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437.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秀这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
初读这篇课文,我感觉这篇课文比较难上,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情,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非常真挚感人。
学生的阅历浅,感悟会比较初浅,不深刻。
尤其是对四年级的学生,是否能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博大,对执教者真是一个挑战。
1、在情境中读。
学生只有沉浸于情真意切的情境中,方可读得“深情并茂”。
为此,在品读课文时,我精心预设了一段段唯美的导语,引领着孩子们的精神之旅,并外化为动情用心地朗读。
2、在感悟后读。
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自由感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这对母子之间的爱。
如学习课文第二段儿子说的一番话时,学生在感悟了母亲为了这个所付出的艰辛,体会到“重担”“翻山越岭”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们的朗读已力透纸背,也许孩子们已是文中的“我”,正在用朗读感受母爱呢。
3、要在读后加深理解。
感悟,朗读,理解,这是一条引导孩子阅读学习课文的良性循环轨迹,在感悟读后一定要再次创设问题情境,孩子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学习最后一段时,在引领孩子们悟读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时,再次诱发孩子的情感,让孩子说说:你想对母亲、对自己说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激情奔放,直抒胸意,情深至切。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即,教师的评价缺少有效性。
语文课堂上朗读指导中的评价至关重要。
学生朗读后要及时的给予评价,特别是对于那些读得不太好或者胆小怯场的学生,在指出不足时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在这点上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我做得还不够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做出有效评价的同时,把评价的面放宽,多去注意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老师也要表现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这样可以给其他学生一个暗示,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读书。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教学艺术博大精深、奇妙无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
在这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场所,如母爱创造奇迹般,我们也正不断地付出、反思、收获,努力地创造着教学的奇迹,让充满灵性的人与静态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学习内容13、第一次抱母亲(第1课时) 上课时间:总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流利地读课文。
难点:让大部分学生流利读课文,并能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学情调查1.认读生字词。
瘦小仰面责怪愧疚翻山越岭脖子摔倒轮流吩咐突发奇想突出强调:瘦、翻、摔、脖四个字的读音。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说一说。
(母亲的伟大,儿子的感恩等方面)3.你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
(词语的理解、长句的停顿和理解等)二、自主探究,读文习字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声音不一定要大,怎样读进去就怎样读。
2.画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展示交流:1.听写词语:轮流责怪竟然翻越瘦弱①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在作业本上默写。
集体订正。
②可以相机教学生字的书写。
让学生认清生字机构,记住字形。
③描红。
2.说说你搞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实在不明白。
三、合作探究,概括课文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课文第1和第5自然段)第一次因为护士要换床单,所以我抱了母亲。
(外部原因)第一次真正地,从心里想抱母亲入睡的,是最后第五自然段。
(发自内心)3.分段,概括大意。
4.展示交流: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注意力放在对课文事情的完整叙述上)②各小组说说段意后,指名汇报。
四、精讲点拨(课文第一自然段)师:年老的母亲病了,兄弟姐妹轮流照顾母亲,可以看出儿女对母亲的孝顺。
但一件偶然的事情——换床单,更让作者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无私及一生的辛苦。
1.请学生用心读第一自然段,从这一自然段扑捉到了哪些信息?交流:体会到子女对母亲的爱——母亲生病,轮流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