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基础上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多种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系由于内分泌及组织和(或)激素受体发生病理状态所致。
1、热情接待病人,安排床位,做入院介绍。
2、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糖尿病病人还要测量身高和腹围,记录在病历上并通知医生。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遵医嘱做好饮食、药物宣教。
4、协助留取化验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宣教。
5、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6、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更有利于维护病人健康。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征表现为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1、体位与休息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刺激的房间,保证充分休息。
合并甲亢心脏病或甲亢危象等重症病人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碘饮食),鼓励多饮水,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
病人腹泻时应食用含纤维素少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测体重(一般每周1次),如发现病人有高热、心率增快、烦躁、大汗、腹泻、呕吐等症状加重时,提示可能有甲亢危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肝功能损害等。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1.健康宣教2.药物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准确地给予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禁忌,遵从用药原则和操作规范。
3.疼痛缓解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常常伴有疼痛症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热敷、按摩、药物镇痛等。
4.饮食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宣教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选择脂肪摄入、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时进餐等。
5.情绪支持内分泌疾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护士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6.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内分泌系统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血糖监测、甲状腺超声、抽血、注射等。
护士应做好检查和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提醒患者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操作。
7.监测疾病进展和并发症护士应根据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检查、疾病指标监测和并发症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8.提供康复护理对于一些需要康复护理的内分泌疾病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体育锻炼、心理疏导、营养补充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9.保持环境安全护士应保持内分泌科病房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预防交叉感染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护士应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病房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和过度刺激。
10.持续教育和研究对于内分泌科护士来说,持续教育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内分泌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总之,内分泌科护理要求护士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细致的护理工作。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分泌系统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 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使用约束带。
2. 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1~2路,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节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3. 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 定期检测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
6. 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
7. 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
进清淡饮食,保证主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量用量不足、暴饮暴食、精神过度紧张等二、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 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保持气道通畅,配合医生抢救;意识清楚者给予葡萄糖或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2. 观察低血糖症状缓解情况,直至病人血糖正常、症状缓解,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ml。
3. 服用阿卡波糖的病人,出现低血糖时,需要服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
4. 低血糖症状缓解后给病人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
(二)健康教育当发现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时,有条件的应立即进行血糖监测来确认低血糖的诊断,防止病人跌倒、摔伤。
病人病情稳定后,与病人一起分析低血糖原因并进行低血糖自我管理教育。
第二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按内分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轻者可下床活动。
有心脏病并发症或出现甲亢危象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代谢性内分泌系统病人护理常规
(一)接入院处通知后,按病情需要作好准备,除病床单元所需物品外,危重病人应备齐抢救用物及药品,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
(二)热情接待病人,护送至床前,初步询问病情并常规测量 T、P、R、BP、身高、体重,作好记录。
(三)如病情许可,应向病人介绍病室环境、规章制度及主任与主管医生,护士长,专业护士姓名。
(四)交代休息级别(分级休息具体规定,按卫生部制定标准)。
(五)按医嘱给饮食并注意进食情况。
(六)病人入院 48 小时内,应留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七)注意病人的精神、思想动态,作好心理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八)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应向病人作卫生宣教及保健指导。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人院接待关注患者第一次用餐及用水,饇释第二天抽血及检查前注意事项,告知患者24小时内需留取血、尿、便标本行常规检查。
3.基础护理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加强患者生活护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对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协助其讲行基础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休息与活动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患者休息与活动,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住单间。
5.饮食护理遵医嘱根据疾病种类给予不同饮食护理,如: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应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根据体重情况适当减少总能量的摄入,尤其是超重和肥胖者;禁烟、酒,避免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排泄护理保持二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药或灌肠通便。
7.用药护理掌握内分泌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浓度、作用及副作用,注意用药前后的情况。
8.专科观察要点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测量生命体征、神志、血糖、血酮、尿糖、尿酮、尿量、身高、体重等;严密观察内分泌系统疾病各种危象的先兆表现;及时做好专科检查前后准备,正确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熟悉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
9.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及沟通工作,协助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10.健康教育针对专科疾病,实施患者健康教育。
系统性硬化病【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 )曾命名硬皮病、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全身结第组织病。
本病好发于20-50岁,男女比例为1:(3-4)。
2.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等多因素有关。
3. 临床表现常见有雷诺现象、乏力、双手肿胀僵硬、关节炎或关节痛等,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典型皮肤和各个脏器受损。
【疾病护理常规】1. 专科护理(1)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不适。
(2)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症状:有无吞咽困难、反酸、食管返流、胃烧灼、腹泻、大小便失禁等。
(3)如果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恶性高血压、头痛、呕吐、急性肾功能衰竭,提示发生硬化病危象,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2.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进食后不可立即卧床,应采取头高足底位,以减少食物返流。
对吞咽困难者,协助其进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3.休息与睡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4. 药物本病尚无特效药物,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
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观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和副作用。
