理其实⽐较简单,我们称之为“JustPushtoTalk”,这得益于“always-on”连接,IP技术正是实现该连接的根本。
正是这个特点,呼叫可以仅仅通过按⼀个键,⽽且不管是在点对点⽤户中还是在通话群组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建⽴连接。
PoC 业务并不替代现已存在的蜂窝业务,不⽤改变传统的语⾳业务。
建⽴在半双⼯VoIP基础上的PoC解决⽅案,构建在当前GSM/GPRS⽹络上,保护了投资,并能平滑过渡到3G,PoC业务同样可以看作为IMS(3GR5以上内容)前期服务。
⾯向电路交换的移动⽹络,在⽤户通话之前必须通过拨号进⾏呼叫建⽴过程,这⼀点与“always-on”连接截然不同。
在⽤户通话过程中,⾯向电路交换的呼叫始终占据上⾏和下⾏两个⽅向的资源;⽽基于半双⼯的PoC业务,只在有通话过程中占⽤资源,通话结束⽴即释放,所以能⼤量节省资源。
OMA对PoC统⼀地进⾏了标准化⼯作,以保证其互连互通性,提供⼀个能开展多媒体应⽤的业务平台。
烽⽕移动公司结合OMA标准,根据对PoC的深⼊研究和理解,并提出了基于OMA的PoC构架模型。
新的突破烽⽕移动公司已经在由我国⾃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讯标准———TD-SCDMA 上对PoC业助,緯累了⼀定的研究抐果,具备了相容完备的圬TD-SCDMA⽹络上宾瞐PoC业务的技术和概念。
基于OMA标准揑出的PoC构架,烽⽕移动公司提出亄TD-SCDOA⽹络中PoC 业务的具体实现⽅案。
该⽅案将PoC服务器放在运营商IP⽹络中?SI?CORE 在TD-S?DMA穑络IMS域的CSCF中实现。
PoC业务(包括语⾳、数字,以及将潥的视频等)?据均由TD-SCD?A的分?业务传送⽅式提供:语⾳采⽤BTP/IP⽀持的VoIP⽅式提供,使⽤AMR编码(⽐?:5.15kb?t/s),能提⾼字节和帧的容错能⼒。
室外点对点无线网桥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在室外环境中建立点对点的无线通信网络。
室外点对点无线网桥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它能够实现远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满足企业和机构对高速、稳定、安全的数据通信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概述室外点对点无线网桥解决方案是通过使用无线网桥设备,建立两个或者多个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
该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硬件设备:室外点对点无线网桥解决方案需要使用专业的无线网桥设备。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天线、收发器、无线传输模块等部件,以及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处理器和存储器等核心组件。
2. 频段选择:在选择室外点对点无线网桥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使用的频段。
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传输性能和适合范围。
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频段可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
3. 网络拓扑:在建立室外点对点无线网桥解决方案时,需要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多点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4. 安全性保障:室外点对点无线网桥解决方案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使用加密算法、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
三、解决方案实施步骤下面是室外点对点无线网桥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1. 确定需求:首先,需要明确企业或者机构的通信需求,包括传输速度、距离、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无线网桥设备和频段。
2. 网络规划:根据实际环境和需求,进行网络规划。
确定点对点连接的位置、距离和拓扑结构等参数。
考虑到地形、建造物和其他干扰因素,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
3. 设备安装:根据网络规划,安装无线网桥设备。
需要注意设备的安装高度、角度和定位,以获得最佳的信号覆盖范围和传输效果。
4. 配置和调试:完成设备的安装后,需要进行配置和调试。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跳频同步技术的应用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
