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0
统计学原理练习及答案一、判断题l.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 对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错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 对 )4.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 错 )5.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二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 错 ) 6.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 对 ) 7.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 错 )8.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错 ) 9.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错 )10.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
( 错 )11.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 对 )12.调查时间(即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就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 错 ) 13,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 错 )14.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15.统计整理的关键是对各项整理的指标进行汇总。
( 错 )1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错 )1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错 )18.连续型变量可作单项分组或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 错 ) 19.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对 ) 20.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错 )二、单项选择题1.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A.100名学生 B.每一名学生C.1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2.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D )。
》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资料)、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3、要研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全部工业企业构成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4、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属于数量标志,工人的性别、民族、工种属于品质标志。
5、设备台数、工人人数属于离散变量,身高、体重、年龄属于连续变量。
6、研究某市居民生活状况,该市全部居民构成了总体,居民家庭的收入是数量标志。
`7、某市职工人数普查中,该市全部职工人数是指标,每一个职工是总体单位。
8、从个人奖金最高额、最低额,企业奖金总额和人均奖金总额等方面研究某企业奖金的分配情况,该项研究中统计指标是企业奖金总额、人均奖金总额,变量值是奖金最高额、最低额。
二、单选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 调查单位B 标志值C 品质标志D 总体单位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的设备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 每一个工业企业;3、下面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B )。
A 某地区的粮食总产量B 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 某商场全年商品销售额D 某地区全部职工人数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人的年龄是变量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B )。
A 社会总产值B 产品合格率C 产品总成本D 人口总数~6、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B )。
A 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 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 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 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7、某工人月工资1500元,工资是( A )。
A 数量标志B 品质标志C 质量指标D 数量指标8、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A 职工的年龄B 职工的性别C 政治面貌D 籍贯9、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统计总体为( D )。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PART:1导论《第一套》一、填空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工作程序是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及统计推断法。
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C)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是(D)A、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B):A、差异性B、同质性C、社会性D、综合性4、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A、从个体到总体B、从总体到个体C、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5、一个统计总体(D)A、只能有一个指志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6、变量包括标志和(D)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指标7、在研究城市商业企业状况中,商业企业的营业员人数是(A)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值D、标志变量8、以产品等级来衡量产品质量优劣,则该产品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9、就统计指标而言,变异是指(D):A、数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B、质量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C、统计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D、以上都是正确的10、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总额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也是连续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三、多选题1、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BC):A、意识活动B、实践活动C、认识活动D、改造活动2、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ABD):A、总体随统计研究目的的改变现而改变。
B、在一定条件下,总体可以改变为总体单位。
C、只能是总体变为总体单位D、在一定条件下,总体单位可以改变为总体。
统计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学方法?A. 回归分析B. 抽样调查C. 假设检验D. 方差分析答案:A2. 一个总体的均值是100,标准差是15,求其95%置信区间的宽度。
A. 4.5B. 6C. 7.5D. 9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总体B. 样本C. 变量D. 函数答案:D4. 什么是统计学中的“中心极限定理”?A. 任何分布的样本均值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B. 任何分布的样本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C. 总体均值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D. 总体的分布都趋近于正态分布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下,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是合适的?A. 比较两个独立样本均值的差异B. 比较两个配对样本均值的差异C. 比较一个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差异D. 比较两个不同总体方差的差异答案:B二、简答题1. 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请简述其特点。
