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背景科学家的高尚品格(人教版初二下)
- 格式:docx
- 大小:8.17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新人教版《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认同并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桦尺蛾的数据和图表分析,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介绍达尔文锲而不舍、历尽艰辛创立生物进化论的事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生物进化的原因。
(2)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兰花螳螂有完美的伪装本领,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
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上不会被猎物察觉,适合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兰花螳螂这种酷似兰花的外表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有何作用?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新课学习(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1.分析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体色的变化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空气清新,无污染,桦尺蛾大多数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950年,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工厂林立,烟雾弥漫。
这时,深色的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桦尺蛾却成了少数,这是什么原因呢?视频:《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1)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实验探究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先把数量相等的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同时放到被煤烟熏黑的树干上,用望远镜观察树干上发生的情况。
一群爱吃桦尺蛾的鸟儿飞过之后,浅色的桦尺蛾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蛾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案课前检测: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距今越近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教学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读P58页图24: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
读P58页图25,100年后的1950年,曼彻斯特已成为一个工业城市,树皮被熏成黑色,结果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
思考:它们的数量为什么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生物进化的原因: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可遗传的变异外因:环境的变化生物的后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异,若变异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则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能生存下来;若变异不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则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不能生存下来,将会被自然界淘汰。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
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
《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研究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①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教案+重要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教案+重要知识点_起源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标要求: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命起源的四种学说,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其中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教材中资料分析部分呈现的素材有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的观点,原始地球的大气特点和气候、地质条件,米勒实验的装置。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 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 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 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核心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由于生物进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材先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两种桦尺蛾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让学生对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留有鲜明的印象。
然后,再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的改变在保护色的选择和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达尔文及其进化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二、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生物进化现象【课后反思】本课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组内协调的能力和对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还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解释实际情况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效果很好,这一环节对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时,会出现故意拿某种颜色的纸片的情况,所以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强调规则,以便使实验结果更具有真实性。
对于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生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的自然选择学说却没有掌握,而在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变异后,能够理解生物不是自主朝着一个方向进化,而是在普遍存在的变异发生后,由环境对其进行了选择。
对于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进化现象方面,长颈鹿脖子为什么那么长的问题学生都认为可以解释,但是在真正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时,会出现问题,所以要再用“长颈鹿的进化”、“某海岛上昆虫残翅和无翅较多”的现象来巩固。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七台河市岚峰中学:王海洋我说课的课题是《生物进化的原因》,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第三章最后一节,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一是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二是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关点。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归纳知识,掌握知识。
)2、通过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生存、繁殖、进化的事实,让学生认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目的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理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关点。
这两个过程都较复杂抽象,需要教师的高效指导,需要同学间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
)二、说学情本节是生物进化原因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探究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知道了关于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等生物知识,并亲手做过了许多生物探究实验,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好本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方法教法: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通过生动逼真的图片和有声有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图代文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四、说教学程序(一)、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生活问题,引入新课师问:谈一谈你感冒的经历。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背景科学家的高尚品格
(人教版初二下)
1858年6月16日,达尔文正在带病坚持他的巨著?物种起源?的写作,由于他的一个婴儿前一天刚刚死于猩红热,他的女儿也处在病中。
因而他的心情专门繁重。
就在这一天,他收到了一篇名为?变种无限偏离原始类型的歧化倾向?的论文。
论文的作者是他的同行和朋友,靠自学成材的生物学家华莱士。
这篇论文使达尔文大吃一惊,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正像春天里的一个霹雳一样〃。
原先,这篇论文提出了生物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而且阐述了物种进化的缘故。
而这正是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精华所在。
无疑,他的理论被不人捷足先登了。
华莱士是英格兰人,比达尔文小十三岁。
未读过大学,也没有受过正规的生物学专业教育。
他25岁时开始跟随一位生物学家到巴西采集标本,在那儿度过了四年。
1854年,他又到马来群岛进行生物学考察。
他如此痴心地进行生物学研究是为解开他心中的生物之谜。
当时,神创论差不多开始受到怀疑,华莱士受到一些新学讲的阻碍,也站在了神创论的对立面。
但否定了神创论,生物起源的正确学讲又是如何样的呢?这正是他苦心探究的隐秘。
1855年2月,在马来群
岛的考察中,他提出了”现有的生物是由它的往常的生物进展而来的〃这一包含了进化论思想的规律,但尚未发觉生物进化的缘故。
又通过三年的困难考察,他终于弄清了那个久久萦绕他心头的咨询题,并写成了开始提到的那篇论文。
在华莱士发表了有关物种进展规律的文章后,曾受到达尔文的支持和鼓舞,因此现在他第一把他的论文寄给了达尔文。
并告诉达尔文,假设他的论文有独创之处,即转交当时最有威望的地质学家赖尔。
达尔文在震动之余,赶忙将论文和一封短信转送赖尔,他不肯因他的苦境而延误华莱士论文的发表。
他认为自然选择理论的发觉权应归华莱士。
事实上,早在1842年,达尔文依照五年考察收集到的资料,已把物种起源的学讲写成一篇摘要。
但达尔文迟迟不肯连续写下去。
原先,他要等找到足够丰
富的事实支持他的论点时,才肯把理论公布于世。
他的朋友们都为他着急了,赖尔曾再三劝讲他不要被其他的学者先取得发觉权。
现在,达尔文从未考虑过的发觉权咨询题,难道确实发生了。
这件事打搅了赖尔和另一名有威望的植物学家虎克,他们通过商量,决定把达尔文完整表达自己观点的1842年和1857年写的两篇摘要和华莱士的论文一起发表。
只是,达尔文是个谦虚淳朴的人,他不想发表他的摘要,他多次向赖尔申述:"我认为如此做是不光荣的。
〃"我宁愿把那本书全部烧掉,也不愿不人讲我的行为是卑鄙的。
〃
华莱士的态度又如何呢?他始终欣然同意赖尔和虎克的决定,推崇达尔文为进化论的奠基人。
以后,他成了达尔文最亲热的朋友和支持者。
华莱士为探究进化论进行了12年困难的科学考察,但在荣誉面前,他却如此谦虚、大方。
科学家把科学看成人类的事业,不计个人的名利地位。
这种高尚的品行值得
人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