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偏方大全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去瘢痕?中药去瘢痕1、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
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
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2、用防风、丹参、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剂、擦剂、町剂、散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
以软化瘢痕疙瘩,缓解、消除瘙痒、疼痛,使瘢痕结缔组织崩解,从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
3、因瘢痕多见于局部,故外治法更为常用。
刘氏采用复方艾叶煎浸洗及丁艾油外涂方法,对减轻瘢痕增生,止痒止痛具有较好疗效。
(复方艾叶煎由艾叶15g,老松皮30g,威灵仙15g,红花10g,煎汤3000ml。
丁艾油:艾叶30g,丁香50g,红花20g,冰片6g,前两味水煎至1000ml后蒸馏提取挥发油300ml;红花用70%乙醇100ml浸泡、渗滤;冰片溶于醇液;三者按1∶1∶1混合而成)。
4、丹参除瘢痕:唐代孙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一贴奇秒的“灭瘢方”,仅由丹参、羊脂二味药物组成。
中医认为瘢痕的产生,主要是气血不和、气滞血瘀,风热毒气残留所致。
丹参能宣通运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瘢痕疙瘩属结缔组织增生,为烧烫伤、手术及外伤后常见的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外表美观,严重的还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样可取得较好效果。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法: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叫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瘢痕疙瘩偏方有哪些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同的,其中以我们每个人在身体出现创伤或者手术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使身体出现瘢痕,其中瘢痕疙瘩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症状也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皮肤的美观,如果任其发展特别容易导致皮肤纤维瘤的出现,这样对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那么很多人会选择通过一些偏方治疗瘢痕疙瘩,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瘢痕疙瘩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瘢痕疙瘩偏方有哪些一、木耳芝麻饮:偏方治疗疤痕疙瘩中,木耳芝麻饮是一种。
先将黑木耳用温水泡发后撕开,放于一处。
将黑芝麻放在锅里炒,炒好后,再将黑木耳、黑芝麻放入铝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置中火煎熬一小时,倒出汁液,再将其内加水煎熬,将两次煎液合并一起,最后放入白糖拌匀即可饮用。
有些患者饮用此饮品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缓。
二、玻璃核桃仁:该偏方的制作方法是,在炒锅内放入一点生油,烧至四成热时,放入适量的核桃仁炸至漂起时捞出。
这时锅内要留有少量底油,在锅里放入适量的白糖搅炒,待白糖溶化起小泡时倒入之前炸好的核桃仁,搅拌均匀,使糖匀布核桃仁上即成。
患者食用玻璃核桃仁,可减轻病状,有些患者轻微的症状可消除。
对于疤痕疙瘩的治疗,一般有三步疗法:第一步:抑制胶原纤维组织增生。
采用中医纯物理的治疗方法,通过外外部针灸的作用,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目的,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使疙瘩得以平复。
第二步:软化患处皮肤,修复其弹性。
疤痕疙瘩平复后,患处皮肤有硬感。
通过内服药的作用,发送微循环和调节免疫功能,使疤痕内微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而闭塞,祛腐生肌,恢复患处皮肤弹性,使患处皮肤手感接近正常皮肤。
第三步:祛除沉着色素。
恢复弹性后的皮肤仍有色素沉着,留有痕迹。
通过内服特制药物的作,进一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沉着的色素逐渐消除,接近正常皮肤颜色。
上面就是对疤痕疙瘩偏方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瘢痕疙瘩虽然有一定的偏方,但是我们不要过于依赖,毕竟她缺少科学依据,所以我们在出现这样的症状时一定要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另外在身体出现创伤或者手术之后刀口的护理和恢复也要特别的注意,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瘢痕出现。
瘢痕疙瘩的偏方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病,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性,另一类是由于创伤引起的。
这两种类型的病都会引起皮肤过度增生和皮下组织破坏变性,其后期发展较为严重,于是在病发后及时治疗势在必行。
对于这种皮肤病,选择偏方治疗的效果非常不错,有些患者无药可循,以下为您提供了方便。
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
中医治疗疤痕疙瘩不仅强调治本,也重视治标。
其四、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
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
其五、治疗疤痕疙瘩偏方:乳香,没药各35克,血余45克--人发,消瘀,止血,利小便。
