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学第五章_非甾体抗炎药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5
药物化学--非甾体抗炎药药物化学--非甾体抗炎药一、最佳选择题1、以布洛芬为代表的芳基烷酸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作用是A.中枢兴奋B.利尿C.降压D.消炎、镇痛、解热E.抗病毒【正确答案】:D布洛芬的消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均大于阿司匹林,临床上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一般病人耐受性良好,治疗期间血液常规及生化值均未见异常。
2、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BA.β-内酰胺酶抑制剂B.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抑制剂C.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D.D-丙氨酸多肽转移酶抑制剂,阻止细胞壁形成E.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起到了抗炎的作用。
3、下面哪个药物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S(+)-异构体A.安乃近B.吡罗昔康C.萘普生D.羟布宗E.双氯芬酸钠【正确答案】:C临床上萘普生用S-构型的右旋光学活性异构体。
萘普生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括性是阿司匹林的12倍,布洛芬的3~4倍,但比吲哚美辛低,仅为其的1/300。
S(+)-异构体代表S右旋的异构体。
看下图,注意H原子是在纸面外头的,跟我们之前讲的规则翻转一下(最小的原子离眼睛最远)应该是逆时针;所以应该是S型的;4、下列化学结构中哪个是别嘌醇【正确答案】:B A.秋水仙碱 B.别嘌醇C.安乃近D.巯嘌呤E.吡罗昔康5、萘普生属于下列哪一类药物A.吡唑酮类B.芬那酸类C.芳基乙酸类D.芳基丙酸类E.1,2-苯并噻嗪类【正确答案】:D非甾体抗炎药按其结构类型可分为:3,5-吡唑烷二酮类药物、芬那酸类药物、芳基烷酸类药物、1,2-苯并噻嗪类药物以及近年发展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
一、3,5-吡唑烷二酮类:保泰松二、芬那酸类:甲芬那酸(扑湿痛)、氯芬那酸(抗风湿灵)、氟芬那酸三、芳基烷酸类(一)芳基乙酸类:吲哚美辛、舒林酸、双氯芬酸钠、奈丁美酮、芬布芬(二)芳基丙酸类: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四、1,2-苯并噻嗪类舒多昔康、美洛昔康、伊索昔康、吡罗昔康、美洛昔康五、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6、下列哪个药物属于选择性COX-2抑制剂A.安乃近B.塞来昔布C.吡罗昔康D.甲芬那酸E.双氯芬酸钠【正确答案】:B选择性COX-2抑制剂:萘丁美酮,塞来昔布,美洛昔康抗痛风药:别嘌醇,秋水仙碱,丙磺舒吡罗昔康本品分子存在互变异构,因此具有酸性,属于1,2-苯并噻嗪类非甾体抗炎药。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一类具有五元脂环带二个侧链〔上链7个碳原子,下链为8个碳原子〕的20碳的酸,是内源性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2、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发热和镇痛的一些药物,其中除苯胺类外,大都也具有抗炎作用。
.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故也属于非甾类抗炎药。
3、非甾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
.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
广义的非甾类抗炎药也包含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
