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景名胜区概念与类型
- 格式:ppt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58
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手册--风景名胜区规划、开发、管理、保护利用及常见违法行为查处处罚指南详细介绍(目录)详细目录:《风景名胜区条例》及其释义第一篇风景名胜区概论第一章风景名胜区概述第二章世界遗产概述第三章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外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第五章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业第六章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重心第二篇风景名胜区分类、特色分布及机构管理第一章风景名胜区事业第二章风景名胜区概念第三章风景名胜区及其分类评价第四章风景名胜区地域特色与分布第五章风景名胜区管理目标与任务第六章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依据第七章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第三篇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598-2006第一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地位与作用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原则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组织和任务第四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程序第五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批第六章风景名胜区规划法律效应与管理第四篇风景名胜区建设控制第一章坚持规划、严格控制第二章控制驻景单位与个人建设项目第三章控制与风景浏览无关建设项目第四章控制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第五篇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及趋势第四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职能第五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构建体系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第七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与评价第八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第九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项目创意设计第十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导向模式第十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第十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评估第十三章旅游规划与开发保障体系第六篇风景名胜区综合组织管理第一章风景名胜区统一管理第二章风景名胜区文明管理第三章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第四章风景名胜区卫生管理第五章风景名胜区财务管理第六章风景名胜区档案管理第七章风景名胜区其他管理第七篇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第一章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基本概念第二章风景名胜区经营项目与经营方式第三章风景名胜区事业性经营管理第四章风景名胜区企业性经营管理第五章风景名胜区营业性结构与旅游经营管理询控指标体系第八篇风景名胜区旅游接待管理第一章风景名胜区游览接待优质服务第二章风景名胜区游客投诉管理第九篇风景名胜区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第二章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配备第三章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选聘第四章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考评第五章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培训第十篇自然保护区开发与管理第一章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运行第三章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管理第四章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工作的保障措施第五章外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经验借鉴第十一篇主题公园的经营与管理第一章主题公园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第二章区位选择第三章主题确定和产品创新管理第四章市场营销第五章经营策略的发展趋势第十二篇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第一章旅游度假区的分类第二章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旅游度假区的遗址第四章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第五章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第十三篇世界遗产开发与管理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述第二章世界遗产管理理念第三章世界遗产管理模式和经营体制第四章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第五章案例-世界遗产武夷山的管理第十四篇森林公园开发与管理第一章森林公园性质与功能第二章森林公园开发规划管理第三章森林公园的组织管理第四章森林公园产品开发与资源保护第十五篇历史文物景区开发管理第一章历史文物景区概况第二章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与管理第三章博物馆的管理第四章历史文化名域的开发与管理第十六篇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第一章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第二章动植物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利用第三章山岳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利用第四章人文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利用第五章自然历史风貌保护利用第六章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规划第十七篇风景名胜区常见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与处罚第一章环境保护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与处罚第二章建设管理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与处罚第三章规划管理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与处罚第四章文物保护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与处罚第五章危险物品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与处罚第六章安全管理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与处罚第七章广告管理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与处罚第十八篇相关法律法规。
1 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景点/游览线/功能区的概念1.1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1.1.1 概念:风景名胜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游人游览欣赏、休息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1.1.2 释义1)风景资源=自然风景资源(自然性)+人文风景资源(历史性并知名);2)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3)可进入性(交通-灾害-地方病-安全);4)可游览性。
1.2 风景资源的概念风景资源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和因素的总称。
1.3 景点的概念景点指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1.4 游览线的概念游览线指为游人安排的游览欣赏风景的路线。
游览线需要有主题、有景点、安全、舒适、便捷。
1.5 功能区的概念1.5.1 概念:功能区指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根据主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特征。
1.5.2 释义1)站在“保护-经营-管理”的角度划分;2)功能区划分与风景名胜区的长远发展方向一致。
1.5.3 城市公园的功能1)游憩功能(游览观光);2)绿化美化功能;3)科普功能;4)应急避险功能。
1.5.4 风景名胜区的功能1)保护功能(风景资源、环境);2)旅游观光功能;3)科普教育功能。
2 风景资源(景点)分级与分类2.1 风景资源(景点)的分级1)特级:珍贵,独特,具有世界意义;2)一级:名贵,罕见,具有国家意义;3)二级:特殊,重要,具有省级意义;4)三级:游览路线辅助作用,具有地区意义;5)四级:一般阶级,具有本地意义(保护价值、吸引力等等)。
2.2 风景资源的分类:两大类、八中类1)自然风景资源:天象景观、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2)人文风景资源:园苑景观、建筑景观、名胜遗迹景观、风物景观。
3 风景资源评价、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条件可行性分析3.1 风景资源调查收集资料→资料分析→调查内容→实地调查→制作风景资源调查表(如表1)风景资源调查表序号景点名称景点类型景点级别景点特征景点位置备注... ... ... ... ... ... ...表13.2 风景资源评价3.2.1 风景资源(景点)筛选步骤:1)保留(规划)区域内代表性/典型性/特色性的风景资源(景点),排除非代表性/典型性/特色性的风景资源(景点);2)绘制景点离散图,排除离散程度高的风景资源(景点);3)制作风景名胜区现有景点表(如表2)。