用厚纸摊成大、中、小三号,厚薄不同的膏药,用时烘烊贴患处,是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
其六、陈醋250克、五倍子90克、蜈蚣一条、蜂蜜20克、冰片0.6克。
1.[用砂锅将醋上火熬30分钟,加入蜂蜜熬至沸腾后将五倍子粉用筛子慢慢筛入,边筛边顺同一方向搅,全部筛入后用文火熬成膏壮,离火加入蜈蚣粉和冰片搅匀既成,装入玻璃器中。
2.用时将药膏均匀涂在厚布上贴患处(不可用金属用具,以免造成色素)。
此膏具有破瘀软坚之功效,但患者不可求治心切,一定要耐心使用才可见效,不可频繁用药膏(这样反而会效果差),隔2——3天换药一次效佳。
患者在使用以上偏方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以免引起瘢痕疙瘩的发药,导致病情的加重。
如果在使用偏方的同时,能辅助以药物治疗,那么病情会更好更快的得到缓解,希望上述偏方能对您的病情有所帮助。
疤痕五倍子100克,蜈蚣至疤痕迹软化变平治烧烫伤致疤痕秘方2疤痕五倍子100克,蜈蚣至疤痕迹软化变平治烧烫伤致疤痕秘方五倍子100克,蜈蚣一条,黑醋250毫升,蜂蜜18克。
用法:上药混合搅匀,摊黑布上外敷,疤痕处,3至5天换一次药.至疤痕迹软化变平,疤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疤痕去疤痕小方药去疤痕患者刘某女 35岁湖北十堰人面部外伤后遗留疤痕2月患者2月前因与人争执,无意中被对方将面部抓伤,经治疗后,左下颌关节附近留下长3CM,宽0.5CM疤痕,自用疤痕灵后无效,当地三甲医院建议激光治疗,患者心里畏惧,前来就诊,就诊时疤痕成褐色,患者使用遮盖霜后仍十分明显,舌脉正常。
诊断:疤痕(毒淤互结)治疗:攻毒逐淤,消疤祛痕方药:五倍子30克(研成极细粉),蜈蚣粉1克上药共混匀,加醋适量,调匀(以手捏成团且不黏手为度),加入蜂蜜适量(必须用真蜂蜜),调成粘稠膏剂,放置24时后,膏转为黑色,方可用。
将上药涂患处(先涂疤痕周边,待疤痕缩小后,再涂中央),每日一次,每次2—10小时(以不痒为度),疗效:患者使用三天,疤痕缩小近一半,一周后彻底治愈。
按:此法对烫伤,烧伤留下的疤痕均有效;对轻度烫伤愈后形成的色素沉着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果瘢痕形成瘤状,此方需加威灵仙煎膏才能起效。
威灵仙煎膏:威灵仙500g 牡丹皮200g 泽兰200【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加热回流 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度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 (20℃) 的浸膏,即得。
五倍子:现代研究中药材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干燥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其性寒,味酸、涩,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等功效,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便血痔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等症。
药理作用1. 收敛作用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 皮肤溃疡面、黏膜与其接触后,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 形成一层保护膜,起收敛作用, 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呈止血作用.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 使黏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 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五倍子中所含鞣酸对正常小肠运动无甚影响,但由于其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 故可制止腹泻.2. 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五倍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经用乙醚提出其鞣酸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抑菌作用.但五倍子心部的煎剂无抗菌作用.3. 其他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 株病毒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的鞣酸有关.体外杀精试验表明: 10%五倍子甘油溶液(1:1)有杀精子作用.鞣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 因而可用作解毒剂.临床报道1、防治水田皮炎五倍子一斤研成细末,放入白醋8斤中溶解,在下水田前,涂抹四肢受水浸泡处,使呈一黑色保护层。
中医中药民间治疗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1.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g。
(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
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g),这个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丹参是个不错的葯物,这两味中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2.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
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
主治:瘢痕疙瘩。
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
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
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
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4.中医强调通过内服中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
