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73224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国开一体化平台《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Q-4)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2322,整套相同,Ctrl+F查找更快捷,李老师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形考任务(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工)-(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本次作业的说明:(1)本次作业以非实时网上讨论(课程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可在上述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讨论;主要发言字数为800字左右。
(2)任课老师根据发帖内容进行成绩评定。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相比较,它们之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O国民经济核算是将国民经济当作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 1 .核算的总体范而会计核算是将企业当作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
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人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企业范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部门、地区内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迸来。
总体范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会计核算无法直接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各种数据。
2 .核算的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宏规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
会计核算则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为微观活功单位的经营治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合公众了解微观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服多。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账户体系是按国民经济整个运行过程——生产过程、收入分配、消费、投资过程编制的,个个环节都用账户来体现,每个账户都有平衡项,平衡项是本账户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账户的起始点;通过平衡项把上下两个账户联系起来。
1.生产账户:生产核算账户包括两个账户的内容,一个是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账户。
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放映。
总产出来自国内本年度的生产总量,进口来自本年度从国外进口的全部货物和服务量。
根据2003年北京地区相关数据:货物和服务账户单位:亿元来源使用总产出546764.71 中间消耗359198.91进口59398.46 最终使用246964.26最终消费97822.69总资本形成80646.3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77304.80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本消耗存货增加3341.50贵重物品净增加出口68495.27总供给606163.17 总需求606163.17生产核算账户的另一个是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生产账户,它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核算目的。
生产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来源中间消耗359198.91 总产出546764.71国内生产总值187565.8固定资本消耗国内生产净值生产支出总额546764.71 生产总额546764.712.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形成账户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账户,记录当前生产的增加值分配给参与生产的各机构部门流量。
收入形成账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中各个生产要素收入的形成,潜在说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的要素构成,是整个收入分配过程的起点。
学习小组长:董志锋学号:1435001206217 学习小组成员:周丽君学号:1435001206208 学习小组成员:童小晶学号:1435001206209 学习小组成员:沈丽丽学号:1435001206210 学习小组成员:黄雪芳学号:1435001206211 学习小组成员:吴华萍学号:1435001206212 学习小组成员:华丽娟学号:1435001206213 学习小组成员:宋橙林学号:1435001206214 学习小组成员:江晓燕学号:1435001206215 学习小组成员:周明星学号:1435001206216 学习小组成员:罗晓萍学号:1435001206218 学习小组成员:黄红梅学号:1435001206219 学习小组成员:罗强学号:1435001206220 学习小组成员:杨敏发学号:1435001206221 学习小组成员:谢超凡学号:1435001206222 学习小组成员:马小英学号:1435001206223 学习小组成员:周燕芳学号:1435001206224 学习小组成员:刘紫蓉学号:1435001206225 学习小组成员:赵佳学号:1435001206226 学习小组成员:吴玉芳学号:1435001206227 学习小组成员:姚丽娟学号:1435001206228 学习小组成员:李艳学号:1435001206229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1. 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
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王娜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12020年4月19日2 2020年4月19日班级:16春会计本科姓名:王娜学号: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能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1. 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
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
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32020年4月19日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
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它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
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经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
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
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
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
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三)(第七~十章)一、简答题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帐户是密切关联相互结合的。
一般各国总是先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然后将其纳入国外帐户体系。
(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
(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帐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帐户、原始收人和经常转移对外帐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帐户中资本帐户、金融帐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帐户的不同主要表现为:(1)国际收支平衡立足于国内编制,国外账户立足于国外编制;(2)国际收支平衡是对当期对外交易流量的记录,并不反映对外经济存量的多少,而国外账户却包括反映对外资产负债存量的账户;(3)关于分类的差别。
(4)核算目的与分析功能上的差别。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1)复式记帐原则。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
(4)所有的记帐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
3.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含哪些内容?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1)人口总量统计。
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
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
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以下方面:(1)社会劳动资源和构成数量统计。
(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
(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第一题答:(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 最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
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
上海财经大学《国民经济核算》课程考试(试卷A)课程代码课程序号成绩200 ——200 学年专业姓名学号班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交易系统应归入()A、机构部门账户B、产业部门账户C、居民账户D、国外账户2.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社会产品生产与使用结构,特别是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经济技术联系的核算是()A、GDP及其使用核算B、资金流量核算C、资产负债核算D、投入产出核算3.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国民生产总值B、社会总产值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4.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A、完全相等B、理论上相等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D、以上都对5.国民总收入扣除当期固定资本消耗的净额就是()。
A. 国民净收入B. 可支配收入C.原始收入D.国民收入6.财产收入不包括()。
A.金融资产收入B.实物资产收入C.土地及无形资产收入C.工资收入7.在国际收支核算中,本国和国外的界限,主要是依据下列哪个原则来确定的()。
A.地域B.隶属关系C. 交易者D. 领土8.以下哪个项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A. 无偿转移收入B. 储备资产的减少C.贸易进口支付D.非贸易输出收入9.国际贸易中到岸价格属于()。
A、基本价格B、生产者价格C、购买者价格D、要素价格10.资产负债核算的范围是()。
A、国民经济总体的资产和财富B、国民经济总体的积累和财富C、常住机构单位拥有的资产、负债和净值D、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值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
A、国内常住机构单位B、非常住单位C、由国内常住机构单位构成的各机构部门D、包括非常住单位的经济总体E、不包括非常住单位的经济总体2.需要采用双紧缩法编制指数的有()。
