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绘仪器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7.63 MB
- 文档页数:6
第一篇:现代测绘仪器的发展与展望现代测绘仪器的发展与展望伴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统模拟测绘技术向现代数字化测绘体系转变,作为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工具的测绘仪器也发生了一场变革。
测绘仪器从传统的光机产品向光机电算一体化产品发展,从单台分体仪器向软硬配套技术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国家(地区)、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测绘仪器正在朝地理信息数据采集集成处理系统方向发展。
1、传统测绘仪器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起.测绘仪器朝着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首先是测距仪器的变革,1948年起陆续发展起来的各种电磁波测距仪,因其能直接用来精密测量远达几十公里的距离,因而使得大地测量定位方法除了采用三角测量外,还可以方便地采用精密导线测量和三边测量。
大约与此同时,出现了电子计算机,并很快被应用于测量学中,这不仅加快了测量计算的速度,而且还改变了测绘仪器和方法,使测绘工作更为方便和精确,随后,相继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在测绘仪器生产中的应用,已构成现代测绘仪器发展的主要特征。
1.1电子经纬仪60年代以来,随着近代光学、电子学的发展,使角度测量向自动化记录方向改进有了技术基础,从而出现了电子经纬仪等自动化测角仪器。
电子经纬仪在结构及外现上和光学经纬仪相类似,主要不同点在于读数系统,它采用光电扫描和电子元件进行自动读数和液晶显示。
电子测角虽然仍旧是采用度盘来进行,但不是按度盘上的刻划,用光学续数法读取角度值,而是以度盘上取得电信号,再将电信号转换成角度值。
电子测角的度盘主要有编码度盘、光栅度盘和动态测角度盘三种形式。
因此,电子测角也就有编码度盘测角,光栅度盘测角和编码度盘结合测角,以及动态测角等四种形式。
1.2电磁波测距仪电磁波测距仪的出现,是测距方法的革命,从而开创了距离测量的新纪元。
与传统的钢尺或基线尺的量距相比,它具有精度高、作业迅速,受气候、地形影响小等优点。
电磁波测距仪的发展很快,世界上第一台测距仪于1947年由瑞典AGA公司制成,该厂生产的AGA-8激光测距仪一般被认为是第一代测距仪的代表。
测绘技术发展历程测绘技术是指通过测量、处理和分析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以创建地图和实现空间数据管理的一门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测绘技术也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测绘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一、古代的测绘技术在古代,测绘技术起初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土地和房屋的划分需求而产生的。
早在约5000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测量方法,例如利用太阳的角度来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和方位。
而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测绘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例如修建道路、港口等项目。
当时的测量工具主要有测角仪、水准仪等。
二、近代的测绘技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测绘技术开始了新的飞跃。
19世纪末20世纪初,航空摄影和地理信息系统成为测绘技术的重要突破。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飞行了第一架飞机,这也为后来的航空摄影技术奠定了基础。
航空摄影通过从飞机上拍摄地面影像,为地图制作提供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
而地理信息系统则能够将空间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使得测绘成果的利用更加灵活和高效。
三、现代的测绘技术进入21世纪,测绘技术进一步迈上了新的高度。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发展成为了测绘技术的标志性进步。
GNSS通过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比如美国的GPS,为地图制作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位置信息。
由于其定位精度高、遍布全球等特点,GNSS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量、建筑工程、农林业管理等领域。
此外,激光雷达技术也成为了现代测绘技术中的重要手段。
激光雷达利用发射出的激光束与地面反射回来的物体进行测距,可以快速获取地形、建筑物等的高程和形态信息。
这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使得测绘工作更加高效和安全。
四、未来的测绘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将不断迎来新的突破。
例如,无人机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测绘技术向前发展。
无人机搭载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取地面数据,并且无人机的机动性使得它们能够进入常规测量无法抵达的区域。
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引言:测绘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简单勘测到现代高精度的卫星定位,测绘技术正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本文旨在回顾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古代测绘技术的起源古代人类对于地理环境的认识最早体现在测绘技术上。
最著名的例子是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这种完美的建筑是基于古埃及人对测量学的精确掌握。
此外,中国古代的农田规划和地图制作,也是古代测绘技术的代表。
二、现代测绘技术的起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在18世纪开始迅速发展。
1761年,法国科学家拉蔺尼耶提出了长弧测量法,为测绘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世纪初,英国军事测绘工程师乔治·英戈提出的三角测量法,成为当时最精确的测量方法。
三、卫星导航的革命20世纪60年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测绘技术的面貌。
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GPS系统。
