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综合课件教案下雨了
- 格式:docx
- 大小:168.58 KB
- 文档页数:3
中班公开课语言教案《下雨啦》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参与讲述《下雨啦》的故事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雨天的景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感受雨天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下雨啦》2. 故事梗概:讲述了一个下雨天的故事,小动物们纷纷躲雨,大家一起在雨中嬉戏。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下雨啦》2. 雨滴手偶道具3.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雨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发幼儿对雨天的兴趣。
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展示《下雨啦》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描绘雨天的景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下雨啦》故事。
2. 观察雨天的变化,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下次课堂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价他们对故事内容的掌握和家长的参与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在雨天实地观察雨天的景象,加深他们对雨天的认识。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一起进行亲子绘画,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互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 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思考如何将自然现象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述故事时,可以加入更多的生动细节,让幼儿更加投入。
2. 在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尊重他们的创意。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下雨》通用一、教学内容《下雨》是一篇生动有趣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学文章。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自然现象》第二节,内容围绕“下雨”这个主题,详细描述雨天天气变化、雨滴形态、雨中活动和雨后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和描述雨天天气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雨滴形态能力。
3. 培养幼儿在雨天进行安全活动意识。
4.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描述雨滴形态和雨天天气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雨伞、雨衣、雨靴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板、画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雨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雨天天气特点,如天空、云朵、雨滴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文章《下雨》,引导幼儿关注文章中描述雨滴形态、雨中活动和雨后景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他们心中雨天景象,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雨天进行安全活动,如穿雨衣、雨靴,打伞等。
六、板书设计1. 雨天天气特点2. 雨滴形态3. 雨中活动4. 雨后景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雨天画,并描述画中内容。
答案:幼儿需完成一幅关于雨天画,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画中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观察他们在绘画和表达过程中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学会保护和照顾自己。
同时,结合其他学科,如科学、社会等,让幼儿解更多关于雨天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小组讨论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生动、有趣雨天图片,以吸引幼儿注意力。
2. 用简单易懂语言引导幼儿观察,避免使用过于复杂词汇。
(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活动目标: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打招呼二: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幼儿:下雨了师:听到了什么?幼儿:下雨的声音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附故事:雨天的声音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
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
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
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幼儿:3下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三:1、展示图谱(1)出示"x""x""X"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幼儿:小草:沙--沙沙小窗:叮--叮叮小门:咚--咚咚(3)"xx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0102老师热情地向孩子们问好,询问孩子们今天的心情和天气情况。
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让孩子们跟着一起唱,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问候唱歌问候与唱歌01讲述雨天的特点02展示雨具老师向孩子们讲述雨天的特点,如下雨的声音、雨滴的形状、雨后的清新空气等。
老师可以展示一些雨具,如雨伞、雨衣等,让孩子们了解雨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雨天的前奏引出主题《下雨了》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如下雨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声音?下雨天我们可以做什么?等,引导孩子们思考。
展示PPT封面展示《下雨了》PPT课件的封面,让孩子们对课程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封面上的图案和颜色,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介绍雨天的概念,如下雨、雨水等。
雨天展示雨伞的图片,并介绍雨伞的用途。
雨伞展示雨鞋的图片,并介绍雨鞋的特点和作用。
雨鞋展示雨衣的图片,并介绍雨衣的材质和穿着方法。
雨衣雨天相关词汇介绍图文结合认知词汇02配合图片展示相关词汇,如雨滴、水花等,加深幼儿对雨天相关词汇的认知。
01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0102设计词汇游戏,如“猜谜语”、“找朋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词汇。
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词汇记忆效果。
词汇游戏互动01引入故事背景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02讲述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讲述下雨天的场景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氛围。
03突出故事主题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强调友情、互助和分享等主题,培养幼儿的情感和价值观。
《下雨了》故事讲述03针对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分析。
提问引导思考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
讨论分享观点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主题。
深化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提问与讨论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的角色情感,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射。
