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中心区域河两岸慢行道绿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57
绿道专项的施工设计方案1.引言绿道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城市居民开展运动、休闲和与大自然亲近的场所。
本施工设计方案旨在详细描述绿道的施工过程、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施工准备2.1.绿道设计方案的评审和批准。
在施工之前,我们应确保设计方案已经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和批准,以确保设计符合规范和标准。
2.2.勘测和测量。
在施工前,我们应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勘测和测量,确定绿道的尺寸、路线和地形状况,以便进行后续的施工准备工作。
2.3.材料采购。
根据绿道设计方案,我们应准备所需的材料清单,并确保在施工开始前,所有必要的材料已经采购到位。
3.施工过程3.1.清理工作。
在施工开始前,我们需要清除场地上的杂草、垃圾和建筑废料,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3.2.地面处理。
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应对绿道的地面进行处理,包括平整、填坑、拓宽等工作,以确保路面平整,适合行人和自行车通行。
3.3.道路铺装。
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应进行道路铺装工作,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防滑砖、水泥或沥青等,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3.4.绿化工作。
绿化工作是绿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将根据设计方案安排植树、种花和铺设草坪等工作,以增加绿道的美观度和生态环境。
3.5.边坡处理。
在施工中,我们应对绿道两侧的边坡进行处理,以增加其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种植防护植物或设置护栏等。
3.6.设施安装。
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应设置适当的设施,如休息亭、长椅、自行车停车架等,以提供方便和舒适的使用环境。
4.施工要求4.1.施工期限。
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并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计划完成施工工作。
4.2.施工质量。
我们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地面平整度、路面铺装质量、绿化植物的健康状况等,以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3.安全措施。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安全防护设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河道治理是保护水资源、防洪和提高河流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治理工作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的详细方案,以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2. 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对某一具体河道进行治理工作,包括清理杂草、疏通河道、堆砌护岸等一系列工作。
项目总工期预计为3个月。
3. 目标及要求3.1 目标•提高河道通行能力•提升河流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3.2 要求•施工过程中要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施工质量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施工期间要最大程度减少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4.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4.1 组织机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统筹和协调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安全负责人:负责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环保负责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4.2 人员配备•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安全负责人:1人•环保负责人:1人•监理人员:2人5. 施工过程及安全措施5.1 施工过程1.清理杂草:使用专业工具清理河道两侧的杂草。
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周围环境的保护,并防止杂草的再生。
2.疏通河道:使用挖掘机或人工疏通河道,确保河道的通行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3.堆砌护岸: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堆砌护岸工作,确保河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整体的环境修复和美化工作,包括绿化、建设步道等。
5.2 安全措施•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佩戴其他必要的防护装备。
•每天施工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并确保施工人员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施工现场要设置警示标识,明确施工区域,确保行人和车辆不会进入施工区域。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监督,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要设置消防器材和急救设备,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6. 施工质量保证6.1 施工材料施工材料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合格。
绿道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关于本工程的招标、标书文件及相关文件。
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施工图、补充设计及相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以及广东省、东莞市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规范、标准及其规范。
