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音色,主观]浅析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主观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18.89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主观因素浅析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主观因素一、单xxxx簧管音色的主观意识(一)单簧管的由来(二)单簧管进化对其音色的影响单簧管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各个作曲家不断挖掘器潜在音乐表现力的双层作用下,使得现代单簧管表现出超强的表现力,适用范围非常广泛:1、音响上从无到有。
从PPp到fff,这在发音的角度上说是所有木管乐器都不能做到的。
2、音色上可以运用不同音区上的特点。
做到饱满、浑厚、柔和、明亮、清晰、辉煌甚至尖锐等等。
3、在表现力上可以做到不同的articulation(发音)。
比方说歌唱的、忧郁的、甜美的、纯洁的、诙谐的、灵巧的、悠远的、怪诞的等等。
二、建立培养单簧管音色的内心听觉音色其实就是人们对于声音的一种抽象性审美,因此每个人对于音色的审美标准便具有相对差异性。
相对于演奏者个人来讲,最根本的目的便是将内心听觉上完美的音色传递给听众,所以有效地培养音色的内心听觉显得异常重要。
演奏者对于演奏技艺不断提出更高更精准的要求,其实就是不断追求内心听觉上的进步。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来自于莫扎特创作的((0uintetinAInajorforClarinetandstringquartet}}、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以及单簧管的《sonata》等,将音乐的张力形象表现在调性上的对比游离;和声上由稳定转变为不稳定,在转变成稳定的过程;曲式结构上的组合等,这也代表着古典浪漫时期的最为显著的特征。
印象派作曲家逐渐转变其表现方式,从以情感表达为核心转变到对于光线及色彩的描述,因此利用和声以及配乐上的组合衔接,线条上混搭风格,从而创造出音响与音色上特殊的音乐效果。
三、身体因素的相互协调对单簧管音色的影响(一)嘴型相对于单簧管的演奏者来讲,演奏步骤非常简单,利用下嘴唇包住下牙,将笛头放入嘴中,上牙紧贴笛头便是单簧管演奏的基本嘴型。
下牙大致与簧片保持四十五度的夹角。
簧片震动的频率是与笛头含到嘴中的深浅程度相关的。
摘要:木管组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非单簧管莫属,其优美而又独特的音色,吸引着世界无数的爱好者。
在不同的地域,单簧管有着不同的音色,这需要我们这些学习者为之了解与探讨,进而了解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单簧管音色控制一般来说音色就是指声音的特色,它的形成是和不同地方的不同领域中的文化和语言等一些因素有关的。
即使现在有很多人都把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当成单黄管音色的一些特点,还有的就是明亮以及高亢的高音区,这类的特点的代表是木管组。
可是还想形成了法国式音色以及英国还有美国音色等,其中美国是一个多肤色人群组成的国家,多民族国家一般是由不同国家人组成的,所以有着不同的背景以及语言还有习惯等等。
我们所说的“美国文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例如鸡尾酒。
美国式的音色,是带有很多国家音色的特点,如带有英国式音色的宽松和德国式音色的饱满,还有法国式音色的明亮等,还具有黑人特有的节奏与个性。
著名的美国演奏丹尼尔·博纳德在单簧管的演奏方面对后世留下了很多经验,但是在实际上他用了30年的时间培养出了很多的单簧管演奏的人员。
博纳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早年是经过了巴黎音乐学院严格的训练,并且他还将法国音色的风格交给了自己的学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国式音色”受“法国式音色”的影响是非常的。
大批的演奏家因而在美国的到了培养,他们给个人都有录制了自己的很多唱片,并且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行,受到了我国人的喜欢,我们可以这么说他们是“美国式音色”的杰出代表人物。
对于搞音乐的人来讲,有两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感觉以及音乐。
我们只能用五感来识别音色,对于演奏者来说要想得到很好的音色就必修要有超强的鉴赏能力还有审美观,应该准确的说是在艺术鉴赏还有艺术听觉能力。
假如的你发音的感觉是e的话,那么发出来的声音一定会会是e的声音,如果要是感觉发出的是c的话,那么发出来的声音以一定会是c的声音。
如果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一个测试,首先,我们用e的口型来发c 的音,之后在用c口型发e的音,那么前者是发不出c后者是发不出e。
6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1特别要注意的是,用这种方法感受正确的嘴型时,两颊不能鼓起。
当熟悉吹气方式之后,就可以开始使用乐器练习。
吹奏方式与吹吸管的时候一样,也必须注意两颊是否鼓起,若是鼓起会使音色变扁,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吹奏长音是稳固嘴型的最佳练习方法。
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单簧管时会忽略长音的练习,觉得枯燥、无法长时间坚持练习,然而吹奏长音却是检验和调整嘴型的最好时机。
在长音练习中不仅可以通过吹长音感受嘴型的变化从而对正确的嘴型更为熟悉,也可以锻炼面部肌肉,使其习惯吹奏单簧管的感觉。
其次,藉由聆听自己所吹奏的每个音,可以了解不同音域所需要的嘴型调整,例如吹奏高音时会需要嘴型更为集中,或是低音需要更放松嘴部的力量,帮助吹奏者掌握音色变化。
(二)气息锻炼除了稳固嘴型以外,气息运用也会影响吹奏者所吹奏出来的音色。
吹奏单簧管需要使用腹式呼吸,亦即吹奏者以口吸气,在吸气的同时打开胸腔,肺部横向扩张,横膈膜放下,腹部向外扩展;反之,在呼气时胸腔和肺部则会收缩,并提起横膈膜,腹部向内收缩。
