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52 KB
- 文档页数:7
教学设计详略得当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设计则是其核心。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学设计需要注意详略得当的原则。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详略得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这一原则。
教学设计中详略得当的原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方面,过于详细的设计可能会使教学变得呆板,缺乏灵活性。
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积极参与学习。
另一方面,过于详细的设计可能会限制教师的自由发挥,使其无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改进。
因此,教学设计需要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留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详略得当的原则来平衡各个要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可量化,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学习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不要将目标过于详细化,以免限制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学设计中的活动选择也需要详略得当。
在设计活动时,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多地设计活动,以免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和学习效果的降低。
教学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在设计互动环节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然而,在设计互动环节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多地安排互动,以免导致学生的分心和注意力的分散。
此外,教学设计中的评估也需要详略得当。
评估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设计评估方式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不要过于依赖评估,以免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压力和负担。
最后,教学设计中还需要关注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支持。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一、故事导入: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二、知识介绍:什么是详写和略写什么要详什么要略?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三、题目:《在双休日里》问题诊断:在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中心,应重点记叙一件事,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
题目:《我喜欢夏季》问题诊断:前两段景物描写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佳作欣赏:中学生的一天“叮铃,叮铃、、、、、、”“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
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
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
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
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
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
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
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讲评教学设计[目标要求]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
[写作指导]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晴朗的天空像一匹优美光滑的兰色绸缎,一轮玉盘似的满月,把它那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浸在牛乳中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轻纱,似红霞摇曳着修长的花枝,散发着醉人的浓香。
清风阵阵,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每当这时,树叶就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在窃窃私语,又像在编织着夏夜的梦。
草丛里各种不知名的虫儿“蛐蛐”、“唧唧”、“铃铃”地唱着歌儿,此起彼伏,组成一支和谐的乐曲。
我想:这是它们在开音乐会吧?我被这美妙的夜景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时,隔壁的芸芸带着弟弟小凌子也来了。
看到我这摇头晃脑的样子,忍不住笑开了。
芸芸笑着问:“书呆子,在用什么功啊?”调皮的小凌子做个鬼脸接上话头:“在念和尚经吧?”待我要打他,他早已“逃之夭夭”了。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15篇《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4~5课时。
【教学过程】一、口语交际及习作1、口语交际:⑴生自由读要求,思考:本次交际的内容是什么?〔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⑵生自由分组交流,师提示:要说清这个自然奇观在哪里?奇在何处?最好能说出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⑶生推荐生一名参加全班交际。
⑷全班交流,师生注意评价:生可以提问,也可补充,还可以讨论。
⑸全班评议。
2、习作:⑴生在口语交际的根底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⑵生审题,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⑶生与同桌同学交流。
⑷生拟定草稿。
⑸师初评:①语句通顺。
②没有错别字。
③有条理,有顺序。
④有重点、清楚地介绍。
⑹生根据提示,四人小组评议。
⑺定稿,抄习作。
二、我的发现1、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2、生反应。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4、总结。
三、日积月累1、生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2、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生上台表演。
4、师生齐读,再背。
四、趣味语文1、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⑶师生小结。
⑷再读。
2、练习:⑴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附件1:“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姓名陈梅性别教龄19年年龄37岁E-mail 职称中教一级办公电话手机号码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阳平镇中心初级中学邮编432817 征文类别教案设计网上注册号学科语文出版意向专著□电子杂志学术刊物□增刊□不同意□参赛调查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作指导教学设计摘要详写是对能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进行具体叙述和描写,略写是对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概括叙述。
要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典型人物详写,其他人物略,主要事件详写,相关事件略。
详写的方法:慢镜头展示,蛛网式布局。
略写的方法;简单交代、一笔带过、浓缩概括。
关键词详写,浓墨重彩。
略写,惜墨如金。
慢镜头展示,蜘蛛网式布局。
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
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
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女《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作指导教学设计大悟县阳平镇中心初级中学陈梅教学目标1、结合人教版版八上第二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了解详略的特点。
2、围绕“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进行写作指导。
3、掌握详略的写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围绕稳重中心安排详略。
2、处理好详写略写、不写。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详写的方法:慢镜头展示、蛛网式布局。
2、在写作中渗透情感,巧妙取舍,揭示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创意紧紧围绕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的写作技法详略处理,以爱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写作选材指导,并根据主题的需要安排详略,让学生了解详略的含义、处理、写法和力度,通过“说一说”“学一学”“改一改”三个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认知、理解、运用、提升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详略的核心。