治疗疤痕疙瘩得偏方转自王氏中医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得偏方后,抱着试度瞧得心情,先用家中得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得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瞧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就是又买了一并九度得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
末感染得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
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得。
1。
生肌化瘀方:黄芪45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g,丹参30g,水蛭9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g,白术15 g,生地黄15 g。
化瘀方:丹参30g,水蛭9g,桃仁1 2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得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得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就是个不错得药物,这两味中药得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就是要用西医化得理论解释,就就是抗凝血与抗氧化。
水蛭也就是很强得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与抗纤维化有不错得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得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就是个典型得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
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就是共通得,就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
个人认为,喝这个药得最好时机就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得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得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得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2。
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
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
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
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功效:调与营卫,舒畅气血。
疤痕秘方疤痕一抹灵
疤痕秘方--疤痕一抹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生之中难免有磕磕碰碰,留下的疤痕,很影响美观,如果在重要部位对象可能都找不到。
本人有一治疗疤痕特效秘方,疗效极好,一直视为珍宝。
〖中医中药〗
乌梅30克五倍子25克威灵仙25 克蜈蚣3条莪术15克冰片5克。
〖制作方法〗
将上述药物共研细粉,备用。
〖偏方主治〗
各种疤痕
〖偏方用法〗
取药粉适量,用白醋调成膏状涂抹于患处,胶布固定一天换药一次。
〖方解〗
方中乌梅善于溶解一切皮肤赘生物,对于增生性疤痕十分合拍。
乌梅味酸,有收敛之性,外用可以收敛皮肤,又可以治疗浅表性疤痕。
此一味药同时可以治疗两种疤痕,可谓是一箭双雕!故用以为君药。
五倍子尤善收敛,专门针对浅表性疤痕。
威灵仙众所周知可以软化骨刺,殊不知其软化增生的疤痕也是一绝。
两味药各有专攻,加强君药的作用,如同皇帝的左膀右臂,故为臣药。
蜈蚣通络散结、莪术软坚化瘀,冰片渗透皮肤,此三味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共为佐药。
醋,它的软化作用非同一般,另外醋味道是酸的,亦有收敛之性,另外醋还有美白皮肤的作用,故为使药。
诸药合用则疤痕可消,皮肤得健。
注:本方疗效奇特,制作简单,药材便宜,一般中药店均可买到,适合普及,推广。
治疗瘢痕疙瘩的偏方1、偏方治瘢痕疙1.1、芦荟:芦荟对皮肤非常有益,因此可用于治疗疤痕疙瘩。
在疤痕上使用新鲜芦荟凝胶,每天两次。
使用芦荟凝胶之前,有必要用微温的水适当清洁该区域。
该疗法可以减少炎症和疼痛,保持皮肤滋润,修复受损皮肤。
这也将防止进一步的皮肤感染。
1.2、苹果醋:另一个治疗疤痕疙瘩极好的家庭疗法是苹果醋。
将一些苹果醋直接用在患部,并轻轻按摩,使醋被适当吸收到皮肤。
使苹果醋干燥几分钟,然后再次重复这个过程,以加快愈合过程。
如果苹果醋会导致皮肤刺激,你可以加水稀释。
每天重复该疗法几次,以达到最大成果。
1.3、柠檬汁:柠檬汁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在治疗皮肤疤痕、疤痕疙瘩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取鲜柠檬,提取其汁液,然后汁液用于患部。
半小时后用温水清洗皮肤。
重复该过程,每天至少一次。
在几周内,你可以看到疤痕颜色、质地、外观和弹性的显着改善。
2、什么是瘢痕疙瘢痕疙瘩,俗称疤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肤损伤愈合后所形成的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目前学术界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瘢痕如具有以下特点,可诊断为瘢痕疙瘩:病变超过原始皮肤损伤范围;呈持续性生长;③高起皮肤表面、质硬韧、颜色发红的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肿块。
3、瘢痕疙的并发症3.1、瘢痕表面浸渍:多发生于弹力带固定或未成熟的瘢痕,由于摩擦所致,可缩短配戴时间加以避免,也提示最好在创面愈合后6~8周开始治疗,不宜太迟。
3.2、汗疹:多由于局部不洁所致,可有奇痒症状,清洁局部及硅凝胶膜后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
