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数学的小故事(精选7篇)数学小故事篇一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
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篇二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
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
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
小马虎奇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
”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趣味数学小故事:数学天才高斯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数学小故事篇三兵兵和群群都十分爱好骑车旅游。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1.亡羊补牢从前有个牧羊人养了一群羊,羊圈破了个窟窿。
狼刚好可以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
开始牧羊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修补羊圈。
直到丢第二只羊,牧羊人才想起要修羊圈。
这一天,牧羊人拿上木条、柴刀等工具开始修羊圈。
他想:“我是个爱美的人,我要把窟窿修成瘦长的长方形。
”天黑了,狼又从山上跑下来,直奔牧羊人的羊圈。
它来到羊圈窟窿处,发现窟窿被修成了长方形。
狼转悠了几圈,就用头顶长方形的一条边。
只见狼使足了劲,1分钟之后,长方形发出一阵吓人的“吱吱”声。
突然,长方形向后一歪,先变成了平行四边形,随着四边形越来越扁,最后瘫倒在地上。
狼从窟窿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
第二天早上,牧羊人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这下,他可生气了。
他决定把羊圈修成菱形的,觉得这样比较牢固。
咔嚓咔嚓,三下两下,牧羊人又把羊圈修好了。
自言自语道:“这下不会再丢羊了吧。
”天又黑了,牧羊人又担心起来了,就躲在不远处观看。
果然,尝到长处的老狼又来了。
只见它又来到窟窿处用它的头顶菱形的角。
固然有点疼,可狼也不摒弃,必竟里面有美味的小羊啊。
过了3分钟,菱形的四条边入手下手发出“咯咯”的声响,菱形入手下手变形了:先是身体不断地向后仰,菱形由扁变方,愈来愈扁……眼看菱形又被顶垮了,牧羊人再也看不下去了,挥舞着砍刀,大声呼叫地冲上来。
狼被吓跑了。
这下牧羊民气里可焦急了,那群羊可是他一家人的生计啊!可不克不及再让狼吃了。
村里有经验的老牧羊人通知他,羊圈只要修成三角形的才最牢固。
牧羊人半半疑。
他按老牧羊人的指导,把羊圈修成三角形的。
看着那杂乱无章的三角形,他心里直疑惑:这果然牢固?天渐渐黑了,心急如焚的牧羊人注定今夜无眠,他又提着砍刀躲在不远外,监视着自己的羊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夜,那狡猾的老狼又来了。
只见那老狼轻车熟路来到窟窿那,又用头顶起那三角形的栅栏。
牧羊人看着这一切,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简短又有趣的数学小故事(通用)故事一:小学奇迹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喜欢数学,因为他觉得数学很有趣。
一天,小明的数学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简单的加法题:1+1=?。
听到这道题,其他学生都很轻松地解出了答案,只有小明还在认真思考。
他眯着眼睛,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开心地大喊一声:"2!"。
其他同学非常惊讶,因为他们认为这道题太过简单。
但是当老师检查小明的答案后,她惊奇地发现,小明的答案竟然是对的。
老师赞扬小明是一个真正热爱数学的好学生,并且希望其他学生也能像小明一样,真正理解数学的奥秘。
故事二:聪明的猴子在一座山上,有一群聪明的猴子,他们非常喜欢玩数学游戏。
有一天,他们想要找到最聪明的猴子。
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一个挑战,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跳过一排数字,并且数出里面有多少个奇数,谁就是最聪明的猴子。
首先,猴子A开始跳,他需要用30秒的时间才能数出答案。
接着,猴子B跳了起来,他比猴子A更快,只用20秒就数出了答案。
最后,猴子C跳了起来,他是最聪明的猴子,只用10秒就数出了答案。
其他猴子非常惊讶,他们问猴子C是如何做到的。
猴子C解释道,他不是一个一个地数,而是把数字分成两部分,一边有奇数,一边有偶数,然后只数奇数部分的数字。
这样,他只需要数一半的数字,就能得出答案。
大家都觉得猴子C非常聪明,并且都想要向他学习。
故事三:老师和小王子小王子是一年级的学生,他喜欢数学,但是在一次考试中,他却考了0分。
他感到非常沮丧,于是他来到数学老师的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老师告诉他,数学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技能,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所进步。
为了鼓励小王子,老师给他出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3+3=?。
小王子开始认真思考,但是他还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笑着告诉他,正确答案是6,但是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得到6。
于是,小王子又开始思考了起来。
他想到了很多方法,比如用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加,或者用三个1元硬币相加。
第一篇怎么少了一只动物今天的天气可真好,9只小动物带香吃的玩的高高兴兴地结伴到山上的绿地去玩。
爬了一会儿,作为领队的小狗汪汪队长转过身来清点只数,可是数米数去,只数到8只小动物。
“莫非路上走失了哪只小动物?,小狗吓出一阵冷汗,连忙追问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谁在半路给落下了?”“我一直走在最后,没又看到谁停下来休息呀!会不会你数错了,还是让我来数一数吧。
”小猪呼噌觉得不可能,“1、2、3、4、5、6、7、8,咦,真的只有8只!”小猴机灵听到大家的嚷嚷声,看了看排成一队的小动物,笑着对着小猪说:“小猪呼噌,你站出来再数数看!”小猪又数了数,挠了挠腮,迷惑地说:“还是只有8只呀!到底少了谁呢?”“你自己有没有数进去呢?”小猴机灵提酲道。
“对了,我怎么把我自己给忘了呢!再加上我只小动物吗!”小猪和小狗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小猴叮嘱大家:以后数数时,千万不要把自己为你也是其中的一员嘛!”第二篇你能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世界上有许多无法数得清个数的东西,除了星星、还有树叶,你能数清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片树叶吗?或者你能数得清一棵大树上有多少片叶子吗?是的,数不清,那么在这么多的树叶中,有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呢?让我们找来两片你认为完全相同的树叶来仔细对比一下吧。
不要忘记,要从树叶的品种、大小、形状、颜色还有纹理这些方面进行对比哦!其实想找品种、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的两片树叶并不难,但是找两片纹理一模一样的叶子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可以找来尺子和量角器等工具,量一量每片叶子上有多少根粗细不同的叶脉?每根叶脉的长短、叶脉与叶脉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夹角都一样吗?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就是把选好的两片树叶按照形状重叠起来,仔细观察,它们是否真的完全相同。
