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叙写文章(教学课资)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巧用插叙给作文增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巧用插叙给作文增分》教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插叙的技巧,提高作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教材从实际写作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插叙的定义、作用和方法,并通过例文分析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插叙,提升作文质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作文写作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
但是,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插叙手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插叙的时机掌握不当、插叙内容与主线关联不紧密、插叙叙述方式单一等。
因此,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定义和作用,理解插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插叙手法进行作文写作的能力,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3.提高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和润色能力,使作文更加完善。
四. 教学重难点1.插叙的定义和作用。
2.插叙手法的运用和练习。
3.插叙在作文中的恰当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插叙的定义、作用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插叙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插叙的运用。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掌握插叙手法。
4.讨论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分享插叙写作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插叙的定义、作用、方法等内容。
2.优秀作文案例:选取一些运用插叙手法的优秀作文。
3.练习作文素材:提供一些作文素材,供学生练习插叙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插叙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插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插叙手法的运用,并引导学生分析插叙内容与主线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写作中的插叙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结合提供的作文素材,尝试运用插叙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专题知识梳理-------------插叙的作用学习要求:1、能辨别什么是插叙2、知道插叙的作用一、学法指导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
(2、3、4与环境描写相结合)二、课文引路,预习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插叙,请找出来:(1)《秋天的怀念》三处插叙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作用:①交代出母亲对花的喜爱,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了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作用: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表现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③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插叙:3)《窃读记》中的插叙三、范文指路【例】远洋电话1连续两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上,两部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小品,都让人们深深感动。
那些坚守在边防线上的军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兄弟,我们的亲人。
我们春节团圆,他们却在默默地为我们站岗,我们怎么能呢?2 一直以为,这样的情节虽然动人,却离自己很远。
然而身边亦发生了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③年初七,刚上班,就听到办公室里热闹的喧哗声。
走过去一看,同事老汤正在眉飞色舞地对大家说,春节晚会上,他看见他的外甥了!4谁啊?大家以为是哪个明星。
5“就是海军护航编队,打击索马里海盗的那个海军护航编队啊!他们在印度洋上向全国人民拜年了,你们看到了吧,前面一排手持国旗右下角的那个海军战士,那就是我外甥啊!”老汤激动地比划着。
6这个镜头我们都看见了,但说实话,谁也没注意右下角的那个海军战士。
那么多战士,哪看得清啊。
7原来,大年初二,老汤就赶到嘉兴,给姐姐一家拜年。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插叙的概念,学会在叙事中适当运用插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插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插叙的概念和作用。
2. 插叙在叙事中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插叙与顺叙、倒叙的区别。
2. 插叙手法的运用时机和程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材料、写作练习题目。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插叙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插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插叙在叙事中的作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阅读中遇到过插叙吗?请举例说明。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篇运用插叙手法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插叙的运用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插叙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写作练习1. 教师提出写作要求,要求学生运用插叙手法写一篇短文。
2.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 收集学生作品,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插叙的概念、作用和运用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运用插叙手法的文章,分析插叙的运用技巧。
2. 以“我的暑假生活”为题,运用插叙手法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了插叙的概念、作用和运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插叙的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插叙的概念,掌握插叙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会分析插叙的运用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插叙的概念和作用。
2. 插叙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插叙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2. 插叙与其他叙述方法的区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插叙的课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叙述方法,如顺叙、倒叙等。