1、浅表性瘢痕:皮肤受轻度擦伤,或由于浅二度烧伤,或皮肤受表浅感染后所形成,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
保定市第五医院烧伤整形科刘根立。
临床表现:表面粗糙,有时有色素改变。
局部平坦`柔软,有时与周边正常皮肤界限不清。
2、增生性瘢痕:凡损伤累及真皮深层,如深二度烧伤`切割伤`感染`切取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区等,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
临床表现:瘢痕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
瘢痕疙瘩偏方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引起的间叶性肿瘤,是常见的损容性疾病。
本病中医学称为“蟹足肿”、“锯痕症”等。
多因先天素质不足,或因外伤、热毒入侵肌肤,导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滞经络而成。
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大法。
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内服方剂治疗瘢痕疙瘩1.大黄虫丸【资料来源】《金匮要略》【药物组成】大黄(蒸)5克,黄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杏仁、虻虫、蛴螬各l00克,芍药120克,干地黄300克,干漆30克,水蛭100枚,?虫50克。
【制法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丸小豆大。
每服5丸,温酒送下,每日3次。
【功效】活血祛瘀。
2.五灵脂丸【资料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药物组成】五灵脂1500克。
【制法用法】研细末,炼蜜丸,每丸3克。
每次0.5~1.5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活血化瘀。
3.化瘢方【资料来源】《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药物组成】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制法用法】先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人余药,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行气活血散结。
4.软皮丸【资料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药物组成】川芎、炮姜、桂枝、丹参、桃仁、木香、当归各等份。
【制法用法】研细末,炼蜜丸,每丸重9克。
每服l丸,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效】活血通络。
5.活血逐瘀汤【资料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药物组成】丹参15克,乌药6克,白僵蚕、三棱、莪术、自芥子、厚朴、橘红、土贝母各9克,沉香1.5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
6.桃红四物汤加减【资料来源】《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药物组成】桃仁、红花、青皮、归尾各6克,赤芍、党参各l0克,三棱、莪术各4.5克。
黄芪、皂刺、茯苓各12克,甲珠、枳壳、广木香各4.5克,土鳖虫9克。
疤痕疙瘩的治疗偏方文章目录*一、疤痕疙瘩的治疗偏方*二、疤痕疙瘩的预防方法有什么*三、疤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有什么区别疤痕疙瘩的治疗偏方1、疤痕疙瘩的治疗偏方:果菜绿豆饮取小白菜、芹菜、苦瓜、柿椒、柠檬、苹果、绿豆各适量。
先将绿豆煮30 分钟,滤其汁;将小白菜、芹菜、苦瓜、柿椒、苹果分别洗净切段或块,搅汁,调入绿豆汁,滴入柠檬汁,加蜂蜜调味饮用。
每日1~2次。
有清热解毒,防治粉刺功效。
2、疤痕疙瘩的治疗偏方:绿豆薏苡仁防痤汤将绿豆、薏苡仁各25克,山楂10克,洗净,加水500克,泡30分钟后煮开,滚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茶饮。
每日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有预防长粉刺和青春疙瘩作用。
3、疤痕疙瘩的症状皮肤一旦出现伤口,人体就会开始自动愈合,伤口愈合的机制有两种,如果伤在表皮层,那么人体会制造出相同的细胞组织来填补,不会留下疤痕。
不过如果伤口深入真皮层,为了防止伤口裂开,皮肤会制造强韧的疤痕组织将伤口有效地联结起来。
受伤后三到六个月之内,疤痕组织会不断增殖,称为增生期,这段期间人体会在伤口附近增生细小的血管来供应疤痕组织营养,因此早期的疤痕看起来又红又凸,摸起来也硬邦邦像根绳子似的,如果愈合过程顺利,增生期后就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疤痕会变淡、变平和变软,时间平均也是三到六个月。
不过不管是在增生期或成熟期,疤痕组织会因环境而不断更新,它不只是伤口上的一团肉,而且是一个有生命、充满变化的组织。
疤痕疙瘩的预防方法有什么1、照顾好伤口:预防疤痕的第一步,就是正确的伤口照顾,不论是创伤、烫伤、皮肤感染或是手术,伤口愈合后都会产生疤痕,正确的伤口护理可以避免异常疤痕的产生。
2、对伤口进行按摩疗法和压迫疗法:于伤口拆线或伤口初步愈合后,视情况开始执行按摩疗法和压迫疗法。
3、用美容胶压贴伤口:以美容胶纸或硅胶片压贴于愈合的伤口上,美容胶纸需每天24小时贴牢,硅胶片则需贴12小时左右,贴压的范围必须大于伤口本身并包括周围的正常皮肤才有效。
中药外用祛疤的药方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于祛疤、预防留疤等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并且效果也受到广泛的好评,特别是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美容界的极大关注。
中药祛疤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下面就让吾加吾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下中药祛疤的外治法-中药外用祛疤。
相对于中药祛疤的内治法,由于疤痕多见于局部,对全身影响较小,因此中药外用祛疤其实更为常用,具有直接作用于局部,易于操作,疗效肯定等优点。