4、本公司《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及类似工程的经验。
5、本工程现场踏勘了解的情况。
二、编制原则1、我单位在充分响应《招标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内容、特点和我单位的施工能力。
同时服从建设单位进度计划,统一安排,措施得力;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和现行施工标准、规范,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工期和质量达标。
2、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均衡施工、适当提前”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和进度。
3、遵循“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原则。
施工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创建“文明施工现场”。
按照环保要求统筹修建临时工程,为文明工程开工创造条件。
4、按照“优质、快速、安全、高效”和“以人为本,遵纪守信”的原则,调遣高素质专业型技术人才和有类似施工经验的精干队伍参加本工程的建设。
提高机械配备率、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的效率,为各项目标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5、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实现质量目标。
6、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7、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方案,认真对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8、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本工程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达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
9、遵循“坚持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原则,做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消防、保卫、健康等工作,做到保证体系完整,保障措施得力。
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和规范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第二章施工准备及及施工组织管理体系一、施工准备二、施工调查三、技术准备四、施工场地准备五、外部环境准备六、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第三章施工布置及总体安排一、施工准备二、施工平面总体部署三、施工管理四、施工进度计划及具体保证措施第四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和方法一、施工测量二、土石方施工三、护坡施工四、混凝土及浆砌墙施工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第七章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第九章竣工资料的整理和档案管理第十章其他第一章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和规范一、编制依据《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94) 《水工砼施工规范》(SDJ207—82)《地面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8—83)《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他洪水标准》(SL252—20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DL/T5100—2000)《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89)《土工试验规程》(SDl28—87)《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l8—96)《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l7l一96)二、工程概况建设地点:保定市易县北易水河DK3+000—DK4+408主要建设内容:河道疏挖、护砌等1、工程布置(1)工程总体布置工程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结合河道防洪治理,改善水环境。
为了美化河堤,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两岸布设耐寒草坪观赏带。
一河两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河两岸工程是指对河流两岸进行环境治理、景观修缮、文化遗产保护等综合性工程。
本项目位于某市中心区域,涉及河流两岸总长约10公里,是该市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将对该地区的城市形象提升和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二、施工单位概况施工单位为某建筑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实力,拥有一支专业的工程团队和先进的施工设备。
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开展本项目的施工工作。
三、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方案: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安全措施、协调配合等内容。
2. 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 施工队伍: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工程师、施工工人、监理人员等,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安全保障: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5.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程质量检查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6. 环境保护: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协调配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8. 风险评估: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
四、施工计划1. 准备阶段:进行现场勘察、测量和设计,购置施工设备和材料,组建施工队伍。