一、跳频同步的基本原理跳频同步是指在跳频通信中,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通过一定的同步方式,使得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跳频同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同步信号,使得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在跳频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同步信号,以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二、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在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同步信号的生成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生成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生成需要考虑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信道的噪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生成可以采用GPS信号或者其他的同步信号。
2.同步信号的传输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传输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传输需要考虑到信道的噪声、信号的干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传输可以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或者其他的传输技术。
3.同步信号的接收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接收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接收需要考虑到接收端的灵敏度、信道的噪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接收可以采用数字信号接收技术或者其他的接收技术。
4.同步信号的处理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处理需要考虑到信号的噪声、信号的干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处理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或者其他的处理技术。
三、总结跳频同步是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需要考虑到同步信号的生成、同步信号的传输、同步信号的接收和同步信号的处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以有效地提高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的跳频同步效果,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料场堆取料机使用无线传送数据的技术方案一、现场情况:该料场内共有四台斗轮机、堆取料机,在料场旁设有一中央控制中心,由中央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四台设备,每台斗轮机、堆取料机的数据和控制信号通过设备上PLC的通讯模块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考虑到四台设备总是在料场中的轨道上不断移动,安装有线(滑线电缆)的不方便性和维护性,在堆取料机和中央控制中心之间采用数据无线通讯的传送方式。
二、网络方案:堆取料机上和中央控制中心的PLC采用Siemens的S7-300系列,对于数据无线通讯的传送方式,采用美国原装进口的Data-Linc系列无线产品来实现无线传送,采用一点对多点的方式,每个堆取料机上均被看为一个远程站点,安装一个Data-Linc作为从站,在控制中心设一台Data-Linc作为主站,通过自身的以太网通讯接口和各自的PLC的以太网通讯模块接口连接,实现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
考虑到该料场的长度为几百米,远远小于Data-Linc系列的传输距离(5公里~20公里),所以完全可以不用考虑在料场内增加任何中继就可以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