下面就让专家为大家介绍几种中药外用祛疤的方子。
中药外用祛疤一:当归苏木洗液当归15克,苏木、皂刺、红花、透骨草各10克,鳖甲、穿山甲、薄荷脑各5克,水煎取汁,纳入薄荷脑调匀,外洗患处。
每日两次,之后外搽美宝疤痕平,连续3个月。
中药外用祛疤二:用新鲜的仙人掌适量,去掉表面芒刺和绒毛,洗净捣烂后加入冰片粉,涂于新鲜的瘢痕处,加压包扎,可有效淡化瘢痕,防止瘢痕扩大。
中药外用祛疤三:蜈蚣药糊蜈蚣3条,五倍子60克,大黄、红花、甘草各20克,共研细末备用。
每次取药末适量,加米醋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
每日一换,连续3个月。
中药外用祛疤四:以乌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条,苦参30g,生地40g,麝香3g,其中蜈蚣和麝香研为粉末,与其它药物加水泡10小时后,加水500ml 左右煎汁,直至浓缩成糊状,冷却后外敷瘢痕处,可以活血化瘀,使瘢痕组织变软。
中药外用祛疤五:血藤敷剂大血藤250克,当归100克,丹参、红花各50克,水煎取汁,用纱布浸湿后外敷患处,每次30分钟。
每日两次,连续3个月。
中药外用祛疤六:乌梅糊乌梅适量,取肉去核,研为细末,加入硫黄粉1/4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
取橡皮膏依瘢痕大小剪孔贴患处,使瘢痕外露,然后取药末适量,用米醋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再以敷料包扎,胶布固定,若药干后可用米醋少许滴纱布上润湿。
3日换药一次,至瘢痕平复为止。
〖偏方荟萃〗去除疤痕瘢痕1、手术后用防风、丹参、丹皮、石膏、三七粉等制成水剂、擦剂、町剂、散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
以软化瘢痕疙瘩,缓解、消除瘙痒、疼痛,使瘢痕结缔组织崩解,从而医治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
2、面上瘢痕。
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合,共研为末。
加醋调匀。
夜涂脸上,清晨洗去。
3、身上瘢痕。
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
4、去除瘢痕。
用鸡蛋五、七枚煮熟。
取黄炒黑,一天涂三次,直至瘢痕消灭。
1/35、消灭瘢痕。
用鹰屎二两、僵蚕一两半,共研为末,调蜜敷涂。
又方:用鹰屎、白附子各一两,共研为末,调醋敷含。
一天三、五次,痕灭为止。
6、身上瘢痕的祛除法。
用黄矾(烧令汁尽)、胡粉(炒黄)各八分,研细,加猪油,共捣成泥。
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时,把药涂上,涂药五次以后,再用老鹰粪、燕窠草烧祳灰等分,加人乳调匀涂瘢。
皮肤能恢复正常。
7、汤火伤。
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浓煎如糖,频搽伤上,能止痛,灭瘢痕。
8、小儿烂疮。
用牛屎烧成灰封涂。
兼灭瘢痕。
9、手术后刀口疤痕,又疼又痒,瘢痕疙瘩是伤口愈合后皮肤凹凸不平,色淡红或暗红,质硬,痒痛,或无自觉症状,形状长圆不一,大小不等,中医称之为肉龟肿,螃蟹肿。
配方1:当归30克,猪脂(猪油)500克,白芷30克制法:将白芷,当归研为粗末,猪脂切成小丁,白酒50克剪十余沸,去渣储瓶备用。
用法:涂于斑痕处,每日5-10次。
此方祛风、行血、润肤、治疗瘢痕效果颇佳。
配方2:白蒺藜30克,山栀子30克,醋50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以醋调匀储瓶备用。
用法:每晚临睡前涂于患处,晨以温水洗去。
此方清热、解毒、散风行血、治疗瘢痕。
配方3:大黄,芒硝各等量,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时取15-20克,加75%酒精调成糊状,敷伤口硬疼处,药敷厚约0.2厘米,每次30分钟,并辅以红外线灯照射,日2次,一般需8-15次可痊愈。
注: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不仅消炎抗菌,抗感染,而且可促使硬结软化消散。
小偏方——去除疤痕每个人都有过受伤留下的疤痕的经历,有的疤痕难以遮盖,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
虽然在医疗水平日益进步的今天,医生们可以通过手术等方法去除疤痕,但是这些方法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对于一些轻微的疤痕,还是有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小偏方可以尝试。
1. 糖和柠檬汁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去疤痕方法。
将白糖与柠檬汁混合,搅拌均匀后涂在疤痕上,每周三到四次。
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持之以恒,可以逐渐淡化疤痕。
2. 芦荟叶芦荟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护肤的植物,它的叶子有着镇静、保湿、美白等功效,并被证实可以帮助淡化疤痕。
将一片芦荟叶子切成两半,将果肉放在疤痕上,轻轻按压几分钟,重复数次,每天使用。
3. 蜂蜜面膜蜂蜜是一个非常好的天然保湿剂,它具有消炎、消肿和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减轻疤痕。
将一茶匙蜂蜜温热后放在面膜上,敷在脸上15分钟,用温水冲洗掉。
使用面膜的同时可以轻轻按摩疤痕部位,加速血液循环,加强效果。
4. 橄榄油和醋将橄榄油和醋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涂在疤痕上,每天使用。
这种方法具有去除疤痕的效果,并且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增加皮肤的柔软度。
5. 溪石疗法溪石疗法是从日本传来的一种去疤痕方法。
先用温水洗净疤痕部位,用酒精清洁,再开始按摩。
将溪石涂上清水,轻轻滚动在疤痕上,按摩10-20分钟,每天使用。
通过按摩,可以增加疤痕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再生,达到去疤痕的效果。
总的来说,以上的方法都是属于小偏方,需要坚持使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但是这种自然方法对皮肤没有负面影响,可以放心尝试。
如果你的疤痕比较严重,建议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疤痕五倍子100克蜈蚣至疤痕迹软化变平治烧烫伤致疤痕秘方五倍子100克,蜈蚣一条,黑醋250毫升,蜂蜜18克。
