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景艺术设计初探_刘华斌
- 格式:pdf
- 大小:169.61 KB
- 文档页数:5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水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它能够为园林增加自然的美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层次。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景设计的要素、设计方法和实际案例三个方面来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方法。
一、水景设计的要素1.形式美水景作为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美观性是不可忽略的。
在水景设计中,要考虑水的形状、水质、水量、水流的流向等因素,以确保水景的美观和和谐。
2.生态美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美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原则。
水景的设计也不例外。
设计者应考虑水的循环、水质的改善、水中生态系统等因素,以达到水景的生态美。
3.文化美在设计中应注重园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色,使水景与园林景观相互融合,增添文化气息。
二、设计方法1.水景与园林景观的整合水景是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水景与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水景的存在显得自然而和谐。
2.设计风格与特点的选择水景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选择合适的特点。
如在自然风景之中,在水景的设计上,可选择抽象化、自然化或抒情化等表现手法。
3.景观艺术的运用水景设计中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应注重结合。
设计中应加强对颜色、形式、材料等要素的运用,以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
三、实际案例1.汉滨公园水景设计汉滨公园是中央大街的一部分,也是哈尔滨市官方规划的蓝色生态廊道之一。
在设计中,通过考虑地貌起伏、水流、植被、草坪等要素的平衡和协调,塑造出水景的自然景观。
绿色岛屿公园是以绿色植被为主题的城市公园,其水景景观的设计借鉴了东方文化的创作理念,使水景在园林中显得十分和谐,表达出东方园林的优美风格。
四、结论水景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应考虑其形式美、生态美、文化美等要素。
设计方法应采用水景与园林景观的整合、设计风格与特点的选择和景观艺术的运用等。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可以让水景成为园林景观的亮点,成为园林景观的中心。
2014年第11期现代园艺中国人对于景观设计一直有独特的审美角度,动静皆宜,山水交融的园林景观设计颇受欢迎。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水景的营造,当下的水景设计,要求设计者将水作为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对水景的营造,把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园林鲜活起来。
在环境保护、水景生态、植被规划以及景点开发上,水景设计的要求更为严格,强调人的心理感受和水景的艺术感。
因此对园林水景营造手法的探索对改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水景的艺术营造都是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喷泉、涌泉、瀑布、溪流、湖水或者池水等。
就喷泉来讲,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水景设计,呈向上水态,可以形成多种形状,变化多端。
目前颇为成功的设计案例有世博会的韩国馆、洛阳新区的音乐喷泉以及郑州新区CBD 的水幕电影,将水、音乐和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景观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同时将水的流动性与自然景观的静止性结合在一起,如从假山上落下的瀑布,根据景观的特色形成各种艺术美感,将景观本身静态色彩与流动的水元素相结合,赋予景观更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体现出水景的活力。
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形成现代城市的园林水景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出水元素的综合利用效果,将水景与水生植被有机结合,不论采用借景还是对景的方式,不论是俯瞰、鸟瞰、仰视还是其他角度,都要能够体现出景观的艺术美感。
比如公园的池塘中种植一些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水生植物,再放些鱼苗、蝌蚪或者其他水生动物在其中,营造出植物、动物与水景之间互生互养的局面和生态环境,将水景与植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营造出水景的整体氛围。
以水边的植物种植为例,在进行栽培时要注意远近有致、疏密结合,栽植一些垂柳,形成一种柔和的线条美;种上层次感较强的落羽松、池松、水杉以及小叶榕等,表现的更具趣味性。