GPS系统通过在卫星和测量目标之间建立精确的距离测量,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四、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激光扫描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激光扫描技术能够高精度地获取三维空间数据,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五、无人机测绘的崛起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无人机测绘逐渐成为测绘技术的热点领域。
无人机测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六、测绘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测绘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测绘设备将不断迭代,提高精度和效率。
例如,高精度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更精细的激光扫描仪器。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有望与测绘技术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测绘体验。
此外,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结论:测绘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测绘仪器发展史测绘仪器百测量之本,伴随着测绘科学的发展,测绘仪器从早期的测纯、罗盘仪、游标经纬仪发展到目前的电子经纬仪、数字水准仪、全站仪、GPS以及各种电子专用仪器。
大大推动了测绘工作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测量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定测两个方面。
测定是通过测绘理论和测绘仪器,把地球表面的形状、大小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得到各种相应的空问数字信息,供国防工程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以及科学研究使用;定测是指利用测绘技术和测绘仪器把图纸上规划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测绘仪器的发展历程测绘仪器是伴随着测绘科学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早在公元前1400年,埃及就有了地产边界的测量,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就知道天然磁石的磁性,并有某种形式的磁罗盘,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记》中有叙述大禹为治水而行进行的测量工作。
所谓“左准绳,右规矩”说明在古代就有了简单的测量工具。
使用这类仪器测量,劳动强度大、速度慢、精度低。
公元1730年,英国西森研制成第一台游标经纬仪,随后陆续出现了小平板仪、大平板仪以及水准仪等。
2O世纪4O年代出现了光学玻璃度盘,用光学转像系统的度盘对准位置的刻划重合在同一平面上,根据这一理论就形成了光学经纬仪。
光学经纬仪比早期的游标经纬仪大大提高了测角精度,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
可以说,从17世纪到2O世纪中叶是光学测绘仪器时代,此时测绘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
到了2O世纪6O年代,随着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的发展,1963年FENNEL厂研制出第一台编码电子经纬仪,从此常规的测量方法迈向了自动化的新时代,到了2O 世纪8O年代,电子测角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从当初的编码度盘,又发展到了光栅度盘角和动态法测角,随着电子测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测角精度大大提高。
早在1943年,瑞典物理学家贝尔格斯川采用光电技术在大地测量基线上从事光速值的测定试验获得成功。
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演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测绘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改进。
从传统的手工测量到数字化测绘,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一、传统测量的局限性在过去,人们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地理测绘,包括人工地标、传感器、角度测量仪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准确性,但却存在诸多局限性。
首先,传统测量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测量速度慢且耗时;其次,由于受制于人工角度测量的准确性,传统测量的结果常常存在一定的误差。
此外,传统测量无法应对大范围地理信息的需求,如城市规划、灾害防控等。
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广泛应用,卫星导航技术成为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GPS接收机,人们可以准确地获得地理位置的坐标信息。
GPS技术的应用使得测绘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测量误差。
三、遥感技术的革命另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是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等载体,通过电磁波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上的信息。
这能够为地理测绘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地貌、地形、土地利用、水文等信息的全面把握,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也为测绘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GIS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的一种综合性系统。
通过GIS,可以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实现对地理现象和地理关系的深入研究。
同时,GIS还能够将地理数据与其他数据集结合,为决策制定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五、数字化测绘的兴起数字化测绘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使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将地理现象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测绘、分析和展示。
数字化测绘有助于提高测绘精度、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能够进行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分析。
