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弟子规》,悟为师之道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教师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一」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是我们每位教师追逐的梦想。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种幸福;受学生爱戴,是一种幸福;得家长信任,是一种幸福;被同行敬重,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博爱与智慧中来。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
(1)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周朝以孝治天下,国运昌盛八百年。
“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我们都知道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是却忽略了德为先,甚至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品德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我们看到“孝”字,是“老”和“子”为一体的,孝顺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师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学业成功的。
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组成,即文载孝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书育人也必须孝敬父母做好学生的榜样,而教育最好的办法也是自身作则的身教而不是言教。
那么如何尽孝,《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好的行为准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另外还包括诸如:出有告,返有面。
亲好力为,亲恶谨为等,教师可对照自身是否有做到。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孝顺父母,孝顺的心才能传递给学生爱和幸福。
(2)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教育之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老师不深入研究学问,不在人品上扎扎实实的落实,不在道德上提升自己,又如何教育别人呢?所以我们要懂得修身养性,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
弟子规心得体会弟子规心得体会(15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心得体会1通过近一年来车站组织学习《弟子规》,我们非常荣幸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弟子规》是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
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阐述。
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再操劳,不再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做空巢老人,孤独寂寞。
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
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团结。
其次在外要珍惜朋友及我们身边的人。
另外《弟子规》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
“衣贵洁,不贵华。
”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这样给人以清新之感,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相互攀比,我们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爱你本来的样子,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
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别人短处不应到处宣扬,应当取长补短。
仁爱宽厚,以德服人。
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与人坦诚相待。
今后在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细节决定成败。
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
因为爱自己,所以爱父母,因为被人爱,所以爱人,因为爱生命,所以感恩爱。
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因为爱,才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有感(通用1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弟子规》有感1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好思想与坏思想,我们应当分清好坏,从而正确的成长。
虽然在这个时代,科技很发达,但人们的道德素质却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先人的理念,扳正我们的行为。
古人规定行为有专门的一部书叫《弟子规》。
它是一部经典读物,归纳了做人做事的各项准则。
《弟子规》共有七部分,分别是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问。
可见,古人规定孝为首,学位最后。
但今人把它完全倒过来,学文第一,剩下的几乎不排名。
古人为什么要这样呢?入则孝。
“教”字是左孝右文。
古人讲“教者,孝之文也。
”教育从何而起?从孝开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看似简单的话,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为什么孝在第一位?因为如果不孝,后面几项全不用做了。
因为生你养你的人你都不尊敬,那么你会尊敬谁呢?如果连你父母的话你都不听,你还会听什么呢?你更不会听老师的,也不会与同学和气,还有可能成为社会败类。
可以说有地位、人缘好的人都孝顺父母。
你的一切功名,如果没有父母,都会虚无。
所以,人只要把“孝”做到,就能干一番大事业。
“悌”就是兄弟友爱。
对自己的兄弟要让、爱。
让就是谦让,爱就是友爱。
古代有个人叫许武,他从小没父母,自己养育两个弟弟。
把官位给兄弟,把家产给兄弟,自己什么都不要,然后到父母坟前哭,说“我终于让弟弟成就了”。
可见悌道也是很重要的。
“谨”是对人们穿衣吃饭等的一系列要求、应:“冠必正,纽心结;袜与履,俱紧切”可现在有些社会青年,有帽歪戴,上衣不扣,穿着拖板,一身不正气。
经典的作用虽然很大,但这些人就是不按经典去做,造成世风日下。
“信”就是诚信,既指做事又指说话。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通用6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读后感篇1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
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
今日,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先《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
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俭,宽容很多,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
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
”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
