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放大电路习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1.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四章多级放大电路习题答案3.1学习要求(1)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概念,掌握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概念。
(3)理解基本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2学习指导本章重点:(1)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1)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2)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3)反馈的极性与类型的判断。
本章考点:(1)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计算。
(2)简单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3.2.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1.阻容耦合各级之间通过耦合电容和下一级的输入电阻连接。
优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 可单独调整、计算,且不存在零点漂移问题;缺点是不能用来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且不能在集成电路中采用阻容耦合方式。
静态分析:各级分别计算。
动态分析:一般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其中R L1仃2。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
2 .直接耦合各级之间直接用导线连接。
优点是可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时,且适宜于集成;缺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且存在零点漂移问题,即当U i 0时U o 0 (有静态电位)。
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三极管参数(I CB。
,Uk,B )随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波动,电路元件参数的变化等。
3.2.2差动放大电路1.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单管放大电路组成,两个晶体管特性一致,两侧电路参数对称,是抑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零点漂移的最有效电路。
2 .信号输入(1)共模输入。
两个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即U ii U i2 U ic。
在共模输入信号作用下,电路的输出电压U o 0,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 c 0。
(2)差模输入。
第7章放大电路基础题解答习题A 选择题7-1在固定式偏置电路中,若偏置电阻R B的值增大了,则静态工作点Q将()。
BA. 上移B. 下移C. 不动D.上下来回移动7-2在图7-5中,若将R B减小,则集电极电流I C、集电极电位U C分别是()。
D A.减小、增大 B. 减小、减小 C.增大、增大 D. 增大、减小7-3在图7-5中的晶体管原处于放大状态,若将R B调到零,则晶体管()。
CA.处于饱和状态B.仍处于放大状态C.被烧毁7-4图7-9中交流分量u o与u i、u o与i c、i b与i c的相位关系分别是是()。
CA同相、反相、反相 B.反相、同相、反相 C.反相、反相、同相 D.反相、同相、同相7-5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是正确的。
BA.r be=U BE/i B B.r be=u be/i b C. r be=U BE/I B7-6在图7-17(a)所示的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中,通常偏置电阻R B1( )R B2。
AA. >B. <C. =7-7图7-17(a)所示电路中,若只将交流旁路电容C E出去,则电压放大倍数| A u |()。
AA.减少B.增大C.不变7-8射极输出器()。
BA.有电流放大作用,也有电压放大作用B.有电流放大作用,没有电压放大作用C.没有电流放大作用,也没有电压放大作用7-9射极跟随器适合作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级,是因为它的()BA. 电压放大倍数近似为1B. r i很大C. r O很小7-10在甲类工作状态的功率放大电路中,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增大输入信号,则电源供给的功率、管耗分别是()。
CA.增大、减小B.减小、不变C. 不变、减小D. 不变、增大7-11在共射放大电路中,若测得输入电压有效值U i=5mV时,当未带上负载时U=1V,负载电阻R L值与R C相等,则带上负载输出电压有输出电压有效值'o效值U o=()V。
BA.1B.0.5C.-1D.-0.57-12在NPN型构成CE放大器,在非线性失真中,饱和失真也称为()。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现测得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100,将它们连成两级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应为10000。
(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独立,( )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影响,( )它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 )(4)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休管的参数才随温度而变化。
( )(5)互补输出级应采用共集或共漏接法。
( )解:(1)×(2)√√(3)√×(4)×(5)√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1000io >I U A ui ,输出电阻R o <100,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解:(1)A ,A (2)D ,A (3)B ,A (4)D ,B (5)C ,B三、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 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 .电源电压不稳定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
A .便于设计B .放大交流信号C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