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藉由不同的身体练习来训练,例如模仿打呵欠的感觉、蹲马步感受呼吸、以手掌感受呼气的温度等,而以下两种则是笔者比较建议的练习方式:其一,将身体挺直,双手放置在腰上,张嘴吸气,以手感应是否腹部、腰部、背部有鼓胀的感觉;其二,以手指顶住腹部,吸气时手指用力往内推,腹部必须以同样的力道顶住。
这个方法除了自己练习以外,也可以请另一人帮忙顶住腹部,不论吸气或吐气,都不能被轻易推动脚步。
在使用乐器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呼吸的控制。
除了长音练习能帮助训练气息控制,还可以加入另两种练习方法:半音阶练习和音阶练习。
半音阶的练习须在节拍器的辅助下,以四分音符等于60的速度,从最低音开始每个音吹两拍,在气不足时才换气。
这个方式能帮助吹奏者熟悉如何控制气息,使音与音之间能更圆滑的衔接。
音阶练习则是在熟悉半音阶练习后再加入的练习方式。
单簧管音色的教学重点及常见问题作者:潘锐来源:《学术问题研究》2016年第01期摘要:音色是感情表达的主要手段,单簧管的音色构成要素和其他吹管乐器相同,在于口型和呼吸的控制。
所以,要获得优质的音色,就必须根据单簧乐器的特性,讲诉嘴型发音原理和呼吸方法,并讲解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关键词:口型;呼吸;解决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6)01-0087-03单簧管教学相同于其他乐器教学一样,是一种技能传授。
为了达到乐器演奏要求,学习者应学习的内容和教师应讲授的内容,这些都是为演奏服务的。
音色是一项最为基本,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项目,学习的最早,持续的最久,要求最高,变化比较多,也比较繁杂。
初学者需要掌握的音色,是比较正统的古典音色。
特点是比较饱满厚重,中规中矩。
口型和呼吸是产生音色的必要要素,缺一不可。
一.单簧管音色教学重点在于口型与呼吸口型,一般是指嘴部对笛头和哨片的控制,包括嘴部周围肌肉和口腔状态。
口型是单簧管吹奏的前提条件,涉及哨片的振动,影响单簧管声音的共鸣,及其音色的变化,也是教学中最先讲授的部分。
单簧管是单簧乐器,依靠笛头一面的簧片振动共鸣发音,所以需要下唇包裹住下牙,让下嘴唇充当间隔层,让簧片振动共鸣更容易和柔和。
同时,注意不要包裹过多,否则会影响上下嘴唇的密封,导致嘴角漏气。
上唇和下唇以及嘴角的肌肉需要绷紧,并贴紧上下颚,也就是常说的不能鼓腮。
上下嘴唇中间留出空隙出气,两边闭紧。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嘴部正常闭合是上牙在前,下牙在后。
单簧管口型是上下牙持平的,有的口型要求上下牙的位置要与我们生活中相同,但是这样的话,个人感觉会影响嘴角的闭合,还有就是下牙在后的话,按照单簧管的演奏情况来看,下牙的位置有些接近哨片的顶端(哨片越接近顶端,越薄),在口型固定笛头和哨片时,容易出现口风变小严重,影响气息通过。
口腔状态要保持开阔,以便气息通过口腔时更加畅通,一般发“嗷”的音。
单簧管与声学性能:了解乐器的音色与共鸣单簧管是一种受欢迎的管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共鸣特性。
它的声音温暖、优雅,并能够在音乐中发挥出色的表现力。
要了解单簧管的音色和共鸣,我们需要探讨它的声学性能以及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单簧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单簧管由管身、簧片和嘴管组成。
管身通常采用木质材料,如樱桃木或橡木,而现代单簧管则采用了塑料或金属材料。
簧片则由竹子或金属制成,它们通过振动来产生声音。
嘴管是连接单簧管和演奏者的部分,演奏者通过控制气流和嘴唇的位置来产生不同的音色。
单簧管的声音特点主要由其管身的长度和内部结构所决定。
短管的单簧管音色明亮、高亢,而长管的单簧管音色较为柔和、悦耳。
这是因为短管能够产生较高的谐泛音,而长管则能产生较低的谐泛音。
单簧管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声孔的位置和大小,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通过调整声道的长度和直径,演奏者可以改变单簧管的音色特点。
除了音色,单簧管的共鸣特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共鸣是指乐器在演奏时与演奏者的声音互相作用,形成共振,进而增强声音的体积和质量。
在单簧管中,共鸣主要发生在管身内部的空腔中。
当演奏者吹气进入单簧管时,气流振动和共鸣引起了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从而产生音波。
这些振动通过嘴管和簧片传递给空气,最终形成乐器的声音。
共鸣的频率取决于空气柱的长度、形状和材料。
在单簧管中,演奏者可以通过按下或松开音孔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调整乐器的音高。
通过控制气流的速度和嘴唇的姿势,演奏者可以控制振动的幅度和质量,从而影响音色的质感。
除了单簧管本身的声学性能,它还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声学关系密不可分。
单簧管是管弦乐队和室内乐团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它与其他乐器如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弦乐器等合奏时,产生了丰富多彩和谐的音乐效果。
单簧管在管弦乐队中通常扮演着旋律和伴奏的双重角色,既可以演奏出动听的独奏曲目,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形成和谐的音乐氛围。
在独奏演奏中,单簧管的声音经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单簧管的声音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单簧管是一种管乐器,具有独特的声音特点和表现力。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音域广阔而受到广泛喜爱。