数字化测绘的兴起使得测绘成果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六、无人机测绘技术的突破近年来,无人机测绘技术迅速发展。
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里程碑近几个世纪以来,测绘技术一直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从最初的手工绘制,到现代高精度的遥感技术,测绘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重要的过程。
本文将带您回顾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中的里程碑事件。
一、手工绘制时代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测绘工作主要依赖于人们的眼力和手工绘制能力。
古代埃及人、古希腊人等文明古国都曾作出了伟大的测绘成果,例如《尼罗河流域地图》和《亚历山大港测绘图》等。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这些手工绘制的地图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对于地理信息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不够满足。
二、测绘仪器的发展17世纪到19世纪是测绘仪器发展的黄金时期。
1658年,著名的荷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胡格仪(Huygens)首次提出了三角测量法,为后来的测绘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后,英国的南戴尔、法国的卡西尼和德国的朱塞佩·卡帕(GiuseppeCappelletti)等著名测量学家相继开发了各种测绘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这些仪器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图的准确度和精度,为后来的地图绘制和地理信息研究提供了基础。
三、航空摄影的诞生20世纪初,航空摄影作为测绘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绘制方式。
1903年,著名的美国航空先驱赛特·赖特(Orville Wright)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空中照片。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利用航空摄影技术进行地图制作的兴趣。
随后的几十年间,航空摄影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相机悬挂在飞机上,到后来的航空摄影测量系统(ABMS)的问世,为地图制作和地理信息采集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
四、卫星遥感的革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成为测绘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1960年,美国的“海盗”(CORONA)卫星首次进行了地球遥感成像。
此后,各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遥感卫星,如美国的“陆地测绘卫星”、中国的“子午线”卫星等。
城市测绘的发展历程城市测绘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进步和发展是在近代和现代。
以下是城市测绘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古代测绘技术: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土地测量和城市规划。
例如,古埃及人使用绳子和木桩来测量土地,而古希腊人则使用几何方法来计算土地面积。
这些早期的测绘技术虽然简单,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7世纪初,望远镜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测量和观测。
18世纪,经纬仪和六分仪等精密测量仪器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随着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测绘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现代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测绘技术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电子计算机、卫星导航、遥感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测绘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测绘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城市测绘的发展历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进步尤为突出:测绘仪器的进步:从最初的简单工具到现代的精密仪器,测绘仪器的不断进步为城市测绘提供了更加准确、高效的数据获取手段。
例如,全站仪、GPS等现代测绘仪器的应用,使得城市测绘的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测绘方法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摄影测量、遥感测量等新型测绘方法的应用,使得城市测绘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数据,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测绘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测绘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代城市测绘不仅能够获取更加准确、全面的数据,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测绘仪器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测绘仪器作为现代测绘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从传统的测绘仪器到高精度数字化测绘仪器,再到如今的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测绘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测绘仪器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测绘仪器的发展历程测绘仪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使用简单的仪器比如罗盘、望远镜等进行测量和绘图。
然而,由于受限于科技水平和工艺条件,这些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都有限,无法满足复杂的测绘需求。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测绘仪器在机械、光学、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融合下迅速发展。