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3.1 如图 3.7所示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已知12CC =U V ,20B1B1='=R R k Ω,10B2B2='=R R k Ω,2C2C1==R R k Ω,2E2E1==R R k Ω,2L =R k Ω,5021==ββ,6.0BE2BE1==U U V 。
(1)求前、后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值。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3)求各级电压放大倍数u1A 、u2A 和总电压放大倍数u A 。
u s+u o -CC图3.7 习题3.1的图分析 两级放大电路都是共发射极的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各级电路的静态值可分别计算,动态分析时需注意第一级的负载电阻就是第二级的输入电阻,即i2L1r R =。
解 (1)各级电路静态值的计算采用估算法。
第一级:412102010CC B2B1B2B1=⨯+=+=U R R R U (V )7.126.04E1BE1B1E1C1=-=-=≈R U U I I (mA )0.034507.11C1B1===βI I (mA )2.5)22(7.112)(E1C1C1CC CE1=+⨯-=+-=R R I U U (V ) 第二级:412102010CC B2B1B2B2=⨯+='+''=U R R R U (V )7.126.04E2BE2B2E2C2=-=-=≈R U U I I (mA )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46 0.034507.12C2B2===βI I (mA ) 2.5)22(7.112)(E2C2C2CC CE2=+⨯-=+-=R R I U U (V )(2)微变等效电路如图3.8所示。
R U +-图3.8 习题3.1解答用图(3)求各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u1A 、u2A 和总电压放大倍数u A 。
三极管V 1的动态输入电阻为:10807.126)501(30026)1(300E11be1=⨯++=++=I r β(Ω) 三极管V 2的动态输入电阻为:10807.126)501(30026)1(300E22be2=⨯++=++=I r β(Ω) 第二级输入电阻为:93.008.1//10//20////be2B2B1i2==''=r R R r (k Ω) 第一级等效负载电阻为:63.093.0//2//i2C1L1==='r R R (k Ω) 第二级等效负载电阻为:12//2//L C2L2==='R R R (k Ω) 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为:3008.163.050be1L11u1-=⨯-='-=r R A β 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为:5008.1150be2L22u2-=⨯-='-=r R A β 两级总电压放大倍数为:1500)50()30(u2u1u =-⨯-==A A A3.2 在 如图 3.9所示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已知12CC =U V ,30B1=R k Ω,20B2=R k Ω,4E1C1==R R k Ω,130B3=R k Ω,3E2=R k Ω,5.1L =R k Ω,5021==ββ,8.0BE2BE1==U U V 。
运算放大器习题及答案运算放大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功能强大的放大器,具有放大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能力。
它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模拟信号处理、传感器接口和通信系统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和应用,以下将提供一些习题及其答案,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习题一:1. 什么是运算放大器?2. 运算放大器有哪些常见的输入和输出端口?3. 描述运算放大器的典型特性。
4. 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答案一:1. 运算放大器是一种电子放大器,具有高增益、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的特点。
它可以将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到较大的输出信号。
2. 运算放大器的常见输入端口有非反相输入端口(+)和反相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为输出端口(OUT)。
3. 运算放大器的典型特性包括无输入偏置电流、无输入偏置电压、无输入偏置电流漂移、无输入偏置电压漂移等。
4. 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计算非反相输入端口和反相输入端口之间的电压差与输出端口电压之间的比值得出。
习题二:1. 什么是运算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2. 描述共模抑制比对运算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 如何计算共模抑制比?4. 如何提高运算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答案二:1. 运算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其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的指标。
它表示在输入信号中存在共模信号时,输出信号中的共模成分相对于差模成分的抑制程度。
2. 共模抑制比越高,表示运算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越强,输出信号中的差模成分占比越高,性能越好。
3. 共模抑制比可以通过计算运算放大器输出信号中的共模成分与差模成分之间的比值得出。
4. 要提高运算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差模输入信号的增益,降低共模输入信号的增益,优化电路设计等。
习题三:1. 什么是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2. 描述输入偏置电流对运算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 如何计算输入偏置电流?4. 如何降低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答案三:1. 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是指在非反相输入端口和反相输入端口之间的电流差异。
任务4.4 多级放大电路与反馈电路习题解答一、测试(一)判断题1. 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大小影响着负载或后级放大电路各种状态,因此它与外接负载电阻有关。
答案:F解题: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大小影响着负载或后级放大电路各种状态,但它与外接负载电阻无关。
2.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其耦合电容的选择应使信号频率在高频段时容抗为零。
答案:F解题: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其耦合电容的选择应使信号频率在低频段时容抗为零。