用法:上药混合搅匀,摊黑布上外敷,疤痕处,3至5天换一次药.至疤痕迹软化变平,疤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疤痕去疤痕小方药去疤痕患者刘某女 35岁湖北十堰人面部外伤后遗留疤痕2月患者2月前因与人争执,无意中被对方将面部抓伤,经治疗后,左下颌关节附近留下长3CM,宽0.5CM疤痕,自用疤痕灵后无效,当地三甲医院建议激光治疗,患者心里畏惧,前来就诊,就诊时疤痕成褐色,患者使用遮盖霜后仍十分明显,舌脉正常。
诊断:疤痕(毒淤互结)治疗:攻毒逐淤,消疤祛痕方药:五倍子30克(研成极细粉),蜈蚣粉1克上药共混匀,加醋适量,调匀(以手捏成团且不黏手为度),加入蜂蜜适量(必须用真蜂蜜),调成粘稠膏剂,放置24时后,膏转为黑色,方可用。
将上药涂患处(先涂疤痕周边,待疤痕缩小后,再涂中央),每日一次,每次2—10小时(以不痒为度),疗效:患者使用三天,疤痕缩小近一半,一周后彻底治愈。
按:此法对烫伤,烧伤留下的疤痕均有效;对轻度烫伤愈后形成的色素沉着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果瘢痕形成瘤状,此方需加威灵仙煎膏才能起效。
威灵仙煎膏:威灵仙500g 、牡丹皮200g 、泽兰200 g【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加热回流 3次,每次 1小时,滤过,合度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05~1.10 (20℃) 的浸膏,即得。
五倍子:现代研究:中药材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干燥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其性寒,味酸、涩,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等功效,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便血痔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等症。
药理作用1. 收敛作用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 皮肤溃疡面、黏膜与其接触后,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 形成一层保护膜,起收敛作用, 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呈止血作用.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 使黏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 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五倍子中所含鞣酸对正常小肠运动无甚影响,但由于其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 故可制止腹泻.2. 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五倍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经用乙醚提出其鞣酸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抑菌作用.但五倍子心部的煎剂无抗菌作用.3. 其他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 株病毒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的鞣酸有关.体外杀精试验表明: 10%五倍子甘油溶液(1:1)有杀精子作用.鞣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 因而可用作解毒剂.临床报道1、防治水田皮炎五倍子一斤研成细末,放入白醋8斤中溶解,在下水田前,涂抹四肢受水浸泡处,使呈一黑色保护层。
治疗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中医中药民间治疗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1.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
(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
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丹参是个不错的葯物,这两味中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2.xx丸:组成:xx1500xx。
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
主治:瘢痕疙瘩。
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
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
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
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4.中医强调通过内服中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
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转自王氏中医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的偏方后,抱着试度看的心情,先用家中的香醋加三七粉上了几天,没有什么感觉,又买了一并陈醋,将三七粉调成糊状,上药二周后,就见疤痕疙瘩上出现许多向针眼似的小孔,从里边流黄水,但上药时感到疼痛难忍,这时我想到上网查查,看到这个贴子说要用米醋加三七粉,于是又买了一并九度的白色米醋,续继上药,由于洗澡使疤痕疙瘩创面受到感染,化脓了,我又用盐水将脓洗去,将三七粉直接涂在创面上,数日结茄。
末感染的疤痕休明显扁平,颜色也明显变浅了。
我要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坚持上药一定会好的。
1.生肌化瘀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
(生肌方:黄芪45 g,太子参30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