本文将探讨单簧管的声音特点和如何描写它的声音。
单簧管的声音具有清澈而明亮的特点,它的音色优雅、柔和,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单簧管有着丰富的音域,从低沉的低音到明亮的高音,每个音区都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在演奏中,单簧管能够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如威严的长音、激情四溢的快速音阶和动人心弦的柔和旋律。
单簧管的声音描写需要通过形容词和修饰词来描述。
例如,可以用柔和、明亮、丰满、深沉、圆润等词来形容其音色。
同时,单簧管的声音也可以用感人、激情、优雅、威严、抒情等词来描写其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此外,单簧管在不同演奏技巧的运用下,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特殊的音效。
比如,通过舌音、颤音、吹气声等技巧,单簧管的声音可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鸣、波浪声等等,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描写单簧管的声音需要用到形容词、修饰词和音效词汇,同时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感官细节来传达单簧管所表现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对单簧管声音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个美妙的乐器,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框架,有助于提升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单簧管声音描写的讨论: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单簧管声音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正文:2.1 单簧管的声音特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单簧管音色的独特特点,包括其音域、共鸣管的作用以及音色的明亮与温暖等方面。
2.2 单簧管的声音描写: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们将通过用语言描绘、比喻、形容等手法,尽可能真实而生动地描绘单簧管的声音特点。
我们可以从音色、音量、音调、音质等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将读者带入单簧管声音的世界中,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独特的音色之美。
单簧管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的乐器,其音色的区别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1. 品牌:不同品牌的单簧管会使用不同材料和生产工艺,因此其音色也会有所区别。
例如,以黑木为材料的Buffet Crampon单簧管音色较为温暖和柔和,而Yamaha单簧管则更注重其音色的清晰和明亮。
2. 喉音管和嘴管:单簧管由喉音管和嘴管组成,喉音管的长度和形状会影响音色的高低和明暗,而嘴管则会影响音色的柔和和刚劲。
一般来说,喉音管越长,音色越低沉;越短,音色则更清脆。
3. 簧片:单簧管使用的簧片由芦苇制成,因为每块簧片的生产工艺和材料不尽相同,所以它们在振动和响应方面也不会完全相同。
有些簧片响应灵敏,音色更为明亮,而另一些则更柔和,缺点是容易磨损。
4. 表演者:单簧管的音色也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个人风格有关。
不同的演奏者在演奏时,会对音色的气息、节奏和感情作出不同的表达,因此他们所演奏出来的音色也会有所区别。
总体来说,单簧管的音色因素众多,所以每种单簧管都有着其独特的音色。
演奏时需要根据自身的表现需求和音乐类型选择适合的单簧管。
浅谈单簧管音色影响内在因素作者:卓玛措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7期【摘要】单簧管是一种木管类乐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浑厚的低音同时又带给人一种神秘的忧郁感和朦胧感,中声区则比较明亮,在吹奏的时候给人一种活泼、跳跃、自由的感觉,高声区音色较为尖锐,带给人一种狂野、宣泄、极致的感觉,丰富的表现力致使单簧管的运用比较广泛,是交响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单簧管的吹奏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习乐器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自己吹奏的作品虽然在节奏和音准上都做到了,但出来的作品音响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那么其原因在哪?本文通过探究分析寻找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一些内在因素,从而对单簧管学习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音色;单簧管;内在因素;气息【中图分类号】J621.4 【文献标识码】A一、单簧管发展概述单簧管的前身是由一种古代的牧笛发展而来,最初材质为竹,在竹质的管子上加装一个有芦苇制成的簧片,这就是最早被人们认知到的单簧管。
早期的单簧管比较短,这就直接导致单簧管音域较窄、音色较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交响乐团中常常作为一些高音乐器的辅助演奏乐器。
在历史的演变中单簧管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18世纪初,约翰·克里斯托弗·登纳(德)制造了一支具有现代乐器特征的单簧管,该单簧管具有7个音控2个健子,开始可以演奏部分半音,极大地增强了单簧管的音色。