2. 施工阶段:按照施工方案和计划进行施工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3. 收尾阶段:完成工程验收和整理资料,交付给业主,并进行环保和安全检查。
五、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1. 天气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天气原因的影响,如暴雨、大风等,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2. 施工设备故障: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可能出现故障,需及时维修和更换,避免影响施工进度。
3. 安全事故: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如坍塌、火灾等,需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预防,确保施工安全。
4. 管理失误: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和进度延误,需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能力。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施工组织设计须及时修改和补充,以便继续执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范本,欢迎参考! 1 工程概况 AA河流域面积1 255.77 km ,流域属恒山山脉腹地,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形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程在938~1 875 m之间。
AA河河道常年冲刷严重,河槽行洪能力下降,防洪能力低;堤防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部分堤段透水现象严重;居民住宅随意侵占河道,乱倾乱倒生活、建筑垃圾;许多河段堤防缺失,未能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
XX县AA河河道治理工程治理范围为AA河西关一邓长堡段河道,全长7.6 km。
其中县城段(西关一蕙花村)长3.2 km,农村段(蕙花村一邓长堡)长3.3 km。
疏通主河道南面1条引河河道,长1.1 km。
2 施工布置 2.1 施工布置原则 一是主要设施、工厂和交通线路的防洪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
二是场地和工区划分布置要符合有利于生产、易于管理、便于生活的原则,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和环保等规定。
三是工程弃渣处理应少占耕地,弃渣填沟不应影响河道行洪或冲失到下游。
四是施工场地狭窄的施工区,应结合地形条件分几个高程布置或利用弃渣填筑场地,以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
五是施工区内部施工设施应紧凑,尽量布置在施工现场附近,以减少水、电、管线和施工道路长度,减少占地。
2.2 施工分区布置 根据工程特点,在项目区中部AA河河道南、北两岸分别集中布置。
共布置4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均设置进场道路,施工区内包括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内设置仓库、加工厂、小型修配厂、块石料堆放场地等。
工程共需修建仓库120m²工棚300 m 。
生活用房为租用,面积700 m 。
施工临时占地0.67 hm 。
工程土方开挖51.07万m ,土方回填4.95万m ,弃渣46.12万m,,部分弃渣用于加固堤防,多余弃渣运往弃渣场,弃渣场位于施工区约2 km处的山沟内。
绿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绿道工程,旨在构建一种环保、低碳、休闲的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工程范围包括胶州路、胜利大街、登州路、沂州路、北一路、郑州路、柳州路、黄河路、滨州路、南一路等区域。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林荫路建设、绿道完善、绿化种植、改造树池、人行道铺装、增加绿地服务设施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打造优质绿道工程。
2. 施工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2)绿色施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科学组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4)精细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5)文明施工,树立良好形象。
3. 施工组织结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整个项目的监督和管理;项目经理: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施工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材料员:负责材料的采购和保管;会计:负责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等。
4. 施工安排(1)施工准备:完成施工图纸审查、施工方案制定、施工队伍组织、施工材料准备等工作;(2)施工进度:按照工程计划和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安排施工力量,确保工程按时完成;(3)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做好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4)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5)施工环保:遵循绿色施工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确保原材料合格;(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做好施工记录,确保工程质量;(3)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4)加强质量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工程及时整改;(5)建立质量追溯制度,确保质量问题可追溯。
