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赛A题国家一等奖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925.59 KB
- 文档页数:19
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第九届“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接受相应处理结果。
我们允许数学中国网站()公布论文,以供网友之间学习交流,数学中国网站以非商业目的的论文交流不需要提前取得我们的同意。
我们的参赛队号为:2202参赛队员(签名) :队员1:王奕队员2:丁梦清队员3:庄亚勤参赛队教练员(签名):教练组参赛队伍组别(例如本科组):本科组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编号专用页参赛队伍的参赛队号:(请各个参赛队提前填写好):2202 竞赛统一编号(由竞赛组委会送至评委团前编号):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团评阅前进行编号):2016年第九届“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第二阶段论文题目洗衣机关键词传动系统优化、悬挂系统模型、“活塞式”洗衣机摘要:洗衣机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较为普及的是波轮式洗衣机、滚筒式洗衣机和搅拌式洗衣机。
本文主要针对为了能尽量提高净衣效能和减小洗涤过程对衣物的机械损伤而提出优化方案。
本文首先分别对波轮式洗衣机和滚筒式洗衣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再在此基础上对波轮式洗衣机的传动系统优化改进,即用多楔带取代三角皮带;其次对滚筒式洗衣机建立悬挂系统数学模型,列出参数外筒、内筒、上配重、下配重、吊簧、减振器以及电机,计算滚筒洗衣机的势能和动能,得出系统的总动能。
再进行悬挂系统关键参数优化结果理论分析,分析之前和改进后筒体质心垂向(y方向)和侧向(x方向)的振幅最大值的变化。
葡萄酒的评价模型欧阳引擎(2021.01.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烟台) 史成巍许志鹏王鑫指导教师司守奎专家点评:本文格式基本规范,表达较清晰。
解决问题一方法适当,结论正确;问题二以相关系数筛选出与葡萄酒质量相关性较大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一起作为评估葡萄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思路简明,结论较合理。
问题三进行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切入准确,但对结果的说明不够充分。
不足之处是在问题二到问题四中没有充分考虑芳香类物质的使用,问题四中对如何判定“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是否能用来评价葡萄酒”时方法略有不妥,导致结论不当。
点评人: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许振宇副教授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葡萄酒的评价问题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
在对两组评酒员的评价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问题中,首先验证了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并通过方差分析法对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两组评酒员对于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评价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第二组评酒员的评分方差更小,故评价结果均衡度更好,其结果可信度更大。
在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级的问题中,首先以相关系数衡量葡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的相似性程度,然后筛选出与葡萄酒质量相关性较大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一起作为评估葡萄质量的评价指标,利用筛选出的评价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聚类分析,将红葡萄和白葡萄均分成了四类。
最后以每类中对应葡萄酒质量评分的均值作为该类葡萄的分数,从而定出四类的级别,以对应国家葡萄酒的四级分类标准。
在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间的联系问题中,本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指标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计算,发现葡萄酒中的某些理化指标与葡萄的某些理化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比如白葡萄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对白葡萄酒中顺式白藜芦醇苷和顺式白藜芦醇以及反式白藜芦醇的影响较大。
在判断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的质量间关系的问题中,首先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的质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某些理化指标与葡萄酒的质量相关性很大。
2016年数学建模竞赛A题优秀论文基于力学分析的系泊系统设计摘要关于系泊系统的设计问题,需要对稳态下的各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力矩分析,建立力学分析模型来求解问题。
针对问题1,先对稳态下的各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力矩分析,建立满足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的力学模型。
再以浮标的吃水深度为搜索变量,采用二分法,计算海水深度为18m时所对应的吃水深度和各物体的倾角。
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可得,风速为12m/s时,钢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2319°,钢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依次为1.2064°,1.2064°,1.2148°,1.2233°。
浮标的吃水深度和游动半径分别为0.6715m,14.6552m。
风速为24m/s时,钢桶夹角为4.6763°,钢管夹角依次为4.5360°,4.5836°,4.6141°,4.6450°;浮标的吃水深度和游动半径分别为0.6857m,17.7614m。