2. 引出插叙的概念,简单介绍插叙的定义和特点。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一篇包含插叙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a. 文章中哪些部分是插叙?b. 插叙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分析其中插叙的运用。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找出插叙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四、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插叙,并说明理由。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插叙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提出疑问或分享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写作实践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插叙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出修改建议。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插叙的运用技巧。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提出疑问或分享心得。
四、布置作业1. 完成本节课的写作练习。
2. 阅读一篇包含插叙的文章,分析插叙的运用。
初中插叙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插叙的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 能够分析插叙部分对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衬托作用。
3. 能够体会作者通过插叙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提高学生朗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插叙的作用及对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衬托作用。
2. 体会作者通过插叙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插叙部分与主要情节的衔接。
2. 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2. 板书课题《背影》,提问:“背影”寓意着什么?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教师总结父爱的伟大。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插叙的作用:补充主要情节,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2. 分析插叙部分对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衬托作用。
3. 讲解作者通过插叙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父亲的思念、感激和愧疚。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插叙部分,并简要概括其作用。
2. 让学生结合插叙部分,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插叙的作用和作者思想感情。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板书课题《背影》,提问:“背影”寓意着什么?二、课堂讲解1. 讲解插叙部分与主要情节的衔接,让学生理解插叙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
2. 深入分析插叙部分对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衬托作用。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插叙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插叙部分,并详细分析其作用。
2. 让学生结合插叙部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插叙作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记叙文中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A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的作用。
B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以起到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C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D 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一)母亲的菊花(1)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2)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尖钻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
我说:"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
"我没敢再说话。
(3)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
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
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4)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
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
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
"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
"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
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5)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
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
插叙一、课前导读:诗歌欣赏少年行(其一) 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⑴新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⑵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著名勇士荆轲、秦舞阳都到过此地。
汉时曾徙豪侠于咸阳。
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⑶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
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⑷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⑸苦:一作“死”。
⑹擘:张,分开。
一作“臂”。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⑺重:一作“群”。
⑻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⑼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⑽欢宴:指庆功大宴。
⑾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⑿轩:殿前栏槛。
⒀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赏析}《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计四首,此首为第一首。
诗歌通过描写游侠少年高楼畅饮的情景,展现了游侠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在诗歌第一,二句中,诗人将新丰美酒和游侠少年对举而出,通过酒来烘托游侠少年豪荡、放纵的性格特点。
第三句紧承一、二句,写游侠之间,以义为重,开怀畅饮的豪情意气。
第四句则由饮酒转为写景,描写酒楼之外的风光。
这昂扬的骏马,依依的杨柳,再次使我们感受到游侠那勇武,飘逸的精神气质。
第一首诗,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侠客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
“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
插叙的妙用(微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插叙的技巧,通过插叙的手法使文章更具层次感和丰富性。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插叙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插叙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插叙手法进行写作。
第二章:插叙的定义和作用2.1 插叙的定义插叙是一种叙述手法,是在主线故事的叙述中,穿插其他相关的故事或情节,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2.2 插叙的作用插叙可以增加文章的情节密度,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章:插叙的基本技巧3.1 插叙的时机插叙的时机很重要,可以选择在故事的高潮、转折点或者重要事件之后进行,以增加插叙情节的震撼力和效果。