4、COX-2抑制剂〔COX-2 inhibitors〕:环氧酶存在两种异构体,根底性的COX-1和诱导性的COX-2。
COX-1和COX-2是一种结合在细胞膜上的血红糖蛋白。
它们都能将花生四烯酸氧化成PGG2,并转化为PGH2,但在其它方面二者有较多区别。
COX-1和COX-2属于不同的基因表达。
COX-1在正常静态条件下就存在与胃肠道、肾脏和血栓烷A2合成的促进,有保护胃肠道粘膜、调节肾脏血流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等内环境稳定作用。
COX-2在正常组织细胞内的活性极低,只有受到外来刺激时,才在某些细胞因子、有丝分裂物质和内毒素等的诱导下,在巨嗜细胞、滑膜细胞、内皮细胞和其它某些细胞中大量产生。
COX-2通过对PG合成的促进作用,介导疼痛、炎症和发热等反响。
COX-2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COX-2,不抑制COX-1,可预防非甾类抗炎药的肠道刺激。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A. 布洛芬B. 阿司匹林C. 双氯酚酸D. 萘普生E. 萘普酮2)以下环氧酶抑制剂,哪个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A. 布洛芬B. 双氯酚酸C. 塞利西布D. 萘普生E. 酮洛芬3)以下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药物的代谢物用做抗炎药物〔〕A. 布洛芬B. 双氯酚酸C. 塞利西布D. 萘普生E. 保泰松4)以下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在体外无活性〔〕A. 萘普酮B. 双氯酚酸C. 塞利西布D. 萘普生E. 阿司匹林5)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A. 左旋体B. 右旋体C. 内消旋体D. 外消旋体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甾体抗炎药(答案)远程药学专升本药物化学平时作业(⾮甾体抗炎药)参考答案姓名——————————— 学号——————————— 成绩————————⼀、写出下列药物的化学结构或名称、结构类型及其临床⽤途1阿司匹林COOHOCOCH 3⽔杨酸类解热镇痛抗炎作⽤2扑热息痛HO NH CH 3O 苯胺类解热镇痛3 贝诺酯OCOCH 3COONHCOCH 3 ⽔杨酸类解热镇痛抗炎作⽤ 4 布洛芬CHCH 2CH 3CH CHCOOH CH 3 芳基丙酸类抗炎镇痛作⽤5 萘普⽣CHCOOHCH 3CH 3O芳基丙酸类抗炎镇痛作⽤6 吲哚美⾟NCH 2COOH CH 3C O ClCH 3O吲哚⼄酸类抗炎镇痛作⽤ 7N N H 3C CH 3NCH 32SO 3Na 安乃近吡唑酮类解热镇痛抗炎8NHClCOONa Cl 双氯芬酸钠芳基与杂环芳基⼄酸类⼆、写出下列药物的结构通式1芳基烷酸类⾮甾体抗炎药C ArHCOOH CH 3X2 ⽔杨酸类抗炎药OHOO CH3R三、名词解释:1. 解热镇痛药:指兼具解热和镇痛作⽤的⼀类药物,解热主要可以使发热病⼈的体温恢复到正常⽔平,镇痛主要指可以缓解如头痛关节痛等的轻、中度疼痛,⼤多还有⼀定的抗炎活性。
2.⾮甾体抗炎药:指化学结构区别于甾类激素的⼀类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的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具有抗炎镇痛等作⽤。
四、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阿司匹林和对⼄酰氨基酚组成的前药(B)A.双氯芬酸钠B.贝诺酯C.优司匹林D.⽔杨酰胺2、以下药物中酸性最弱的是( B)A.阿司匹林B.吡罗昔康C.吲哚美⾟D.保泰松3、以下哪个药物结构中含对氯苯甲酰基结构⽚断( A )A.吲哚美⾟B.氨基⽐林C.氯贝丁酯D.萘普⽣4、具有NSO OCH3OHNONH结构的药物是( C )A.萘普⽣B.布洛芬C.吡罗昔康D.美洛昔康5、以下哪个药物以右旋体⽤药( C )A.布洛芬B⼄酰⽔杨酸C、萘普⽣D、贝诺酯6以下关于阿司匹林的正确叙述是(多选题):(AC)A ⼜称⼄酰⽔杨酸B化学名是2-⼄酰氧基-苯甲酸酯C、中国药典规定检查本品中的⽔杨酸杂质D、性质稳定,疗效确切7、阿司匹林中检查碳酸钠中的不溶物不包括(B)A. 醋酸苯酯B. ⽔杨酸C. ⼄酰⽔杨酸苯酯D. ⽔杨酸苯酯8、解热镇痛药物的作⽤机制是(A)A. 