详略得当教案教案标题:详略得当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何为“详略得当”以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筛选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能力;3. 提供实际案例和指导,帮助教师撰写详略得当的教案。
教学重点:1. 理解详略得当的概念;2. 掌握撰写详略得当教案的方法;3. 运用详略得当原则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1. 教师如何在教案中恰当地运用详略得当的原则;2. 学生如何理解并应用详略得当的概念。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多媒体展示精心设计的教案,并询问学生对教案的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教案中详略得当的重要性,以及详略得当的概念。
讲解(15分钟):1. 解释详略得当的概念:在教学中,详略得当是指教案的内容既要详尽全面,又要简洁明了。
2. 分析详略得当的原则:详细讲解教案中应包含的必要信息,以及如何避免冗余和无关信息的出现。
示范(20分钟):1. 展示一个具体的教案范例,并解读其中的详略得当之处。
2. 引导学生分析教案中的关键信息和无关信息,并讨论如何进行筛选和整合。
练习(15分钟):1.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提供的教学主题撰写详略得当的教案。
2. 学生展示并互评,评选出最佳教案。
总结(5分钟):1. 总结详略得当的原则和重要性。
2. 强调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详略得当的教案撰写。
拓展活动:1. 要求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详略得当的原则,撰写教案,并进行教学实践;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提供的教案范例;3. 分组活动中的教学主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撰写的教案评选;2. 学生对教案的展示和互评;3. 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评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详略得当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撰写详略得当的教案。
通过实际练习和交流,学生的教案撰写能力得到了提高。
叙事要详略得当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详写和略写,以及详略的作用。
2、掌握详略的原则。
3、学会根据写作需要详略互换。
4、根据所学的方法进行修改文章。
教学重点:掌握详略的原则,学会根据写作需要详略互换。
教学难点:根据所学的方法进行修改文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阅读《叙事要详略得当》写作导引1、在写作中应如何安排写作素材,才能给人深刻印象?详写和略写。
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2、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3、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围绕中心安排详略。
典型人物详,其他人物略。
主要事件详,相关事件略。
要根据中心定详略。
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
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 增强表达效果。
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不写。
4、作文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1)文章的题目(2)文章的中心(3)文章的内容自学指导二:结合我们这个单元课文案例分析,明确详略安排的意义思考明确:1、《阿长与山海经》一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得出结论一:根据文章的中心:2、读《背影》一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得出结论二:根据文章的题目3、读《芦花荡》哪个人物详写,哪些人物略写?得出结论三:主要人物详写,次要人物略写。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目标要求]
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
[写作指导]
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
“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三、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
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
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
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
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表现。
[例文一]
夏夜
夜幕徐徐降临了。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此时已摇着小扇,喝着浓茶在院中聊天乘凉。
屋里太热。
我也端了板凳来到院里。
夜,是多么恬静幽雅啊!
晴朗的天空像一匹优美光滑的兰色绸缎,一轮玉盘似的满月,把它那皎洁的光华洒向人间。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每一片绿叶都似乎静静地浸在牛乳中墙角的花披着如水的轻纱,似红霞摇曳着修长的花枝,散发着醉人的浓香。
清风阵阵,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
每当这时,树叶就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在窃窃私语,又像在编织着夏夜的梦。
草丛里各种不知名的虫儿“蛐蛐”、“唧唧”、“铃铃”地唱着歌儿,此起彼伏,组成一支和谐的乐曲。
我想:这是它们在开音乐会吧?
我被这美妙的夜景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这时,隔壁的芸芸带着弟弟小凌子也来了。
看到我这摇头晃脑的样子,忍不住笑开了。
芸芸笑着问:“书呆子,在用什么功啊?”调皮的小凌子做个鬼脸接上话头:“在念和尚经吧?”待我要打他,他早已“逃之夭夭”了。
我和芸芸海阔天空地扯起来。
谈着谈着不觉又转到了月亮上去了。
“今天的夜色多美啊!”“是啊!”我故意考起芸芸来,“芸芸,你知道有关月亮的传说吗?”“这有什么难的。
”她面无难色,滔滔不绝地将起来,“月亮里有个广寒宫,仙女嫦娥就住在里面……”“那广寒宫才凉快呢,是不?”小凌子又奶声奶气地插进来说。
芸芸瞪了他一眼,刚
要讲下去,话茬又被小凌子抢了过去。
“我知道,月宫里还有一棵桂花树,吴刚怎么也砍不断它,还有一只三脚蟾蜍,哦,还有一只小玉兔!”说到这里,他就咧开嘴,揪起耳朵,问:“像不像?”这个滑稽的动作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我忍不住笑问他:“谁教你的?”“奶奶教我的!我还对奶奶说,长大了去月宫里做客哩!”他那一本正经的神气,又一次把我们逗笑了。
夜深了,芸芸和小凌子早回去安歇了。
院子里安宁静谧。
只有那蓝天中的圆月还笑眯眯地望着院子里。
也许小凌子正在梦中乘着飞传到月宫做客,也许是吴刚正向他捧出桂花酒吧。
[例文简评]
首先,作者抓住了重点内容,抓住了“夏夜”的景物特征,用清新秀美之笔进行了精心细致地刻画:柔和的月光、香味四溢的花枝交相辉映,丝丝清风送来美妙的动物音乐会的各种音响,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夏夜月色图。
其次,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了描写:天真的童心讲述传奇的故事,别有一番情趣,使全文情景交融,趣味性大增。
文章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例文二]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
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
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
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
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
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
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
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
我同情地看了看
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
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
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例文简评]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中学生的一天”。
以中学生活的紧张忙碌为中心,精心选取了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典型材料(如早晨那急骤的闹钟声,听成绩时的紧张,一面听课,一面复习化学等),真实地反映了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某些扭曲的心理。
本文语言生动,擅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
如“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这个动作,表现了“我”在不情愿中的一种反抗心理;对王锋的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这个优等生的可笑而又可怜,让人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练习题目]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生下来就生活在人群中。
其中又有各种各样的集体,小到家庭邻里,大到国家社会。
小时侯有
一帮一起长大的朋友,进了学校有我们的班级,步入社会又有自己的工作岗位。
请以“集体”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详略要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