网络结构图如下:三、硬件配置:从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性角度出发,根据传输接口,我们采用以下方案供参考选择:以太网接口方案:PLC S7-300系列通讯模块选用以太网通讯模块CP343-1,无线Modem选用SRM6310E:主要特点:采用先进的智能频谱(Smart Spectrum™)技术优化了无线通信,极大地提高了其可靠性;采用188kbps的RF数据速率,即使在强干扰环境中也能保证足够高的数据流通率,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110dBm@10-4粗误码率-108dBm@10-6粗误码率接口:数据流通率100kbps(在频率可用率为75%时测得),RJ-45调制方式:扩频,GFSK,144~188kbps工作带宽:230KHz工作方式:点对点、点对多点、存储并转发、中继通讯距离:15英里(24公里)输出功率:最大500mW(从100mW到500mW可按10档编程)数据检错:包重发的32位CRC,动态密钥适合场合:在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100 Kbps左右),同时又要求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既要在很恶劣的工业环境下工作,又包括实时控制的要求,特别适合在火电厂或钢厂、冶金等电磁干扰、射频干扰比较强的环境中。
点对点无线模拟量信号传输方案4~20mA 无线变送器 、电压电流信号无线传输、基于Mesh 自组网技术、无线通信距离可灵活扩展。
ZSR3611无线模拟量终端提供1路模拟量输入,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工业现场的模拟量信号,提供4~20mA 信号输入。
可以采集工业现场的变送器输出的标准4~20mA 电流信号并通过无线方式传送,远端采用Modbus 协议,可以接入显示仪表、PLC 或DCS 等设备。
两台无线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距离在1米~300米范围内均可使用,并可通过Mesh 方式扩展,既可以实现点对点通信,也适合于点对多点而且分散不便于挖沟布线等应用场合,不需要编写程序,不需要布线,一般电工就可以调试使用。
ZSR3611 模拟量传输设备(Mesh 网状网技术)产品特色■主要特征◆ 1-4个模拟量输入通道,输入信号是4~20mA电流信号或者0~5V电压信号◆ 1-4个开关量输入通道,输入信号是数字电平◆ 1-4个继电器输出通道◆采用Mesh网状网技术,有效传输距离可任意扩展◆电力ISM 开放频段470MHz,无需申请频点◆直流9~24VDC/1A供电,平均工作电流小于50mA数据自动路由,中间节点收到数据,自动继续转发;自动修复路径,节点原来的路径不通时,可以寻找新的路径连接网络数据透明传输,插上即用,零设置、免二次开发;具有较高的实时性,网络每增加一级增加100毫秒,用户可根据应用系统的具体要求灵活掌握;完整的安全体系,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篡改。
■产品优势◆可以直接代替有线变送器,实现无线遥测遥控◆可灵活分组使用,同一现场构建多无线总线,互不影响◆自动入网,上电后,节点可以自动寻找网络入网◆自动修复路径,最专业的自组网技术◆真正的自动跳频技术,超强抗干扰性能,适应恶劣环境◆具有较高的实时性,网络每增加一级增加100毫秒◆完整的安全体系,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篡改■技术参数◆调制方式GFSK◆工作频率470-510MHz◆发射功率10mW(50mW)◆接收灵敏度 -110dBm◆信道数 150◆子网数量无限制◆子网容量路由节点最大252,其余节点无限制◆发射电流<100mA◆接收电流30mA◆睡眠电流<5uA◆接口速率1200/2400/4800/9600/19200◆模拟量 0-20mA/4-20Ma;0-5V;1-4通道◆ADC分辨率•10bit◆接口类型TTL/RS232/RS485◆工作电源+12-24V DC◆平均功耗小于1W◆工作温度-30℃-85℃◆工作湿度10%~90% 不结露◆外形尺寸94mm*78mm*24mm◆重量240克◆平均功耗小于1W◆工作温度-30℃-85℃◆工作湿度10%~90% 不结露◆外形尺寸94mm*78mm*24mm◆重量240克ZSR-HMI Mesh网关,自动采集无线节点的数据,并转换为Modbus协议。
配置点对多点配置:使用 ap-bridge 与 station-wds 的桥接方式设置在ap-bridge和station-wds模式的我们分以下步骤:1.在 ap-bridge 和 station-wds 中添加 bridge,定义 bridge 的接口,并分配管理的 IP 地址2.配置 ap-bridge 和 station-wds 的无线参数3.检查桥接连接情况步骤1:进入bridge添加bridge1的桥接,通常情况下我会开启rstp协议,启用生成树协议:添加 ether1 和 wlan1到 brdige1 桥接中,这里在 interface 中分别添加ether1 和 wlan1 进入 bridge1 中。
这样 ether1 和 wlan1 就实现了桥接功能,能实现数据二层的透明传输:注:以上配置操作适用于 ap-bridge 和 station-wds设备设置完桥接后我们进入 ip address 给 ap-bridge 和 station-wds 的 bridge 配置一个IP地址 172.168.0.1/24 和 172.168.0.2/24,用于管理设备和监测用。
这样 wlan1 口和 ether1 都能分配到这个地址。
绑定MAC地址步骤2:桥接和IP地址设置好后,现在配置ap-bridge和station-wds的无线参数。
