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防触电安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65 KB
- 文档页数:3
小班防电安全教案30篇《小班防电安全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防电安全教案30篇!(1)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暑假里的安全知识,知道防溺水和防雷电的方法。
2、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了解暑假里的安全知识,知道防溺水和防雷电的方法。
活动难点: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各种安全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放暑假了,放暑假期间小朋友就在家里休息,那么在暑假里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呢?二、学习防溺水、防雷电知识。
1、防溺水教师:暑假里是炎热的天气,好多小朋友就喜欢去游泳,我们学了很多防溺水的知识,我想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谁知道怎样来保护自己才不会发生溺水事件。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上的小朋友做法对不对。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出示图片一:几个小朋友一起在河里玩水,这样对吗?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出示图片二:玩具掉到了河、湖、池塘里,应该怎么做呢?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出示图片三:小朋友在河、湖、池塘、海边玩,应该注意什么呢?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不正确地玩水会带来危险,我们不能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和小朋友去玩水,也不能自己去捡河里的东西,如果小朋友在海边或者游泳池上玩,一定要和大人在一起,保护好自己。
2、防雷电教师:在暑假里,还经常下大雨呢,而且夏天下雨时经常打雷,如果是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一说一些相应的做法和措施。
出示图片一:打雷时闪光容易击中电线,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呢?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2)出示图片二:大树湿湿的,也容易被雷电击中,下雨天我们能躲在大树下面吗?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2)出示图片三:外面在打雷下雨时,我们在家里应该怎样注意用电安全呢?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2)教师小结:暑假容易下大雨,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能躲到大树的底下,大树下很不安全。
一、小班《防电安全教育》教案与教案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知道电流的危险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正确的用电习惯,学会简单的急救方法。
3. 情感目标: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 电流的危险性3. 正确的用电习惯4. 简单的急救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知道电流的危险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正确的用电习惯,学会简单的急救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电源插座、电器模型、安全用电宣传图册2. 教学环境:安全、舒适的教室环境3. 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音频等一、教学导入:1. 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电器设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2. 提问:你们知道电器是怎么使用的吗?电流是什么?二、教学基本内容:1. 介绍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使用电器时要注意手干燥,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等。
2. 通过PPT、视频、音频等辅助工具,让幼儿了解电流的危险性,如:电流可以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甚至死亡;电流火灾等。
三、教学实践环节:1. 邀请幼儿进行电器使用模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正确的用电习惯。
2. 进行电流危险性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电流的危险。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1. 让幼儿复述所学的电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3.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体验和感受。
4. 教师进行教案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幼儿正确使用电灯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电器使用安全的兴趣。
2. 基本内容:介绍电灯的开关使用方法,强调手干燥时触摸电灯的重要性。
3. 实践环节:幼儿分组,模拟正确打开和关闭电灯的情景。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正确使用电灯的方法,强调用电安全的重要性。
小班安全教案之防止拔插头电触电教案:小班安全之防止拔插头电触电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触电的危害和原因。
2. 学习正确使用插座,防止电触电的方法。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电的基本概念,明确电触电的危害性。
2.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插座和电器设备。
3. 掌握预防电触电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幼儿的兴趣,例如讲述一个有关电的故事,或者播放一段与电有关的动画视频,引起幼儿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电的基本知识:教师简单介绍电的概念,电的危害以及造成触电的原因。
通过图示、实物或动画等方式生动呈现。
(2)正确使用插座和电器设备:教师展示各种插座和电器设备的图片,并解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插座和电器设备,提醒他们注意使用时的安全问题。
3. 情境模拟: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情境模拟活动,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正确使用插座和电器设备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扮演电器设备的角色,幼儿依次来插拔插头,指导他们正确操作。
4. 安全宣传: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宣传标语和海报,宣传电的安全使用知识。
例如“不乱拔插头,严防电触电”、“电是我们的朋友,好好使用它”等。
可以让幼儿参与绘制,增加参与感。
5. 游戏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学习内容。
例如,设置一个模拟插座的游戏地点,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正确插拔插头,以提高他们对正确使用插座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电的危害性和触电的原因。
并再次强调正确使用插座和电器设备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插座和电器设备,寻找不安全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制作一份家庭电器安全检查表,帮助他们和家人一起提高电的使用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评价他们对电的安全使用的理解程度。
防电安全教育教案小班教案目标:通过本次电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旨在让小班学生了解电的基本常识,提高其对电的认知和防御能力,并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电的良好习惯。
教案内容:本次电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将涵盖以下内容:1. 电的基本常识- 电的定义及属性- 电的形成和传输方式- 常见的电源和电器2. 电的危害性- 电的危险性及可能引发的事故- 电击、烧伤等电相关事故的典型案例- 强调电能的隐形危险性3. 电的防御措施- 安全使用电器的基本规则- 避免触碰电器插座和导线- 不擅自动手电器内部维修- 禁止在使用电器的同时玩水等行为4. 应急措施- 电相关事故紧急求救的方法- 见到他人触电时的正确应对方式-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准备:为了使本次教学活动更具体、生动,教师需准备以下物品:- 模拟电器、插座等道具- 简化版电路图以便学生理解电的传输方式- 灭火器样本及演示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活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1. 查找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查找电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思考电的危害性及防御措施。
