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雨水手抄报简单
- 格式:docx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3
24节气手抄报内容24节气手抄报。
春节气。
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春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天慢慢过去,大地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渐渐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在春节气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雨水。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雨水充沛的时候。
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雨贵如油的季节开始了。
雨水充沛的时候,大地开始变得湿润,万物生长迅速,农作物也开始生长茁壮。
惊蛰。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春雷惊蛰的时候。
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雷响彻云霄,大地开始回春。
在惊蛰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春雷的威力,大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分。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昼夜平分的时候。
春分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昼夜平分,白昼开始变长,黑夜开始变短。
在春分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昼夜平分的神奇,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清明。
清明节气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清明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暖花开,大地开始绽放出各种花朵。
在清明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春风拂面,大地开始一片生机盎然。
谷雨。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谷物成熟的时候。
谷雨节气的到来,标志着谷物开始成熟,大地开始进入丰收的季节。
在谷雨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景象。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开始。
立夏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在立夏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大地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
小满。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麦子渐渐饱满的时候。
小满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子渐渐饱满,大地开始进入麦收的季节。
在小满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麦香扑鼻,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麦子渐渐成熟的时候。
芒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子渐渐成熟,大地开始进入麦收的高峰期。
气象手抄报资料大全气象手抄报资料大全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
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气象手抄报资料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气象谚语(一)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气象谚语(二)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荞麦是个女儿,要的是点雨儿。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气象谚语(三)立夏三日正锄田。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麦子不怕火烧天,荞麦不怕雨连绵。
象谚语(四)锄板响,庄稼长。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气象谚语(五)风乱转,不用算。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气象谚语(六)锄下有水也有火。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
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
十八天一抓,十八天开花,十八天结实,十八天归家。
气象谚语(七)风乱转,不用算。
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东风湿,西风十,北风寒,南风暖。
气象谚语(八)三伏有雨,好种荞麦。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气象知识:春天与防病“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是北方春天气候变化无常的写照。
另外北京的春天还有昼夜温差大、云雨少、多风干燥等特点。
这样的气候特别有利于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另外也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怎么预防呢?首先是“春捂”,意在谨防春寒致病;第二,春宜早起,注意锻炼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第三,春天宜多吃甜味食品,少食酸辣,以强身补虚,预防肝胆过盛。
霜降节气小报手抄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或 24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时,霜降节气便悄然来临。
此时,天气渐寒,初霜出现,昼夜温差变化大,大自然呈现出一片深秋的景象。
霜降的气候特点十分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南下,气温下降的速度加快,昼夜温差可达 10 摄氏度以上。
在北方,许多地区已经可以看到初霜,而南方则可能还处于较为温暖的状态,但早晚的凉意也越发明显。
霜降时节,秋燥明显,人们往往会感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
霜降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时,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是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北方,秋收工作接近尾声,而在南方,晚稻正处于收割的季节。
红薯、大豆、棉花等农作物也需要及时收获,以避免受到霜冻的影响。
同时,霜降也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期,农民们会抓紧时间进行播种,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在霜降这个节气里,民间有着丰富的习俗。
吃柿子是霜降时节常见的习俗之一。
据说,在霜降这天吃柿子,整个冬天嘴唇都不会干裂。
柿子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润肺生津、清热止血等功效。
此外,还有赏菊的习俗。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各地会举办菊花展,人们纷纷前往观赏,感受秋天的美好。
除了吃柿子和赏菊,有些地方还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登上高山,俯瞰大地,欣赏美丽的秋景,令人心旷神怡。
同时,这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好方式。
另外,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霜降这天进补,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等,以抵御寒冷的天气。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也不容忽视。
由于天气逐渐寒冷,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要注意脚部和腿部的保暖。
在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健脾养胃为主,多吃一些梨、苹果、蜂蜜、百合等食物。
同时,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的平衡。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选择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方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霜降手抄报小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寒冷,露水凝结成霜,大自然即将进入冬季的前奏。
在这个特别的节气里,让我们一起通过手抄报小报来探索霜降的奥秘和魅力。
一、霜降的含义“霜降”这个名字很形象,它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地面的水汽因为低温而凝结成霜。
从字面上看,“霜”是水汽在低温下形成的白色结晶,“降”则表示这种现象的出现。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
二、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深秋,树叶凋零,草木枯黄。
而在南方,虽然气温相对较高,但也能明显感觉到早晚的凉意加重。
霜降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往往会带来大风和降温天气。
同时,由于昼夜温差大,清晨常常能看到地面和植物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
三、霜降的农事活动对于农民来说,霜降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在这个时候,农作物已经基本成熟,需要及时收割和储存。
比如,北方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而南方的晚稻也进入了收割期。