设置ap-bridge的无线,这里mode=ap-bridge,band=2.4 B/G,frequency=2412,SSID=CCTV配置 ap-bridge 的 WDS 模式,配置参数 wds-mode=dynamic(动态方式),wds-default Bridge=bridge1(将连接无线添加到bridge中)配置station-wds 端的设置只需要将Mode=station-wds band=2.4 B/G,SSID=CCTV,不需要设置 Frequency 参数,station-wds 在匹配 Band 和 SSID 后会自动搜索:在 station-wds 模式下与 ap-bridge 的WDS参数配置相同步骤3:当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在 ap-brdige 端的设备查看是否连接,如果正常连接后 ap-bridge 端的 Wireless Tables 下会在 wlan1 前现时“R”,并增加一个 wds1 的无线接口。
多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书前言视频监控是直观方便、内容详实的信息记录方式,并可以为监控操作人员提供实时监控手段。
现在视频监控已经成为公共安全、企业安全、国土安全,甚至包括社区、家庭安全等领域的必要手段。
视频监控具体应用行业和领域有:公共安全(城市性范围监控、区域性安全监控、特定安全控制区域),交通(含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码头等人群聚集地,停车场、铁路调车场、铁路沿线),金融(银行、金融交易场所等),公营企业(尤其是水、电、煤气等系统),企业生产,商业(大型购物、消费场所),大型体育场、体育馆,海关,国防,边防,住宅社区等。
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正处于从模拟视频监控向数字化视频监控方式的转型过程中。
沿用模拟视频监控或由模拟视频监控升级为数字监控并采取有线连接的方式,是监控系统转型过程的初级阶段。
采用数字化视频监控和无线连接的方式,将加快视频监控方式的转型过程。
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与模拟视频监控相比,有诸多优势:(1)无线网络为视频监控提供了更为高效和灵活的网络承载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网络,采用无线网络,可以在原来不便或无法部署有线网络的区域实现无线监控。
在城市里出于环境美观考虑,采用无线方式来取代有线布线方式,愈发显得重要。
(2)价格优势。
无线网络可节约大量的有线网络布设成本。
(3)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将图像信息转换为基于IP的视频流,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可实现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甚至全球通信。
从而监控管理人员可以在网络可达的任何地方进行各种监控操作,同时,可以实现双向的视频通信。
一、用户需求某单位拟在厂区共设置XX路的视频监控点,由于厂区占地面积较大,且厂区内不宜再进行大范围的布线施工,所以现在需采用无线方式将XX路网络模拟标清视频图像传输到厂区内的安全监控中心。
网络模拟标清摄像机具有性价比高,图像清晰等优势,尤其是在本项目中,节省了采用模拟摄像机时,必须采用的网络视频编码器,只需一台摄像机就可以完成从图像采集、视频编码,网络传输的所有功能,节省成本同时降低了实施的难度。
作者:聂光义
摘要:具体介绍无线通信在各种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单片机MCU与无线收发模块的硬件接口设计,点对多点无线通信协议的编写,点对多点无线通信系统打包与解包的软件设计。
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要害词:无线通信协议通用串行总线中心监控远程终端
引言
现代世界是一个高速自动化的世界,各种各样的设备除了可以与计算机联机外,还可以互联机,而最简单的自动化联机方式就是使用串行通信。
随着时代的进步,它并没有被取代,后倒是逐渐被广泛应用。
如今,在许多场合有线连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科技的高速发展。
无线技术正以一种快速的速度进入许多产品,它与线相比主要有成本低,携带方便,省去有线布线的烦恼;非凡适用于手持设备的通信、电池供电设备、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232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无线数字语音、数字图像传输、智能小区不停车收费、银行智能回单系统等。
在如此多的无线系统应用中,无线通信的协议自然显得非凡重要。
无线通信协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性、误码率以及系统运行的速度。
本文以上海桑博科技有限公司的STR-2无线收发模块为例,具体介绍无线收发模块与各种单片机的硬件接口设计,点对多点无线通信协议的数字打包格式、解包程序以及相关软件设计。
1 系统概述
1.1链状点对多点系统
图1所示的系统是由一台中心监控设备CMS(CentralMonitoringSystem)和多台远程终端设备MRTU(MultipleRemote Termial Unit)构成的点对多点的多任务无线通信系统。
在中心监控设备CMS与远程终端RTU(Remote Termial Unit)之间用多台中转设备Tran作为中转站,以便起到暂存数据和延伸距离的作用。