3.2 插叙的方式插叙可以通过回忆、对话、书信等方式进行,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插叙。
第四章:插叙的运用实例分析4.1 实例一:《红楼梦》中的插叙分析《红楼梦》中插叙的运用,如何通过插叙手法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4.2 实例二:《百年孤独》中的插叙分析《百年孤独》中插叙的运用,如何通过插叙手法突出主题和情感。
第五章:实战练习5.1 练习一:写一段插叙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段插叙的情节,要求插叙的时机和方式得当,能够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5.2 练习二:修改文章中的插叙部分学生选取一篇自己的文章,修改其中的插叙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和有效,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和情感。
第六章:插叙的情感表达6.1 插叙与情感的关系介绍插叙如何有效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6.2 情感插叙的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插叙,学习如何通过插叙展现角色的情感变化。
第七章:插叙与主题的深化7.1 插叙与主题的关系讲解插叙如何助力主题的深化,让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
7.2 主题插叙的案例分析分析名著中的主题插叙,探讨如何利用插叙手法强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第八章:插叙的节奏控制8.1 节奏与插叙的关系讲解在写作过程中如何通过控制插叙的节奏,使故事张弛有度,提高阅读体验。
作文布局谋篇的神奇技巧——巧用插叙展开全文作文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的基础上,讲究布局谋篇的技巧,既能迅速捕捉写作素材,更能采取有效的技法,能巧妙而合理地将所选择的材料顺利成文。
在此基础上,如果你能掌握更独特的安排材料的方法,让作文的故事情节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也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明独特,那作文自然也就高人一等了。
其实,记叙文中也有一种叙述方法,能让所叙之情节摇曳多变,也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吸引人,这就是插叙。
它是短时间内丰富作文故事情节的定海神针,对于考场作文非常实用的一种构思。
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事件或情况作为情节的补充,然后再接找原来的情节继续叙述的方法。
插叙可以扩大叙事的跨度,能够丰富、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从而使文章的情节更吸引人.插叙的基本形式开头点题→叙述主体事件→情节中断→转入插叙情节(可以有多个情节)→承接主体事件→自然结尾点题插叙有基本类型1.追叙。
追叙是追忆过去,追忆往事,以帮助读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对情节进行追溯性的叙述。
2.补叙。
补叙是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交代,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或缺失,丰富叙述的内容。
插叙的主要方法1.联想式插叙。
通过文中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插入相关内容和情节。
2.直叙式插叙。
不借助文中任何人的口述和联想,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和介绍3.语境式插叙。
通过文中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如对话、独白叙述相关内容或情节。
范文示例:(一)感动(语境式插叙)感动是那一个关怀的眼神,那眼神,让人倍感亲切;感动是那一声轻柔的叮咛,那叮咛,让人顿觉温馨。
(开头)下晚自习了,我迅速收拾东西,快步下楼,推出自行车。
刚走到小门,迎面走来了数学老师。
我习惯性地说了一句:“老师,再见。
”老师回头看了看我,借着校门口的灯光,我感觉那充满笑容的眼神里满是关怀。
插叙的妙用(微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插叙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插叙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插叙的概念和作用。
2. 插叙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插叙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插叙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插叙。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插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插叙的概念和作用。
2. 结合教学视频或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插叙手法的运用。
3. 讲解插叙手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如插入时间、插入地点、插入人物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插叙手法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插叙手法的运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插叙手法进行写作。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插叙手法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反思: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篇运用插叙手法的优秀文章,供学生欣赏。
2. 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文章中插叙手法的运用。
3. 教师引导学生从插入时间、插入地点、插入人物等方面,深入理解插叙手法的运用。
七、互动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插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经验。
2.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八、插叙手法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插叙手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现场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叙述特色答题模式总结(上课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特色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不同叙述特色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叙述特色答题模式进行写作实践。
二、教学内容1. 叙述特色概述:介绍叙述特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叙述特色类型:分析常见的叙述特色类型,如顺序、倒叙、插叙等。
3. 叙述特色答题模式:总结叙述特色答题模式,包括判断、分析、运用三个环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篇具有独特叙述特色的文章,引发学生对叙述特色的兴趣。
2. 讲解叙述特色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叙述特色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叙述特色类型:举例讲解常见的叙述特色类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总结叙述特色答题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判断、分析、运用三个环节,系统地解答叙述特色相关问题。
5. 写作实践:布置一道关于叙述特色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1. 讲授法:讲解叙述特色概念和类型,引导学生理解叙述特色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章的叙述特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叙述特色的效果。
3. 答题模式训练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叙述特色答题模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叙述特色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运用叙述特色答题模式的能力。