2. 图文并茂:使用简化版电路图和实际电器工作原理的图片,结合生动的案例,向学生展示电的传输方式和电相关事故的危害性。
3. 视听相结合:播放安全使用电器的相关视频,通过视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电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实物演示:使用模拟电器、灭火器样本等道具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指导他们正确的应对方式。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诗歌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电的好奇心,引入本次教学活动。
2. 阐述电的基本常识-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发表对电的认识。
-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电的基本定义和属性。
- 利用简化版电路图,向学生讲解电的传输方式。
3. 阐述电的危害性- 呈现一些电相关事故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电危害性的思考。
- 学生回答电相关事故可能产生的危险。
4. 阐述电的防御措施-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规范使用电器的基本规则。
一、教案内容:1. 主题:认识电源插座,了解基本的防电安全知识。
2. 目标:(1) 让幼儿认识电源插座,知道电源插座有孔,不能随便碰。
(2) 教育幼儿不玩电源插座,不用小手去摸电源插座。
3. 重点、难点:教育幼儿不玩电源插座,不用小手去摸电源插座。
4. 准备:电源插座一个,小动物玩偶若干,小手偶一个。
5. 过程:(1) 游戏导入:请幼儿说出已知的小动物,引出故事。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小白兔为什么要道歉。
(3) 教师总结电源插座的特点,教育幼儿不玩电源插座,不用小手去摸电源插座。
(4) 情景表演:教师扮演插座,幼儿扮演小动物,进行情景表演,巩固知识。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跟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防电安全知识。
二、教案内容:1. 主题:认识电灯,了解基本的防电安全知识。
2. 目标:(1) 让幼儿认识电灯,知道电灯的开关有孔,不能随便碰。
(2) 教育幼儿不在电灯附近玩水,不爬到电灯上。
3. 重点、难点:教育幼儿不在电灯附近玩水,不爬到电灯上。
4. 准备:电灯一个,水杯一个,小动物玩偶若干,小手偶一个。
5. 过程:(1) 游戏导入:请幼儿说出已知的小动物,引出故事。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小猫为什么要道歉。
(3) 教师总结电灯的特点,教育幼儿不在电灯附近玩水,不爬到电灯上。
(4) 情景表演:教师扮演电灯,幼儿扮演小动物,进行情景表演,巩固知识。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跟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防电安全知识。
三、教案内容:1. 主题:认识电器,了解基本的防电安全知识。
2. 目标:(1) 让幼儿认识电器,知道电器需要插上电源才能使用。
(2) 教育幼儿不玩电器,不用小手去摸电器。
3. 重点、难点:教育幼儿不玩电器,不用小手去摸电器。
4. 准备:电器模型一个,小动物玩偶若干,小手偶一个。
5. 过程:(1) 游戏导入:请幼儿说出已知的小动物,引出故事。
(2)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小狗为什么要道歉。
小班安全教案《用电的安全》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电的危险性。
2.培养幼儿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教育幼儿遵守用电安全规则,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接受用电安全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电池、电灯、电线、插座等。
2.图片:电的危险场景、安全用电标志等。
3.视频资料:用电安全动画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家里都有哪些电器?电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便利?2.引导幼儿思考:电器虽然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危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用电的安全。
(二)基本知识讲解1.讲解电池、电灯、电线、插座等电器的构造和作用。
2.讲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不接触带电的物体,不湿手触摸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等。
3.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触电的危险性。
(三)游戏活动1.设计游戏:用电安全大闯关。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置一个用电场景,如客厅、卧室、厨房等,幼儿需要在场景中找出不安全的用电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2.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思考,培养幼儿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
(四)实际操作1.让幼儿亲自动手,学习正确使用电器。
2.教师示范如何正确插拔电源插头,讲解注意事项。
3.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操作电器,体验安全用电的乐趣。
1.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1.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观察电器使用情况,找出不安全的用电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2.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一份用电安全手抄报。
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用电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基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2.游戏活动的设置,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3.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了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用电安全知识。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用电安全》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用电安全》精选4篇(一)教案:课题名称:用电安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的基本知识,如电的来源、种类和用途。
2. 掌握电的危险性,如电触电、短路、过载等。
3. 学习正确使用电器、用电设备的方法和技巧。
4. 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提高用电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知识:电的来源、种类和用途。
2. 电的危险性:电触电、短路、过载等。
3. 正确使用电器、用电设备的方法和技巧。
4. 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电和用电设备,并让学生表达对电的了解和使用经验。
探究:让学生观察、实验和讨论电的危险性,如电触电的原因、短路的后果等。
指导:结合故事、动画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正确使用电器、用电设备的方法和技巧,如不在水中使用电器、不随意插拔电器等。
实践:分组进行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电器、用电设备,加深对用电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让学生总结用电安全的要点,并带领学生讨论一些家庭用电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拓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访问电力公司或与技术人员交流等形式,增加学生对用电安全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了解了电的基本知识和危险性,掌握了正确使用电器、用电设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用电安全意识。
2. 教学方式:采用引导式教学,通过情境引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以及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参与情况: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课堂气氛较活跃。
4. 教学方式改进:可以加入更多互动式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参与感。
5. 教学内容调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6.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
2. 培养幼儿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源,不玩电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咬人。
2. 教育幼儿安全使用电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源,不玩电器。