5.心理护理本病因导致容貌改变及严重影响正常肢体功能,病人易产生悲观情绪,要多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6.卫生宣教指导患者穿宽松的衣服,戴手套穿厚袜子,注意保暖,皮肤应注意涂抹油剂。
【疾病出院指导】1.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保持安定的乐观情绪。
2.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改药、加减药,同时了解药物副作用。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防止肢体屈曲挛缩,坚持运动和理疗。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多见于青少年,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腺垂体功能功能减退症(西蒙-席汉综合征)是由于腺垂体缺血、坏死、肿瘤、炎症、手术等原因引起的腺垂体内分泌功能不足的一种疾病。
1.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神志、体重、睡眠、排便及活动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视野变化、视力变化。
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
(2)注意保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常表现怕冷,要注意保暖。
维持室内温度在20~28℃、湿度在50%~60%,定时通风换气,使患者感觉舒适。
要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偏低,可加盖棉被或用热水袋,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3)皮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皮肤粗糙干燥、色素减退、苍白、少汗、弹性差、要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受伤,干燥粗糙的皮肤涂抹润肤品保护,贴身应穿棉质透气的衣物,避免化纤类,避免穿紧身衣。
2、护理常规(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分级护理,有合并症应绝对卧床休息。
(3)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单易消化饮食,食物中要富含膳食纤维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4)心理护理:1)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患者身心变化较大,对之前的工作和社会角色适应力下降,会感到力不从心,对前途丧失信心,产生焦虑,恐惧或抑郁,应关心、体贴、尊重、支持患者。
2)患病后,患者不同程度出现第二性征消退,生理周期改变和性欲减退、性交痛,女性出现阴道分泌物减少,男性存在勃起障碍等影响夫妻生活,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在隐蔽舒适的环境下与患者一起分析、讨论压力的来源,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
3)动员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如丈夫(妻子)和儿女的支持。
4)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协助患者营造良好的病室氛围。
(5)让病人认识到随意停药的危险性,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不得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量易致欣快感、失眠;服甲状腺激素应注意心率、心律、体温、体重变化等。
(6)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有无低血糖、低血压、低体温等情况。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2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那么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重,病人入院时测量1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方案及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病历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
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与粪便标本送作常规检验。
8、严重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响,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作小结与总结。
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本卷须知。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或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病症、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根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平安,空气新鲜,室温18~20°C、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
加强平安管理。
做好根底护理。
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方案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规【概念】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两类,前者占绝大数,有遗传倾向,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抵抗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特征为持续高血糖,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疲乏无力等症状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护理措施】1、按一般内分泌护理常规。
2、遵医嘱给予DM饮食,限定总热量,固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比例,注意定时、定量、定餐,禁食甜食。
如有加餐,应适当减少正餐的主食量。
注意粗细粮的搭配,副食,荤素的搭配,鼓励病人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如魔芋和荞麦等。
以保证在保持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尽量供给病人营养全面的膳食。
3、向病人宣传DM的知识,使其认识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控制的重要性,了解高、低血糖的诊断、表现和预防措施等,以加强自我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应向其说明服用药物的时间是餐前、餐中还中餐后,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5、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每日测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指血血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需长期注射的患者,要教会其正确保管、抽吸和注射胰岛素,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6、做好病人口腔护理,坚持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应给予盐水纱球清洁口腔,预防口腔内感染。
7、做好足部护理,预防烫伤和坏疽发生。
每日给予患者温水泡脚,水温不能过热,以防因糖尿病神经末梢病变感觉减退引起烫伤。
趾甲长短适宜,鞋子以宽松跟脚为好,避免小鞋挤压脚部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坏疽。
8、做好皮肤和会阴部护理。
DM病人皮肤常感干燥发痒,应尽量避免粗暴搔抓,否则皮肤破溃后易感染且经久不愈,后果严重。
发病人要每日清洁会阴部,以防感染。
9、DM病人作热敷时要注意热水袋不能太热,并应以干毛巾包裹,以防烫伤。
10、DM病人虽不能任意进食甜食,但一般身边可常备些糖果或小饼干等,以防万一发生低血糖时能及时进食。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内分泌科是研究内分泌系统并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科室,主要以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
而中医护理在内分泌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辅助医生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内分泌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
1.中医辩证观察: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气色、精神状况、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判断疾病属于哪种病因、病位、病理性质,从而指导治疗。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面色有无发黄、发红、苍白等异常现象,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形态,以及脉搏的强弱有无异常变化等。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2.中药煎煮和服药指导: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结果,医生会给患者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而护士的任务就是煎煮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服药。
护士应该了解各种中药材的性味归经,熟知中药的煎煮方法和服药规则,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按时服药。
3.食疗指导:中医治疗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因为饮食与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阳虚体质的患者应多食温热食物,阴虚体质的患者应多食清润食物等。
同时,护士还应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食材,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讲究“养生”,即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调养身体,增强抵抗力。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生活习惯指导,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的卫生与规律,适量参加体育锻炼等。
这些习惯的培养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5.心理疏导: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心理状态也会反过来影响病情的发展。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解释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疾病,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6.定期随访和评估:护士应定期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另外,护士还要进行健康评估,包括观察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体温等的变化,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代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嘱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4.要求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取得合作,以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5.危象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设专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等不良刺激。
6. 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