此外,霜降过后,土壤开始冻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土地的深耕和施肥,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四、霜降的习俗1、赏菊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古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办赏菊大会,欣赏菊花的美丽和高洁。
菊花在寒霜中绽放,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2、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据说,在霜降这天吃柿子,可以防止冬天嘴唇干裂,而且柿子还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功效。
3、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霜降时节,人们会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五、霜降与健康1、注意保暖霜降后,气温下降明显,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早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2、预防秋燥此时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
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室内的湿度。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节气手抄报第1篇1、谷雨种棉花,不用问人家。
2、谷雨有雨好种棉。
3、地瓜块长,深翻才能长。
4、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5、谷雨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6、苞米下种谷雨天。
7、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8、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9、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10、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
11、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12、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3、稻收塘泥麦收粪。
14、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15、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16、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17、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18、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19、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
20、谷雨鸟儿做母。
21、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22、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23、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24、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25、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26、做瓦坯,红薯灰。
27、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28、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29、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30、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节气手抄报第2篇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霜降手抄报小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一、霜降的由来霜降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进入这个节气后,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称之为霜降。
其实,霜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
二、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
在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明显,往往会出现初霜。
而在南方,虽然气温下降相对较慢,但也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此时,大部分地区的秋燥明显,空气湿度较低。
三、霜降的习俗1、赏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气的雅事。
在这个时节,菊花盛开,色彩缤纷,千姿百态,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
2、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柿子。
据说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3、进补民间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人们开始注重饮食调理,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此时,适合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
四、霜降与农业霜降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秋收已经结束,而南方的单季晚稻也即将收割。
对于已经收获的农作物,要及时晾晒、储存,以防受潮霉变。
同时,霜降也是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时播种,确保小麦能够安全越冬。
在果园管理方面,霜降后要及时清理果园,修剪果树,防治病虫害。
对于一些需要越冬的果树,如葡萄、猕猴桃等,要采取防寒措施,以保证果树顺利过冬。
五、霜降的诗词自古以来,霜降这个节气就常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
比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秋霜弥漫的夜晚,诗人的忧愁之情;再如,宋代诗人苏轼的“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写出了霜降后河水水位下降,露出远处小洲的景象。
24节气手抄报范文导语:这是我们国家传统农历上面的一些特定日子的名称,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一年总共是24个节气。
下面是搜集的24节气手抄报。
希望能帮到你!24节气作文去年9月的一天,谈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
奇怪的是,他不教语文,不教数学,更不教英语,他教节气。
他告诉我们节气的由来,讲述那些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神奇传说,更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节气的特征,如何看见平时不易看到的生活点滴。
于是,我们在节气的世界里,东奔西走,上蹿下跳,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们逐渐变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
而这,与之前比较是质的改变。
时间飞快,谈老师的最后一课结束了,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每个节气都写的作文,也不只是一本本《节气里的读写》。
他教给了我们一种能力,一种观察到别人忽视的事物的能力。
是的,这是一种能力,只不过不同于别的能力,它能触及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面。
因为,这是一种大自然的能量,只有有心观察的人,才能得到罢了。
今后,见到谈老师的机会可能会少很多。
这一年,我跟随着谈老师,循着二十四个节气一路学习,一路收获,一路探索,一路发现。
就这样子,我们慢慢地走过了中国传统的各个节气,也渐渐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24节气格言这一年,既漫长,又短暂。
这一年,我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动。
1、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2、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3、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4、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5、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
6、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7、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8、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9、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
10、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11、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12、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著播田夫。
13、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14、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
15、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16、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
雨水手抄报
雨水简介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节气特点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
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有关农谚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