抑制前列腺素的⽣物合成B. 促进前列腺素的⽣物合成C. 激活环氧化酶的活性D. 抑制脂氧化酶的活性9、下列哪种性质与布洛芬符合(C )A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易⽔解B 在空⽓中放置可被氧化,颜⾊逐渐变黄⾄深棕C 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D 易溶于⽔,味微苦10、以下属于芳基烷酸类⾮甾体抗炎药物的是:(多选)(ABC)A.双氯芬酸钠B.萘普⽣C.酮洛芬D.甲芬那酸E.吲哚美⾟11、下列哪个为⾮甾体抗炎药? (B)A.地塞⽶松B.双氯芬酸钠C.氢化可的松D.倍他⽶松12、以下哪个药物只有解热作⽤⽽不具有抗炎活性( C)A.安乃近B. 阿司匹林C. 扑热息痛D.布洛芬13、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是( D)A 抗癫痫B 中枢兴奋C 抗病毒D 消炎镇痛14、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A)A.⼄酰⽔杨酸酐B.⽔杨酸C.苯酚D.⽔杨酸苯酯15、⼄酰⽔杨酸制备中的浓硫酸的作⽤是:( D)A.原料B.温度控制作⽤C.参加反应D.催化剂16、对⼄酰氨基酚中毒的临床⽤药措施是给予:A.⼩苏打溶液B.葡萄糖盐⽔(C)C.N-⼄酰半胱氨酸D.灌胃17、赖氨匹林是由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形成的盐,其设计原理是A.形成前药B.协同增效C.成盐屏蔽阿司匹林的酸性D.形成硬药18、以下解热镇痛药物⽔溶性最好的是:(C)A.阿司匹林B.对⼄酰氨基酚C.安乃近D.布洛芬19、吲哚美⾟的诞⽣得益于现象得到启发(A)A.风湿病⼈⾊氨酸代谢紊乱B. 风湿病⼈尿酸代谢紊乱C.偶然发现D.从阿司匹林结构得到启发20、化学名为2-(4-异丁基苯基)丙酸的药物是(C)A.保泰松B.甲芬那酸C.布洛芬D.萘普⽣21、⾮甾类抗炎药物的英⽂缩写为:(D)A. NASIDB.NSAIDC. NASIDsD.NSAIDs22 、下列哪个药物代表布洛芬( A )23、下列哪⼀种药物属于吡唑酮类解热镇痛抗炎药?( C )A.萘普⽣B.吲哚美⾟C.保泰松D.对⼄酰氨基酚24、下列哪⼀种药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C )A.布洛芬B.吲哚美⾟C.扑热息痛D.萘普⽣25、阿司匹林的性质与下列哪⼀条不符?( C )A.为微带醋酸臭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B.可溶于碳酸钠溶液中C.遇三氯化铁试液呈红⾊反应D.不可与硬脂酸镁配伍26、药典规定扑热息痛应检查哪⼀项杂质的含量?( D )A.醋酸B.⽔杨酸C.醋酸苯酯D.对氨基苯酚27、阿司匹林⽣产中产⽣的醋酸苯酯、⽔杨酸苯酯和⼄酰⽔杨酸苯酯可通过检查在哪个溶液中的澄清度控制限量( C )A.NaOH溶液B.HCl溶液C.Na2CO3溶液D.NaHCO3溶液五、简答题1、写出以⽔杨酸为原料合成阿司匹林的反应式,并写出其主要杂质、来源和检查⽅法。
第一节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干扰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炎病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主要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药物其结构与甾类结构的抗炎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前列腺素(PG)五元脂环和上下两条侧链20个C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关生物合成途径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理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环氧合酶途径,使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受阻,起到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环氧合酶(COX)COX-1:促进体内粘膜保护有益的前列腺素的合成COX-2:诱导酶