情感共鸣情感体验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中班《下雨了》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课件主题介绍•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成果评估•教学资源与支持•教学安全与防范目录01课件主题介绍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于幼儿来说下雨是熟悉的,但他们对下雨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对于下雨带来的益处、雨水的形成、雨水的作用等都不太了解。
自然界现象幼儿对雨水的印象停留在踩水坑、打伞等浅显的认识上,对于雨水的形成和作用等完全不了解。
已有经验主题背景1主题目标23让幼儿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的作用及对人类的影响。
知识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情感目标难点内容如何让幼儿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重点内容雨水的作用、雨水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实验操作、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主题内容概述02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描述内容呈现方式:多媒体课件内容结构:由图片、动画、音乐和文本等元素组成内容来源:根据教材和教参进行设计主题:下雨了适用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设定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形成过程和雨水的用途。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雨天的兴趣。
个性目标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态度目标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形成过程和雨水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水资源,同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03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模拟下雨天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情境创设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教案背景及目的背景目的课件内容与结构内容结构课件按照“感知下雨-理解下雨-表达下雨”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引导幼儿逐步深入地探索和体验下雨的魅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下雨的自然现象,包括雨的成因、种类和特征等。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下雨了》原文呈现课件第一页课件第二页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拟人化手法音韵和谐030201文本风格及特点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感受自然之美通过描绘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想象力拟人化的手法和生动的描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中。
热爱生活文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03词汇拓展与运用Chapter关键词汇梳理与讲解下雨雨伞雨衣水坑滴答降雨与下雨:都表示天空落下水滴,但“降雨”更偏向于气象学用语。
湿与干:描述物体被雨水淋湿与干燥的状态。
近义词下雨与天晴:表示天气状况的对立。
010203040506近义词、反义词辨析“小心地上的水坑,别踩进去了。
”情境对话A:“听,外面滴答滴答的是什么声音?”B A B04句式结构与表达技巧Chapter简单句、复合句识别简单句定义及示例复合句定义及示例特殊句式欣赏(如倒装句、省略句)倒装句欣赏及示例省略句欣赏及示例句式转换练习提供一些句子,让幼儿尝试将其转换为不同的句式。
例如,“下雨了,地面都湿了。
”可以转换为“地面都湿了,是因为下雨了呀!”句式转换方法介绍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或表达方式,将一种句式转换为另一种句式。
幼儿园中班语言《下雨了》微课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雨天的特征,了解下雨时人们的变化。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观察雨天的特征。
2.引导幼儿表达下雨时人们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观察雨天的特征。
2.如何引导幼儿表达下雨时人们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件:下雨了2.图片:雨伞、雨衣、雨靴、水坑、滑稽的小动物等3.纸杯、吸管、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天你们都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2.基本环节(1)观看课件,了解雨天的特征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看看下雨天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下雨天有什么特点?(2)讨论下雨天的变化师:下雨天,人们会有什么变化呢?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下雨天人们的变化。
(3)制作雨伞师:现在,我们一起动手制作一把雨伞吧!师:请小朋友们拿出纸杯、吸管、剪刀、胶水,我们一起制作雨伞。
(4)分享制作过程师: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制作过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下雨天的特征和人们的变化。
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下雨天有哪些特点?3.结束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下雨天的知识,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观察雨天的变化,关心我们的环境。
六、反思1.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观察雨天的特征,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在讨论下雨天的变化时,我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制作雨伞环节,让幼儿动手操作,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制作的乐趣。
5.不足之处:在制作雨伞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熟练,需要教师个别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附:制作雨伞步骤1.将纸杯底部剪掉,使其成为伞面。
2.用剪刀将吸管剪成适当长度,作为伞柄。
幼儿园《下雨了》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主要针对中班的孩子设计,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为主要目标。
教材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课程教材》第三册,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小动物们在雨中的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雨天的景象,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雨天的认识,了解雨天小动物们的活动。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生动地描述雨天的景象。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通过故事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说出雨天小动物们的活动。
难点: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雨天的景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PPT、雨具(雨衣、雨靴、雨伞)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雨天的景象,引发孩子对雨天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生动讲解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关注小动物们在雨中的活动,以及他们使用的雨具。
3. 角色扮演(5分钟)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模拟雨天的场景,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PPT,展示雨天的景象,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创作展示(5分钟)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出雨天的场景,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下雨了小动物们活动1. 雨衣2. 雨靴3. 雨伞七、作业设计1. 请小朋友回家后,跟家人分享今天学的故事《下雨了》。