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 2008一、风景名胜区定义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二、风景名胜区分类原则风景名胜区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利用。
分类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同时要充分考虑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风景名胜区分类依据风景名胜区的分类主要依据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性、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资源价值和环境质量。
其中,自然景观包括山、水、石、植被等元素;人文景观包括古建筑、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元素。
四、风景名胜区分类类型根据分类依据,将风景名胜区分为以下六类:1、山岳型:以山岳为主要自然景观,可包括峡谷、峰林、瀑布等。
2、水域型:以江河、湖泊、海滨为主要自然景观,可包括溪流、沙滩等。
3、生物景观型:以珍稀动植物为主要自然景观,可包括森林、草原等。
4、人文景观型:以古建筑、历史遗迹等为主要人文景观,可包括民俗风情等。
5、综合型:同时具有多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风景名胜区。
6、其他型:不属于以上五类的风景名胜区。
五、风景名胜区命名规则风景名胜区的命名应简洁明了,反映其景观特性和所在地区的地名特点。
对于有多个名称的风景名胜区,应选择最具有代表性和易于识别的名称。
同时,风景名胜区的名称应避免与已有风景名胜区的名称重复。
六、风景名胜区分类编号每个风景名胜区应有一个唯一的编号,以便于管理和识别。
编号应按照风景名胜区的类型和等级进行编制,并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
编号应标注在风景名胜区的标志牌上。
七、风景名胜区保护要求为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需遵循以下保护要求:1、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进行严格保护,不得进行任何影响其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活动;2、控制游客数量,限制进入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人数和车辆数量;3、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建设活动;4、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旅游意识。
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 2008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旅游的重要选择。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开发风景名胜区,2008年发布了《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
这个标准对风景名胜区的分类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属性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具备观赏、游览、研究、科普和休闲等功能的区域。
它具有自然景观的特色和人文景观的价值,是地方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风景名胜区的分类标准根据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将风景名胜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A级、B级、C级和D级。
具体标准如下:1. A级风景名胜区A级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重要性,且具备世界级的观赏和旅游价值。
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植被景观、水域景观和动物景观,同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A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管理需要更高水平的保护和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价值的实现。
2. B级风景名胜区B级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价值和重要性,且具备国内一流的观赏和旅游价值。
它们通常具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植被景观、水域景观和动物景观,同时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遗产。
B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管理需要适度的保护和规划,以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C级风景名胜区C级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旅游价值,且具备地区性的重要性。
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地质地貌、植被景观、水域景观和动物景观,同时拥有一些历史文化遗产。
C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管理需要基本的保护和规划,以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4. D级风景名胜区D级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旅游价值,但价值相对较低,主要具备当地的重要性。
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地质地貌、植被景观、水域景观和动物景观,同时拥有一些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
1.风景名胜的内涵 风景名胜的称谓早已有之。
古往今来⼈们总是把有⽂物古迹或者优美风景的名⼭⼤川称作风景胜地。
这些风景名胜的⾃然景观别具风采,⼈⽂景观特⽴独⾏,常常摄⼈⼼魄,令⼈流连忘返。
因此风景名胜也总是和观赏旅游联系在⼀起,以景物环境作为历史⽂化的载体。
我国的风景名胜不计其数,却不是所有的风景名胜都能设⽴为风景名胜区。
2.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功能 (1)风景名胜区法定概念。
风景名胜区是⼀个严格的法定概念,是指经过特别法定程序,由国家和地⽅政府批准设⽴的“具有观赏、⽂化或者科学价值,⾃然景观、⼈⽂景观⽐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们游览或者进⾏科学、⽂化活动的区域。
”这⼀特殊区域属于我国风景名胜的佼佼者?代表着国家的经典风景名胜。
(2)风景名胜区主要功能。
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态、⽣物多样性与⾃然环境、⽂化遗产;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和⽂化旅游;开展科研和⽂化教育活动;促进风景名胜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
3.风景名胜区的设⽴与分级 (1)风景名胜区设⽴。
对风景名胜区实施规划管理,必须⾸先按照法定程序设⽴风景名胜区,并划定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范围,在管理范围以内适⽤《风景名胜区条例》。
在申请和论证设⽴风景名胜区时,应当有利于保护和利⽤风景名胜资源。
(2)风景名胜区分级。
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根据不同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观赏、⽂化、科学价值、环境质量、规模⼤⼩、旅游条件,将设⽴的风景名胜区划分为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1)⾃然景观和⼈⽂景观能够反映重要⾃然变化过程和重⼤历史⽂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由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设⽴为风景名胜区。
2)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由县级⼈民政府提出申请,省、⾃治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批准公布,设⽴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含义和类型1985年,国务院发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份关于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内涵、管理部门、管理机构、规划和保护等工作都给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2条规定,凡具有观赏、文学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研究、文化活动的地区,应当划为风景名胜区。
国务院2006年第474号令《风景名胜区条例》沿用了这一释义。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将“风景名胜区”简要定义为:风景名胜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惊醒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也称风景区。
建立风景名胜区,目的就是要为国家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同时科学的建设管理,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
我国风景名胜区类型众多,自然景观奇特,自然景观与人为遗迹融为一体,相当一部分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
根据不同的标准,风景名胜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用地规模区分,风景名胜区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2km 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2km )、大型风景区(101-5002km )、特大型风景区(5012km 以上)四类;按景观区分,有山岳型、岩洞型、江河型、湖泊型、山水结合型、历史圣地型、名胜古迹型、现代工程型风景名胜区;按结构区分,有单一型、复合型和综合型风景名胜区;按布局区分,有集中型、线型、组团型、放射型、链珠型和星座型风景名胜区;按功能区分,有观光型、游憩型、休闲型、民俗型、生态型和综合型风景名胜区;按风景主要构成要素区分,有天然风景名胜区和人工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将风景名胜区分为历史圣地类、山岳类、岩洞类、江河类、湖泊类等15类,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