针对问题2,可利用问题1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求解,可得风速为36m/s时,钢桶夹角9.6592°;钢管夹角依次为9.4814°,9.4814°,9.5399°,9.5992°;浮标的吃水深度和游动半径分别为0.7086m,18.4906m;最后一节锚链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9997°故以钢桶夹角小于5°和锚链夹角小于16°为约束条件,逐步增加重物球的质量,采用二分法向水深18m进行逼近。
当重物球的质量为2280kg时,浮标的吃水深度为0.9848m;钢桶夹角为4.4737°;锚链夹角为15.9748°;为使通讯设备的工作效果增强,重物球的质量可以在2280kg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增加。
针对问题3,可在问题1的受力分析时加入水流力的作用,以最大风速36m/s,最大水流速度1.5m/s为设计指标,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式可确定链条的型号为Ⅴ型的电焊锚链。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获奖论文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对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点、污染程度、传播特征以及污染源的确定进行有效的描述、评价和定位。
对于重金属空间分布问题,首先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应用Surfer 8软件对各数据点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得到了直观的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图形;随后,分别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模糊评价标准和模型对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判。
对于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问题,基于因子分析法、问题一的结果和对各个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分析等因素,判断出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石油加工并推测该区域是镍矿富集区。
随后讨论了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不同金属的污染贡献率。
针对污染源位置确定问题,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模型一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基于污染传播的一般规律建立模型,求取污染源范围,模型作用更倾向于确定污染源的位置;模型二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拟合二次曲面方程,在有效确定污染源的同时也反映了其传播特征,模型更加清楚,理论性也更强。
在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问题中,我们对针对污染源位置确定问题所建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同时建立了考虑了时间,地域环境和传播媒介的污染物传播模型,从而反映了地质的演变。
综上所述,本文模型的特点是从简单的模型建立起,强更准确的数学模型发展,逐步达到目标期望。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克里金插值最小二乘法因子分析流程图一、问题重述问题背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评价和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讨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来源以及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机理,并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城市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提出科学建议,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也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1]。
基于改进悬链线及多目标优化的系泊系统设计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系泊系统,分析了系统参数(风速、水速、水深、构件的尺寸和质量)与系统状态变量(浮标吃水深度、游动区域和锚链形状、钢桶倾斜角度)的关系。
通过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分析了构件之间的作用力、构件和系统外部的作用力,再通过力矩平衡方程分析了构件的倾斜角度。
问题一是求解问题,在给定水深、风速和链长、球重等系统参数的条件下,求系统的平衡状态。
本文运用了系统整体分析和自底向上的局部隔离法分析。
首先,假设吃水深度为h,得到浮标浮力,对由锚链、钢桶、钢管和浮标组成的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根据总重力、总浮力、风对浮标的推力和锚对锚链下端的拉力这四种外力的均衡,得到锚对第一节链环的拉力;再将链环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进的悬链线方程得到所有链环的拉力和倾斜角;接着,根据最后一节链环对钢桶的拉力,利用力平衡方程分析得到钢桶的拉力和倾斜角;然后,类似地依次向上计算4节钢管的拉力和倾斜角;最后,计算所有构件的竖直投影高度,加上浮标吃水深度,即为水深。
通过逐步求精找到满足水深条件的吃水深度,从而确定所有链环、钢桶、钢管的倾斜角度,计算构件水平投影长度,得到浮标游动半径,并利用线段模拟得到锚链的形状。
为了验证模型的误差大小,根据最上一节钢管的拉力分析浮标的受力情况,由浮标浮力得到浮标吃水深度,将其与前面所求吃水深度对比。
具体结果如下:风速(m/s)锚链与海床夹角未拉起锚链长度(m)钢桶倾斜角度浮标游动半径(m)浮标吃水深度(m)校验吃水深度(m)误差率120° 6.720.5272°14.259880.736880.730950.8%240°0.21 2.0475°17.263190.751030.745280.7%问题二是问题一的反问题,给定系统平衡状态满足的两个条件(钢桶倾斜角不超过5°,锚链与海床夹角不超过16°)求系统的参数——重物球的质量。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2016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系泊系统的设计近浅海观测网的传输节点由浮标系统、系泊系统和水声通讯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某型传输节点的浮标系统可简化为底面直径2m、高2m的圆柱体,浮标的质量为1000kg。