而如果是为了营造假山、水景和植被之间的整体氛围,则可以适当的种一些水生植物,再搭配一些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花草灌木或藤本植物,将整体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衬托,颇有艺术的美感。
探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摘要:园林建筑因为有了水景的装饰,既丰富了景观的形式,又给园林平添几分灵气和生命力。
水景设计已在现代园林中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园林水景的分类,介绍了园林水景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常用形式,以给读者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其发展的新趋势,望同行人再接再厉,创造出更美丽的园林水景。
再者,在水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人们要着重研究更具节约性和环保性的园林水景体系。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设计;设计方法1;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必要性1.1保护生态多样,还原自然风光水景的形成维持了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并且绿化了当地的环境,利于人们统筹兼顾、合理科学地开发自然资源。
水景艺术的元素离不开溪流、瀑布、湖水、鱼池等,这就是生态的多样性,满足了现代化文明构建的需求。
比如,在隆重的奥运会和亚运会中,可以应用水的重叠和雾化的效果、历史悠长的石头路、生态湿地的结合,还原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特色,蕴含着中华名族上下5000年源远流长的名族文化。
体现出自然界生态的多元化,创造出无限的自然风光宝藏。
1.2柔化自然空间,增加艺术气息水景的营造艺术具有流动性、柔和性、真实性的整体艺术效应,增加了自然空间的紧密性、欢乐性、活跃性。
利用水变化多端的倒影,让人们身临其境却又拥有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
水全新的艺术效果具有鲜明的主题,柔化了自然的空间,增加艺术作品的闪亮点,营造了清新欢快的自然环境。
利用水的动静和声色结合,让人流连忘返。
在公园中,水景的营造的表达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山山水水、溪流泉眼、奇形怪石都让人们悠然自得。
例如:在杭州九溪玫瑰园,放眼望去,全然的绿色植物,将瀑布掩映其中,自然的味道,一丝丝地随着汩汩流水一同流淌进人们的心田。
1.3水景设计符合国人人为审美观在我国古园林的建设中,水景设计早就被应用了,并且对水景的构建技能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把水景设计和我国古代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其中主要融合了古诗词文化,其营造的意境美轮美奂,意义深远,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园林设计中的水景营造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水景营造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营造是指将景区内的流水、泉水或小型湖泊等水体进行美化整合,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性的环境,使游客在自然环境中获得愉悦和放松。
下面,我将从水景的组成结构、设计原则、选材和维护等方面探析水景营造的相关问题。
一、水景的组成结构水景是指在园林设计中融合了水体、峡谷、泉眼、池坑、水流等元素的景观形态,其组成结构主要包括:底材、水质、水景组合、水景造景、水景照明等。
①底材:底材是构建水景的基础,为水景的美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底材有石材、水泥等。
②水质:水质的保持对于水景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水景营造时,要从水的源头开始着手,进行水质处理。
③水景组合:水景组合应以自然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调整水体的布局、深浅、长度和高度等,形成水景整体环境。
④水景造景:水景造景是指在水面上进行造景饰面的一种艺术形式。
常用的水景造景有石头瀑布、喷泉、水幕墙等。
⑤水景照明:水景照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景在夜晚具有更加神秘的气息,增加夜景的浪漫感。
二、水景营造的设计原则1、营造自然环境水景营造要保持自然生态的基础,注重生态功能,控制水污染,保持水的生态平衡,在水景中加入适宜的绿化植物。
2、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水景营造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浪漫、舒适、自然的环境,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水景营造要注重地域文化的特色,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习俗等,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景。
4、注重节约能源和环保水景营造要注重节约能源,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选用经济、环保的设计方式和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三、水景营造的选材1、石材石材是水景营造的主要材料之一,经过加工后可以做成各种水景造景和水景饰面。
石材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美观性,能够很好的适应水景环境的要求。