2.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安全使用电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实地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电器设备,了解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会咬人的电》2. 电器实物(如插座、开关等)3. 安全用电宣传画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5分钟)1. 播放故事课件《会咬人的电》,让幼儿了解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
2. 邀请幼儿分享故事心得,引导幼儿认识到电器安全的重要性。
二、讨论交流(5分钟)1. 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安全使用电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告知幼儿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三、实地观察(5分钟)1. 带领幼儿观察电器设备,了解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2. 让幼儿触摸电器外壳,感受电器的热度,提醒幼儿远离高温电器。
四、互动游戏(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电器安全知识问答”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 邀请幼儿表演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鼓励幼儿分享给同伴。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电器安全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让幼儿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3. 提醒家长关注幼儿在家中的电器安全,共同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2. 社区活动:与家长共同开展社区电器安全宣传活动,提高邻里间的电器安全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幼儿积极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安全用电》含反思教案背景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安全教育非常重要,而安全用电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电器,因此需要教导他们如何安全使用电器。
这份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安全用电》旨在帮助教师能够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安全用电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电器的危险性;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电线的颜色、用途和正确插拔电器的步骤;3.学生能够掌握拔电器的正确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2.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电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和勇气。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准备一个插座模型,一个电线模型和一个灯泡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将模型搬到教学桌上进行展示,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展示插座模型和电线模型,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电器可能带来的危险性,例如火灾、电击等。
第二步:课中活动将一个灯泡和插座模型相连,让学生观察电线表面的颜色,探究每种颜色代表的意义,并告知学生应该注意检查电线是否磨损或损坏。
同时,让学生正确地插上插座,安全地使用灯泡。
第三步:总结回顾通过观察灯泡模型的亮度和插座的情况,让学生回顾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并总结插拔插座和使用电器的安全方式。
反思通过此次课程,我了解到学生关注电器安全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他们常常存在使用不当、触电、火灾等安全隐患。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通过简单生动的游戏及道具让学生了解电器的危险性,引导学生探究安全用电知识的内涵,并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还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来给孩子们进行安全用电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们通过更具体、更实际的方式了解知识,并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结束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安全用电》内容简单,但是其反映了我们教师对于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小班安全教案如何教幼儿防止意外触电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行动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阶段,更容易受到各种危险的侵害。
其中,电器触电危险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意外伤害。
因此,如何通过安全教案教导小班幼儿正确防范电器触电事故,变的尤为重要。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小班安全教案如何教幼儿防止意外触电。
1. 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在进行电器触电安全教育之前,首先要教导幼儿了解电器的基本知识,包括什么是电器、电器的作用、电器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器。
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图画、实物展示等形式,让幼儿对电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电器的警惕性。
2.禁止触碰电器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导幼儿严禁触碰电器,尤其是插头和插座部分。
告诉幼儿电器上面有通电的危险,不可以用手去碰触,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同时,也要注意告诉幼儿家长,尽量避免让幼儿单独接触电器,家长要时刻监督幼儿的行为,确保他们的安全。
3.正确使用电器在教育幼儿防止电器触电的过程中,还要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电器。
比如,使用电器的时候要保持干燥的手,不要站在潮湿的地面上使用电器,不要在电器上泼水等。
同时,幼儿要认识到,拔掉插头是断开电器电源的正确方式,禁止用湿手拔插头。
4.模拟情景演练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器触电的危险,可以设计一些模拟情景演练,在幼儿面临电器触电的情况下,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应对。
比如,如果发现电器插头掉在水中时,要及时离开危险区域并告知家长,切勿用手碰触插头。
通过模拟情景演练,可以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会正确的自救方法,提高他们在遇到电器触电事故时的应变能力。
5.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除了针对电器触电的安全教育外,还应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幼儿了解更多各类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安全讲座、安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结语在小班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安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小班防触电安全教案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1、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
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
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
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4、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
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
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5、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科学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让幼儿分组自由讨论的方法,自由的探索家用电器的名称、功用等,幼儿兴趣很浓,讨论得很激烈,很多幼儿能根据已有经验讲出自己知道的想法、结果。
最后又启发幼儿用记录的形式区分家用电器。
很多幼儿能分辩出是否是家用电器,本次活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