3. 写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对叙述特色的运用和创新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具有丰富叙述特色的文章,用于分析和讨论。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叙述特色类型和答题模式。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叙述特色答题模式的掌握。
4.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七、教学环境1. 教室:保证教学设施齐全,如投影仪、电脑等。
2. 网络:确保网络畅通,以便于查找相关资料和分享作品。
3. 座位安排: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便于学生讨论和交流。
多文本进阶阅读与作文课堂的整合——妙用插叙添情趣教学目标:1、学习用跳读、扫读、默读等方式快速浏览五篇读文,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通过对多篇文章的阅读,能在文章中快速找出插叙部分,了解插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查找插叙来发现多篇文章的异同。
4、学习在习作中运用插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多篇文章的学习,能在文章中找出插叙部分,了解插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学习在习作中运用插叙。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安排要恰当。
对于写文章,清代的袁枚曾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写文章要像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有曲折起伏才能扣人心弦,令读者爱不释手。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记叙文中常用的记叙顺序——插叙,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如何巧用插叙,为我们的文章增添情趣。
(板书课题)【设计理念】引入袁枚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激发学生发现习作令读者爱不释手的其中一个特点——插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文了解插叙的概念及作用:1、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插叙。
(出示概念课件)抽生读一读。
说说你抓住哪些关键字来理解这段话的。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来理解段落意思。
2、学习《彩色的翅膀》(1)出示阅读提示请用跳读、扫读、浏览等方式读文,并圈画出相应的词句。
【设计理念】教会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文中哪里是在进行插叙?插入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事情)为什么要插叙?【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查找插叙的方法以及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进行插叙的手法。
(2)完成表格(3)汇报学习情况【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方法进行记录和总结。
3、小组合作学习后面几篇文章,完成表格。
【设计理念】通过对一篇文章的指导阅读让孩子学会记录和总结从而引入对多篇文章的整合阅读。
三、提炼方法:1、引起我们联想的媒介有哪些?(1)一件物品;(2)一句话;(3)一种情绪;(4)一种场景2、插叙内容的标志性语言:(1)直接式:原来、过去、两年前、我读一年级时……(2)联想式:忽然想起、我记得、我的脑海中浮现这样的画面……(3)转述式:听人说、据说、有人说……3,、运用插叙的注意事项:(1)插叙的内容要与中心事件相关;(2)上下文要衔接自然,要有过渡;(3)插叙完了后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继续叙述中心事件。
巧用写文章
一、什么是插叙及插叙的作用
《同志的信任》这篇文章大家并不陌生,文章表现的中心是鲁迅先生是最可信的同志。
为了突出这一中心,作者先写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的密信、文稿及看信的经过,再插写方志敏被捕及狱中书写文稿和密信以及托付鲁迅先生,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鲁迅先生如何珍藏密信、文稿和把它们转交给党中央的情况。
这种叙述方式我们称为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使用插叙的情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写出篇目的名称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
鲁迅的《故乡》,“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断,借以表现因过多艰辛、痛苦和精神摧残,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注入了闰土的头脑,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童年伙伴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
不仅使闰土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主题。
1、你凭什么认为这是插叙呢?还有那些课文呢?他们有何共同点?
《爸爸的花儿落了》、《羚羊木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插叙: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
我们现在把插叙详细地表述为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这些文章为什么要运用插叙手法呢?它有什么好处?举例说明。
插叙内容这么重要,不能删去,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应该先写上星期发生的事情,再写昨天发生的事情,后写今天发生的事情,可文章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而是把今天的事马上提出来,这两种写法孰优孰劣。
上星期
昨天感觉文章突出不了中心,跨越时间长,平平淡淡,没有波澜
今天
昨天
上星期感觉文章中心突出,前后跨越时间一天,使行文紧凑,情节集中。
今天
结构:正是插叙手法的运用,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扣人心弦。
内容: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
二、以《羚羊木雕》为例
①文章写了几件事?妈追问木雕的下落,逼“我”要回木雕,我送木雕给万芳的原因、我要回木雕。
②这样几件事情都发生在什么时间呢?
三个时间段发生了三件事情。
③请问哪一件事情是中心事件?妈逼“我”要回木雕,我逼索木雕。
④寻找插叙的写作标志
(1)请找一找《羚羊木雕》中的提示插叙开始和结束的语句。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注意文意上的过度和衔接。
如果没有这些提示语,文章内容的叙述就会显得不连贯,处于无序的状态。
插叙的方法
①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或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直述式)
②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转述式)《故乡》
③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进行插叙。
(联想式)《故乡》
【注意事项】
1.插叙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乱用插叙,弄巧成拙。
2.插叙的内容,只是和原来的叙述相关但不能相连,相连就成了倒叙。
3.插叙更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断。
而且前后衔接要自然,要界线
分明,插叙完了,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来,不要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而发展成另一条线索,更不能节外生枝,成为文章的游离部分。
4.也不要把它写成倒叙的分叙。
5、选择插叙的内容,一定是与本文中心有关的,不能游离于中心之外,起突出中心事件的作用,如果说中心事件是花的话,插叙的内容就属于叶子,以叶衬花,花木更艳丽,插叙部分补充中心事件,中心事件才更丰富。
注:缺少一个反面例子。
师:如果插叙的内容是写万芳是事好学生,成绩优异,获奖,那又如何呢?
三、我也来试试
• 1.题目:我的烦恼
•要求:以插叙交代清楚烦恼的原因。
•时间:5——6分钟,
•字数100字左右,
•结合插叙的方法。
•列出全文的提纲
• 2. 根据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又一次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600字。
•(4)注意插叙的使用。
•【思路点拨】
“又”字可以表示次数的重复或继续,也可以表示多次或在某个次数之
外的另一次.写作时在选材和用笔方面要注意详略,不要平均用墨,或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