探讨水景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水遇到风,可以凉风袭人,给人凉爽的感觉;遇到光可以光芒四射,给人带来活泼、热情的感觉。
所以适当的做一些水景设计,能够使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生态环境中,水是最活跃和动感的因素,对于流动的水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昂。
大面积的水还能够把空气中的微尘给吸收掉,可以对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人居住起来更加的舒适,这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应用手法。
关键词:水景;原则;水景设计方法1.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性1.1立体效果的应用水元素是现在的景观园林里最重要的元素。
根据现代园林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水景在营造设计的应用上,具有变幻无穷的立体动态效应。
水的流动性和艺术性可以让人们更亲近自然和保持精神上愉快的享受。
它可以带给人类源远流长的创作灵感,让人们创造了更巨大的文化财富。
艺术品的宁静致远,无异于就是实现了水景立体化的美感。
比如:在湿地公园创造了人文和自然风光的元素结合,构建出一幅幅山明水秀的美丽人间画面。
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斗转星移,在人们住宅区的小花园里,或者是街头小巷人们休息和娱乐的地方都可以享受到鱼翔浅底、细水长流、鸟语花香的美好自然风光。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和闲情雅致。
利用水的流动跳跃性刻画了优美清新的花草树木等元素,让这些自然元素与水元素相互衬托和相互交融。
例如:在杭州九溪玫瑰园,自然的水与植物的形、色很和谐地融合起来,一片水生植物遮掩了大片水域,水系的尽头与植物的天际线一同隐于远处。
1.2全新效果的应用设计师运用高端的现代技术和丰富的灵感,将视觉、嗅觉、听觉充分地利用水元素的变化多端的全新效果,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
让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与负氧离子亲密接触,感受这全新的效果。
灯火璀璨的街头夜景下,或是在熔岩的屋顶与墙壁造型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影像都直接映入眼帘,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实践发布时间:2022-10-26T07:46:45.307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2期作者:徐源[导读]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水景进行合理的规划,既能使水景的动态变化,又能凸显水景的核心功能,徐源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4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水景进行合理的规划,既能使水景的动态变化,又能凸显水景的核心功能,提高水景环境质量。
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特色,科学地选用水景、动植物元素、建筑结构等,以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目的,为人类营造一个更好的水环境。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实践引言园林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利用园林技术与工程技术对该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并对其进行科学的配置,以达到美化的目的。
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创造良好的景观气氛。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设计是以水为基础,通过对水的静态和动态的影响来增强景观的活力,并赋予其一定的生机。
通过对小型水景和人造水源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丰富景观要素,以满足人们的视觉和美学需要。
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的意义1.1.协助改善风景结合城市的景观特征及气候特征,合理地进行水景景观设计,是提高城市园林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首先,水景的设计是切合实际的,将水幕、水声与周边的景观结合起来,让各种要素相互叠加,营造出一个美丽的景观。
其次,水景的水声和灯光可以与周边的木制、花卉等景观有机的融合,凸显水景观的朦胧特性,使人在观赏的同时获得快乐,从而满足了观赏阶段的心理需要。
在水景观中运用了大量的岩石、瀑布等设计要素,使得景观要素具有审美和美感,丰富了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的景观要素,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观赏环境。
1.2.协助扮演重要角色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合理的水景设计,既能使景观形成,又能起到聚焦点的作用。
以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为例,在园内设置喷泉、飞瀑,营造奥林匹克公园的核心区域,使游客在游览时能更好地感受到水景的动态与活力。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水景设计不仅能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环境的品质,带给人们愉悦的情感体验。