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
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
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
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今日,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
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当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
”反思我自我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
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此刻,我已经认识到了自我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篇2又到读书时间,我们拿出了《弟子规》大声地朗读了起来:“弟子规,圣人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我读到这句时,妈妈的呼唤声犹在耳边。
每天妈妈都在我耳边叫“快点起床了,不然会迟到了”“快点吃吧,不要再说话了”“快出来吧,你已洗澡快半个小时了”……我一听妈妈这些话就觉得厌烦,经常爱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妈妈经常生气。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13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
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一《弟子规》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价值的一部教育读物,被誉为中国儿童启蒙读物之一。
我的老师在学校推荐我们读这部经典著作,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我开始了深入的阅读和学习。
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的心得和体会,它们不仅有助于我理解这部著作,更让我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受益良多。
第二段:初读《弟子规》的感受初次接触《弟子规》的时候,我感觉到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因为它并不像其他书本那样追求快乐和娱乐,反而希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感自己的责任和恩情。
这本书更多的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的人和他应该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开始了对责任和尊严的思考,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第三段:深入理解《弟子规》随着我更深入地阅读《弟子规》,我意识到这部著作是通过一系列细节和例子来阐述一个人应有的品德和礼仪等诸多方面。
看似细微的规则,实际上蕴含着更深刻的道理。
例如,在学习《弟子规》时,我了解到了“恭敬以治”的道理,即通过恭敬和尊重他人来治理社会。
同时,这也提醒着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时刻秉持着敬之学,恭之履,以养成良好的修养和精神风貌。
第四段:《弟子规》的实际应用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探究了这些道德准则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在面对长辈、师长、同学、朋友等人群时,我应该怎样展现出恭敬、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同时,学习《弟子规》让我理解了治家、从政、交友等方面的原则,这些将有助于我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发展。
第五段:结语“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和真谛。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明白了人生需要恭敬、正直、诚实、宽容和客观,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2024年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内容简练明了,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弟子规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2024年教师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首先,弟子规中提到的“孝”的概念对我而言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父母,还要在教育教学中传承和弘扬社会家庭主义价值观,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
“孝敬父母”是我在教育中要始终坚持的原则,我会尽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关注他们的家庭教育背景,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家庭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学习能力。
其次,弟子规中提到了“友于兄弟,有急,无贫。
”这一条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同样非常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倡导师生之间的互信、友善关系,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
我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们在互助合作中取得进步。
同时,我也要尊重其他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与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弟子规强调的“敬老慈幼”和“谨言慎行”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言行举止要合乎道德规范,给学生树立榜样。
“敬老慈幼”让我意识到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困惑。
此外,我们还要关心社会老人,尊重他们的价值和尊严,为社会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弟子规中的“诚心正意”和“满腹经纶”则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要积极参加教师进修培训,争取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最后,我觉得学习弟子规还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检视自己的言行。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我们是否能够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通过持续的反思和自我批评,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合格的教师。
《弟子规》学习心得《弟子规》学习心得(14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学习心得篇1《弟子规》学习心得正文:在开展《弟子规》为核心的国学教育学习中,通过开班会、分小组讨论、写心得体会、谈心、行为规范训练等多种活动,受到很大教益,其中最大的收益应该是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价值,重新定位,找回了自我。
下面是他们的一些学习感言:潘xx: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