2. 家长协助孩子用语言描述雨天的景象,记录在日记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观察雨天的景象,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表达机会。
在作业环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尤为重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生活,培养他们的语言素养。
拓展延伸:1. 组织孩子进行雨中游戏,体验雨天的乐趣。
课件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雨天景象描述•词汇学习与拓展•句型练习与对话模拟•阅读理解与表达训练•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家庭作业布置及家长指导建议课程介绍与目标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认识下雨的自然现象。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描述下雨时的情景和感受。
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对下雨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010204讲解下雨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幼儿理解自然现象。
通过PPT展示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
教授与下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引导幼儿听、说、读、写与下雨相关的简单句子和儿歌。
0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自然现象,掌握与下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描述下雨时的情景和感受,以及如何教授与下雨相关的复杂词汇和句子结构。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PPT展示和实物教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子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雨天景象描述天空中乌云开始聚集,遮挡住阳光,天色渐渐变暗。
乌云聚集闪电与雷声雨滴落下伴随着闪电和雷声,暴风雨即将来临。
大雨滴开始落下,打在地面、屋顶和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030201天空变化植物和动物表现植物的变化雨水滋润着植物,树叶变得更加翠绿,花朵更加鲜艳。
动物的表现一些动物会寻找避雨的地方,而一些水生动物则会在雨中欢快地活动。
人们活动变化出行方式人们会穿上雨衣、打上雨伞或者戴上雨帽来防雨,出行方式也会因为雨天而有所改变,比如选择开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室内活动雨天也会让人们更多地留在室内,进行一些室内活动,比如看书、听音乐、玩游戏等。
心情变化雨天的氛围会让人们的心情有所变化,有些人会感到忧郁或者烦躁,而有些人则会觉得雨天很惬意,能够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词汇学习与拓展雨滴雨伞雨衣水坑雨天相关词汇01020304从云层中落下的水滴。
用来遮挡雨水的用具。
穿着在身上,防止雨水淋湿的衣物。
中班综合《下雨了》中班综合《下雨了》一、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句式。
2、能够根据节奏图谱,掌握节奏的二、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打招呼(二)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师:听到了什么?这是谁?请你们听听雨天里鼹鼠发生的事情,故事的名字叫~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师: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出示图片)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三)1、展示图谱(1)出示“x”“x”“X”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哪两声是短的?长长短短的声音是有节奏的声音。
(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沙——沙沙小窗:叮——叮叮小门:咚——咚咚小x发出的声音短、快,大x发出的声音长,你能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吗?(3)“xx 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师: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啪啪——啪)(4)“x xx”让幼儿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三个x大小一样吗?还有什么不一样?2、这些都是鼹鼠朋友声音打出的节奏,你还知道和它们不一样的节奏吗?师:谁还能打出不一样的节奏?幼儿:“x x”“xx xx”“xxxx x”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提问:(1)师:看到了什么?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小草——滴答滴答小木桥——咚咚咚路灯——当当当(2)我们就像鼹鼠一样的来问问它们,是不是它们发出的声音?(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回答)小桥发出xx xx的声音,怎么问?(3)出示更多的图片我们看到的东西在雨中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仔细听一听,美妙的节奏还有很多。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
综合课件教案下雨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了
师:听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的声音
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
附故事:
雨天的声音
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
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
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
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
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
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
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
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
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
幼儿:3下
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
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
三:1、展示图谱
(1)出示"x""x""X"
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
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
(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
幼儿:小草:沙--沙沙
小窗:叮--叮叮
小门:咚--咚咚
(3)"xx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师: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啪啪--啪)
(4)"xxx"让幼儿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
幼儿:啪--啪啪
2、这些都是鼹鼠朋友声音打出的节奏,你还知道和它们不一样的节奏吗
师:谁还能打出不一样的节奏
幼儿:"xx""xxxx""xxxxx"
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提问:
(1)师:看到了什么
幼儿:高楼、路灯、小桥、树、椅子、垃圾桶、草地、小路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
幼儿:会
小草--滴答滴答
小木桥--咚咚咚
路灯--当当当
(2)我们就像鼹鼠一样的来问问它们,是不是它们发出的声音(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回答)
幼儿:滴答滴答,小花,是你吗
咚咚咚,小桥,是你吗
咚咚咚咚,小椅子,是你吗
(3)出示更多的图片
五:继续故事
(1)小鼹鼠就这样听着雨天里的声音"呼呼呼......"的睡着了。
师:看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听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想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你们是不是像小鼹鼠一样想睡着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小女孩在雨天里玩水
师:她的样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小女孩穿着雨鞋、雨衣、戴着雨帽
六:活动结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