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课时作业 含解析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6
第2讲地图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地图三要素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比例尺(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现形式: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其转化为文字式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数字式为1∶15 000或错误!。
(3)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在同等图幅中,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在同等图幅中,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2.地图上的方向注意:地理事象判断法: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指向北方,北半球北极星指示北方等。
3.图例和注记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
例如: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
43 m”为注记。
1.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1)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两点间的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两点间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比例尺变化变化后的比例尺变化后的图幅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放大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错误!倍为原来比例尺的错误!倍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1n)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错误!倍为原来比例尺的(1-错误!)倍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1-错误!)2倍●考向1比例尺的计算1.图1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2为校园图局部.读图,指示牌在图2中的位置是()图1图2A.①B.②C.③D.④B[图中地理园和校训碑方向相同,气象站和老校门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手指方向可判断出,指示牌的位置在②处,B项正确.](2017·乌鲁木齐模拟)读图,完成2~3题.2.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3.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B.0。
课时作业(二)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图K2-1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K2-11.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障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某等高线地形图(图K2-2)所示区域实地考察。
读图,回答3~5题。
图K2-2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4.研究小组对该区域考察的项目最不可能是()A.山区植被种类调查B.中心商务区选址研究C.河流水质取样分析D.村落空间分布研究5.小明同学沿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图K2-3中的()A BC D图K2-3图K2-4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第6题。
图K2-46.图中山脉的走向是()A.东北—西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南北走向为了响应全民健身活动的号召,甲城镇设计了一条健身线路,如图K2-5所示。
读图,回答7~9题。
图K2-57.这条健身线路的最大相对高度约为()A.299米B.399米C.499米D.501米8.M处的地形名称及适合在该地区开展的运动是()A.瀑布低空跳伞B.长城攀岩C.陡坡低空跳伞D.陡崖攀岩9.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能与N点通视吗()A.两个亭都能B.两个亭都不能C.A亭能,B亭不能D.A亭不能,B亭能根据图K2-6中信息,回答10~11题。
图K2-610.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A.18℃B.20℃C.22℃D.24℃11.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A.北半球山地B.北半球盆地C.南半球山地D.南半球盆地读南非灯光强度指数(指数越高,灯光强度越强)等值线分布图(图K2-7),回答12~13题。
1.2地图与等高线(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读图1、图2两图,回答1~2题。
1.与图2比较,图1表示(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2.B城市位于A城市的(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图1、图2两图相邻两条纬线间的图上距离近似相等,而实际距离图1为4×111千米,图2为2×111千米,故图1比图2比例尺小,表示的实地范围大。
第2题,从图中可知,A位于(9°N,7°E)附近,B位于(22.5°N,91.5°E)附近,故B城市位于A城市的东北方向。
答案 1.C2.D读等高线示意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据此回答第3题。
3.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 000、1:20 000、1:30 000、1:40 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解析四幅图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程度也相同,故高程差ΔH相同(见上图)。
因为比例尺①>②>③>④,故水平距离 L由①到④在不断增大,因此坡度在不断降低。
答案 A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据此回答第4题。
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解析要突出地形起伏,应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扩大垂直比例尺(或保持垂直比例尺不变而缩小水平比例尺)。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据此回答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C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大西洋某旅游岛等高线地形,等高距是100 m。
读图回答1~2题。
1.该岛屿中( )A.聚落④易遭受泥石流威胁B.公路相对高度为400~600 mC.站在聚落①能看到聚落②D.聚落③附近以流水沉积为主2.7月份,适合游客观赏日落景观的聚落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聚落④位于山脊,而泥石流常发生于山谷;公路跨越不同等高线的条数为5条,则其相对高度大于(5-1)×100 m=400 m,小于(5+1)×100 m=600 m;聚落①与聚落②之间有山脊存在,故不能通视;③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难以发生流水沉积。
第2题,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岛屿日出于东北方、日落于西北方,故应朝向西北方向看日落。
因此,适合游客观赏日落景观的聚落是①。
答案:1.B 2.A下图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是( )A.P B.QC.R D.S4.为开发此地的旅游资源,当地计划修建一条通往O地的便道,甲、乙、丙、丁四条便道中最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3题,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图中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外围有四条等高线在东、北、西三面重合,形成陡崖,其中P地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为谷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
故选A。
