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
- 格式:pdf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21
小数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小明和小华比赛跳远,小明跳了2.3米,小华跳了2.30米,谁跳得更远?(2)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3和2.30是否相等?为什么?(3)揭示课题:小数的性质。
2. 探究新知(1)观察比较:教师出示两组小数,如0.5和0.50,3.8和3.80,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小数的性质。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举例验证:教师出示例子,如0.4=0.40,5.07=5.070,让学生验证小数的性质。
3. 应用拓展(1)基本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提高练习:教师出示较复杂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练习:教师出示与小数性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
二、教材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间的联系;还教学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等分数的意义。
这些都是继续教学小数知识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系统的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
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
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
教材编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
3、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
本单元编排的四部分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面三个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步深化。
4、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
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
三、学情分析: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小数更像整数。
这是因为:第一,小数和整数一样,都采用十进制计数法,其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第二,小数和整数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的位置原则。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授课设计:小数的性质[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现实的情境,经过自主观察、比较和汇总,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
例4 联系学生相熟的“购学习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再经过用不同样方法对橡皮和铅笔单价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尾端添上 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试一试”则借助直尺图使学生再次体验小数尾端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汇总两组等式的特点,进而发现小数的性质。
例 5 及相应的“试一试”则是突出小数性质内涵——“0”在小数尾端的专项授课,同时学习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 授课目标 ]⑴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经过猜想、考据以及比较、汇总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⑵使学生经历从平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习题并解决问习题的过程,经过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攒数学活动的经验,睁开数学思虑的能力。
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⑶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心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浸透事物在必然情况下能够互相转变的见解。
[ 授课过程 ]一、复习旧知,惹起矛盾⑴发言:数的王国里有好多奇异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 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
看,在整数 5 的尾端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 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 500 去掉一个 0,发生了什么变化?⑵惹起猜想:若是在一个小数的尾端添上 0,也许去掉 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
(学生自由公布,可能出现两种建议:①受整数尾端添“ 0”的思想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
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谁的猜想正确?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设计企图:从对“整数尾端添上或去掉‘ 0’惹起大小变化”的思虑,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尾端的 0,惹起猜想。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2、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小数点写在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3、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组成: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6、小数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亿级 万级 个级………… …………1. 2.36中的“6”表示6个( )。
A .0.001B .0.1C .0.012.(2020秋·江苏无锡·五年级校考期末)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 .30.02B .3.002C .300.2D .0.30023.用0、3、7三个数字和小数点一共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小数。
A .2B .3C .4D .64.(1)0.06是________分之六 (2)0.03是________分之三. 精编练习5.(2023秋·江苏南通·五年级统考期末)1.5里面有( )个0.1,2.74里面有( )个0.01。
6.在数位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这两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7.“0.5”表示什么意思?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8.(2021秋·江苏无锡·五年级统考期中)用3,0,4,0和小数点组成。
(1)只读一个0的两位小数。
(2)读两个0的三位小数。
(3)一个0都不读的小数。
9.先说一说下面各数各是几位小数,再写出各数中的“6”表示的意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2.小数的读写:整数部分的0在每一级中间要读出来,在末尾不用读出来,而小数部分的0都要读出来。
【例1】填空(1)506毫米=(0.506)米;(2)23分=(0.23)元;(3)148厘米=(1.48)米;(4)8角5分=(0.85)元;(5)0.023米=(23)毫米;(6)3.09元=(3)元(9)分;【例2】用0、0、2、6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
(1)组成最小的小数(0.026);(2)组成最大的小数(620.0);(3)组成最小的两位小数(20.06);(4)组成最大的两位小数(62.00);(5)组成只读一个0的两位小数(20.60/20.06/60.20/60.02);(6)组成一个0都不读的小数(200.6/600.2);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例1】在6.47这个数中,6在(个)位上,表示(6 )个(一);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十分之一);7在(百分)位上,表示(7)个(百分之一)。
【例2】0.508是由(5)个十分之一和(8)个千分之一组成的,也可以看作是由(508)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例3】1里面有(10)个0.1,(100)个百分之一;50里面有(5000)个0.01。
【例4】1.45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1.45含有(145)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1.450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1.450含有(145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例5】一个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它比0.01大,又比0.02小,这个小数可能是 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 。
小数的性质: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
……易错点:小数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不同,读两位及以上的小数时,小数点右边的数字要一位一位地依次读出来,不能像读整数那样。
易错题:
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 )
错因分析: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才是10。
答案:✕
易错题:
5.005读作(五点零五)
错因分析:
此题错在小数部分的两个0
只读出了一个。
小数部分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一读出。
答案:五点零零五
知识巧记:
比较小数的大小,
两个部分要看好;
整数部分如相同,
小数部分见分晓;
从左到右依次比,
答案马上就明了。
易错题:
0.080化简后是(0.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小数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意义2. 小数的性质3. 小数的运算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运算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小数的运算规则,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小数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对比法:比较小数与整数的异同,加深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复习整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小数。
2. 讲解小数的意义:小数是整数和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表示一个数在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位置。
例如:0.25表示25%或1/4。
3. 讲解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包括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位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重点讲解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 讲解小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讲解小数运算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如小数点的对齐、小数位数的处理等。
5.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小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运算方法。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小数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小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3《小数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3.3《小数的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探索、发现并证明这一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还未能深刻理解小数的性质,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和体会。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性质,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交流中理解,在表达中巩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性质的实例。
2.准备练习题,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小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如果我们在1.5的末尾添上一个‘0’,变成1.50,小明的身高会发生改变吗?”2.呈现(10分钟)呈现小数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并证明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一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把给出的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然后比较大小。
–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小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练习情况,教师点评并总结。
再次强调小数的性质,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小数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如:“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么小数的其他位置添上‘0’或去掉‘0’呢?”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小数的性质,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