1791年约翰·科沙弗叶·列费代尔教授继续研究和开发单簧管,在上面装了6个音键。
1812乐器制造家伊凡·米勒又继而给单簧管装上13个键子,很好地解决了单簧管在发音上很多困难,给单簧管带来一次飞跃性的发展与跨越。
随着单簧管本身进一步的改良和发展,音色和音域也不断得到解决,大量的单簧管的音乐作品也涌现出来,共同推进了单簧管艺术的发展。
二、单簧管演奏中气息的控制和运用单簧管作为一种吹奏的器乐对于气息的控制和运用可谓是演奏的重中之重,也是单簧管学习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技巧,气息的控制和运用会直接影响我们吹奏出来的音色,从而影响作品的听觉和艺术效果的表达。
单簧管音色的控制与吹奏技巧单簧管是一种管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特点。
要想掌握单簧管的音色控制与吹奏技巧,除了需要良好的音乐基础和技巧训练外,还需要深入了解单簧管的结构和演奏原理。
本文将从单簧管的音色特点、音色控制的方法和吹奏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可以用“柔美”、“温暖”、“富有表现力”等词语来形容。
这得益于单簧管独特的音色形成机制。
单簧管的喉部有一个独立的哨片,当气流通过哨片时,哨片的振动会产生声音。
而单簧管的共鸣腔体则会对声音进行谐波加强,使其音色更加饱满。
二、音色控制的方法1. 舌位和气息控制:单簧管演奏时,舌头的位置和气息的控制是影响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舌尖触碰哨片会使得音色清晰明亮,舌尖离开哨片则可以产生柔和的音色。
吹奏时要注意气息的稳定和均匀,通过调整吹气的力度和速度来控制音色的明暗和强弱。
2. 唇位和气息控制:唇位的调整也对音色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调整口形、唇形和唇压的力度,可以改变音色的明亮度和柔和度。
同时要注意用腹式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和流畅,不断调整气息的压力来控制音色的细微变化。
3. 管内音孔的覆盖:单簧管的音孔有多个,通过手指的覆盖和控制来改变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明暗。
不同音孔的组合和打开程度会直接影响音色的变化。
演奏时要灵活运用指法,准确地控制音孔的开合位置和力度,以达到所需的音色效果。
三、吹奏技巧的要点1. 姿势与颈背:吹奏单簧管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颈背挺直。
合理的姿势能够帮助气息的流畅和稳定,同时有助于指法的准确和手指的活动自如。
2. 舌尖与哨片的接触:舌尖与哨片的接触应该轻柔而准确,舌尖离开哨片的时间和力度要适度控制。
这样可以使得哨片的振动更加灵敏,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色变化。
3. 音孔的控制与转音:吹奏单簧管时,要灵活运用指法和手指的协调动作来控制不同音孔的开合和转音。
要熟练掌握不同转音指法,并进行反复练习,以确保转音的准确和流畅。
4. 吹奏技巧的练习:吹奏单簧管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特别是对于高音部分和技巧性的乐曲,需要注重各种技巧的练习。
浅析单簧管的声音特色及其画面感浅析单簧管的声音特色及其画面感文\黄小珊搞■:单簧量吴有广阔的音域,其声音清晰浑厚,饱满.独特的音色特点使它演奏出的由日富有画感,井随羞电影业的发展,不断渗八到影视作品中,在刻画人糟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午方发挥极大作用,越来越受到导演的青昧.关■调:音色特征模仿性自感单簧管产生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欧洲起源于古希腊.有人把单簧管喻为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术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音乐象柏辽兹曾生动地描述过单簧管的声色特点~在音乐的发生增强.减弱和消失方面单簧管是最理想的乐器.因此它具有造成飘渺深远,空谷回响余音缭绕薄暮昏翼等效果的可贵性由此可见单簧管在演奏上有着音色优势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和画面感.一,●簧蕾的音色特点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单簧蕾只是用来演奏乐曲中的和声部.1788年莫扎特在第39变响曲中写了单簧管的独奏乐句使单簧管独特的音质进八人们视线.随着乐器的不断改进演奏水平逐渐提高单簧管的音域也有所宽广20世纪50年代末先锋派作曲隶与单簧管演奏家共同摸索出演奏复音四分音等新技法并认为当时只开发了乐器真正声源的一部分.单簧管独特美妙的音色无论在交响乐队室内乐队爵士乐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各国语言文化风俗等不同单簧管的音色形成了不同种类的风格如法国式英国武~德国式美国式等音色而其中美国式成为管乐演奏中的主流.其演妻出的声音特点也浑受其文化的影响演奏出的效果澶染一种轻松欢快.优雅而不沉闷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单簧管音色的表现力十分强烈所能表达的情感领域也非书宽广.它拥有近四个八度的辽阔音域.而且在演奏旋律音阶.琵音跳音等方面也表现出色正是由于其在演奏技巧及声音特色上的突出优势Ⅱ习量河之声Y~LJ-OWRIM'~RDFT5oN.2a11年1搠音乐家大胆地将其用于对自然声音的模仿有学者认为人类本能具有一种抽象冲动在抽象冲动中人们功利需求的单个外界事物从其对他物的依籁和从属中解放出来并根除它的演变从而使之永恒.而单簧管音色的表现力可以使听众联想到相近的自然事物使感情自然转移到所乐曲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之中从而体会到一种审美之感最后虽然单簧管的每个音区都有独特的音色特征但是还需要各音区的声音统一方能有浑然体的音色艺术效果例如爵士乐曲风格中高低音常保持圆柱型的高低音音色的统需要高音和低音的音色也一样宽厚如果音色效果如金宇塔型低音宽而高音窄则会影响整部乐曲的声音及画面效果".