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争吵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965.50 KB
- 文档页数:29
18 争吵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不要丢字、添字。
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五、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c.指读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15 争吵(2)
【基础须知】
词语识记
1.近义词
嫉妒—嫉恨后悔—懊悔原因—缘故服侍—侍候
2.反义词
悲哀—快活微笑—痛哭错误—正确高尚—卑鄙
【重点梳理】
词语辨析
嫉妒·嫉恨
两个词都表示由妒忌产生怨恨。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嫉恨,语意比较深,表明已经产生了仇恨。
【难点再现】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
这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作,使故事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那么,怎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作呢?
每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
适当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梳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5《争吵》第一课时上课年级三(2)(4)班主备教师宋雅文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
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理解父亲说的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理解父亲说的话。
教学难点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环节教师授课内容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导入一、复习生字新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学生倾听、读课题引入新课1-31分钟初步探究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b)他们为什么争吵?c)“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学生朗读生字、课文;提问题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5分钟合作探究引导析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朗读;交流讨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第六单元第15课八角楼上内容分析《八角楼上》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看图学文。
图画和课文密切配合,共同描绘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年代里,不畏寒冷,深夜著作,指导革命的动人情景。
体现了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说出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3.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插图理解关键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插图理解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课前搜集关于毛主席、井冈山根据地、八角楼相关资料。
教学媒体选择图片、视频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片,能够根据图片说出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过程一、从图片入手,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1.背景介绍,引出课题。
早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一个叫茅坪村的村子里,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毛主席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的工作,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八角楼上》。
(课件出示八角楼相关视频或图片)(板书课题)2.课题识字,认识“楼”字。
(课件)(1)教师正音“lóu”,组词“楼房、上楼、楼梯”。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字旁第四笔是点,右部“娄”上下要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