《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我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3、为人要谦虚;4、要照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所以我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雷xx:学习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等,它使我知道原来平时不知道的小细节。
就如“出必告,反必面”,出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也要跟父母说,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也表现一个人的.品德,不要让父母担忧和挂虑;“问起对,视勿移”,当长辈问你话时,视线要对着长辈,这个细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在这个物质泛滥的世界,对于小孩子喝酒又有多少人去理啊!“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说粗口的人何其多,像那些大学生,硕士,博士以骂粗口来泄愤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小孩。
弟子规及心得感悟总结简短(通用10篇)弟子规及心得感悟总结简短篇1暑假里我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告诉我们对待长辈要懂得尊重、孝顺和感恩,对待朋友要懂得谦让、包容。
对待师长要懂得感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篇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看到这些话时,我感到非常惭愧。
平时在家里时我总是和父母顶嘴,为自己找很多理由辩解,把他们气得火冒三丈。
今后我一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又从“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句话中让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时,妈妈总是日夜不停的照顾我,而每次妈妈生病我却是自顾自的上床睡觉。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学会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想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它我受益无穷,是所有人为人处事的典范,我们一起来学习。
弟子规及心得感悟总结简短篇2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圣贤书,我领悟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是圣人李毓秀所写。
本书一章虽只有短短八句话—二十四个字,却蕴藏着无尚的道理。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总叙中的一段:首孝悌,次谨信。
它告诉我,做人应该做到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其次要做到诚信待人。
这句话简单易懂,但又有少人真正的领悟,实践呢?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对母女在争执着什么,女儿看上去不以为然的样子。
当路过她们身边时,我听到了她们争执的内容,女儿说:“哼,你不配当妈妈,连一部好的手机都不给我买,你知道别人用什么吗?用苹果(手机)!而我用小灵通……”很明显是为了换一部新手机才跟母亲吵架的。
看到此情景我很是心寒,因为这位姐姐并没有按照古人所说的“首孝悌”去做,作为炎黄子孙,竟然做出如此不孝之举,怎能不感到耻辱?此刻,我想对那位姐姐说:父母辛辛苦苦地将你养大,并默默地付出,可你却对母亲这么大言不惭。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以“弟子规”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感悟。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弟子规》的内容。
这是一部古代经典,它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其中,有许多关于师德、师风的内容,对我们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仰,坚守道德底线。
我们要深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
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弟子规》中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说法。
这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严谨治学,勤奋敬业《弟子规》中有“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不足”的说法。
这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严谨治学,勤奋敬业。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团结协作,共创佳绩《弟子规》中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说法。
这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团结协作,共创佳绩。
我们要与同事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弟子规》中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说法。
这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
我们要严于律己,做到廉洁从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时刻铭记《弟子规》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一、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弟子规全文引导孩子学会尊师重道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邵雍所撰写的一本教导孩子们做人处世之道的书籍。
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并引导孩子们正确的行为准则。
1. 孝心奠定尊师基础孩子们从小就应该明白尊重师长的重要性,这是孝心的一部分。
弟子规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无论何时听到父母的呼唤,都应该及时回应,父母的命令也应该立即执行。
通过这样的训诫,孩子们懂得了顺从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为尊师重道的奠基奠定了基础。
2. 学会敬重师长学会敬重师长是弟子规的核心内容之一。
书中明确告诉孩子们:“师道尊严,父母之代。
”这句话将师长与父母相提并论,强调了师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
孩子们应该对老师抱有敬重之心,尊重老师的教导和意见,不可怠慢或轻视,并且要言行一致地体现出这种敬重之心。
3. 学会遵守规矩弟子规还提到了遵守规矩的重要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在学校中要严格遵守校规,听从老师的教导。
如果发现了错误或者不足,应该改正,并且在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要自觉地更加努力。
这样的行为塑造了孩子们遵守规则和自制力的好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学会虚心求教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学会虚心求教。
弟子规中告诉我们:“问则不耻,偷于父母。
”孩子们要敢于发问,遇到困难应该寻求师长的帮助。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学会感恩回报师长对孩子们的付出是伟大的,因此孩子们要学会感恩回报。