而民族音乐风格中如《驴车》《逗鸡》等作品充分显示了单簧管的音色模仿性模仿驴叫公鸡打鸣的声音.=.簟簧警的一面矗单簧管的独特音色效果决定了单簧管的演奏更具画面感.所谓画面感(或称画面效果)即是演奏者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结台对作品的理解为乐曲设定一定的情境赋予它一幕幕画面画面的运动随音乐的起伏而变换.例如单簧管协奏曲《帕米尔高原*第一曲乐章的演奏中音乐所赋予的画面给人展现了丝绸之路上一队缓缓而来的商队留下的那渐渐远去的背影和一串串脚印单簧管的画面感使它在电影中逐渐被发掘与运用.首先从单簧譬音乐的本质来讲具有极高的概括能力.即它能表现人物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和情绪起伏借音乐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是电彩重视单簧管音乐的原因.电影创作中.作曲家首先要考虑音乐与影片的情节画面氛围的统一使音乐在受影片的约束下完成主题思想的表达可以说单簧管音乐与影片的融合提高了电影的艺术表达效果.其发电影由不同的节奏感组成如人物心理的主观节奏电影叙事的客观节奏观众的心理节奏等.单簧管音乐的艺术形式可以能够满足这些风格需求迎台不同的场景例如电影中单簧管的演奏可以始终充实着剧情的发展即使观赏完一部影片其中的音乐能唤起人们对电影画面的记忆给观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影视作品中许多以抒情怀I19为主题的电影运用单簧管的演奏极具表现力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及情绪为影片增加艺术效果.可以说单簧管音乐与电影的渗^越来越受到导演的青睐其发展空问也是广阔而赋有潜力的.单簧管音色特点决定了它对生活对艺术具有强烈而丰富的表现力作曲家又借用萁音质上浑厚,深沉清晰等优点在各种韪材的谱曲中予以发挥其声音的模仿力更加强了音乐的活泼与生动为音乐人情感的表迭提供了宽阔的表达空间.当然任何艺术的表述与传达都需要有艺术家的赡受与理解只有浑八感受乐器本身的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再加上平日不间断的指法气息等技巧练习单簧管会被演赛出更多优美的旋律也会被创作出更多富有生命力表现力地优秀曲目.最后随着大众艺欣赏水平的提高单簧管本身所固有的高贵优雅的音色品质定会使其演奏出现在更多的艺术休闲场所其发展与创作空间也是十分广阔的朝中国零具警力衄章艺术杂志注释:1【德】沃林格《抽象与移情一一对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金城出版社20{0172赵国强《初谈单簧管教学中的音色模仿及基础练习》载自《黄河之声》2010年06期3郑宏《论单簧管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载自《电影文学》2010作者简介:黄小姗2009年任教母校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专职教师荣誉:2008年哨片公司V ANDOREN公司授予最年轻的艺术顾问荣誉称号.西安音乐学院青阿之YELLowRlvERoFTHEsoNG2011年1期皿。
内外因素对单簧管音色的影响作者:戴致川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2期摘要:单簧管是木管乐器中重要的乐器之一,因其为黑色又称黑管。
其温柔甜美且富有表情的音色是非常迷人的,要取得优美动听的单簧管音色是要具备多方面因素的,比如说哨片、笛头和乐器的适当更换,还有正确的口型、舌头的运动、气息的控制还有听觉的调整。
这些因素的完美运用与结合是可以启到非凡的音色效果。
想要完美地表现高质量的单簧管音色,我们就要不断地努力揣摩和练习,才能使单簧管有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更圆满地表达音乐作品内容。
关键词:单簧管;音色效果;音乐表现力自17世纪单簧管问世以来,它温柔甜美且富有表情的音色及辉煌华丽的技巧,使其成为了最迷人的乐器之一,备受各国作曲家、演奏家的寵爱。
如今20世纪,国内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但在众多爱好者中仍然有许多人在起步时就没有使用正确的练习方法,导致重复错误越陷越深,无法提高专业水平。
那如何获得高质的单簧管音色,我想就有关的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硬件条件的改变单簧管音色的调整,我们可以在乐器本身上找到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乐器本身的质量、笛头的好坏、哨片的厚薄程度等等,这些都是决定音色的重要因素。
借助良好的硬件措施,帮助我们改善音色,提高的演奏水平。
1.哨片——单簧管唯一的消耗品一个好哨片应音色柔和圆润,容易控制,既有弹性又有共鸣,最好外观也同样出色。
它是单簧管唯一的消耗品,需要经常更换。
哨片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软硬程度,它们的软硬,湿度,吹奏感,都直接影响最后音色的表现效果。
选择哨片的时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哨片。
我们可以看哨片的纹路,对着光,就可以明显的看到纹,纹路分布均匀、细密,就说明音色动听,振动会很充分,发出来的音色也比较结实;分布不均匀的或哨片上有节的哨片,就说明振动不均衡,而且也很难吹奏。
2.笛头仅次于哨片之后的,就是笛头了:①笛头的风口有大也有小,风口越大发音需要的气息也更强劲,比较适合薄哨片演奏。
单簧管正确音色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作者:李君义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1期(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大同 037000)【摘要】音色是音乐感动听众最直接的载体,单簧管发音教学的第一步就应该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色概念,这个问题一直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是单簧管教师们需要探讨、研究的首要问题,并且要把这一问题应用于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得到实现。