传统的测绘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被广泛应用在道路、桥梁、建筑等工程测量中。
这些仪器以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测绘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现代测绘仪器的应用与创新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测绘仪器迎来了数字化测绘时代。
全站仪、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仪等现代测绘仪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测绘的效率和精度。
全站仪结合了光学、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测量和定位。
它能够快速采集大量测量数据,实现高效率的测量和绘图,广泛用于建筑、道路、铁路等工程测绘领域。
GPS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代表,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的特点,可以实现准确的定位和导航。
测绘人员可以利用GPS接收机实时获取卫星信号,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用于土地测量、资源调查等工作。
激光扫描仪则在测绘领域引发了巨大的变革。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记录反射回来的信息,可以快速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形状和位置。
激光扫描仪广泛应用于建筑、文物保护、地形测绘等领域,大大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三、测绘仪器的应用前景随着长城的修筑、古河道的探测以及城市规划的进行,测绘仪器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测绘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测绘发展历程
测绘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测量技术,如估算距离和角度,来绘制地图和测量土地面积。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相应的测量和绘图技术。
然而,现代测绘的发展始于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设备和方法。
原始的机械测量仪器,如铁皮望远镜和距离计,被发明出来,并被用于测量距离和角度。
这使得在地图上更准确地展示土地的形状和地貌成为可能。
19世纪,测绘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著名的法国测量师
皮埃尔·昂弗朗斯·鲁兹·巴甫洛夫斯基(Pierre André Roussilhe Barlow-King)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
他发明了三角测量法,这是一种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和角度来计算其它未知距离和角度的方法。
这项创新使得测绘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
20世纪初,测绘技术得到了极大的革新。
电子仪器,如全站
仪和卫星定位系统(GPS),被广泛应用于测绘工作中。
这些
新技术使得测绘工作更加精确和自动化,并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如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测绘工作可以更好地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更多功能和应用,如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
总的来说,测绘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手工测量到现代高精度测绘设备和技术的演变。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地球表面,并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世界测量仪器发展简史(公元前2500—21世纪)公元前2500年,已发现人类有使用天平的证据公元前1450年,古埃及就有绿石板影钟。
公元前1350年,普遍贸易中出现使用天平的最早迹象。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525年,有用棕榈叶和铅垂线记录夜间时间和待定天体的仪器。
中国战国时期,据《韩非子·有度》记载,中国在战国时期已有了利用天然磁铁制成的指南仪器,称为司南。
公元前300~公元前100年,在中国有人利用天然磁石的性质,发明了磁罗盘,即定向仪器。
中国东汉时期,在江苏仪征出土了东汉时期的小型折叠铜制民间侧影仪器,外形与现代医学上使用的台式血压计相似。
中国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文仪--浑天仪和世界上第一台观测气象的候风仪,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测量地震的历史。
公元780年,穆斯林造币厂的工人把天平放在密闭容器中,以两次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天平经过无数次摆动达到平衡后读取数据,能称出1/3毫克。
这是分析天平的始祖。
中国北宋时期1088年,苏颂和韩公谦制作了天文计时器--天文仪象台。
它采用民间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是集观测、演示和报时为一身。
中国西夏时期,中国就有观测和记录天文的仪器,叫浑天仪元代的郭守义(1231年-1361年)对浑天仪进行了改造,制成简仪其制造水平在当时遥遥领先,其原理在现代工程测量、地形观测和航海仪器中广泛使用。
中国宋代,指南针到宋代发展成熟公元1400年,埃及记录较短时间的仪器叫水钟,水钟内有刻度下有小孔,整个水钟用雪花石膏做成瓶状。
在希腊罗马有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机械计时仪--水仪。
公元14世纪,用以表示时间的唯一可靠方法是日晷或影钟。
公元1500年,世界上有了精密仪器这时天文仪器已经比较精确,主要有赤道经纬仪子午浑仪视差仪,以及希腊的角度仪,水准仪及星盘等;计时器有便携式日晷和水钟;计算和证明仪器有天球仪、日历、小时计算器等。
公元1524年~公元1562年,英格兰的吉米尼( Thomas Gemini)率先进行数学仪器的制造,之后不久英国雕刻匠和制模匠科尔(Humfray Cole)开始从事仪器的专门制作,从此开始出现了大批的仪器供应商,产品范围也由星盘、日昝和象限仪扩展到观测和测量用仪器,以及一系列演示“自然科学实验”的仪器。
光学仪器是仪器仪表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类别,是工农业生产光学仪器、资源勘探、空间探索、科学实验、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观察、测试、分析、控制、记录和传递的工具。
特别是现代光学仪器的功能已成为人脑神经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从传统光学仪器转变到现代光学仪器,关键在于计算机化,而微电子技术是基础。