答案:标准正态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其特点是对称分布,以均值为中心,数据分布呈钟形曲线,且99.7%的数据落在均值±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2. 描述什么是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并简述它们的区别。
答案:双尾检验是指在假设检验中,备择假设涉及总体参数的两个方向的变化,即大于或小于零假设中的参数值。
单尾检验则只关注一个方向的变化。
区别在于双尾检验的拒绝域在零假设两侧,单尾检验的拒绝域在一侧。
三、计算题1. 假设有一个样本,其数据如下:2, 4, 6, 8, 10。
计算样本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答案:均值 = (2+4+6+8+10)/5 = 6;中位数 = 6(因为数据已经排序,中间的数是6);众数 = 6(因为6出现的次数最多)。
2. 如果一个总体的平均年龄是40岁,标准差是10岁,一个随机选择的样本的平均年龄是45岁,样本量是100。
请问这个样本的平均年龄与总体平均年龄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答案:使用单样本t检验,计算t值 = (45-40)/(10/√100)= 5/1= 5。
第一章序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_____。
A、质量方面B、数量方面C、质与量两个方面D、各个方面2、以下哪点不是统计总体的特征____。
A、社会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差异性答案:1是B;2是A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是_____。
A、数量性B、社会性C、抽象性D、总体的同质性4、以下哪个是组成总体的前提条件_____。
A、大量性B、同质性C、综合性D、广泛性答案:3是A;4是B5、抽查5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分别是75分、80分、85分、89分、93分。
这5个数字是____。
A、标志值B、标志C、变量D、指标答案:A6、在工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总体单位是_。
A、每个工业企业B、每台设备C、每台工业生产设备D、每台已安装设备7、在工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总体是___。
A、所有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所有工业生产设备D、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答案:6是C;7是C8、下列哪个是连续变量___。
A、工厂数B、人数C、净产值D、设备数9、研究某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时,统计总体应确定为____。
A、该市全体职工B、该市全部职工家庭C、该市每个职工家庭D、该市全部居民家庭答案:8是C;9是B10、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____。
A、教师的教龄B、学生的成绩C、商品价格D、民族11、一个统计总体____。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答案:10是D;11是C12、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大庆石油工业总产值是:____。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最指标D、质量指标13、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____。
A、该市每个职工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答案:12是B;13是D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的特点包括____。
A、数量性B、社会性C、可变性D、不变性E、综合性2、下列哪些是数量标志____。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1.1 统计工作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
1.1.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都是统计资料。
1.1.3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1.1.4 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1.1.5 分类数据是指只能归入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1.6 分类数据是按品质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反映各个类型的数量结果。
1.1.7 顺序数据是指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1.8 数值型数据是指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也就是直接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
1.1.9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1.1.10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1.1.11 实验数据是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1.1.12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数据。
1.1.13 截面数据是指对不同单位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1.14 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对同一个单位的一个或多个变量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15 混合数据是指在数据集中含有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成分的数据。
1.1.17 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1.18 从统计方法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1.1.19 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
1.1.27 变量按其数值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1.1.28 根据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否有限,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1.1.29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2.1 人们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是指(A )A.统计工作B.统计学C.统计资料1.2.2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A )A.方法论科学B.实质性科学C.实证科学1.2.3 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依据是(C )A.价值单位B.计量单位C.计量尺度1.2.7 变量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其依据是(A )A.数值形式B.计量单位C.计量尺度1.2.9 如果要研究某市30万在校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月消费支出情况,总体单位是(B )A.30万个大学生B.每一位在校大学生C.每一所大学1.2.11 如果要研究某市2万户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总体是(B )A.每一户贫困家庭B.2万户贫困家庭C.所有贫困人口1.2.12 如果对连续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那么研究对象是(A )A.无限总体B.有限总体C.抽样总体1.2.14 当研究对象为某班50名学生时,张三同学的年龄20岁是一个(B )A.变量B.变量值C.统计指标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4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3.1 当人们谈及什么是统计时,通常可以理解为(ACD )A.统计工作B.统计整理C.统计资料D.统计学1.3.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统计资料包括(ABD )A.统计数据B.统计图标C.统计软件D.统计年鉴1.3.3 以下关于统计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A.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B.