本文将就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多样化的水体形态设计水体的形态设计是水景设计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合理的形态设计能够让水体更加生动有趣。
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设计水体,比如池塘、喷泉、瀑布、溪流等,从而使整个景观更加多样化。
同时,不同形态的水体也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比如池塘可以用于园林的中央,而瀑布可以用于园林的边缘等。
二、多层次的水景设计水景设计不仅仅是在水体的形态上进行设计,还需要考虑不同层次上的设计。
对于大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我们可以在设计中设置水池、喷泉、瀑布等不同的水景元素,从而形成不同的层次,达到更好的整体效果。
同时,在小型的水景设计中也能通过一些小巧的设计来达到多层次的水景设计效果,比如通过设置小型的喷泉、雕塑、水流等来丰富水景。
三、水与植物的融合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单纯的水景设计,还需要考虑水和植物的结合。
这种融合设计可以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水体的设计来实现。
比如可以在水中栽种荷花、莲花、红掌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和水体形成很好的配合,并可以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观赏体验。
同样的,如果在水边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搭配,也能让整个景观更加完美。
四、吸引人的水景元素水景设计中,吸引人的元素非常重要。
这些元素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使整个景观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吸引人的水景元素包括跳水台、滑水梯、儿童水池等。
这些元素可以让人们更加愉悦地享受水景,同时也能吸引一些特定的人群,比如儿童和青年人群。
总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者需要考虑到水体的形态、层次、植物融合等方面因素。
同时,吸引人的水景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以为整个景观增添更多生动有趣的元素,提升人们的参与度,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园林水景水系艺术设计的探讨一、引言作为城市建设中的特别一方面,园林水景水系能够彰显一个城市的魅力,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表符号,更是当地文化风貌的重要体现。
最近几年来,我国各项建设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园林水景水系艺术设计关乎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对该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工作,能够对其实际的工作有所指导,有利于不断改进与完善园林水景水系艺术设计工作。
二、我国园林水景水系艺术设计的特点纵观我国形成和发展园林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打上了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自开始起中国园林必将朝着风景式园林的方向发展,而中国传统园林就以山水结合的自然界最基本的形态为基础,形成了山水园形式。
并且,中国园林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水景艺术。
2.1 引水入园,挖地成池古代皇家园林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因此园内的水源必须通过江河湖海的水获取,进而形成促进活水体系的建立,举例来说,秦始皇建成兰池时引用了渭水,唐代的曲江水源来自于浐河。
规模较小且缺乏水源的园林将重点放在“水意”上,将池内土挖掉堆成山,取当地的水源,虽然水少,但仍能打造出优势,形成“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情境。
2.2 山水相依,崇尚自然园林中依山傍水,處理如驳岸、水口、石叽和植物等细节都以自然为基础,将自然充分运用,打造栩栩如生的园林形象。
2.3 “一池三山”成为中国园林理水的传统模式从秦代东海求仙开始至今,园林中就已经利用了海上三神山,汉代时,还建成章宫太液池,北魏时建成华林苑天渊池,除此之外,还包括杭州西湖、北京三海以及颐和园等,一直到现在仍运用这种理水模式,展现出人们向往和追求美好。
三、谈如何做好园林水景水系艺术设计3.1 动静结合的艺术营造实际上,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于很多营造水景的艺术当中,一般包括涌泉、喷泉、瀑布、湖水、池水以及溪流等多种表现形式。
探讨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当前,国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日益上升的阶段,城市低碳生态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景观,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低碳的背景下,水因为具有流动、柔美和纯净等特点,已成为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造景因素之一,它不仅为园林景观的设计增添了灵气,也成为了区域中的视觉中心和亮点,倍受人们亲睐。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及意义(一)动静结合,增强艺术感在水景的营造手法中,最主要的就是动静结合。