弟子规中提到:“师恩需报,从此为师。
”这句话教导孩子们要对老师的帮助心存感激之情,并且能够以同样的关爱和耐心对待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社会的重要性。
总结:弟子规是一本为孩子们引导学习尊师重道的重要著作。
通过正确引导,孩子们可以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并且学会虚心接受教育,自觉遵守规矩,懂得感恩回报。
品读《弟子规》,悟为师之道
南关小学陈秀敏一本《弟子规》,像一颗明星,指明了我前进的道路,给了我许多教益和启示。
《弟子规》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告诉我要爱护所有的学生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必须关心和爱护。
作为教育教学对象——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有好学的,有厌学的,有积极奋进的,也有消极落后的,不管是哪一类的学生,我们都要平等的对待他们,争取他们思想上更高尚,学习上更勤奋。
作为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不应该因自己的好恶而厚此薄彼。
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关心和爱护,真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感受到我们的温暖,进而转化那些后进的学生,使整个班级,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充满真情,充满温暖。
对学生如此,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如此,爱是相互传递的,从我们做起,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心传递下去,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大家庭里,该是多么美好啊。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应该彼此合作,为别人加油,为别人祝福,我们共同维护和建设这个美好的家园。
《弟子规》告诉我要诚实有信,做人要做诚信的人。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信用,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诺言。
善良、诚实可信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古今中外有许多有关诚信的例子,也有许多因为不讲诚信受到惩罚的例子。
但是现在社会中,有一部分人把金钱利益放在第一位上,把诚信放在一边,毫不在乎,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要自己过得好,而很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如果一个社会缺少了诚信,那样社会会成为什么样呢?同样一个缺少诚信的人,也很难在这个社会上长期立足的。
为了有一个美好的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
们,理应培养未来的一代具有诚信的良好品质。
首先从我们自己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用我们高尚的师德影响感化学生。
中学生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
我们要营造诚信的学校大环境,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从小就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书中还有许多有关读书的句子,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给人教益。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在当今社会,必须把参加实践和读书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果不去实际体验生活,只是一味的钻在故纸堆里读书学习,即使有些知识,也只会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作风,只会夸夸其谈,而没有什么用处。
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很容易犯纸上谈兵的毛病,说起来头头是道,自己的想法一旦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就会失去作用,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切忌夸夸其谈,增长自己的华而不实的风气,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一味的埋头去做,而很少读书学习,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也会养成自负的毛病,执著于自己的看法,而与真理相去甚远,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这几句话仿佛就是对自己说的,要把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任何一项也不可偏废。
以前我都是这么累的工作着,每晚都觉得身心疲惫。
直到那次遇到一个叫键的孩子。
键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但他的聪明从来都不用在学习上。
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一塌糊涂;渐渐的,所有的老师都开始疏远他,他也变得油腔滑调惹人厌了。
那次刚考完试,我看着名次倒数第一的他,气就不打一处来,但还是尽量用平和的语调跟他谈心,他却依然跟我打游击,避重就轻;我实在是忍无可忍,抬手就给了他一巴掌,他先是一愣,继而嚎啕大哭。
而我先是一惊,因为他从没有对任何老师哭过,
慢慢的,他对我说起了真心话,我才明白他这样破罐破摔的原因。
原来,他觉得所有的老师都看不起他,无论他做什么事都无法引起别人的注意。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看着另外一个人,一个那么无助,无辜甚至让人疼惜的小孩。
于是我定定神,大声的让他抬起头,告诉他,别人看不起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一旦自己看不起自己了,那就再也不会有任何人把他放在眼里。
为了增强他的自信心,我提前把我第二天要讲的题目告诉他,鼓励他自己做出来。
然后再上课的时候,这个题目就交给他来解答,在全班人诧异的目光中,他大声的把答案说了出来,随后给了我一个感激的微笑;而我则趁机大大的表扬了他一下……现在虽然他的成绩依然不理想,但他已经能够认真的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学习。
而我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却远远不止是得到了一个微笑,我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无法吸引老师眼球的孩子,当我整天把优秀学生的名字挂在嘴边时,也不会忘记时不时的把赞美的词语送给他们……
读了《弟子规》后,我再想想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生家长们平时为孩子们做的一切,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所作的就如同“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
原来,做人还是简单一些好,尤其是老师。
当你为了维持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刻意的做着给别人看的事情的时候,却不知道此时恰恰让别人看出你的虚伪并模仿了着你的虚伪。
于是,你的学生也变的很累,像你一样疲于在别人的眼光中活着,却迷失了自己。
真的不用这样的,师德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用自己的爱心:如果已经具备了做老师的品德,只要用心的去爱孩子,用心的品味自己肩上的重担,你会很自然很快乐的严格要求自己,把它当作自己活着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的做回真实的自己,虽然身依旧很累,但心是快乐轻松的。
快乐读《弟子规》,认真品为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