化瘀方:丹参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这个实验里面的化淤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川芎,我自己买了一些,准备做实验用.丹参是个不错的药物,这两味中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2.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1500克。
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
主治:瘢痕疙瘩。
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
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疤痕疙瘩偏方疤痕疙瘩不治疗会一点点的长大,给身体造成不适感,更主要的是影响形象,有些偏方对治疗疤痕疙瘩是有一定的功效的,下面小编整理了几个。
(偏方未经验证,请谨慎选择)1、胥氏用灭瘢膏作超声耦合剂,以超声透入法治疗瘢痕增生,(药用腊月羊脂100g,丹参80g,五倍子120g,蜈蚣30条,紫草60g,刺五加60g,先将羊脂熬油去渣,后将药投入,文火煎至质枯,滤净,自然凝结备用)。
此方法先以热效应使瘢痕组织的胶原纤维产生较大的延展性,再经超声的机械振荡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变软,使药物充分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2、丹参除瘢痕:唐代孙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一贴奇秒的“灭瘢方”,仅由丹参、羊脂二味药物组成。
中医认为瘢痕的产生,主要是气血不和、气滞血瘀,风热毒气残留所致。
丹参能宣通运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瘢痕疙瘩属结缔组织增生,为烧烫伤、手术及外伤后常见的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外表美观,严重的还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样可取得较好效果。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法: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此法简单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
3、夏氏遵前人观点主张疤痕主要为淤血阻滞,治以水蛭活血汤:水蛭9g~15g,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伸筋草、炙山甲、威灵仙,病在上肢加桑枝、桂枝,病在下肢加川牛膝、麻木加全蝎、蜈蚣、并强调加水蛭为方中主药,缺之难以获效。
4、张氏认为本病乃气血运行失畅所致,以乌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条,苦参30g,生地40g,其中蜈蚣、麝香研粉,余药加水泡10小时后煎汁500ml,加入食醋500ml,浓缩收膏成糊状,冷却后加粉外用。
5、应氏以五倍子100g,强的松0.1g,地卡因10g,氧化锌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制成瘢痕止痒软化膏,局部外涂后以绷带或纱布包扎,外用弹力绷带加压缠绕治疗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偏方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引起的间叶性肿瘤,是常见的损容性疾病。
本病中医学称为“蟹足肿”、“锯痕症”等。
多因先天素质不足,或因外伤、热毒入侵肌肤,导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滞经络而成。
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大法。
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内服方剂治疗瘢痕疙瘩
1.大黄虫丸
【资料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大黄(蒸)5克,黄芩60克,甘草90克,桃仁、杏仁、虻虫、蛴螬各l00克,芍药120克,干地黄300克,干漆30克,水蛭100枚,?虫50克。
【制法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丸小豆大。
每服5丸,温酒送下,每日3次。
【功效】活血祛瘀。
2.五灵脂丸
【资料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药物组成】五灵脂1500克。
【制法用法】研细末,炼蜜丸,每丸3克。
每次0.5~1.5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活血化瘀。
3.化瘢方
【资料来源】《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药物组成】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制法用法】先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人余药,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行气活血散结。
4.软皮丸
【资料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药物组成】川芎、炮姜、桂枝、丹参、桃仁、木香、当归各等份。
【制法用法】研细末,炼蜜丸,每丸重9克。
每服l丸,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效】活血通络。
5.活血逐瘀汤
【资料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药物组成】丹参15克,乌药6克,白僵蚕、三棱、莪术、自芥子、厚朴、橘红、土贝母各9克,沉香1.5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
6.桃红四物汤加减
【资料来源】《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青皮、归尾各6克,赤芍、党参各l0克,三棱、莪术各4.5克。
黄芪、皂刺、茯苓各12克,甲珠、枳壳、广木香各4.5克,土鳖虫9克。
【辩证加减】瘢痕初起,色泽鲜红,病浅加茜草、鬼箭羽、忍冬藤、石楠藤,瘢痕色泽暗红,病甚加水蛭、全蝎、猪牙皂角、土贝母、煅牡蛎。