主要表现形式有:喷泉、动态流水、静态湖水和垂落水等。
水以其宁静明朗的特点,让自然空间得到了净化,也增添了几分美妙感觉。
喷泉和间歇泉等压力水主要表现了水顽强生命力的动态美。
水的动和静以及形态的千变万化,极富动静美感。
在其中加入适当音乐、光线和水榭的元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和水火相容的艺术作用。
多重的音乐会激起人们的激情,创设一种超然物外的优雅境界。
让人们在一系列的静态水流中放松身心,在欣赏绿色园林景观的同时,更好的品味城市的深厚文化韵味。
(二)生机盎然的艺术氛围一个好的园林,应该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会收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主要可以通过将不同种类的植被种植在不同的环境中加以实现。
比方说:湖面上随风摆动的荷花与水中游玩嬉戏的鱼儿,就构成了一副和谐美好的画面。
清澈的潺潺流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就是大自然所赐予的无与伦比的美感。
湖边上的垂直杨柳和水杉等融合假山,构成了错落有致的层次感,构建了一种完美的审美情趣。
(三)水中嬉戏,打造活力艺术园林水作为万物之源,可以满足娱乐、休闲和工作的多种需求,也可以创造水上乐园,利用水的亲和性,充分为人们制造欢乐。
可以在湖水两旁搭设榭、舫、廊等建筑,让人感受“穿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情境,让人可以放心身心,倚栏赏景。
可以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丰富水元素,更好的把生活空间融合进艺术元素。
比方说,可以在地质公园设计中,通过水的倒影能扩大观赏者的视觉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艺术探究摘要:水景在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彰显出自己的重要地位,现代的园林设计师应该不断的在专业领域上有所建树,不断学习,更新理念,要跟上现代人的理念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速度。
在水景上的创新设计会为以后的园林景观增添很大的起色,运用好水景的设计,就是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更新,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艺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艺术;应用园林的水景设计可以激活整个园林景观,将环境保护、园林规划、生态开发等融合起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魅力。
园林水景可以活化园林环境和空间,并以平直型和曲折型的状态表现出来,引导人们的观赏视线,让人们清晰体会整个园林的审美理念,同时突出整个园林设计的主题思想。
为了突出上文提到的园林水景景观设计的创艺效果,我们需要对水景景观进行合理设计,设计的时候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增添水景的意境,包括动静结合、给水方式选择、动植物合理搭配、水景建筑物设计、山水融合设计等,以激活园林水景生态,为园林景观艺术魅力的营造,提供有利的条件。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作用1、基底作用视域平坦开阔的大面积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托浮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作用。
同时,当水面不大,但整个水体空间具有面感时,仍可作为水中或岸边景观的基底,产生倒影,进一步丰富和扩大空间氛围。
例如,位于西班牙柘榴院中的水面,虽然面积不大,但其宁静的水面可以将整个城堡倒映出来,使其显得更加完整动人,若没有如此这般面感的水面,整个景观的质量则要逊色很多。
2、系带作用水体是整个园林景观的灵魂,具有将不同园林景观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感的效应。
因此,园林创作多以水体作为主体,其他景观则围绕水体来进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将园林空间中形象各异的景点串联起来。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其众多景观均以水体为底,水面聚散有致,聚处辽阔深远,散处曲折盘桓,虽然水面形状大小不一,但又由于它们都具有水这一共同的因素而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园林水景艺术设计初探刘华斌 曾云英(九江学院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摘要:作为园林四要素之一的水体,在园林设计和艺术表现中,一直就是倍受重视、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园景变化的作用。
加之人具有天生的亲水性,所以往往水景就是全园的视觉焦点和活动中心。
全面了解园林理水艺术的渊源、手法,有助于水景艺术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传统;人水关系;水景艺术;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838(2005)03-0053-(05) 水作为一种晶莹剔透、洁净清晰、既柔媚又坚韧的自然物质,以其特有的形态及所蕴涵的哲理思维,不仅早已进入我国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如诗文、绘画、音乐、戏曲、雕塑等方面,而且也已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