中转站之间,以单向通信方式进行传递数据。
(1)适用范围
*传输距离远的多点多任务数据采集;
*条件恶劣、干扰大、多点多任务数据采集;
*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各种复杂无线数传;
*智能小区水、电、煤、暧气集中抄表系统,各种远程集中按防报警系统等。
(2)协议数据包格式
协议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够识别噪志和有效数据。
噪声是以随机字节出现的,没有明显的结合方式;噪声源可以产生任意字节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的过程中,最好能通过一种协议有效地抑制噪声的产生。
通过测试和试验发现,0xFF后跟0xAA、0x55在噪声中不轻易发生。
传输协议应该在数据包前加开始字节,0xFF后跟0xAA、0x55发送协议的开始应该是一个任意内容的字节(这是因为第一个字节的数据在发送时轻易丢失),然后是0xFF后跟一个0xAA、0x55;接收协议规定只接收以0xFF后跟0xAA、0x55开始的包,于是就可以很方便地把以上系统的数据包格式定为:
Lead为引导字节
Leader1=0xFF;
Leader2=0xAA;
Leader2=0x55;
Header为数据包的命令字节,由此确定数据包的类型;
Length为数据包包含的Length字节之后的所有字节的长度; HostID为主机地址;
Local为本地机地址;
Destination为目标地址;
Unit为RTU地址字节;
Data为数据包字节;
Checksum为校验字节。
1.2星状点对多点通信
图2系统是由一台中心监控设备CMS和多台远程终端设备MRTU构成的点对多点多任务无线通信系统。
在中心监控设备CMS与每一台远程终端RTU都以双向通信方式进行传递数据;非凡适用于数据量大,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场合。
(1)适用范围
*传输距离较近的地方;
*条件恶劣、干扰大的地方;
*对时间要求高、数据量大的场合;
*智能小区水、电、煤、暧气集中抄表系统,各种远程集中安防报警系统等;
*智能家用集中控制系统;
*工业测控、工业数据采集;
*医疗器械、健身器材;
*数据仓库、智能商场超市导购;
*餐饮无线点菜系统;
*PDA无线数传;
*水纹气象监控;
*生物信号采集;
*油田环境监控;
*银行智能回单系统等。
(2)协议数据包格式
根据图2可以把系统的数据包格式定为:
Lead为引导字节
Leader1=0xFF;
Leader2=0xAA;
Leader2=0x55;
Header为数据包的命令字节,由此确定数据包的类型;
Length为数据包包含的Length字节之后的所有字节的长度; Unit为RTU地址字节;
Data为数据包字节;
Checksum为校验字节。
2 硬件设计
上海桑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TR-2RF模块的核心部分为nRF401,外加精心设计的内置天线,具有体积小(37mm×47mm),功耗低的特点;传输距离为200m,最大传输速率为20kb/s;外围接口电路简单,可直接与单片机的通用串行口(UART)口连接。
图3所示为硬件框图。
STR-2RF引脚功能如下:
VCC——正电源,接2.7~5.25V;
CS——频道选择,CS=0为选择工作频道1(即433.92MHz),CS=1为选择工作频道2(即433.33MHz);
DOUT——数据输出,连接MCU串口RXD;
DIN——数据输入,连接MCU串口TXD;
GND——电源地;
PWR——节能控制,PWR=1为正常工作状态,PWR=0为低功耗状态;
TXN——发射接收控制,TXN=1时模块为发射状态,TXN=0时模块为接收状态;
3 软件设计
在系统中,所有STR-2RF模块均采用433.92MHz作为系统工作频率。
下面以星状点对多点通信系统为例,具体介绍系统的软件设计。
(1)主程序设计
为了避免同频干扰的问题,系统采用时分TDMA(TimeDive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把系统CMS与任意一台RTU之间的通信采用时分的方式分开,CMS通过扫描的方式与各台RTU 设备进行单台通信,这样系统中的CMS与RTU的通信方式就成为点对点的通信方式。
整个点对多点系统的通信就成为若干个点对点通信的组合。
程序采用C51单片机语言编写,其主控程序流程如图4、图5所示。
(2)打包与解包
协议将主要数据分割成一定格式的数据,并增加一些额外的信息(用于纠错),这个过程叫打包;在接收端协议去掉这些额外信息,只留下初始信息,这个过程叫解包。
打包程序如解包程序见网络补充版()。
解包子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
结语
本文中的无线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解决方案已被多次运用于多种产品、多种系统。
目前各种产品、系统运行稳定,无线通信误码率低、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文中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可适用于各种单片机,对于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推广和广泛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