【制法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理气,解毒软坚。
【疗效参考】治疗大面积烧伤愈合后早期瘢痕瘙痒《中国临床康复》(2004,32:7214)治疗
组38例,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8克,红花6克,生地2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黄芪30克,蝉衣10克,蜈蚣2条。
水煎服。
连服3周,停药l周,再服。
3周瘙痒减轻,瘢痕瘀血明显改善,起水泡现象减少,对防止瘢痕进一步增生有一定作用。
满意12例,有效26例。
对中期瘢痕瘙痒疗效欠佳。
7.解毒通络饮加减
【资料来源】《中医皮肤科临床手册》
【药物组成】连翘、银花、丹皮、赤芍、夏枯草各10克,路路通12克,当归、山慈姑各15克,制香附、甲珠、皂角刺各6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
外用方剂治疗瘢痕疙瘩
1.五倍子散【资料来源】《中医外科临证集要》
【药物组成】五倍子15克,丹皮15克,地肤子15克,蜈蚣1条。
【制法用法】共研细末即成。
将药末调蜂蜜外敷患处,每日或间1日换。
【功效】软坚通络。
治疗瘢痕疙瘩。
2.六物灭瘢膏【资料来源】《刘涓子鬼遗方》
【药物组成】衣中自鱼、鸡屎白、鹰粪白、芍药、白蔹、白蜂各等份。
【制法用法】研粉,以乳汁调和涂患处,每日3次。
【功效】解毒散结。
3.三七加醋
功效:使疤痕变软变平,有软化疤痕、消除痛痒的作用,主治疤痕疙瘩。
配制方法:三七粉适量,用食醋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天三次,一般需要用药20-30天
治瘢痕疙瘩偏方十则
1.洗面去瘢方
天门冬、百部各150克,茯苓(去皮)、香附子、杏仁各100克,皂角(酒涂炙)1000克,清胶(火炙)200克,土瓜根、甘草各250克,冬瓜子25克,瓜蒌2个,大豆(蒸,去皮)、益智子(烧灰以浆水和圆炸)各500克。
以上方药共焙干捣罗为末。
早晨以药末和清水洗面。
本方出自《医方类聚》,有解毒消瘢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2.疤痕软化膏
五倍子、威灵仙、丹皮、泽兰、薄荷脑、冰片、樟脑、冬青油、二甲基甲砜各适量。
先将橡胶切条轧成薄片后,放入汽油内浸泡,使其充分溶胀,在打胶筒内下氧化锌、羊毛脂、凡士林、汽油等打成匀浆,另加五倍子、威灵仙、丹皮、泽兰等药物,以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成浸膏,与其余药物分次加人打胶筒内,共同搅透成膏浆,压滤后,涂布于漂白布上,挥发去溶剂,内衬薄膜,切成7厘米×10厘米大小的膏片即成。
用时按瘢痕范围剪取膏药,撕去表面薄膜,黏贴于瘢痕表面,每2天换1次。
本方有软坚散结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3.神水万应膏
麝香0.9克,血竭、没药各6克,冰片1.5克,大黄3克,朱砂0.3克,明雄黄、乳香、陈石灰(愈陈愈佳)各9克。
以上九味共研末。
先用黄明胶250克,打碎,入钵内,隔水炖化,将药末和入调匀,用笔摊上矾纸,干后收贮。
用时根据伤痕大小,将膏药剪下,用热水浸软贴上。
贴后不必更换,愈后膏药自落。
本方出自《千金珍秘方选》,有解毒去瘀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4.蟹足肿药膏
蜂房(炒)30克,蜈蚣5条,蜘蛛5只,土鳖虫15克,轻粉、明雄黄各9克,冰片3克,紫草10克,香油500毫升,蜂蜡200克。
先将蜂房、蜈蚣、蜘蛛、土鳖虫、紫草用香油炸至焦枯,捞出残渣,离火待凉,将轻粉、冰片、明雄黄兑入搅拌均匀,再将蜂蜡兑入熔化好,油凝固可再置火上化开即可,倾置净瓶或罐中备用。
用时将药膏摊在油纸上约3毫米厚,贴患处,外用敷料固定,1~2日换药1次。
本方有活血祛瘀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5.加味黑布膏
五倍子、乌梅(煅存性)各500克,金头蜈蚣15条,陈醋2500毫升,蜂蜜180毫升,冰片3克。
陈醋置火上熬开30分钟,入蜂蜜煎沸,入五倍子粉搅拌,小火熬膏,离火,兑入蜈蚣粉、冰片、乌梅炭粉搅匀,摊在黑色密纹布上2~3毫米厚。
贴患处,用时盖1块等面积的塑料薄膜封闭,3~5天换1次。
本方有化瘀软坚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6.独角莲膏
独角莲、皂角刺、白芷、防己、金银花、连翘、生南星、刺猬皮、山甲片、当归、海桐皮、苏木、海带、大麻仁、稀莶草各45克,干蟾3个。
以麻油6000毫升置大锅内,入上方药熬枯去渣,大火熬至滴水成珠,入樟丹(冬2500克,夏3000克),渐至黑色,将凝时入乳香、没药各35克,血余炭45克为膏。
外贴患处。
本方出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有祛瘀散结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7.丁艾油
艾叶30克,丁香50克,红花20克,冰片6克。
将艾叶、丁香分别加水1000毫升,蒸馏法提取挥发油300毫升;红花用70%乙醇100毫升浸泡渗滤,在醇液中入冰片溶化,3液按1∶1∶1混合而成。
外擦局部,日数次。
本方有祛瘀散结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8.化坚油
透骨草、刘寄奴各3克,伸筋草、木通、紫草根各7.5克,茜草、地榆、昆布各6克,松节4.5克,香油360毫升。
上药以油浸2昼夜,文火将药炸成焦黄色,去渣。
用时微加温,涂患处。
本方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有活血软坚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9.灭瘢膏
矾石、安息香、狼毒、乌头、羊踯躅、附子、野葛、白芷、乌贼骨、赤石脂、皂荚、干地黄、天雄、芍药、川芎、大黄、当归、莽草、石膏、地榆、白术、续断、鬼臼、蜀椒、巴豆、细辛各50克。
上药共捣为末,以猪脂2000克和药,煎沸,入盐15克。
以布揩患处,敷用。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有解毒活血通络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
10.芙蓉膏
独角仙(不用角)1个,红娘子(不去翘足)1.5克,糯米49粒,石灰(风化者)30克。
上药为末,以木炭灰、桑柴灰、荞麦秸灰各15克,热汤淋取400毫升,熬至100毫升,调上药如面糊,置瓷盒内,埋于土里5~7日取出使用。
用时将瘢痕刺破,用细竹签子蘸药膏点于患处。
本方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有活血化瘀之功。
适用于瘢痕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