第4题,甲便道部分路段穿过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大,攀爬难度大,A错误;乙便道穿过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且经过山脊,道路干燥不易积水,B正确;丙、丁便道都经过谷地,道路易积水湿滑,且有的路段穿过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大,攀爬难度大,C、D错误。
故选B。
答案:3.A 4.B(2019·淄博实验中学一诊)读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回答5~6题。
5.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A.0.6 ℃B.1.8 ℃C.2.5 ℃D.4.6 ℃6.沿上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面四幅图中的( )解析: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
课时作业(二)[第2讲地图]一、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图K2-1)图幅相同,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图K2-1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2.将1∶10 000 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 000 000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在原图上某河流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度为20厘米读图K2-2,回答3~4题。
图K2-23.上面的四幅图中,实际范围最大的是()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4.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坡度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无法判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K2-3,单位:米),回答5~7题。
图K2-35.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80米B.220米C.300米D.420米6.R河流经甲村后流向()A.正北方向B.西南方向C.正东方向D.东南方向7.甲村与M山峰的水平距离约为()A.9千米B.12千米C.15千米D.18千米图K2-4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8~9题。
图K2-48.一般来说,图中居民点P与K山峰的气温相比()A.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4℃多B.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4℃多C.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2℃多D.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2℃多9.下列有关图示区域内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河流落差最大B.②河流流域面积最大C.③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D.④河流冰期最长图K2-5为等高线图,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为空中索道。
读图,回答10~11题。
图K2-5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25米B.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西南向东北C.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流向西北D.D处可能形成瀑布11.下列选择中最佳的是()A.A、B、E三地中,B处是建火情瞭望哨的最佳地点B.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比E更合适C.B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D.若图示区域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走二、非选择题12.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图K2-6,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课时提能练(十二)(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自然景观()A.以东西方向的变化为主B.以南北方向的变化为主C.以热带荒漠为主D.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2.图中陆地东部地区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A 2.C[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示地区是马达加斯加岛部分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景观,西部为热带草原景观,中部为山地景观。
第2题,东部地区由于东南信风带来湿润气流,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且有暖流经过,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 大高加索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
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
据此完成3~4题。
3.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4.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A B C D3.B 4.C[第3题,由大高加索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地区,降水稀少,可以推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应该是温带草原,因而,从基带开始应该先是温带草原,然后随着海拔的上升,降水增多,开始出现温带森林,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再上升降水减少,出现灌木林和草甸,最后是冰雪带,故B正确。
第4题,据材料知此山的垂直分异明显,在山顶是积雪冰川带,图中的雪线应该是西坡较低,因为此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故C正确。
]读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5~6题。
5.影响该区域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A.海陆分布与纬度B.海陆分布与洋流C.地形地势与降水D.盛行风向与植被6.该区域沿海地区的自然景观应为()A.沼泽B.沙漠C.草原D.森林5.B 6.B[第5题,图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明显受海陆分布影响;同时在海洋中向北弯曲,是受寒流(本格拉寒流)影响所致。
1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A.阴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迎风坡C.阳坡和背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2.图中①②之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针阔混交林B.高山草甸C.高山荒漠D.高山针叶林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该农牧交错带是很多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
读图回答3~4题。
3.该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A.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B.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C.从草原向荒漠过渡D.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4.导致其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植被D.土壤下图中的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6米。
瀑布底部附近雨林密布。
回答第5题。