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实质性科学C.统计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D.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1.3.4 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ABC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截面数据1.3.5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AB )A.观测数据B.实验数据C.时序数据D.混合数据1.3.6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ABD )A.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观测数据D.混合数据1.3.8 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AD )A.描述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C.应用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1.3.9 作为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具有以下特征(ABD )A.同质性B.变异性C.统一性D.大量性四、判断改错题1.4.1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
统计学练习(附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5、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6、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7、如果改变研究目的,原来的统计总体成为统计单位后,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了数量标志了。
()8、张明同学的期末考试总成绩为476分是统计指标。
()9、对某地区银行职工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时,银行的每个职工是调查对象。
()二、单项选择题1、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所有工业企业D、每一个工业企业2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3、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A、每个工业企业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某家庭的人口数是统计指标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6、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
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小数7、社会经济统计是()的有力工具。
A、解决问题B、克服困难C、进行交流D、认识社会8、总体有三个人,其工资分别为645元、655元和665元。
其平均工资655元是()A、指标值B、标志值C、变异度D、变量9、对公司所有记账员进行工作考核,每一个记帐员的记帐差错率是()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10、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统计学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 、2000名学生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加权调和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A、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B、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等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对象是()。
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②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③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④社会经济现象的所有方面2、统计所研究的是()。
①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②社会经济的个体现象③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或个体现象④非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特有的方法是()。
①统计推断法②统计分组法③大量观察法④综合指标法4、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这时总体是()。
①该批小麦种子②该批小麦的发芽率③该批小麦中发芽的种子④该批小麦的发芽率5、无限总体是指()。
①包含单位很多的总体②包含单位较多的单位③包含单位很多、难以计数的总体④单位不加限制的总体6、社会经济统计中使用的总体概念,通常是指()。
①有限总体②无限总体③变量总体④属性总体7、一个事物被视为总体或总体单位,要依据()来决定。
①事物的本质②事物的内在联系③事物的复杂程度④统计研究的目的8、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①男性职工人数②女性职工人数③下岗职工的性别④性别构成9、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①学生年龄②学生性别③学生身高④学生成绩10、标志是()。
①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③都能用数值表示④不能用数值表示11、统计学上变量是指()。
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统计指标④②和③12、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①工厂数②职工人数③工资总额④产品数13、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①粮食总产量②粮食平均亩产量③人均粮食生产量④人均粮食消费量14、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①货物周转量②劳动生产率③年末人口数④工业增加值15、质量指标()。
①不能用数值来反映②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③必需用数值来反映④有时能够用数量指标来反映16、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数量指标②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质量指标③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用一个标志进行分组④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可以从方面计算多个统计指标17、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下面就是我国人口与国土面积资料:────────┬───────────────│根据第四人次人口普查调整数指标├──────┬────────│1982年│1990年────────┼──────┼────────人口总数│ 101654 │ 114333男│ 52352 │ 58904女│ 49302 │ 55429────────┴──────┴────────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试计算所能计算的全部相对指标。
2.某企业2014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20元,2015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2015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并计算2015年单位成本比计划降低多少?3.某市共有50万人,其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为了解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居民,每人平均收入为1400元;在郊区抽查了1000 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若这两个抽样数字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方法进行计算?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哪个班级统计学成绩好?(2)哪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差异大?哪个班级的成绩更稳定?5.2014年8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 1、2 │ 1、2 │ 2乙│ 1、4 │ 2、8 │ 1丙│ 1、5 │ 1、5 │ 1────┼──────┼─────────┼─────────合计│──│ 5、5 │ 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6.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36件,标准差9、6件。