3. 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休管的参数才随温度而变化。
答案:F解题:各类耦合方式都存在。
4. 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答案:F解题:放大倍数不能说明情况,如发射极放大电路,不存在反馈与为负。
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答案:T解题: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6.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答案:T解题: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7. 负反馈能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答案:T解题:负反馈能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8. 采用电流并联负反馈能使放大器的输出电阻变大,输入电阻变小。
答案:T解题:并联可使输入电阻减小。
9. 负反馈使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减小,以换取放大器性能的改善。
答案:T解题:负反馈使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减小,以换取放大器性能的改善。
10. 了减轻信号源的负担并保证输出电压稳定,放大器应采用的反馈类型是电压并联负反馈。
()答案:F解题:电压串联负反馈,串联提升输入电阻。
(二)选择题1.电路图所示,该电路反馈类型为()A.正反馈,直流反馈B.负反馈,交流反馈C.正反馈,交流反馈D.负反馈,直流反馈答案:B解题:电容隔直流,为交流反馈;1管基极输入增加,1管集电极减小,2管集电极增加,1管发射极增加,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1管不同输入,为负反馈。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3.1 放大电路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A.放大倍数太大B.采用了直接耦合方式C.晶体管的噪声太大D.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参数变化3.2 差动放大电路的设置是为了[ ]A.稳定放大倍数B.提高输入电阻C.克服温漂D.扩展频带3.3 差动放大电路用恒流源代替Re是为了[ ]A.提高差模电压放大倍数B.提高共模电压放大倍数C.提高共模抑制比D.提高差模输出电阻3.4 在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 Re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差模电压放大倍数B.抑制零点漂移C.增大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D.减小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3.4 差动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A.有效地放大差模信号,强有力地抑制共模信号B.既可放大差模信号,也可放大共模信号C.只能放大共模信号,不能放大差模信号D.既抑制共模信号,又抑制差模信号3.5 若三级放大电路的AV1=AV2=20dB,AV3=30 dB,则其总电压增益为[ ]A. 50dBB. 60dBC. 70dBD. 12000dB3.6 设计一个输出功率为10W的扩音机电路,若用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则应选两个功率管的功率至少为[ ]A. 1WB. 2WC. 4WD. 5W3.7 与甲类功率放大方式比较,乙类推挽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A.不用输出变压器B.不用输出端大电容C.无交越失真D.效率高3.8 乙类放大电路是指放大管的道通角等于[ ]A.360oB.180oC.90oD.小于 90o3.9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特点是[ ]A.温度稳定性好,电源利用率高,功耗较低,非线性失真较小。
B.温度稳定性好,电源利用率高,功耗较低,但非线性失真较大。
C.温度稳定性好,功耗较低,非线性失真较小,但电源利用率低。
D.温度稳定性好,非线性失真较小,电源利用率高,功耗也高。
3.10 填空。
1、在三级放大电路中,已知|Au1|=50,|Au2|=80,|Au3|=25,则其总电压放大倍数|Au|= ,折合为 dB。
一、填空题1 •射极输出器的主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而接近于1, 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2.三极管的偏置情况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射结正向偏置, 集电结反向偏置 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3•射极输出器可以用作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是因为射极输出器的 输入电阻高 。
4•射极输出器可以用作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级,是因为射极输出器的 输出电阻低 。
5 •常用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的电路为分压式偏置放大 ___________ 电路。
6.为使电压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能正常工作,必须选择合适的 静态工作点 ______ 。
7•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就是要计算静态工作点,即计算 _I B _、、丄些_三个值。
&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的集电极极是输入、输出回路公共端。
9 •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是因为信号从 发射极 极输岀而得名。
() 10•射极输出器又称为电压跟随器,是因为其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 1 。
11.画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时,电路中的电容应 断开 。
12•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电路中的电容应 短路 。
13 •若静态工作点选得过高,容易产生 饱和 失真。
14 •若静态工作点选得过低,容易产生 截止失真。
15. 放大电路有交流信号时的状态称为 动态 。
16.当输入信号为零 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
17 •当 输入信号不为零 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称为动态。
18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有估算法 、 图解法 。
19.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有 微变等效电路法 、 图解法 。
