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期末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24.21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项目管理复习题整理

1.项目管理的五要素:技术、方法、团队建设、信息及沟通。

2.有效的项目管理集中在三个P上:人员、问题和过程。

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九个知识领域:项目集成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4.项目范围管理:

其作用是保证项目计划仅包括成功地完成项目所需要进行的所有工作。其范围分为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

产品范围——>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

项目范围——>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启动(2)范围规划(3)范围定义(4)范围审核(5)范围变更控制

5.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组织计划(2)人员获取(3)团队建设

6.软件项目生存期模型(重点看特点)

软件生存期模型有哪些?(1~6标题)

(1)瀑布模型

特点:

简单、直观、易用)1.

2)通过设置里程碑,明确每阶段的任务与目标

3)可为每阶段制定开发计划,进行成本预算,组织开发力量。(文档驱动)

缺点:

1)维护成本较大

2)依赖性强

3)新的项目不适用

4)模型没有中间反馈

5)用户到项目结束才能看到产品

6)限制变更

(2) V模型

特点:

1)简单易用

2)强调测试过程与开发过程的对应性和并行性

3)按顺序进行,一个阶段的输入时下一阶段的输入。

(3)原型模型

特点:

1)需求完全定义之前,要快速构建一个原型系统

2)用户试用,根据优缺点,给开发人员提出反馈意见

3)根据反馈意见修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文档,以便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用户的需求。

4)可以减少项目的各种假设以及风险

或者:有效的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4)增量模型

特点:

1)避免一次性投资太多带来的风险,将主要的功能或者风险大的功能首先实现,然后逐步完善,保证投入的有效性。

2)更快的开发出可以操作的系统

3)可以减少开发过程中用户需求的变更

4)一些增量可能需要重新开发

或者:

1)并行开发

2)管理复杂

(5)螺旋式模型

特点:

1)表现为原型的多次迭代

2)用户可以更早的看到并使用产品

3)用户可以与开发人员进行紧密合作

4)项目的投资非一次性投入

或者:以风险为导向

(6)渐进式阶段模型(迭代模型)

特点:

1)阶段式提交一个可运行的产品,且每个阶段提交的产品都是独立的系

2)拖过阶段式产品的提交,可早期预警问题,避免后期发现问题的成本高.

3)降低估计失误,因为可以通过阶段评审,重新估算下一阶段的计划或者:通过逐步迭代,建立软件系统

7.项目计划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分解项目需求,标识项目全部工作产品和活动,编制WBS

(2)估算工作产品和活动的规模、工作量、成本和所需资源

(3)识别并制定项目资料管理计划及工作进度表

(4)识别和分析项目风险,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5)协商相关约定

8.任务分解结果的检验(理解任务分解)

(1)明确并识别项目的各主要组成部分及项目的主要交付成果

(2)确定每个可交付成果的详细程度是否达到了足以编制恰当的成本和历时估算

(3)确定可交付成果的组成元素

(4)核实分解的正确性还要明确如下问题:

1)最底层项对项目分解来说是否是必须而且充分的。

2)每项的定义是否清晰完整。

3)每项是否能够恰当地编制进度和预算

(5)最后与相关人员对WBS结果进行评审

9.PDM网络图和ADM网络图的转换

ADM图的画图示例

绘制网络图的顺序:

任务分解1).

2)确定工序间的逻辑关系

3)确定工序持续时间

4)绘制网络图(时间坐标)

主要记住两点:

1)PDM网络图用方框表示活动,箭线表示活动间关系。

2)AMD网络图用箭线表示活动,圆圈表示活动间关系

3)AMD示例见上图

里程碑图看一下。

10.关键路径法

最早开始时间(ES)某项活动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

最早结束时间(EF)某项活动能够结束的最早时间

最迟开始时间(LS)为了使项目按时完工,某项活动必须开始的最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LF)为了项目按时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完成的最迟时间EF=ES+工期估计,正向推算,从项目开始沿网络图到项目完成为止。

LS=LF-工期估计,逆向推算,从项目完成沿网络图到项目的开始进行推算。规则1:若某项活动存在多个紧前工序,则此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必须同于或晚于所有紧前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的最大值。

规则2:某项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必须等于或早于该活动直接指向的所有其他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我的理解:

1)正向:遇到多个指向一个,选择EF最大的那个作为下一个ES

2)逆向:多个指向一个,选择LS最小的那个作为下一个LF

(简单的说就是同一侧的下边减去 EF – ES = LF –= LS )TF浮动时间(.

上边)

关键路径:决定项目完成的最短时间。

寻找关键路径的方法:

1)找时间最长的那条路径

2)浮动时间为零的路径

关键路径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条,经过赶工压缩后可能有两条。

11.进度压缩

应急法:(赶工法)

(1)每个任务存在一个“正常”进度和“可压缩”进度。一个“正常”成本和“可压缩”成本。

(2)增加资源,从“正常”进度压缩到“可压缩”进度。

(3)每个任务无法在低于“可压缩”进度内完成。

(4)有足够资源利用。

(5)进度压缩与成本增长成正比。

单位时间赶工成本=(可压缩成本–正常成本) / (正常进度–可压缩进度)。

1)一般首先选择持续时间相对长的活动。压缩比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