乙组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与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比较哪组的产量更稳定?比较哪组的产量差异大?第四章抽样调查,检验结果如下:1.某进出口公司出口茶叶,为检查其每包规格的重量,抽取样本100包(2)估计这批茶叶每包平均重量的范围,确定就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2.在某储蓄所随机抽查484户,得到如下资料:试以(1)平均每张存单的活期存款额;(2)活期存款额600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的比例。
3.一个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欲了解观众对其主持节目的收视情况,随机抽取500名观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经常观瞧该节目的观众有225人,试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并以95% (t=1、96)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经常观瞧这一节目人数比例的区间估计。
4.进行检验,资料如下:,要求:(1)以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对平均正常工作时间做区间估计; (2)若正常工作时间12000小时以上为一级品,试对一级品率做区间估计; (3)若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其她条件不变,需要抽查多少台电视机?5.某食品厂对所贮存的某食品进行分级检验,以确定该食品的一级品率,要求一级品率的抽样误差不超过5%,概率定为95、45%(t=2)。
已经检验,同样产品加工该食品的一级品率为58%、49%与40%。
试问至少应抽查多少产品来测定才可满足分级检验的要求?6.某手表厂每天生产100万个某种零件,试分别采用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000个零件进行检验,废品均为20件,试以99、73%的概率保证(t=3),对该厂这种零件的废品率做区间估计。
7.某地农村种植小麦150亩,在秋收前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查0、15亩的小麦样本,测得总产量75公斤,平均每亩标准差1、35公斤。
试以95、45%(t=2)的概率保证,推断该地区小麦平均亩产量与总产量的范围。
8、欲了解某公司几千名员工的业务情况,从中随机抽查40人为样本进行业务考核,结果如下:45 90 87 66 52 95 88 48 60 72 50 90 90 82 54 55 68 85 99 75 97 80 80 60 60 50 78 82 88 96 48 55 85 91 66 74 78 70 80 90 要求:(1)按成绩分组,编制变量数列;(2)计算平均成绩、标准差与离散系数;(3)以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对平均成绩做区间估计;(4)以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对及格率做区间估计; 第五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并说明二者的关系;(2)计算人均支出的线性回归方程;(3)根据计算结果,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4)计算当人均收入为18000元时,人均支出为多少?2.某企业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相关程度。
(2)建立单位成本对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多少元?(3)当产量为8千件时,单位成本就是多少?第六章时间序列分析1.某商场各年棉布销售量有关资料如下:────┬───┬─────┬──────┬──────│销售量│逐期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年份│││││(万米)│ (万米) │ (%) │ (%)────┼───┼─────┼──────┼──────2010 │ 9、6 │ - │ - │ -2011 ││ 3、8 ││2012 │││ 90、30 │2013 ││││2014 │││ 114、07 │ 60、42────┴───┴─────┴──────┴──────要求:(1)填空;(2)计算2010年—2014年的平均增长率;(3)若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棉布销售量要达到28万米需要经过多少年?2.前进机械厂2014年实现利润486万元,有关资金占用资料如下:───────────┬───┬───┬───┬────季度│一│二│三│四───────────┼───┼───┼───┼────季末资金占用额(万元) │ 3800 │ 4050 │ 4000 │ 3910───────────┴───┴───┴───┴────另知2014年初占用资金3900万元。
(1)计算该厂2014年各季度的平均占用资金;(2)计算该厂2014年资金利润率。
3.4.试计算平均下降速度。
6、某地区甲产品历年来收购量(万吨)资料如下,要求:(1)用直接平均法计算季节比率。
(2)预计2015年全年收购量96万吨,按季节比率,各季度收购量应安排多少?(3)计算2014年各季度的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以最初水平为基期)、环比增长率、1.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与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与出厂价格资料如下:───┬──────┬────────┬─────────│产量(件) │单位成本(元/件)│出厂价格(元/件)产品├──┬───┼───┬────┼───┬─────│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2000│ 2200 │ 10、5 │ 10、0 │ 12、0 │ 12、5乙│5000│ 6000 │ 6、0 │ 5、5 │ 6、2 │ 6、0───┴──┴───┴───┴────┴───┴─────计算:(1)利用指数体系从相对数与绝对数对总产值变动做因素分析;(2)利用指数体系从相对数与绝对数对总成本变动做因素分析。
2.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销售量│价格(元)商品名称│单位├───┬───┼───┬────││2013年│2014年│2013年│2014年────┼───┼───┼───┼───┼────甲│公斤│ 300 │ 360 │ 0、42 │ 0、45乙│件│ 200 │ 200 │ 0、30 │ 0、36丙│袋│ 1400 │ 1600 │ 0、20 │ 0、28────┴───┴───┴───┴───┴────试从相对数与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商店2014年比2013年三种商品销售额的增长情况,并分析其中由于销售量及价格变动的影响。
3.某商店销售额增长2、9%,价格下价2%,问销售量指数为多少?4.某市201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2000万元,2014年增加到15600万元,零售物价指数降低4%,问零售量指数就是多少?5.某企业2014年比2013年产量增长15%,产品成本下降4%,2013年企业总成本支付了30万元,问2014年总成本比2013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6.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它们的单位产品成本与产量资料如下:─────┬─────────┬─────────│产量(万件) │每件成本(元)产品├────┬────┼────┬────│ 2013年│2014年│ 2013年│ 2014年─────┼────┼────┼────┼────甲│ 10 │ 15 │ 2、5 │ 2、4乙│ 10 │ 10 │ 2、4 │ 2、4丙│ 10 │ 20 │ 2、2 │ 2、0─────┴────┴────┴────┴────(1)根据上表资料,从相对数与绝对数两方面对总成本变动做因素分析。
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1)1990年比1982年人口增长率=114333/101654 -1(2)1990年人口密度=114333/960(3)1990年男性人口所占的比例= 58904/1143331990年女性人口所占的比例=55429/114333(4)1990年性别比= 58904/554292、单位成本降低1、05%3、1400*85%+1380*15%4、1班平均成绩=62分2班平均成绩=71分1班平均标准差=16、35分2班平均标准差=14、78分 1班离散系数=26、37% 2班离散系数=20、82%二班成绩好,一班成绩差异大;一班成绩更稳定;一班成绩更有代表性。
5、甲市场平均价格=1、38元 乙市场平均价格=1、33元6、(1)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30件乙组标准差=9件 (2)V 甲=9、6/36=26、7%V 乙=9/30=30%甲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甲组产量更稳定;乙组产量差异大。
第四章 抽样调查1、 (1)每包平均重量=150、30克标准差=0、87克抽样平均误差=0、09克 抽样极限误差=0、27克(2)这批茶叶每包平均重量的范围在(150、03—150、57)克之间,达到规格要求。
2、(1)平均每张存单定期存款额=34463元(3、45万元) 标准差=20689元(2、07万元) 抽样平均误差=940元 抽样极限误差=1880元平均每张存单定期存款额的区间估计在(32583,36343)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