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24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一、物质结构(一) 原子组成2.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的关系(1)质量关系: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2)电性关系:质子数(Z) - 电子数(e-) = 粒子所带电荷数(粒子的价数) 如Cl -:17–18 = –1(3)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 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3.元素与同位素: (1)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同类原子的总称,现在已发现的元素有112种,如Na Al O C Ne(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如3517Cl与3717Cl(二) 分子结构1.化学键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地相互作用。
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原子间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般非金属原子间化合都能形成共价键。
由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①.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
如Cl -Cl 键②.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其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如H -Cl 键、C -H 键等,共用电子对分别偏向C1和C 。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离子化合物(如NaCl ),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H 2SO 4),既含离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相对质量1⎪⎪⎩⎪⎪⎨⎧中子质子⎪⎩⎪⎨⎧-=≈,中子数决定同位素不带电相对质量)Z A (N 1⎪⎩⎪⎨⎧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元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量是质子的1836/1⎪⎪⎪⎪⎩⎪⎪⎪⎪⎨⎧核外电子原子核1.原子(A Z X)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 )。
(1)常见的离子化合物⎪⎩⎪⎨⎧))KAl(SO Cl NH BaSO CO Na NaCl ()Ba(OH) Ca(OH) KOH (NaOH )O Al BaO CaO O K O Na (244432223222绝大多数盐强碱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2)常见共价化合物⎪⎪⎩⎪⎪⎨⎧C O O HCH CHO CH OH CH CH H C HClO SO H PO H CO H HClO SO H HNO O H SO SO NO NO CO CO HCl S H NH CH 332322324332442323222234绝大多数有机物: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3.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是指整个分子的正负电荷分布情况,即电极。
第四节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⑴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千亿分之一。
⑵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单位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约为单位电子质量的1836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⑶中子:不带电。
中子数与质子数一起决定了同位素的种类。
⑷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决定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的电子又称价电子(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即是其最外层电子)。
多数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仅由其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决定。
2.微粒间数目关系质子数(Z )= 核电荷数 = 原子数序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中性原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阳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 阴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 3.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A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元素X 的质子数; 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 ±b 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二、原子及原子团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数可变,但原子核不变。
2.原子团: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成的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
它可以是中性的基(如—CH 3),也可以是带正电的阳离子(如NH + 4)或带负电的阴离子(如NO - 3)。
三、“三素”的比较1.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判断不同微粒是否属于同一元素的要点是:单原子核+质子数相同,而不管微粒是处于何种状态(游离态或化合态)原子(A Z X)原子核核外电子(Z 个) 质子(Z 个) 中子(A-Z)个——决定元素种类——决定同位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X AZc ±d±b或价态(各种可能的负价、0价、各种可能的正价)。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专题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横行: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2、周期结构:三短(1、2、3周期)、三长(4、5、6周期)、一不全(7周期)3、族的构建巧记:18纵行16族;八九十列成VIII 族;每逢二三分主副,镧系锕系各十五,都在III 副里边住。
第I A 族(除氢):碱金属元素 第VII 族: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4、关系式(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二、碱金属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规律周期类别 周期序数 元素种类 短周期 1 2 2 8 3 8 长周期 4 18 5 18 6 32 不完全周期 7 32 列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类别 主族 副族 VIII 族 副族 主族名称 IA II A IIIB IV B V B VI B VII B VIII 族 I B II B III A IV A V A VI A VII A 0族碱金属元素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锂 Li 3 钠 Na 11 钾 K 19 铷 Rb 37 铯 Cs 55按Li、Na、K、Rb、Cs顺序,密度依次升高;熔点、沸点依次降低。
2、K、Na性质实验对比与O2反应与水反应钠剧烈燃烧,色火焰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走,发出嘶嘶的声音钾更剧烈,色火焰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走,轻微爆炸声结论K比Na的活动性强3、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不同点: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2)化学性质特点A、相似性:原子都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与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
Li、Na、K在O2中燃烧反应,Na、K与H2O反应,B、差异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