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文言文比较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99.27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文言文《卖油翁》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列《卖油翁》《南方多没人》两个文段,完成15-18题[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5.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断2处)(2分)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16.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o(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18.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答案:1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16.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关键词“矢、但、颔、日、道”等词漏译、错译一个扣1分。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蔽,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颜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宋欧阳修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涂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绝:断,断绝。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既:已经。
D.掇.幽芳而荫乔木掇:收拾。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C.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D.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甲、乙两段文字的相同点有哪些?(23-24九年级上·山东威海·期中)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材料一】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
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有王四者,以学闻。
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
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
……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
使者以记上进。
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
经历,官名。
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
③伎:泛指歌舞表演。
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
⑤剙:同“创”。
⑥旌:表彰,显扬。
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围绕提纲,展开讨论(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
少读书,不务章句。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文言文《孙权劝学》和《清端居罗城》比较阅读清端居罗城清端①居罗城久,从仆或散去或死,罗人益怜之.,每晨夕,集问安否,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耶②清苦,我曹③供些少盐米费耳。
”笑辞曰:“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④,奉汝父母,如我受.也。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言:“阿耶人来,好将物安家去。
”又进金钱如初。
又笑谢曰:“此去吾家六千里,单人携赀⑤,适为累耳。
”麾使去。
比.⑥迁知.合州,罗民遮道呼号日:“耶今去,我侪无天矣。
”追送数百里,哭而.返。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减)【注】①清端:指于成龙,清初名臣、循吏。
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赐谥“清端”。
②阿耶:同“阿爷”。
③曹:辈,等。
(下文中的“侪(chái)”意思同此)④旨:味美。
⑤赀:同“资”,钱财。
⑥比:等到1.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笑辞.曰蒙辞.以军中多务B. 罗人益.怜之自以为大有所益.C. 如我受.也恐前后受.其敌D. 比迁知.合州人不知.而不愠2.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人益怜之.B.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刀劈狼首C.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追送数百里,哭而.返D. 蒙乃.始就学去后乃.至3. 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每天早晨和傍晚,民众都集体过来向于成龙问好,还有人拿着金钱跪着进献B. 百姓向清端进献两次金钱都是要为他提供买盐和米的费用为理由.C. 于清端两次拒绝百姓的理由都不相同并十分合乎情理D. 从于成龙两次拒绝百姓进献金钱,在他晋升时为他送行可以看出他是位清正廉法,十分亲民的好官.4. 下面这个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B.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C.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D. 一日│闻其家人来│民奔哗庭中5.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去吾家六千里,单人携赀,适为累耳。
文言文对比阅读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比阅读不同的文言文作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领略其魅力,洞察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对比阅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作者在相同主题下的独特表达和思考。
比如,同为描写山水之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有着迥异的风格。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通过对鱼的细腻描写,烘托出小石潭的清幽宁静,作者的心情也随之略显孤寂。
而《醉翁亭记》里,“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则以大气磅礴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四季的变化,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豁达心境。
再看《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抒发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王勃的《滕王阁序》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绚丽多彩的文字描绘出滕王阁的雄伟壮观和周边景色的迷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不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文言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手法上也有诸多可对比之处。
《出师表》言辞恳切,以恳切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主的忠诚和期望,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阿房宫赋》则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极力描绘阿房宫的奢华,从而对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了批判。
对比阅读不同时代的文言文,还能清晰地感受到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的演变。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如《论语》《孟子》,充满了对人生、道德、政治的思考和辩论,反映了当时思想的活跃和学术的繁荣。
而到了明清时期,像《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作品,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善恶,体现了社会的复杂和人们对现实的关注。
(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6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互相轩邈舍其文轩B.春冬之时不能称前时之闻C.其间千二百里其真不知马也D.不以疾也不以物喜7.解释加点词。
(3分)①夏水襄陵襄:②属引凄异引:③千转不穷转:8.翻译句子。
(5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分)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分)9.甲乙两文都写了“猿鸣”,其用处有何异同?(3分)阅读答案:5.(2分)①或/王命急宣②水/皆缥碧6. (3分)B7. (3分)上,漫上延长通“啭”,鸟叫声8.(5分)①(2分)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②(3分)横斜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9.(3分,每点1分)同:两文都以“猿鸣”反衬山林寂静;异:甲文侧重烘托三峡秋天的悲凉凄清;乙文则侧重表现富春江的生机勃勃。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三)遭父忧,每哀至,辄呕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
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
(《后汉书·陈纪③传》)[注释]①绥:安抚,体恤。
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③陈纪(129-199),字元方,以至德称。
1.文言词语积累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四处)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4.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活动才能成长起来的。
”请结合材料(三)里陈纪的具体活动,说说他成长了哪些“才华”。
(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班级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九上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吴玠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饰名姝③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④,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⑤,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注释】①吴玠:南宋抗金名将。
②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③姝:美女。
④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
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
⑤第:府第,住宅。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词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2)吴玠素.服飞(3)饰名姝遗.之(4)玠益.敬服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3.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4.与范仲淹、岳飞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人物:杜甫顾炎武周恩来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②。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相近、形式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阅读。
有课文内容的比较、有词语意思的比较、有写作特色的比较、有文学常识的比较等。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总结文言文阅读的规律和方法。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应先求同,再找异,我总结了几个方面。
一、阅读时可从文体入手进行内容的比较。