【关键词】音色培养;气息方法;正确的口形【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气息与音色的关系在单簧管教学中气息的运用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气息是单簧管演奏发声的动力来源。
正确自如的气息方法运用对演奏的音色起着重要作用。
在单簧管演奏中气息的运用主要是指吸入气息和运用气息。
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吸入气息的位置是正确的,但由于使用气息上的方法上不正确,导致演奏出的音色没有丰富的表现力。
下面我将重点论述在演奏过程中气息的运用原理与技巧。
单簧管的发音原理是:气息在进入管内时不是以钴锭地形态存在,而是以运动的方式,也就是说气息在气压的作用下转变成气流,通过吹嘴进入管体后使哨片的顶端产生振动,从而使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气压和气流的控制对音色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们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容易出错。
如何使气息转换成气流并伴随一定的气压而存在呢?首先要了解演奏的呼吸原理。
单簧管演奏最常用、最科学的气息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因为人在直立时自然吸入肺部的气息量,在演奏的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只有通过腹部的肌肉与横膈膜肌肉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演奏者吸入更多的气,来保证演奏的需要。
那么如何使用气息呢?对于横膈膜我们没有直接的感受,特别是有关呼吸的横膈膜肌肉只是向下用力,把气息吸进肺中。
当我们演奏时,自然被腹部肌肉向上推动那么腹部和横膈膜就成为两组对立的肌肉,腹部肌肉与横膈膜肌肉相互作用同时挤压气体,使气息产生压力,以气流的方式进入管内,使哨片与管内空气柱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浅谈如何掌握单簧管的音色音色的形成与各国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等有关,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单簧管音色的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但还是形成了“德国式音色”、“法国式音色”、“英国式音色”等等。
美国是一个由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自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语言、习惯等等,在这种环境中混合产生了所谓的“美国文化”,就像鸡尾酒。
“美国式音色”既带有“英国式音色”的宽而松弛、“德国式音色”的饱满而暗,又带有“法国式音色”的清新而明亮的因素。
在美国单簧管演奏方面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演奏家是丹尼尔·博纳德(189 斤一1979 ) ,实际上他培养了从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整一代乐团的单簧管演奏人员。
博纳德早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受过正规训练,他将法国风格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样实际上所谓“美国式音色”受“法国式音色”影响较大。
当代美国有代表性的单簧管大师有M 队chellli 云e Dav - ids 址fr 运加舒加劝面。
他们在美国培养了大批演奏家,他们各自录制了很多唱片,在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人听到过他们的录音,可以说他们是“美国式音色”的代表人物。
感觉与声音对搞音乐的人来讲,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人只能用五感中的听觉来识别音色,对达到音色质量有很大作用的是演奏者的音色鉴赏能力和音色听觉(也包括审美观),确切的说是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听觉。
如果你的发音感觉是E 的话,发出来的声音肯定是E 的声音,如果发音感觉是O 的话,那么发出来的声音肯定是0 的声音。
我们对此不妨做一次实验:用E 的口型发0 ,用O 的口型发E ,那么前者是发不出0 ,后者是发不出E 的。
进一步的讲,口型的松紧,关系到声音的松紧、气息的运用,关系到声音的薄厚,但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听觉。
声音练习1 .呼吸:呼吸在我们的身上是这样自然,我们甚至不会真正的想到它。
对一般人来讲,呼吸是生命的延续,但对管乐演奏者来讲,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呼吸就是动力。
浅谈怎样使单簧管发出好的音色单簧管是木管乐器中重要的乐器之一,因其用一个簧(芦竹)片故称之为单簧管,因其为黑色又称黑管。
单簧管在管乐队、交响乐团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单簧管善于表现色彩鲜明的乐段、单簧管的低音浑厚优美,中音区略带鼻音音色,高音区明亮,我们在学习和演奏单簧管的过程中音色是练习和演奏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们怎么样才能使单簧管发出好的音色呢?一、要有好的乐器好的乐器对一名学生和演奏者来说起着一定的作用,首先是一定要有一支木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国产和合资的乐器厂出品的单簧管用的都是胶制的。
这种胶制的单簧管在价格上比较便宜,几百块钱至几千块钱的不等。
但是这种胶制的单簧管一般的音色都比较薄,听起来没有木管的音色结实,各个音区都无?法和木制的单簧管睥睨。