系泊系统由钢管、钢桶、重物球、电焊锚链和特制的抗拖移锚组成。
锚的质量为600kg,锚链选用无档普通链环,近浅海观测网的常用型号及其参数在附表中列出。
钢管共4节,每节长度1m,直径为50mm,每节钢管的质量为10kg。
要求锚链末端与锚的链接处的切线方向与海床的夹角不超过16度,否则锚会被拖行,致使节点移位丢失。
水声通讯系统安装在一个长1m、外00kg。
钢桶上接第4节钢径30cm的密封圆柱形钢桶内,设备和钢桶总质量为1 管,下接电焊锚链。
钢桶竖直时,水声通讯设备的工作效果最佳。
若钢桶倾斜,则影响设备的工作效果。
钢桶的倾斜角度(钢桶与竖直线的夹角)超过5度时,设备的工作效果较差。
为了控制钢桶的倾斜角度,钢桶与电焊锚链链接处可悬挂重物球。
图1 传输节点示意图(仅为结构模块示意图,未考虑尺寸比例)系泊系统的设计问题就是确定锚链的型号、长度和重物球的质量,使得浮标的吃水深度和游动区域及钢桶的倾斜角度尽可能小。
问题1 某型传输节点选用II型电焊锚链22.05m,选用的重物球的质量为1200kg。
现将该型传输节点布放在水深18m、海床平坦、海水密度为1.025×103kg/m3的海域。
若海水静止,分别计算海面风速为12m/s和24m/s时钢桶和各节钢管的倾斜角度、锚链形状、浮标的吃水深度和游动区域。
问题2 在问题1的假设下,计算海面风速为36m/s时钢桶和各节钢管的倾斜角度、锚链形状和浮标的游动区域。
请调节重物球的质量,使得钢桶的倾斜角度不超过5度,锚链在锚点与海床的夹角不超过16度。
问题3 由于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布放海域的实测水深介于16m~20m之间。
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评价模型摘要本文针对小区开放对道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通行能力评价模型,使用了MATLAB、EXCEL等软件,得出小区开放在不同条件下会对道路交通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整体一般情况下小区开放有利于周边道路交通的结论。
之后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小区,并分析得出小区开放的效果与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车流量有关,因此小区开放不能盲目采取,要因地制宜。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关于小区开放的合理化建议。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定量的比较了小区开放前后道路合理性,构建了对于研究该问题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的小区,并建立了影响评估模型,客观的对不同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车辆通行的影响进行评价。
针对问题一,首先查阅相关资料选取影响道路通行的指标,并对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然后运用各项指标进行层次分析,通过小区开放和小区封闭对道路交通和理性的判断来分析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最后得出从整体看来,小区开放有利于道路通行。
针对问题二,通过查阅有关道路通行能力的相关资料建立了通行能力评价模型,首先根据模型求出道路基本通行能力的表达式,基本通行能力是理想状态下的通行能力,与实际情况分析对比存在差异。
因此基于差异,通过各实际因素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修正,得到实际道路通行能力的数据。
最终计算出小区开放前后实际通行能力的相对系数。
针对问题三,构建了三种类型的小区,不同类型的小区具有不同的结构及不同的周边道路结构、车流量,应用问题二建立的模型分别对三种小区开放和封闭条件下周边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进行了计算,通过相对系数评价不同类型的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分析得出小区开放与地理位置、内部结构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针对问题四,结合前述模型结果分析结果,从交通出行角度对城市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合理化意见。
小区开放要合理的实施以体现小区开放的意义。
电力市场输电阻塞管理模型摘要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阻塞费用计算规则,建立了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模型。
通过对各机组出力方案实验数据的分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各线路上有功潮流关于各发电机组出力的近似表达式。
按照电力市场规则,确定各机组的出力分配预案。
如果执行该预案会发生输电阻塞,则调整方案,并对引起的部分序内容量和序外容量的收益损失,设计了阻塞费用计算规则。
通过引入危险因子来反映输电线路的安全性,根据安全且经济的原则,把输电阻塞管理问题归结为:以求解阻塞费用和危险因子最小值为目标的双目标规划问题。
采用“两步走”的策略,把双目标规划转化为两次单目标规划:首先以危险因子为目标函数,得到其最小值;然后以其最小值为约束,找出使阻塞管理费用最小的机组出力分配方案。
当预报负荷为982.4MW时,分配预案的清算价为303元/MWh,购电成本为74416.8元,此时发生输电阻塞,经过调整后可以消除,阻塞费用为3264元。
当预报负荷为1052.8MW时,分配预案的清算价为356元/MWh,购电成本为93699.2元,此时发生输电阻塞,经过调整后可以使用线路的安全裕度输电,阻塞费用为1437.5元。
最后,本文分析了各线路的潮流限值调整对最大负荷的影响,据此给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模型的改进方案。
一、问题的重述我国电力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随着用电紧张的缓解,电力市场化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这给有关产业和研究部门带来了可预期的机遇和挑战。
电网公司在组织电力的交易、调度和配送时,必须遵循电网“安全第一”的原则,同时按照购电费用最小的经济目标,制订如下电力市场交易规则:1、以15分钟为一个时段组织交易,每台机组在当前时段开始时刻前给出下一个时段的报价。
各机组将可用出力由低到高分成至多10段报价,每个段的长度称为段容量,每个段容量报一个段价,段价按段序数单调不减。
2、在当前时段内,市场交易-调度中心根据下一个时段的负荷预报、每台机组的报价、当前出力和出力改变速率,按段价从低到高选取各机组的段容量或其部分,直到它们之和等于预报的负荷,这时每个机组被选入的段容量或其部分之和形成该时段该机组的出力分配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