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论安全用药

药物化学论安全用药

药物化学论安全用药
药物化学论安全用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物化学》

主讲教师:赵炜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抗肿瘤化学药的研究进展

2、抗生素使用中的前景和存在的风险

3、代谢拮抗原理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4、抗病毒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5、论安全用药

6、COX-2选择性抑制剂在临床和临床前的研究现状

7、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综述

8、新药研发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9、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代表性药物

10、新型奎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用途和存在的风险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论安全用药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与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曾在第二届患者全球安全高峰论坛上宣布了其第三项患者安全挑战——避免用药伤害。然而在中国,患者多、医务人员少的情况下,挑战还很大,需要医师、药师、护士以及患者共同努力。

抗生素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当下,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耐药性是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超级细菌”即“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引发担忧。在中国,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和管理、教育工作,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隐患。除了府部门加强监管,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一、中国百姓用药现状

据国家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学会联合发布我国居民安全用药调查报告:90%的百姓对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可能会长期损害健康,严重者将直接导致死亡。

2013年9月,药学专家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分析发现,50%的网友答卷存在大量错误的用药认识。从中总结出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酒后服药暗藏杀机、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等8个最代表性的安全用药误区。

事实上,药品的滥用、超说明书用药也是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获悉,仅2014年全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52.0万例(占2014年总体报告的39.2%),其中严重报告2.9万例,占5.6%。

其中,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居各类药物之首,但报告也提醒,2014年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总数已呈下降趋势。严重报告增长水平低于总体病例报告增长水平,该趋势说明我国对抗感染药采取的例如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措施得一定实效,建议临床医生继续按照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降低使用风险。

二、用药安全建议

(一)医院用药安全管理可以分成三个构面:结构面,过程面,结果面。

1.结构面:医院确保有良好的医疗管理品质环境,通报不良事件是基础,之后药师会对相关的病例、使用药品、护理流程按照评估标准进行审核。通过回馈机制加强对临床的管控,不断完善合理用药的机制,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纠纷。

2.过程面:从处方到实物治疗标准化闭环管理的流程部分。利用信息化将不同系统端口的信息进行交互关联,让药师能够看到更多信息,从而对临床处方进行审查。同时还支持在开具医嘱处方时对相同、相似的药品用药进行警示、也能够主动提示患者的特殊信息,节省医生时间。

3.结果面:按照提升用药安全策略,最终呈现的效果。即使前面各方面医院都做到位了,但仍然会有问题,因为在临床中病人的状况千变万化,因此还要针对患者进行教育,对特殊群体主动提供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

三个构面并非分割独立,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每个构面都有它要考虑解决的问题。在用药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永远有空间。

(二)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药物风险评估分类

风险管理第一步是风险识别,最终目的是风险预警预防,消除控制风险,以及应对风险如何应急。进行药物风险评估分类;建立高警示药物的目录、高危药品的储存和发放;利用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遴选药物风险;建立跨学科的工作团队。例如:浙大一院利用JCI标准对采购药品的流程进行追溯、在临床系统中设置处方权限、在开具医嘱时进行药物重整、临床药师审核医嘱、信息系统监测等多种手段保障用药安全。

(三)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精准药学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