1 天然的人水关系水是生命之源,它象阳光空气一样滋润养育万物,人们还能进行游泳、垂钓、划船、运输、植物渔业生产,所以古人对于水的感知非同一般,他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水愿意给予一切生物以润泽,所以水最无私最有“德”;凡水到之处,即有生命成长,所以很“仁爱”;水往低处流,直曲都循其理,有“义气”;水是浅者流行,深者莫测,很有“智慧”;水能赴百刃而不疑,有“勇”;水能濯我足濯我缨,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公平,最“公正”,这种评价实在精彩,又实在真实,清晰地反映了水与人天然的物质与精神联系。
也正如此,人本能地喜欢水,接近水,赞美水,眷恋水。
仅仅在中国的诗文领域,就有无数的以水为主题,阐述智慧哲思,赞美山水美色的名篇佳句,“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告诉人们要珍惜光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鞭策君王居安思危。
而描绘山水美色的,“湖光秋色两相和,水面无风镜未磨”,“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诗人们都以喜悦之心把瀑布、山泉、湖水、溪流描写得气势壮观,生动活泼,或清新幽静。
至于“淮阴春尽水茫茫”,“红叶青山水急流”,“疏影横斜水清浅”等咏水名句,在历代名见文库里,更是不可胜数。
中国的山水画对园林水景的影响直接,也很深远,唐宋时期,出现了园林水景借鉴于山水画,而山水画渗透于水景园的情况。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就是描绘了水上龙舟赛会的嬉戏活动的热闹场面,还有宋代李唐德《濠梁秋水图》、明代袁尚统的《洞庭风浪图》、清代石涛的《东庐听泉图》等,都是绘水的佳作。
正是这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艺术哲思,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和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园林。
秀丽的山川湖泊,浓郁的风土2005年第3期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5N0.3[收稿日期]2005-05-26[作者简介]刘华斌(1978- ),男,九江学院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人情,加之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诗情画意般的中国园林应运而生,而水,作为园林造景四要素之一,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园林只要有了水,一切都生动起来了,从这意义上讲,水是中国园林的灵魂。
2 水在传统园林中的运用2.1发展 中国园林最早运用水到园林是何时又以何种形态出现?古籍记载:“王在灵沼,於人鱼跃”,可见,灵池、灵沼就是最早的园林水池,那时帝王已经在欣赏园林池沼中的游鱼之乐了。
秦始皇派人去东海的三仙山求长生不老药,未成功后,就在咸阳引渭水为池,筑起了兰池宫水池,并在池中修建了模拟的海上仙山———蓬莱山等。
汉代,建章宫内的太液池中,更明确地筑有象征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岛屿,从此奠定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基本理水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官僚士大夫阶层转向寄情山水,雅号自然的风尚,一时造园成风,从文学作品《山居赋》、《小园赋》等可窥见当时造园的指导思想与创作方法,“曲水流觞”成语就产生于此时的园林中。
唐宋之后,园林继续向成熟发展,由于各代都城和经济文化中心的变迁,所以优秀的园林分布大江南北,集中于长安,洛阳、北京、临安、苏州、扬州等地,园林的形式也出现分化,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呈现迥然不同的风格,但水在这些园林中地位都异常突出,如北方颐和园,继承了皇家园林的传统手法,大山大水相依,以昆明湖取胜。
而江南一带水源丰富,达到了无园不水的程度。
但一般由于园面积狭小,水面积也不够大,理水方式不如皇家园林丰富,但理水的意境处理、艺术手法,则往往更为细腻,精巧,不拘一格,成为中国写意山水园的经典范本。
2.2特色 从以上园林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一开始就受到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传统文化精神思想的深刻影响,决定了中国园林一起步就走上了风景式园林发展的道路,而自然界最基本的形态———山与水,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山水园形式。
而其中的水景艺术,更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特征。
引水入园,挖地成池古代的皇家园林水面积很大,必然要引江河湖海的水入园,构成一个完整的活水体系,如秦始皇引渭水为兰池,唐代的曲江水引氵产河之水入园。
而在一些面积小又没有水源的园林,则讲究“水意”,挖池堆山,就地取水,以少胜多,达到“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写意境界。
山水相依,崇尚自然山水相依,构成园林,水景的细部处理,如驳岸、水口、石叽、植物都源于自然,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却又高于自然。