6. 安全保证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4)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5)加强施工现场消防设施配置,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河道治理工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本项目的目标是对XX市XX河进行治理,提高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该项目区域范围涉及XX市的XX区、XX 区和XX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为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制定了以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 施工目标本项目的施工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清理河道内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河道畅通;- 加固河岸,防止塌岸和泥石流;- 架设并改造河道上的桥梁和涵洞,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植被绿化,增加沿岸生态环境;- 建设雨污分流系统,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3. 施工方案3.1 施工组织架构本项目的施工组织架构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总体管理和协调工作;- 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技术咨询和指导;- 施工人员:按照指引完成具体施工任务;- 安全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3.2 施工流程本项目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前期准备阶段:- 确定施工范围和工期;- 召开项目动员会议,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 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
2. 河道清理阶段:- 清理河道内的淤泥和杂物;- 清理河面上的漂浮物,并进行分类处理;- 清理河岸边的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点。
3. 河岸加固和桥梁改造阶段:- 对河岸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塌岸和泥石流;- 对已有桥梁进行改造和加固,提高通行能力;- 对不符合要求的涵洞进行改造或更换。
4. 植被绿化阶段:- 在河岸两侧进行植被绿化,增加生态环境;-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布局。
5. 建设雨污分流系统:- 建设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并进行分流;- 建设雨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净化效果。
3.3 施工安全与环保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设立施工现场警示标志,提醒工人和过往行人注意安全;- 采取合理的交通控制措施,确保交通畅通和施工安全;- 做好施工垃圾的收集和分类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绿道专项施工设计的方案一、项目概述绿道是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用以连接城市中的公园、湖泊、河流等自然资源,并提供一个人们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
本文提出了绿道专项施工设计的方案,旨在通过设计合理的绿道系统,提供一个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设计应考虑绿道使用者的安全,包括采取合适的交通管理措施,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设施等。
2.舒适性:绿道应提供适宜的坐椅、休息区、饮水设施等,以满足使用者的休闲需求。
3.可持续性:设计应尽可能保护并改善环境,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植被,同时考虑雨水排放和能源利用等问题。
4.通达性:绿道应考虑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使用者,提供适合步行、骑行、轮椅出行等方式的通道。
三、设计要点1.绿地规划:根据绿道位置和周边环境特点,确定合适的绿地规划方案,包括景观植被、草坪和座椅的布置等。
2.道路设计:根据绿道的使用需求和路段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连接、坡度和交通标识等,以确保使用者的流畅通行和安全。
3.交通安全:在必要的路段设置交通指示标志、人行横道和栅栏等,确保使用者在绿道上的交通安全。
4.桥梁与隧道:根据绿道的路径和地形,设计合适的桥梁和隧道,以便穿越公路、铁路或河流等障碍物。
5.公共设施:根据绿道的功能和使用需求,提供公共设施,如公共厕所、自行车停车架、儿童游乐设施等。
6.照明设计:绿道应考虑夜间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以合理的照明设计来提供足够的照明。
四、施工进程1.前期准备:对绿道项目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和周边环境等。
确定施工进场及材料采购计划。
2.基础施工:进行道路和桥梁的基础施工,包括挖土、填土、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同时进行必要的防水处理。
3.道路铺设:铺设绿道道路的材料,如沥青、人行道砖等。
根据需要进行交通标志、标线和栅栏等设施的安装。
4.植被、景观工程:根据绿道设计方案,进行植被的选择和种植,同时进行景观石材、座椅等设施的安装。
绿道专项施工组织方案一、项目概述绿道是一种以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道路系统,它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条城市绿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休闲环境和交通便利。
二、施工目标1.按照规划要求,完成绿道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质量。
2.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按时完成绿道建设,并确保交工验收合格。
三、施工内容1.绿化(1)种植草坪和灌木,按设计要求合理布局,保证绿地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2)种植树木,根据地形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加强生态保护。
(3)建设花坛和水池,增加景观效果,提升居民休闲环境。
2.道路(1)进行道路铺设,确保道路平整、顺畅,应采用环保材料。
(2)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高绿道的利用率,便于居民步行和骑行。
3.休闲设施(1)建设休息区,设置长椅和遮阳棚,方便居民休息。
(2)放置健身器材,供居民进行户外健身活动。
(3)建设儿童游乐场,满足居民对于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
四、施工方案1.组建专项施工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减人员。
2.制定详细施工计划,明确施工阶段、工序和工期,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选派专人负责现场管理,做好施工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商。