20.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能量来自 直流电源 。
二、选择题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CC = 12V ,晶体管的 =100 , R b = 100k Q 。
当U i = 0V 时,测得U BE = 0.7V ,若要基极电流I B = 20卩A ,贝y R W 为 _B. 565C.400AD.3002.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则R c = A.3B.4C.6D.300A. 465U cc =测得 I B = 20 卩 A , U CE = 6V ,Jr-63、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cc = 12V ,晶体管的 =100 , R B = 100k Q 。
第四章多级放大电路习题答案3.1学习要求(1)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概念,掌握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概念。
(3)理解基本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2学习指导本章重点:(1)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1)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2)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3)反馈的极性与类型的判断。
本章考点:(1)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计算。
(2)简单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3.2.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1.阻容耦合各级之间通过耦合电容和下一级的输入电阻连接。
优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可单独调整、计算,且不存在零点漂移问题;缺点是不能用来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且不能在集成电路中采用阻容耦合方式。
静态分析:各级分别计算。
动态分析:一般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其中i2L1r R =。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
2.直接耦合各级之间直接用导线连接。
优点是可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时,且适宜于集成;缺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且存在零点漂移问题,即当0i =u 时0o ≠u (有静态电位)。
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三极管参数(I CBO ,U BE ,β)随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波动,电路元件参数的变化等。
3.2.2差动放大电路1.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单管放大电路组成,两个晶体管特性一致,两侧电路参数对称,是抑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零点漂移的最有效电路。
2.信号输入(1)共模输入。
两个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即ic i2i1u u u ==。
在共模输入信号作用下,电路的输出电压0o =u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0c =A 。
(2)差模输入。
两个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即id i2i121u u u =-=。
在共模输入信号作用下,电路的输出电压o1o 2u u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d1d A A =。
(3)比较输入。
两个输入信号大小不等、极性可相同或相反,即i2i1u u ≠,可分解为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组合,即:式中u ic 为共模信号,u id 为差模信号,分别为: 输出电压为: 3.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动放大电路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的重要指标,定义为A d 与A c 之比的绝对值,即: 或用对数形式表示为:cd CMR lg20A A K =(dB )提高共模抑制比的方法有:调零电位器R P ,增大发射极电阻R E ,采用恒流源。
4.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差动放大电路有4种输入输出方式,如图3.1所示。
双端输出时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式中,2//L C LRR R =',相当于每管各带一半负载电阻。
单端输出时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beLd 21r R A '-=β(反相输出) beLd 21r R A '=β(同相输出) 式中,L C L//R R R ='。
3.2.3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对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1)能向负载提供足够大的功率,因此晶体管要工作在大信号极限运用状态。
(2)非线性失真要小,为此可采用互补对称电路。
(3)效率要高,为此可采用乙类和甲乙类工作状态。
2.功率放大电路的类型(1)甲类:静态工作点Q 大致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集电极静态电流I C 约为信号电流幅值的1/2,工作过程中晶体管始终处于导通状态,非线性失真小,效率低。
(2)乙类:静态工作点Q 设置在负载线与横轴的交点上,集电极静态电流0C =I ,非线性失真大,效率高。
(3)甲乙类:静态工作点Q 设置在集电极电流I C 很小处,效率高于甲类工作状态,而非线性失真也不像乙类工作状态时那样严重。
(a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b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c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d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图3.1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3.OCL 功率放大电路甲乙类OCL 功率放大电路如图3.2所示。
图中V 1为NPN 管,V 2为PNP 管,两管特性相同。
两管的发射极相连接到负载上,基极相连作为输入端。
静态(0i =u )时,由二极管VD 1、VD 2给V 1、V 2发射结加适当的正向偏压,以便产生一个不大的静态偏流,由于电路对称,U E 仍为零,负载中仍无电流流过。