例如《马说》和《爱莲说》,都是古代的一种体裁,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马说》借题发挥,通过封建社会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爱莲说》通过对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列文章:《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他们的体裁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五柳先生传》)。
“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
《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以上作品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五柳先生传》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精神。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中考语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对比分析来解答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的建议:
1. 抓住关键词句:在对比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关键词句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关键词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主题。
2. 关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言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细节描写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对比阅读中,要特别关注两篇文言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3. 把握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言文的骨架,通过把握文章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思路和主题。
在对比阅读中,要特别注意两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对比阅读中,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例如,可以将两篇文言文中的场景、人物形象等进行联想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主题和意义。
5. 注重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文言文的特色之一,通过比较两篇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主题和思想。
在对比阅读中,要特别关注两篇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总之,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这类题目。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校区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7题。
(26分)西江月【宋】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书杨朴事【宋】苏轼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觉已晓()(2)书.此语桥柱上()(3)坐.作诗追赴诏狱()(4)解鞍欹.枕绿杨桥()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3.用‚/‛给《西江月》小序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2分)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4.《西江月》词与小序所写内容互相印证,请举两例说明。
(4分)5.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的‚惜‛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说明理由。
(4分)A.爱惜 B.惋惜 C.吝惜6.《书杨朴事》中写了真宗的‚大笑‛和苏轼之妻的‚失笑‛,请写出你的理解。
(4分)7.请结合《西江月》与《书杨朴事》的内容写出你对苏轼的认识。
(4分)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8—12题。
(24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C.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D.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②请从.吏夜归。
10.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11.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12.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6分)三、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3—16题。
(18分)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
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
御者曰:‚夫人犹在也。
‛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事适母甚谨。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13.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公将鼓之. B.何陋之.有C.辍耕之.垄上 D.孰视之.14.下列对人物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C.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①母亦贤.之②迁.偏将军③数陈.便宜④统母改适.⑤其母泣涕.于后⑥文多故不悉.载16.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统为之饮食衰少。
②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四、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7—20题。
(12分)范与兰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建兰三十余缸,大如簸箕。
早舁而入,夜舁而出者,夏也;早舁而出,夜舁而入者,冬也;长年辛苦,不减农事。
花时,香出里外,客至坐一时,香袭衣裾,三五日不散。
余至花期至其家,坐卧不去,香气酷烈,逆鼻不敢嗅,第开口吞欱之,如沆瀣焉。
花谢,粪之满箕,余不忍弃,与与兰谋曰:‚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奈何不食之也?‛与兰首肯余言。
与兰少年学琴于王明泉,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曲。
后见王本吾琴,大称善,尽弃所学而学焉,半年学《石上流泉》一曲,生涩犹棘手。
王本吾去,旋亦忘之,旧所学又锐意去之,不复能记忆,究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
所畜小景,有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盆石称之。
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
与兰珍爱,‚小妾‛呼之。
余强借斋头三月,枯其垂一干,余懊惜,急舁归与兰。
与兰惊惶无措,煮参汁浇灌,日夜摩之不臵,一月后枯干复活。
(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1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
19.文中第3段写范与兰曾跟随两位老师学琴,结果是‚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
对此你怎样理解?(3分)20.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都选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请结合两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分析范与兰和张岱在交友方面的共同之处。
(4分)五、阅读下面诗文,完成21—25题。
(20分)[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乙]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城,经萧岗三元里。
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
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梁帅伯麦。
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
时,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人数万人。
是役也。
英人为之丧胆。
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
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
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
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
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宝刀,装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
余夷脱逃者,或被坑水冲淹,或为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选编自《广东军务记》)2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4分)A.并.杀两尉(并且)B. 是.役也(这)C.枪械云.集(聚拢)D. 比.至陈(比较)2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4分)A.毙其.渠帅伯麦(代词,英军)B.祭以.尉首(介词,用)C.夺而.杀尉(表顺接)D. 陈胜佐之.(代词,代押送的军官)2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4分)A.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愿是天生的贵种吧)C.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死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D.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24.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4分)A.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英国头领义律赶紧逃跑,又被当地人层层围起来)B.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有的被坑水冲走淹死,有的因迷路而饿死)C.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当时互相呼应参加战斗的有三个乡共一百人)D.柄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刀柄上镶有宝石,对着太阳不能逼真地看)25.选出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4分)A.‚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描写了佛山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的场景。
B. 文段A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C.‚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是利用老百姓都拥护扶苏、项燕,于是就联合扶苏、项燕一并起义,依从老百姓的愿望。
D.‚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说明了三元里人民有勇有谋。
子轩教育4月份第一次教师业务考试初中语文答题卷校区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7题。
(26分)1.(4分)(1)()(2)()(3)()(4)()2.(4分)3.(2分)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4.(4分)5.(4分)6.(4分)7.(4分)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8—12题。
(24分)8.()(4分)9.()(4分)10.(6分)①②11.(4分)12.(6分)三、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3—16题。
(18分)13.()(3分)14.()(3分)15.(6分)①②③④⑤⑥16.(6分)①②四、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7—20题。
(12分)17.(2分)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18.(3分)19.(3分)20.(4分)五、阅读下面诗文,完成21—25题。
(20分)21.()(4分)22.()(4分)23.()(4分)24.()(4分)25.()(4分)子轩教育4月份第一次教师业务考试初中语文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7题。
(26分)1.(4分)(1)及,等到……的时候(等到)(2)书写(3)因为(4)歪,斜评分标准:共4分,1分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