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1 货物和服务账户来源使用总产出中间消耗进口最终产品使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净额固定资产形成消耗库存增加出口333总供给总需求2 生产账户使用来源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净值生产支出总额生产总额3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来源劳动者报酬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总营业盈余国内生产净值固定资产消耗(折旧)净营业盈余收入形成使用总额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使用来源财产收入支出劳动者报酬国民总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总营业盈余国民净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净营业盈余合计合计5 收入再分配账户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经常转移收入6合计合计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使用来源最终消费支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储蓄总额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储蓄净额合计合计7 资本交易账户使用来源总资本形成国民储蓄净额固定资本形成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固定资本消耗(-)资金余缺合计合计8 金融交易账户使用来源金融资产购买净额960 资金余缺负债净额合计960 合计9602、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的这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联系;另一是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
在账户指标上积累账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应的指标是直接联系。
积累账户反映了期末与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部分。
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是通过平衡项。
如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生产过程所有因素决定的变量,并与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联系;原始收入是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由收入初次分配所有因素决定,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联系;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再分配过程决定的变量。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第四章一第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安排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安排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安排与再安排两个阶段。
收入初次安排阶段自增加值的安排起先,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安排流量,包括劳动酬劳、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安排账户。
收入再安排以收入初次安排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常常性转移形成的安排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安排账户和实物收人安排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安排的各个流量,说明收入安排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安排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安排是干脆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安排,安排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干脆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安排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酬劳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安排关系,对整个安排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安排是收入形成安排的接着,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安排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加收入初次安排的结果。
3、依据2024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填写2024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状况表2024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状况说明并计算相关指标:(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3)恩格尔系数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司及过程)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酬劳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第七章———第十章)一、简答题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
(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哪些内容?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1)人口总量统计。
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
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
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人口的经济构成包括两方面:(1)按人口所从事劳动的性质,将人口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按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提供者分为:雇主、雇员自给劳动者和财产及转移收入的接受者。
3.简述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包括按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内容设置的各方面物价指数,主要有投入产出方面的物价指数、最终需求方面的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采用紧缩法编制。
采用紧缩法编制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的两项基础工作。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某国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2)根据上题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计算该国2002年的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并简单分析该国2002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解: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6670.50+0.75+45.00+25.5=-6599.25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贷方金融项目-借方金融项目=7116.75-502.5=6614.25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净误差与遺漏项目差额=-6599.25+6614.25+7.5=22.5该国在2002年度的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顺差,在数额上前者稍小于后者,使储备资产略有增加。
电大国民经济学04任务学习小组长:李海燕学号:1161001257328学习小组成员:李冰学号:1161001257329学习小组成员: 高星学号:1161001257331学习小组成员:曹万强学号:1161001257323学习小组成员:景欢欢学号:1161001257316学习小组成员:张瑶学号:1161001257312学习小组成员:王绒学号:1161001257313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
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
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
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
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第1章导论【思考题解答】1-1 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
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
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
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 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1. 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
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 一) 市场原则, 从市场出发, 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 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 二) 所有权原则。
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 三) 三定价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 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 四) 核算统计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 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 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 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 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
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
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它账户相衔接的账户, 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
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 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 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 它记录的内容: 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 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 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经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 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 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经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 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 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 以储蓄为平衡项, 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若为正数, 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 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 若为负数, 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