动态(0i ≠u )时,在u i 的正半周V 1导通而V 2截止,V 1以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将正半周信号输出给负载;在u i 的负半周V 2导通而V 1截止,V 2以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将负半周信号输出给负载。
在u i 的整个周期内,V 1、V 2两管轮流工作,互相补充,使负载获得完整的信号波形。
4.OTL 功率放大电路甲乙类OTL 功率放大电路如图3.3所示。
它是用一个大容量的电容器代替OCL 电路中的负电源。
因电路对称,静态时两个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点的电位为电源电压的一半,由于电容C 的隔直作用,负载R L 中没有电流,输出电压为零。
动态时,在u i 的正半周V 1导通而V 2截止,V 1以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将正半周信号输出给负载,同时对电容C 充电;在u i 的负半周V 2导通而V 1截止,电容C 通过V 2和R L 放电,V 2以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将负半周信号输出给负载,电容C 在这时起到负电源的作用。
为了使输出波形对称,必须保持电容C 上的电压基本维持在U CC /2不变,因此C 的容量必须足够大。
图3.2甲乙类OCL 电路图3.3甲乙类OTL 电路4-1放大电路见图4-35,晶体管V 1的Ω=k 6be1r ,V 2的Ω=k 2.1be2r ,两管的10021==ββ,要求:(1)计算该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2)计算R s =0和R s =20k ?时的s o /U U 各是多少。
图4-35题4-1图解:(1)B1B2be1////91//30//6 4.7k i r R R r ===Ω,(2)R s =0时-R s =20k ?时4-2放大电路见图4-36,各管的?=100,r be =1k ?,试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u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
图4-36题4-2图解:()[]B1be11//1376//11017.5251.4k i E r R r R β=++=+⨯=Ω⎡⎤⎣⎦r o =3k ?()()()()()()()1C122C2us u1u2be11C12be221////1003//11101//11010.0651i L i E βR r βR R A A A r βR r r R β⎡⎤+⎡⎤⎢⎥==⨯-≈⨯-≈-⎢⎥+++⨯'⎢⎥++⎣⎦⎣⎦&&&4-3放大电路见图4-37,场效应管3DO1的g m =2mS ,晶体管3DG6的50=β,静态V 7.0BE =U ,要求:(1)计算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2)写出总电压放大倍数u A 的表达式;(3)第一级的输入电阻r i 和第二级的输出电阻r o 等于多少?(4)说明第一级电路的名称,在输入级采用此电路有何好处?图4-37题4-3图解:(1)计算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 (2)总电压放大倍数u A 的表达式 (3)Ω=≈Ω==k 2,M 10C o G i R r R r(4)第一级为源极跟随器,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减少对信号源电压的影响。
.4-4两级交流放大电路见图4-38,已知场效应晶体管的g m =2mA/V ,晶体管的50=β,Ω=600be r 。
要求:(1)画出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2)计算mV 10s =U 时=o u ?(3)计算第一级的输入、输出电阻;(4)说明前级采用场效应晶体管,后级采用射极输出放大电路的作用。
图4-38题4-4图1)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u gsi bR GR βi b+-u sR CR BR LR Eu o••••••••••••g u m GSR G2R G1r be+-+-R sR d(2)()247//0.6510.47//0.7511.56k i r =+⨯=Ω⎡⎤⎣⎦(3)Ω=≈Ω≈+=k 6.5M 10//D o1G2G1G i R r R R R r (4)前级采用场效应晶体管可以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后级采用射极跟随器可以降低输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
4-5电压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要求有何不同?解:电压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的区别1)任务不同。
电压放大——不失真地提高输入信号的幅度,以驱动后面的功率放大级,通常工作在小信号状态。
功率放大——信号不失真或轻度失真的条件下提高输出功率,通常工作在大信号状态。
2)分析方法不同,电压放大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和图解法,功率放大采用图解法。
4-6甲类功率放大电路效率低的原因何在?解: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选在其交流负载线中点附近,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始终有电流流过晶体管,虽然放大的信号不失真,但管耗太大,电路的效率很低。
4-7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为什么可以减小交越失真 解: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中,静态时V 1和V 2均处于截止状态,当输入信号小于晶体管的死区电压时,基极电流i B基本上等于零。
因此,在两管交替工作前后都存在一个由输入特性的死区电压而引起的截止工作区,导致输出电压、电流波形产生信号失真,这种失真称为交越失真。
为了消除交越失真,可在晶体管上加一很小的直流偏压,将静压工作点设置在稍高于截止点,使两个功放管在静止时处于于导通状态,即可避开输入特性曲线上的死区电压。
这时两只晶体管都工作在甲乙类放大状态。
4-8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负载电阻R L =150Ω,要求最大输出功率P om =120mW,求电源V CC 的值。
解:由于电路为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U om =2CCV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o om CC U U V =≈输出功率的最大值22om o L CC L //8P U R V R =≈ 所以CC omax L 812V V P R =⨯=4-9在图4-39功放电路中,已知V CC =12V ,R L =8Ω。
u i 为正弦电压,求:(1)负载上可能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2)每个管子的管耗P CM至少应为多少?图4-39题4-9图解:(1)输出功率的最大值()222m o L CC L //212/289o P U R V R W =≈=⨯= 两个直流电源供给的最大总功率22CC EmaxL 221211.46π 3.148V P W R ⨯===⨯ (2)两个管子的管耗P CMcmax Emax omax 11.469 2.46P P P W =-=-=4-10某OCL 电路见图4-40a ,试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