5.瀑布顶部所在高原的自然植被最可能是()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C.温带草原D.热带草原下图中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就地带性和气候类型而论,本区适宜树木生长,但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被称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A地成为无林地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B.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夏季风较弱C.地处内陆,且常年受副高控制D.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水汽到达,降水较少7.下列有关A地沿河两岸“走廊式”林木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河流沿岸地下水丰富B.河流沿岸土壤肥沃C.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D.林木主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第8题。
8.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是()A.常绿林B.干旱灌木C.针叶林D.高山草甸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据此完成9~11题。
9.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A.1 800~1 900 B.1 900~2 000C.2 000~2 100 D.2 100~2 20010.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好热耐旱D.耐寒好旱11.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课时作业(二)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一、选择题
图K2-1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K2-1
1.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障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某等高线地形图(图K2-2)所示区域实地考察。
读图,回答3~5题。
图K2-2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研究小组对该区域考察的项目最不可能是()
A.山区植被种类调查
B.中心商务区选址研究
C.河流水质取样分析
D.村落空间分布研究
5.小明同学沿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图K2-3中的()
A B
C D
图K2-3
图K2-4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第6题。
图K2-4
6.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走向
为了响应全民健身活动的号召,甲城镇设计了一条健身线路,如图K2-5所示。
读图,回答7~9题。
图K2-5
7.这条健身线路的最大相对高度约为()
A.299米B.399米
C.499米D.501米
8.M处的地形名称及适合在该地区开展的运动是()
A.瀑布低空跳伞
B.长城攀岩
C.陡坡低空跳伞
D.陡崖攀岩
9.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能与N点通视吗()
A.两个亭都能B.两个亭都不能
C.A亭能,B亭不能D.A亭不能,B亭能
根据图K2-6中信息,回答10~11题。
图K2-6
10.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
A.18℃B.20℃C.22℃D.24℃
11.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
A.北半球山地
B.北半球盆地
C.南半球山地
D.南半球盆地
读南非灯光强度指数(指数越高,灯光强度越强)等值线分布图(图K2-7),回答12~13题。
图K2-7
12.图示区域与灯光强度指数空间分布相似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
A.气温
B.降水
C.人口密度
D.矿产资源
13.南非西部地区()
A.人类活动较少
B.交通线路密集
C.河流、湖泊密布
D.草原牧场广布
二、非选择题
14.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K2-8),回答下列问题。
图K2-8
(1)指出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以及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路线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
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15.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图K2-9,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图K2-9
(1)图中P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________米,陡崖崖顶高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米。
(2)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3)图中a处附近等高线向右凸出,其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为________走向。
(4)若a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500,则a处地形为________,若b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400,则b处地形为________。
课时作业(二)
1.A 2.B[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①②③都处于盆地峡谷出口处,但只有①处
河流下游平原面积广大,修建水库可保障耕地灌溉需要。
第2题,比较四村落位置知,乙村落位于河流下游干支流交汇处,平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更利于发展为城市。
3.D 4.B 5.A[解析]第3题,考察四个选址地点发现,④地地势最高且四周没有障
碍物阻挡,视野最开阔,建防火瞭望塔瞭望范围最广。
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该区域山地面积较大,聚落规模较小,市场欠发育,不适宜建中心商务区。
第5题,根据a—b剖面线与等高线的关系及穿越区的特点即可确定结论。
6.A[解析]将山脉3个剖面图中的3个高峰点(61°N,8°E)(63°N,12°E)(65°N,15°E)连接起来就是山脉走向。
不难看出是东北—西南走向。
7.B8.D9.B[解析]第7题,这条健身线路最高处的海拔在450米到500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100米到150米之间,则相对高度在300米到400米之间,最大相对高度约为399米。
第8题,根据M处有几条等高线重合,可以判断该处是陡崖,其相对高度在100米到200米之间,适合攀岩。
第9题,将图中的A亭和B亭分别与N点相连,可以判断出两个亭子均不能与N点通视。
10.B11.A[解析]第10题,结合河流流向知R地地势较高,根据地形与气温的关系和等值线判读方法知a值为20℃。
第11题,根据等温线分布规律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12.C13.A[解析]第12题,灯光强度主要取决于人口活动,在人口分布密集区灯光强度大。
据此判断正确答案。
第13题,结合图示信息,根据上题分析不难得出结论。
14.(1)流向:自东向西。
范围:3~4.2℃(3℃<T<4.2℃)。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3)海拔为300~400米,位于山麓谷地中,有河流流过,位于白水河北岸,谷口朝南。
(4)合理。
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相同(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
或不合理。
理由:C路线等高线比B路线等高线密集,说明C路线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解析]第(1)题,结合该区域地势特征及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据海拔高差推断温差。
第(2)题,从地形类型及地势起伏状态进行说明。
第(3)题,结合两村所处地形位置及其与河流等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
第(4)题,这是开放性试题,分别从攀登路线的长度、高度和坡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15.(1)4001000~1100
(2)图示区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从南部和西部向东北倾斜,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
(3)山脊东西
(4)小丘洼地
[解析]第(1)题,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度小于400米;崖顶海拔范围是1000~1100米。
第(2)题,图中大部分等高线数值小于1000米,大于200
米,所以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可通过等高线数值变化判断。
第(3)题,根据a处附近等高线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可判断其为山脊,大致为东西走向。
第(4)题,根据等高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