4.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和使用,确保施工质量。
五、安全保障1.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
2.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六、环境保护1.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对周边环境污染。
2.做好施工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合理处置,确保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3.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减少绿化区域的破坏。
七、施工进度控制1.按照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程。
怀宁县前进河绿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徽德兴建设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第四章、劳动力计划、主要施工机械及物质计划一、施工机械设备计划二、投入本工程的检测仪器及设备三、劳动力投入计划四、拟投入的物资计划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六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七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九章、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编制依据⑴怀宁县前进河绿道工程施工图;⑵怀宁县前进河绿道工程设计方案;⑶怀宁县前进河绿道工程技术措施和设计要点;⑷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安徽省、安庆市颁布的现行道路工程设计规定;第二章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怀宁县高河镇前进河水(系政和路至高河大道)两岸,为县城中心区域,北侧与孔雀广场相连,是众多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河两岸现状分布有慢行道,宽度约为1.2米,本次拟按绿道标准对其进行改造,以完善县城中心区域的慢行系统。
该工程具体位于政和路至小游园,建行至G206国道段,长约2000米,宽约3.5米。
利用原有土地,不新增用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道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等。
2.2项目地理位置图2.3设计方案本次绿道设计共分9段,其中北侧有3段,南侧有4段,西侧及东侧各1段,具体设计简述如下:北侧:第一段:建行后青石板路至安宁街,长约62米。
本段现状沿前进河现状设有2.0米宽青石板路。
本段设计方案为挖除现状青石板路,利用老路基范围并向两侧拓宽,新建2.5米宽骑行绿道。
第二段:安宁街至黄梅路,长约150米。
本段现状沿前进河现状设有1.2米宽水泥砼园路。
本段设计方案为破除现状园路,利用老路基范围并向两侧拓宽,新建2.5米宽骑行绿道。
第三段:黄梅路至九华路,长约125米。
本段现状沿前进河现状设有1.2米宽水泥砼园路。
本段设计方案为原有园路基本保留可供行人步行,总体沿现状园路线形布设,新建2.5米宽骑行绿道。
南侧:第一段:政和路至安宁街,长约180米。
本段现状沿河滨路现状设有1.2米宽水泥砼园路。
本段设计方案为破除现状园路,利用老路基范围并向北侧拓宽, 新建3.0米宽绿道,兼顾人行及骑行功能。
第二段:安宁街至黄梅路,长约144米。
本段现状沿河滨路及前进河河岸坡顶分别设有1.2米宽水泥砼园路。
本段设计方案为河滨路一侧园路保留作为人行步道,前进河河岸一侧园路部分老路破除,利用部分老路基范围向两侧拓宽,新建2.5米宽骑行绿道。
第三段:黄梅路至九华路,长约272米。
本段现状沿河滨路现状设有1.2米宽水泥砼园路。
本段设计方案为河滨路一侧园路保留作为人行步道,沿前进河河岸南侧新建2.5米宽骑行绿道。
同时将原有沿河滨路一侧园路顺接至九华路,顺接段长80米,顺接段路面宽同原有园路,宽度为1.2米,结构层同新建绿道结构层。
第四段:九华路至怀宁农商行家属院,长约180米。
本段该区现状无园路。
本段设计方案为沿前进河河岸南侧新建3.0米宽绿道,兼顾行人及骑行功能。
西侧:河滨路沿政和路至建行后青石板路,长约310米。
本段现状为城市道路与广场铺装,无自行车专用道。
本段设计利用现状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及广场内铺装,在人行道及广场铺装上施划自行车标线。
宽度为2米~2.5米。
东侧:九华路至南侧怀宁农商行家属院,长约730米。
本段现状为城市道路,无自行车专用道。
本段设计方案为利用现状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在非机动车道上施划自行车标线。
宽度为2米~2.5米。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一、透水混凝土施工(一)设计要求1、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要求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2)土基顶施工回弹模量值:绿道大于30Mpa;3)路基施工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4)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有关经验施工。
(2)路基压实标准土质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92%。
本次施工绿道为人行及自行车综合慢行道,主要考虑为反挖路面结构层厚度,对不满足压实度要求的应进行换填处理。
(二)结构层设计本次设计绿道为人行及自行车综合慢行道,无车辆荷载作用,且路边为前进河水系,故本次施工绿道用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结构,具体结构设计如下:20cm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红色)20cm厚C20素色透水水泥混凝土反滤隔离层(土工织物)土路基顶面回弹模量≥30Mpa,压实度≥92%道路结构图(三)施工工艺1、基本原理透水混凝土是由粗骨料及其表面均匀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相互粘结,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
是一种能让雨水向混凝土面层、基层及土基渗透的路面材料,能使雨水暂时贮存在它的内部空隙里逐渐蒸发,也能让土基里的水分通过它的内部空隙向大自然中自然蒸发,从而发挥维护生态平衡功能的一种新型环保的路面材料。