,炎症细胞中→COX-2大量产生→前列腺素合成↑→促进炎症反应,组织损伤问:比较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的化学结构,生理作用三者均为花生四烯酸生物合成途径得到的含20个C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自身活性物质(1)前列腺素(以PGE2为例):五元脂环,上下2个侧链(含-COOH的7个C的上侧链,8个C的下侧链)的脂肪酸;(2)血栓素(TXB2):含六元四氢吡喃环,也有含-COOH的7个C上侧链,8个C的下侧链;(3)白三烯(LTB4):直链(无环)的含20个C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特征有共轭三烯功能:前列腺素,发炎、发热、胃黏膜保护;血栓素,提高血管张力、血小板聚集能力;白三烯,类风湿关节液、通风渗出液中具有较高浓度,能促使白细胞溶体酶的释放,导致炎症扩大和加剧第二节解热镇痛药分类(1)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2)水杨酸类:阿司匹林(3)吡唑酮类: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氨乃近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aracetamol)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只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列腺素合成,不影响外周组织前列腺素的合成,无抗炎作用问:为何对乙酰氨基酚可取代传统药非那西丁?(1)非那西丁在体内代谢途径有:一方面水解生成对乙酰基苯胺,对肾脏和膀胱有致癌作用,对血红蛋白与视网膜有毒性;另一方面脱乙基生成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在体内活性药理形式),由于其酚羟基,经葡萄醛酸结合或硫酸结合成水溶性物质经肾排出。
包括芳基⼄酸类和芳基丙酸类。
⼀、芳基⼄酸类: 5-羟⾊胺(3-(β-羟基⼄基)-5-羟基吲哚)是⼀种炎症介质。
对吲哚⼄酸衍⽣物进⾏研究,发现了吲哚⼄酸类⾮甾体抗炎药吲哚美⾟(Indomethacin)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但常有胃肠道等副反应。
对吲哚美⾟进⾏结构改造,将吲哚环上的-N=⽤其电⼦等排体-CH=取代,得到茚衍⽣物,找到抗炎药舒林酸(Sulindac),副作⽤⼩于吲哚美⾟。
临床上常⽤的还有苯⼄酸衍⽣物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Sodium),依托度酸(Etodolac)与其他多数⾮甾体抗炎药相⽐,对COX-2有更⼤的选择性(COX2:COX-1活性⽐约为10),胃肠道副作⽤⼩。
芬布芬(Fenbufen)具有羰基酸结构,为前体药物,在体内⽣成联苯⼄酸发挥药效。
1.吲哚美⾟(Indomethacin) 化学名: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2-甲基-1H-吲哚3-⼄酸。
⼜名消炎痛 性质: (1)吲哚美⾟为类⽩⾊或微黄⾊结晶性粉末,室温下在空⽓中稳定。
结构中含酰胺键,其⽔溶液在pH2-8时较稳定,遇强酸,强碱易被⽔解,⽣成对氯苯甲酸和5-甲氧基-2-甲基-1H-吲哚3-⼄酸,其分解产物可进⼀步氧化成有⾊物质。
吲哚美⾟遇光也会逐渐分解,应避光保存。
(2)吲哚美⾟溶于稀氢氧化钠液中,加重铬酸钾溶液加热⾄沸,酰胺键被⽔解,再加硫酸加热则显紫⾊。
吲哚美⾟溶于稀氢氧化钠液中,加亚硝酸钠溶液,加热⾄沸后放冷,加盐酸显绿⾊,放置后渐变黄⾊。
⽤途:吲哚美⾟为芳基⼄酸类⾮甾体抗炎药。
⽤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2.舒林酸(Sulindac) 舒林酸为前药,体外⽆活性,在体内被代谢为甲硫化物发挥药效。
副作⽤⽐吲哚美⾟⼩。
3.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Sodium) 化学名:2-[(2,6-⼆氯苯基)氨基]-苯⼄酸钠,⼜名双氯灭痛。
双氯芬酸钠为苯⼄酸衍⽣物,结构中有氯原⼦,加碳酸钠炽灼⾄炭化,进⾏有机破坏后,加⽔煮沸过滤,滤液显氯化物鉴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