尤其是低音区,我试过很多的单簧管,大多数的胶制单簧管的低音区都比较薄,由于胶制的单簧管震动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发出的音色就没有木管那样既结实而又有弹性。
所以,有一支好的单簧管对音色的好坏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
二、要用适合自己的哨片哨片对于每一位单簧管演奏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哨片是由芦竹制成的,我们在选择哨片的时候,在材料上我们要精心地挑选,因为有一些原材料是选自生长中比较好的,这样的材料竹桶比较成熟(成熟的竹筒发金黄色,略带黑色斑点),这样做出的哨片震动比较好,而且不易老化,所以用的时间也较长,而一些不好的材质作出来的哨片对于湿度的要求非常明显,练习一会儿就变软了。
这样的哨片震动也不会很好,同时也很容易使口型发生变化,既达不到练习的效果反而使人适应了错误的口型,同时因人而异每个人使用的哨片都不一样,因为口型虽然大致相同,但细微之处还是有所不同,所以嘴唇接触的哨片的多少就有所不同。
所以即使是很好的哨片,我们拿过来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修理,使其和我们的口型相吻合。
对于初学者和音色较为薄的练习者来说,这里笔者建议使用稍微厚一点的哨片,这样的话可以使口型和气息更加有力。
浅析影响单簧管音色的主观因素单簧管属气鸣乐器中西洋管弦乐器木管组,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而富有表现力,可以演奏变化幅度大、风格迥异的乐曲。
单簧管的音色作为单簧管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其特点灵活多变富有戏剧性。
单簧管低音区音色浑厚有力、中音区圆润、柔和富有歌唱性,高音区清澈、明亮并与中低音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特质决定了单簧管的音色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多样性。
在单簧管及其演奏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语言、地域、学派来划分的不同音色特点,以声音浑厚雄壮的德国式音色;柔和浪漫的法国式音色及奔放自由的美国式音色最具代表性。
此外,不同的演奏者通过主、客观的调整、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的音色,表现出演奏者独特的个性及音乐鉴赏力。
影响单簧管音色的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无法通过演奏者主观控制及改变演奏方法来调整音色的如乐器、哨片及其他硬件因素。
选择一件性能卓越的乐器可以最直接的对音色产生影响。
具有精良做工的单簧管本身就具有良好的震动和发音条件,可以充分发挥出演奏者对音色的控制能力。
哨片也是影响单簧管音色的重要因素,被誉为单簧管的声带。
演奏者通过将气源源不断地送入放有哨片的吹嘴使哨片产生震动进而发出乐音。
此外有些演奏者通过调整吹嘴型号,更换卡子、二节管及喇叭口来调整音色,这些硬件上的改变加在一起构成了影响单簧管音色的客观因素。
对单簧管音色产生影响的客观因素确实存在也很重要,但绝不应对这些客观因素产生依赖。
一味地追求硬件上的性能会使演奏者偏离追求单簧管音色的本质,即以演奏者为主体通过演奏方法的调整产生符合自我审美的音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音乐审美观。
同时,过分的追求客观硬件上的提高还会影响演奏者对单簧管音色的调节和控制能力,长久下去势必对演奏能力产生影响。
吹出好音色应该从演奏者自身的控制能力出发,通过对演奏方法的调整找到最佳的发音震动点进而产生好的音色。
演奏者应增强对客观因素的控制能力。
控制能力越强对客观因素的要求就越宽松,有时甚至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这种能够影响音色的控制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演奏者对音色的驾驭能力,是可以通过演奏者主观意识控制、通过练习和调整来获得的。
影响和改变这种控制能力强弱的因素我们称为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气息、嘴型及口腔调整这三大方面。
一、气息气息对于单簧管演奏而言就如同汽油与汽车、电与电灯的关系。
单簧管的发音根本就是依仗将一定力度的气流从吹嘴送入乐器与哨片产生摩擦,进而使哨片及管体形成循环的振动发出乐音。
发音能量的大小由送入乐器中气流强度决定,气流越集中、越强大所产生的振动越充分产生的泛音越丰富,泛音越丰富音色听起来越饱满、结实。
所以能够演奏出充分、均匀的振动是产生丰富泛音的基础,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气息运用方法。
在单簧管演奏过程中呼吸的含义不仅仅是维系生命的生理行为,而是一种要达到单簧管发音要求的控制手段。
呼吸一般有三种,既胸式呼吸、复试呼吸以及混合式的胸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在呼吸时胸廓隆起,胸腔膜向外扩展,由于空间限制进气量小且容易造成音色紧张;腹式呼吸注重使用横膈膜来加强呼吸强度, 吸气时横膈膜下移肋骨下沿向外扩展腹部隆起,呼气时肋下沿收缩横膈膜从下往上均匀地挤压肺部使呼出的气体更有力量。
腹式呼吸虽然突出腹腔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呼吸时最自然的呼吸状态。
这种呼吸方法进气量小会造成胸腔紧张,感觉气憋得慌。
混合式胸腹式呼吸集合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优点,充分利用了胸腔及腹腔的空间。
吸气时身体自然放松,既不刻意突出胸腔的作用,也不刻意抑制胸腔呼吸将其向下拉伸造成胸腔紧张。
胸腹式呼吸吸气时身体自然放松,同时打开胸腔和腹腔并尽可能深地去呼吸。
同一时间将横膈膜自然地向下拉伸,腹部脏器空间压缩腹部隆起为肺部提供更多的空间以吸入空气。
当感觉腹部被气胀满时很自然地继续呼吸直到腹腔和胸腔都装满气息为止。
通过横膈膜下移的动作,胸腔下部空间扩大,肺部可吸入更多的气息,达到肌体肺活量的最大值。
在完成了吸气动作感觉整个身体都灌满了空气之后,要做的就是要有支撑地向外呼气,这个动作是使演奏时气息集中音色丰满的关键。
支撑呼气的关键在于,身体吸满气体之后不要一股脑地释放出去,而是通过收紧腹部及腹部两侧的肌肉造成一种憋气的感觉。