从几何图形的角度来讲,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三篇“千克”与“克”的争吵单位王国里一直都是一片安宁与祥和的景象。
但是,这天一阵争吵声打破了这片安宁与祥和。
哦,原来是质量城堡里的“千克”和“克”俩兄弟在争吵。
小学生数学故事大全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
若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1、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
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
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五年级数学知识小故事趣味阅读1.猴子买桃在美丽的森林公园里,住着花狐狸和一群猴子。
这天,天气炎热,花狐狸大声地叫着:“买桃啰,买桃啰,每千克4.5元,便宜又新鲜的水蜜桃。
”听到叫卖声,猴子们都大声嚷嚷着:“我们要买,我们要买。
”花狐狸给猴子称了一大袋,说:“给,12.5千克,一共562.5元。
”“怎么这么贵?”大家疑惑地看着花狐狸。
花狐狸一脸诚恳,指着称头头是道的解释着:“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要算一共多少元,得把苹果的单价4.5元与数量12.5千克相乘。
”众猴一听,频频点头,分析得有道理。
花狐狸又在地上写出了乘法竖式,说:“12.5×4.5先不看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先算出125×45的积是5625。
因为这两个因数中都只有一位小数,所以积就有一位小数,结果不就是562.5吗?”猴王觉得花狐狸说得很有道理,正准备付钱。
“慢着!”这时,一只无尾猴跳到花狐狸面前,指着他写的乘法竖式说:“你们看,竖式中每个因数各有一位小数,用整数算出积的小数点应该向左移动两位,正确的结果是56.25元。
”“啊呀,我想起来了!”猴王对大伙说道:“山羊老师教过我们一句顺口溜,‘齐加减,乘看共,除法先移动’来计算小数的加减乘除。
‘乘看共’指的是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有几位小数。
这里因数12.5和4.5共有两位小数,积应该是两位小数才对。
”“没错,是56.25元!”众猴恍然大悟。
“哦,是的,我把小数点点错了。
”花狐狸见已败露,只好拿着56.25元,悻悻地离开了。
智慧树爷爷:小数乘法计算三步骤是:(1)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向左移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试一试:用竖式计算:7.2×3.8 58.8 ×2.06 4.35×0.732.小袋鼠的生日礼物今天是小袋鼠的生日,他邀请大伙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特别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大事进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叙述。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1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夫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订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觉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觉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出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高校不久,就创造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讨论》,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讨论电磁学,并创造了电极。
为了进行试验,高斯还创造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讨论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当了德国闻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始终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爱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创造。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诞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觉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学校四班级数学小故事2由于喜爱数学,所以愿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险阻也情愿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胜利体验又增加了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所以更喜爱学数学了!一个很简洁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同学爱好和自信是关键。
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阅历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发觉许多同学不喜爱学习的理由都是――不喜爱老师。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五篇【导语】数学家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奉献的人士,专心于研究数论算法、数学建模、理论物理、几何算法、代数变换技能等。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1.四年级数学小故事华罗庚上小学时,一个老师对新上任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情形时,说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多数是笨蛋……这话深深刺痛了华罗庚的心,他决心要以良好的成绩回敬那位老师。
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困难给大家:今有一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为几何?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唯有华罗庚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23’。
”全班震动,老师也点头称赞。
从此,他便爱上了数学课。
华罗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
正当他求学时,父亲店铺生意日见萧条,无力供他连续读书了,他只好辍学看柜台。
他利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一本只剩50页的微积分开始了自学。
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守着小油灯一遍遍地演算。
父亲说他是个“书呆子”,几次逼他把书烧掉,邻居也劝他好好做买卖,一些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对他也有些冷漠。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医生摇头叹息地叫家人为他准备“后事”。