光谱仪器发展最快,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已实现微机化,现已向联用技术、全自动化(如内装机械手等机器人系统,实现无人操作)、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
光学计量仪器从大型精密仪器——三座标测量机到传统的自准直仪和投影仪都已实现微机化、光电化:激光技术的结合和CCD等光电器件的引入,更为快速、准确、可靠的在线检测和监控创造了条件。
未来10年,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光学仪器实现光机电算一体化和智能化。
现今的智能化仪器更确切地应称为“微机化”仪器。
而高程度的智能化是信息技术的最高层次,应包括理解、推理、判断与分析等一系列功能,是数值、逻辑与知识的结合分析结果,智能化的标志是知识的表达与应用。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电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完善,为仪器向更高档次的智能发展创造了条件。
未来10年,光和电的渗透会进一步强化,更多的新技术、新器件将推广应用,因而在光机电算一体化的基础上融入不同原理,派生出新用途的产品,以满足各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
具有优异性能的光电器件和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将加速现代光学仪器的发展。
如CCD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光纤传感器等制造技术趋于成熟,实现应用已获突破,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必将使光学仪器领域发生重要变革,推动产品向小型化、高分辨、光电化和自动化发展。
未来的光学计量仪器仪表是简化设计,大量压缩零部件,提高智能化和便于操作,发展在线计量测试仪器仪表。
利用物理学新效应和高新技术及其成就开发新型计量测试仪器仪表和新型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的新型传感器技术。
1.测绘发展的历史20世纪中叶,新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学、信息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给测绘科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创造了发展的条件,推动着测绘技术和仪器的变革和进步。
测绘科学的发展很大部分是从测绘仪器发展开始的,然后使测绘技术发生重大的变革。
1947年,光波测距仪问世,60年代激光器作为光源用于电磁波测距,使长期以来艰苦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测距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彻底改变了大地测量工作中以测角按算距离的面貌。
因此除用三角测量外,还可用导线测量和三边测量。
随着光源和微处理机的问世和应用,使测距工作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氦氖激光光源的应用使测程达到60公里以上。
精度达到±(5mm+5X10-6D)。
固体激光器的应用使测程大大加大,因此测月、测卫工作得以实现。
80年代开始,多波段(多色)载波距的出现,抵偿、减弱了大气条件的影响,使测距精度大大提高。
ME5000测距仪达到±(0.2+0.1X10-6D)的标称精度。
与此同时,砷化钾发光管和激光光源的使用,使测距仪的体积大大减小。
重量减轻,向着小型化大大迈进了一步。
除了光波测距以外,微波测距也有很大发展,80年代之后,全自动化的微波铡距仪CA-100、WM-20等已用于军事等部门。
测角仪器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它和其他仪器一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从金属度盘发展为光学度盘。
近20年来,伴随着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经纬仪已使用电子度盘和电子读数,且能自动显示、自动记录,完成了自动化测角的进程,自动测角的电子经纬仪问世,并得到应用。
同时,电子经纬仪与测距仪结合,形成了电子速测(全站仪)、其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全,自动化程度高,为数字测图开拓了广阔前景。
最近又推出了智能经纬仪,连瞄准目标也可自动化。
从此将结束测角、测距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漫长历史。
20世纪40年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问世,标志着水准测量自动化的开端。
测绘仪器发展史测绘仪器百测量之本,伴随着测绘科学的发展,测绘仪器从早期的测绳、罗盘仪、游标经纬仪发展到目前的电子经纬仪、数字水准仪、全站仪、GPS以及各种电子专用仪器。
大大推动了测绘工作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测量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定测两个方面。
测定是通过测绘理论和测绘仪器,把地球表面的形状、大小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得到各种相应的空间数字信息,供国防工程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以及科学研究使用;定测是指利用测绘技术和测绘仪器把图纸上规划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测绘仪器的发展历程测绘仪器是伴随着测绘科学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早在公元前1400年,埃及就有了地产边界的测量,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人就知道天然磁石的磁性,并有某种形式的磁罗盘,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记》中有叙述大禹为治水而行进行的测量工作。
所谓“左准绳,右规矩”说明在古代就有了简单的测量工具。
使用这类仪器测量,劳动强度大、速度慢、精度低。
公元1730年,英国西森研制成第一台游标经纬仪,随后陆续出现了小平板仪、大平板仪以及水准仪等。
2O世纪4O年代出现了光学玻璃度盘,用光学转像系统的度盘对准位置的刻划重合在同一平面上,根据这一理论就形成了光学经纬仪。
光学经纬仪比早期的游标经纬仪大大提高了测角精度,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
可以说,从17世纪到2O世纪中叶是光学测绘仪器时代,此时测绘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
到了2O世纪6O年代,随着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的发展,1963年FENNEL厂研制出第一台编码电子经纬仪,从此常规的测量方法迈向了自动化的新时代,到了2O世纪8O年代,电子测角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从当初的编码度盘,又发展到了光栅度盘角和动态法测角,随着电子测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测角精度大大提高。
早在1943年,瑞典物理学家贝尔格斯川采用光电技术在大地测量基线上从事光速值的测定试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