支撑呼气是通过绷紧腹部肌肉加强对横膈膜的控制,从而达到科学、逐渐而均匀地将气呼出的方法。
支撑呼气时的感觉不是腹部用力向内挤压将气排出的感觉,而是腹部肌肉向外支撑尽量不让肚子瘪下去感觉,如像有外力向腹部挤压时受挤压部位条件反射式的去抵抗时的感觉。
在支撑着气体慢慢呼出的同时,隆起的腹部会由于肺部气体的排出、横膈膜位置的上移而逐渐恢复直到瘪下去。
当感觉身体里的气被排光时整个一次呼吸动作完成,这时身体应恢复到自然放松的状态,从而继续进行吸气动作进而不断循环下去。
胸腹式呼吸是公认的最理想的呼吸方法。
想要通过气息的饱满、集中来吹奏出好的音色就需要掌握好胸腹式呼吸,将参与呼吸的肌肉组织训练的十分灵活、协调。
二、嘴型明白了单簧管的发音机理和气息在整个发音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一般的演奏者就可以演奏出比较像样的音色了。
但这只是发出饱满、集中音色的第一步,只有通过音色调整过程中最复杂最多变性的嘴型及口腔调整才能使音色达到最佳的状态。
必须指出的是关于嘴型、口腔的调整会根据学派和个人对音色的审美观的差别呈现出不同的要求,演奏者必须结合自身条件与审美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
嘴型是指我们在演奏单簧管时上下嘴唇及周围肌肉群所呈现出的形状。
科学的使用口轮匝肌、嘴唇与吹嘴、哨片相互配合,使发音震动达到理想状态是每个演奏者对口型调整所设定的目标。
嘴唇是口型、口腔调整活动中唯一接触振动发生器(哨片)的身体部分,它的作用是在保证气流输送过程中身体部分与管体部分连接的紧密性前提下尽可能的帮助振动发生器产生均匀与充分的震动。
口轮匝肌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与支撑的作用。
从表面看下巴会呈现出向下拉平的状态,而嘴角两侧会呈现向两侧拉开的状态。
这种有一定张力的肌肉表现是为了更持久更稳定的控制嘴唇使发音一直平稳、均匀。
在演奏时上唇在带有一定向内收力状态下放在吹嘴上切面的1/2 处上,牙齿直接放在吹嘴上切面外端的 1/3 处,下唇微收、将哨片斜面的 1/2 处以自然松弛的状态放在有少量嘴唇肌肉覆盖的下牙上。
这一过程中上下牙齿的咬合对齐,下巴会有向前伸的感觉。
整个口型动作要在自然、松弛的前提下微带张力,要做到即可以充分发挥控制能力又不影响到哨片的震动发音,不能过于僵硬要做到张弛有度的效果。
不同的演奏者根据个人条件及审美等因素的差异会对嘴型及含住吹嘴的位置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派之间因为对音色理解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如:法国式的音色讲究清脆明亮、柔和轻盈,正如法语给人的感觉,口型比较强调嘴角向外的拉伸力量,嘴唇呈扁平状、下唇肌肉偏硬,一般不会将吹嘴含进去很多。
这样的嘴型发音灵敏度较高,吹高音很轻松;德国式的音色讲究浑厚结实、集中抱团,也正如德语给人的感觉。
德国式的口型比较强调松弛集中,嘴型为 O 形或椭圆形,上下嘴唇在一定张力的状态下富有弹性,一般会将吹嘴含的比较深。
德式的口型发出来的声音圆润结实。
三、口腔口腔、舌头及喉部的形状变化可以有效地改变和控制气流进去吹嘴的集中度与形状。
口腔是演奏过程中重要的震动腔体并与鼻腔、头腔产生共鸣联动。
舌头在演奏时的形状可以调节气息的走向使气流紧贴软腭前进,进而获得更多的鼻腔、头腔共鸣。
喉部的开合程度决定了音色的走向、调节音色的明暗,并对音高产生影响。
在演奏过程中口腔及整个喉部始终要保持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这种状态的感觉就如同我们打哈欠时的感觉。
放松是为了获得更好更自然的震动,口腔及喉咙紧张演奏出的声音也是紧张的。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演奏过程中口腔处于放松状态但两腮的肌肉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控制力绝不可鼓腮演奏,一定要保证气流饱满以气柱的形式直接灌入吹嘴才能有足够的力量使哨片充分震动。
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对音色的影响常常会被忽略,但实际上舌头在口腔中有很强大的调节作用。
一般的说法认为在演奏的过程中舌头松弛的放在哨片下面即可,这样的认知并没有错,但发挥不了舌头的调节功能。
正确使用舌头来调节音色的方法是在演奏时将舌头根部向上隆起、舌尖下压,通过舌头根部的隆起可以使气息通过气管到达口腔的通道变窄气息更加集中,当急促的气流通过舌根与软腭之间形成的通道时,舌头的隆起会成为气柱与鼻腔、头腔产生共鸣的跳板进而影响物理震动的丰富性。
舌头的隆起程度决定了气柱的集中度和鼻、头腔产生共鸣的大小,演奏者可以按照自我意识进行调节,下压的舌尖也为触碰哨片提供了便利。
喉咙的开合程度以及形状是声音产生色彩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气流流速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演奏者会选择一种适合自我音色审美的口腔形状来演奏以达到审美要求。
以字母O 的形状来演奏是大多数演奏者的选择,这种形态发音点靠后音色厚实很有歌唱性,但笔者更推荐用 HO 的发音来演奏,这是因为 HO 的发音形状与 O 字发音具有相同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喉咙打的太开或者太靠后所造成的音准问题。
喉咙是气息在横隔膜的支撑控制下由肺部经气管到达口腔的拐点,是一道自由控制气息的阀门,只有自然松弛的状态才能在气息运送的过程中发挥其音色的调节作用。
反之,如果喉咙紧张、送上来的气息受到压迫,音色也会变得失去韧性变得干涩而毫无灵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气息、嘴型及口腔三大影响音色因素的调整,演奏者可以获得优美动听的音色。
与影响音色的客观因素相比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是影响音色的主要原因。
能够把握、驾驭好主观因素是每一位合格的单簧管演奏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充分的了解其中的原理、不断探索实践,才能追寻到符合表达演奏者音乐审美的音色,为演奏者的音乐诠释披上一层的绚烂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