“一池三山”成为中国园林理水的传统模式自秦代东海求仙的史实以来,海上三神山就引入园林中,汉代建章宫太液池,北魏华林苑天渊池,杭州西湖,北京三海,颐和园等,此理水模式沿用至今,意味着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3 水景艺术表现“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水无形、无色、无味,因此它的可塑性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水真是一种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奇物。
3.1静水 静水,宁静,安详,它能客观地、形象地反映周围的景物,给人以轻松、温和的享受,它常以湖、塘、池等形式出现,静水由于其特殊性呈现多种景观,能映射出新绿、晴空、红叶、雪影,在风的吹拂下,会产生微动的波纹或层层的波光。
倒影,逆光,反射都能使静水水面波光晶莹,色彩缤纷。
一池静水,给庭院带来的光辉和动感,确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在园林中,小面积的静水常采用水庭、小池、潭的设计处理形式,如北海静心斋,就是回廊环绕的水院,颐和园的谐趣园,水面自然,曲折富于变化,知鱼桥分割水面空间,而大水面,则采用设堤桥、岛屿,布置建筑,形成离心、扩散的空间特征。
3.2动水 动水,指流动的水,包括河流、溪流、喷泉、瀑布等。
它与静水相比,具有活力,令人兴奋、欢快和激动,如小溪的涓涓流水,喷泉散溅的·54·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水花,瀑布的轰鸣等,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审美感知。
3.2.1流水 是自然界一种带状的水体,它随地势地貌亦各有差别,有狭长曲折的形状,又有宽窄高低的变化,还与深远的效果,流动着的水,波光晶莹,具有活力和动感。
而园林中人工开凿的河溪,根据自然界小溪的形势分析,小溪的基本模式是:弯弯曲曲,溪中有汀步、小桥,有滩池、洲,有岩石、跌水、阶地,岸边有若即若离的小路。
当要表现幽静深邃的水流,小溪的形态一般设计成线性或带状,利用光线、植物等创造较暗的环境,同时,可借助于视线或情感的延伸,利用错觉增加深远感。
当要表现山林野趣,首先是对山林吸水环境气氛的策划,然后通过对水形线形的曲折变化,水面宽窄的组织,造成水量大小不同的急流、缓流,从而表现出深远、平静、跳跃等不同性格的空间,再通过对流水音响的组织,用植物山石等的配置,渲染山林的野趣。
3.2.2落水 跌落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影闪烁,落水有瀑布、跌水、滚栏等形式。
大自然中的瀑布是从河床纵剖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而下的水流,大的瀑布声势浩荡,气势磅礴,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其景象似有黄河倾倒之势,峭崖震颤,谷地雷鸣,雾雨升腾。
而城市环境及园林瀑布的设计,有水平瀑布、垂直瀑布两类,它的设计形式十分丰富,基本的有泪落、线落、离落、布落、披落、段落、二层落、对落、重落、乱落、帘落等。
如广州的白天鹅故乡水瀑布。
瀑身设计时往往追求瀑深的变化,创造多姿多彩的水态、水声、水色。
那激流跌落,飞溅飘荡的水花,让人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跌水是指成台阶状,突然下落的水态,在近代建筑环境中用得比较多。
3.3.3喷水 喷水又叫喷泉,喷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承压的地面露头。
它作为造景的理水手法之一,常用于城市广场、公共建筑、园林小品等。
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丰富城市文化生活,而且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埃,还能大大提高空气中的负氧离子的含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喷泉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喷头的形式和结构,常见的喷头有单射程喷头、喷雾喷头、环形喷头、旋转喷头、扇型喷头、多孔吸水喷头等。
这样就出现可多种多样的喷泉景观,此外还有壁泉、间歇泉等形式,结合灯光音乐,能产生令人寻味的效果。
4 与其他园林要素的水景设计4.1水与园林建筑4.1.1水亭 水面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
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矶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
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
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4.1.2桥 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
而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成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
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
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水景中桥的类型及应用有:汀步、梁桥、拱桥、浮桥、吊桥等。
还有一类组合水上建筑:亭桥与廊桥,这类既有交通作用又有游憩功能与造景效果的桥,很适合园林要求。
如北京颐和园西堤上建有幽风桥、镜桥、练桥、绿柳等亭桥。
这些桥在长堤游览线上起着点景休息作用,在远观上打破上堤水平线构图,有对·55·刘华斌,等:园林水景艺术设计初探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作用。
扬州瘦西湖上的五亭桥是瘦西湖长轴上主景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