他向死神发起挑战,挣扎着下地干活,左腿又被摔成残废。
他还是不丧气,拄着拐杖忍着疼痛进行锤炼。
练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学去干杂务,给老师打水、削铅笔,即便这样,他也没有舍弃自学。
就在中学工作不久,他开始向报刊投寄数学论文,屡次退稿也不灰心。
后来他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数学泰斗熊庆来的欣赏,很快把他介绍到清华园,安置在自己身边。
一年半后,华罗庚攻下了清华大学数学专科的全部课程,并且自修了英语和法语。
接着,他的数学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连续发表。
1934年,在熊庆来的推荐下,任命华罗庚为数学系助教。
不久,校领导又任命他为数学教授。
一个贫困而又残疾的人,终于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并成为驰名中外的数学家。
华罗庚的故事值得我们为之学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一、搞砸的排队小明和小红今天一起去学校上学。
路上,他们遇到了三只小熊,于是决定和它们一起去学校。
可是,当他们到达学校门口后,却发现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有人在排队伍,有人在跑来跑去地找妈妈。
孩子们有些不耐烦,开始玩起了游戏。
小明心想:“队伍排这么长,我们可能要等很久,没想到第一天上学就把我们搞砸了。
”小红则不同意:“我们可以玩游戏来打发时间,不会那么难!” 说完,她开始出题:“你们知道吗?3乘以4等于多少?”小明迅速回答道:“12!” 然后他也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12颗糖,每个人都要两颗,你可以分给多少个人?”小红立刻答道:“可以分给6个人!” 两人玩起了这样的游戏,没有发现时间的过去。
终于轮到他们了。
伴随着班主任的问候,他们一起走进教室,准备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涯。
二、奇怪的账单小明在学校里度过了一天,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晚上回家后,他做完作业,又打开了他爸爸的电脑看了一些网站,然后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小明看到了一个奇怪的账单:他花费了45元在网上购物。
他感到非常奇怪,因为他没有购买任何东西!他问他爸爸是否购买了任何东西。
他爸爸告诉他没有。
于是,他决定向商家询问这笔交易,看看是否有误。
商家告诉他,这笔交易是从一个IP地址中完成的,而该地址与家中连接的电脑的IP地址不同。
小明的爸爸马上意识到,他的电脑可能受到了黑客攻击。
他们立刻联系了电脑技术人员来修复电脑,同时,小明开始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电脑。
三、数学竞赛的胜利小明喜欢数学,这是他最擅长的学科之一。
一天,他收到了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的通知,他决定参加。
比赛中,小明遇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他一一解答,感觉非常过瘾。
比赛结束后,小明的成绩非常出色。
他和其他优秀的学生一起进入了第二轮的比赛。
这次,更复杂的问题出现了,但小明仍然沉着应对,最终赢得了这一轮比赛!第三轮比赛经过是最复杂的,小明的数学技能受到了最大的考验。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16篇小熊卖鱼。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市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
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
”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
”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
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
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其实,按照狐狸的算法是错误的。
如果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那么1千克完整的鱼就变成了(2 + 1+1)÷2 = 2元,而不是小熊原本的4元1千克,所以小熊吃亏了。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
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
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
小马虎奇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设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共有x只。
关于“0”的数学小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
他们使用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
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
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高斯的故事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
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
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
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 与100 加至 1 排
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2便得
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华罗庚的故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
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速算天才
还有一次,爱因斯坦生病,躺在床上。
他的一位朋友去看他,顺便出个题目给他消遣,那道算题是2974×2926=?
不料他刚说出口,爱因斯坦就算好了。
原来后者注意到74与36之和刚巧是100,因此可以利用一种速算法:29×30=87074×2=(50+24)(50—24)=1924把1924附在870之后,便得到了最后的答数8701924。
1846年,发现海王星的伟大天文学家亚当斯博士曾经向一个10岁的小男孩亨利·斯塔福德发问:“你心算一下,365,365,365,365,365,365乘以365,365,365,365,365,365是多少?”这个孩子咬着手指,转动着眼珠,不到一分钟,他给出了正确的答案:133,491,850,208,566,925,016,658,299,941,583,225齐拉·科尔伯恩是另一位善算的奇才,他是美国佛蒙德州一个农民的儿子。
当他8岁时,有人要他心算一下,816(上表16)是多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个答数是:281,474,976,710,656。
这使得考场里的学者们拍案赞叹。
这比心算奇迹究竟是怎样实现的?这些孩子到底使用了什么方法?历史上
都缺乏报道。
许多人都认为,这种天赋只是少数人所独有的,其他人根本学不会,也用不着去学。
此种看法未免太偏面了,有点近于武断。
我们并不否认,好多速算天才后来沦为普通人,但也不能据此而得出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