2、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透水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填充理论及体积法按下面公式计算,其强度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Mg/ g)+(Mc/ c)+(Mw/ w)+(Mz/ z)+P=1式中:Mg—1m3透水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用量(kg)Mc—1m3透水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kg)Mw—1m3透水混凝土中水的用量(kg)Mz—1m3透水混凝土增强料的用量(kg)g—粗集料的表观密度(kg/cm3)c—水泥的表观密度(kg/cm3)w—水的表观密度(kg/cm3)z—增强料的表观密度(kg/cm3)P—为设计孔隙率在实际操作中,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填充理论用体积法进行现场调配。
3、透水混凝土的投料方法包括:1)透水混凝土常规投料方法(一次投料),即:把骨料、水泥、水、外加剂等一起加入搅拌机内搅拌。
与普通混凝土的搅拌相比,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由于一次投料将会导致浆体包裹骨料不完全,水泥浆体的粘结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直接影响到透水混凝土的强度。
另外部分水泥浆体可能会结团成球状,填充于骨料之间的孔隙中,使得透水混凝土不能形成很好的连通孔隙结构,从而降低了透水系数。
2)本工法提出采用三次投料方法,即先将100%的骨料和70%的拌和水预先搅拌,然后加入50%的水泥(同时加入全部外加剂)进行搅拌,最后将剩余的50%水泥和30%的拌合水加入搅拌机。
透水混凝土采用三次投料法,通过改变加料顺序,使得水泥浆在机械搅拌的作用下,均匀包裹于骨料表面,有效提高了其强度,并改善了其透水性。
3)以配合比为C20的混凝土为例,对一次投料和三次投料搅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详见下表。
一次投料与三次投料强度对比4、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包括:1)采用振动、压力结合的方法进行透水混凝土成型,振动可使试件下部透水混凝土充分密实,同时在其表面施加压力可以使其上、下部骨料颗粒间距进一步减小,接触点相应增多,使透水混凝土骨料充分咬合,形成均匀的多孔结构,充分保证了强度的提高。
同时,这种均匀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孔隙连通性,确保了混凝土的透水性能。
2)采用振动、压力结合的透水混凝土成型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单纯采用振动或压制一种成型方法而导致的上下层透水混凝土密实度差别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提高强度的前提下保证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
3)通过对单纯振动、单纯压制和振动、压力结合的三种成型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对比,其结果见下表。
不同成型方法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能的影响5、透水混凝土的养护方法。
1)由于透水混凝土的特殊性质较普通混凝土孔隙率要大的多,且均为连续孔洞。
因此在透水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如何养护,以避免拌合水分蒸发损失,保证透水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本工法提出采用薄膜保湿养护的方法来解决透水混凝土养护的问题。
2)自然养护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发展非常不利,7d和28d强度均较低。
由于浆体层本身比较薄,透水混凝土水泥石表面出现的起灰现象,造成一部分胶结材料没有起到粘结作用,粘结面积降低,从而使得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损失。
而覆盖薄膜保湿养护的条件,与实验室内标准养护相当,充分保证了透水混凝土胶结浆体持续水化所需的水分,水泥浆体强度发展顺利,有效提高强度。
3)透水混凝土试块采用标准养护、自然养护和薄膜保湿养护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见下表。
不同养护方法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四)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1、工艺流程透水混凝土施工工序为:安装路缘石(立模)→搅拌→运输→摊铺、浇筑成型→养生→涂覆透明封闭剂;2、操作要点(1)透水混凝土的拌制包括:1)采用电子称计量添加的外加剂和颜料。
2)采用三次加料方法拌制透水混凝土。
具体加料顺序和搅拌时间为:先将100%的骨料和70%的拌和水预先搅拌1min,然后加入50%的水泥(若使用外加剂,此时全部加入),继续搅拌1min,最后将剩余的50%水泥和30%的拌和水加入搅拌机,搅拌2min,整个搅拌过程共4min。
(2)底层透水混凝土的浇筑包括:1)透水混凝土属于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快,应根据气候条件控制混合物的运输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运输过程中不要停留,运输机械前进中必须平稳。
2)对于人行道面,大面积施工采用分块隔仓式进行摊铺物料,其松铺系数 1.1。
将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用括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然后用平板振动器和滚筒压实,其中滚筒施加的压力要在控制0.6Mpa~0.8Mpa之间,平板振动器振动成型时间控制在20s~30s之间。
3)个别部位如古力井盖附近等用滚筒很难压实平整的部位,用木抹子拍平。
抹平时严禁加水。
(3)面层透水混凝土浇筑成型包括:1)面层必须与基层同步浇筑。
间隔时间不得超过0.5小时,且基层混凝土在间隔期内应覆膜保水。
彩色透水混凝土颜料掺入量根据工程要求,经现场试验后确定。
2)面层混凝土用低频平板振动器和滚筒压制密实,方法如基层成型方式,孔隙较大部位用人工找平压实。
3)第一次浇筑完成后应与样块进行色彩对比,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4)透水混凝土的覆膜、养护包括:1)面层混凝土摊铺完成后采用覆膜结合浇水的养护方法。
覆膜应在混凝土成型30min后进行,养护时间宜为7d。
2 )清洗密封。
对于彩色透水混凝土,应进行密封处理。
面层混凝土养护7d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待表面彻底干燥后,将双丙聚氨酯密封剂均匀喷涂于表面,保护工作面,静置8h(时间长短可根据现场气温、通风条件等适当调整)。
对于露骨料透水混凝土,当设计无要求时可不进行喷涂密封。
二、路缘石安装1)侧石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刨槽→铺垫层→安装→浇筑后戗。
2)材料要求:侧石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技术等级、光泽度、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
本次路缘石规格10*20*50cm,路缘石端面与路面齐平。
所有侧石内侧倒角,倒角大小应一致。
所有侧石颜色应一致,并应六面加工,平整光滑。
3)测量放线:根据设计核对道路中心线无误后,放出路面边线定出边桩及高程、直线部位设10米桩,曲线部位边桩应加密,保证曲线圆弧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