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课例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动物唱歌》教学案例与反思今年的教师评优课活动,让我大开了眼界,不仅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一年级音乐前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在学生的活泼、热情、积极学习、尝试了成功的快乐。
【】《小动物唱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小动物在唱歌”中的内容。
通过聆听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1. 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动物在唱歌》,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律动。
教师弹奏轻松、愉快乐曲《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模仿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汪汪汪,朋友们好!”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喵喵喵,小狗好!”“叽叽叽,老师好!”……【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例反思
《小动物唱歌》是一节一年级的音乐综合课,本人在课堂中紧紧抓住“强、弱”这根主线。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形象思维活跃。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丰富内容,每个环节都有新点子来吸引他们,并且各环节紧凑,一环扣一环。
使学生在本节课中饶有兴趣地学,主动热情地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游戏”带领学生趣味学习音乐。
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教学“强、弱”的记号认识时,把听觉感知、直接体验和综合运用连在了一起,从前至后、自始至终,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小动物作为游戏对象,以小动物中叫声作为强弱训练的落脚点,贯穿打击乐的训练和歌表演。
二、点燃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在我音乐课堂中,很
多地方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强弱,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有强有弱的
的声音,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
动物的叫声演唱出来,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本课节的不足就是我在备课时只注重考虑音的强弱,而忽视了歌曲的弱起节奏,一年级学生到目前没有学过弱起节奏的歌,所以这个比音的强弱更难掌握,在教授这个环节时过于草草了事,没有充分的范唱带学生一起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动物唱歌教学目标:1、学唱《小动物唱歌》,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并理解音乐中所描述的不同动物形象, 用自然轻巧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
2、认识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3、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的聆听、体验、想象、表现音乐形象,并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4、聆听《大象》第一主题,感受大象悠闲自在的样子和神态;体验乐曲中低沉的音色、诙谐的情绪,表现大象憨厚、可爱的样子。
教学重点:感知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教学难点:通过各种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双响筒、碰钟、响板、动物头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的音乐课,也来了几只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学生扮演的小动物上场)师生模仿它们的动作表现音乐,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体验、感受不同的动物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二、激趣导入新歌谈话:刚才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小动物,我们可不可以开个森林音乐会?可是老师不知道怎样开森林动物音乐会,我们一起商量商量吧?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这样的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出主意怎样开小动物演唱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学唱歌曲并认识:“强弱”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小动物们是怎样开音乐会的?(第一次聆听)师:小朋友们出了这么多的主意,歌曲中的小动物们究竟是怎样开演唱会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2、复听歌曲,小猫和小狗是怎样唱歌的?(第二次聆听)3、认识“强弱”:师:歌声中的藏着一个小秘密,你能找到吗?(再听歌曲,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有没有变化?)(第三次聆听)生:小猫的叫声第一次声音大(强),第二次声音小(弱)。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镇海中学陈志海左营完小朱燕 2011、5、11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1. 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 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用你的动作和声音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学生起来模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也可以用你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来打下招呼!“汪!汪!汪!同学们好,叽叽叽叽大家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动物的图画贴在黑板上二、新课教授:师:“森林中生活着许多的动物,你们看这是谁来了,(PPT出示老虎)谁来模仿一下它的叫声?(指名回答)老虎的声音很大很宏亮,再看这又是谁来了?(PPT 出示小猫的图片)谁来模仿一下小猫的叫声?(指名模仿)”对比两者的叫声:师:“老虎和猫的叫声对比,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老虎的叫声很大很宏亮,小猫的叫声很小很温柔。
在音乐中,声音大我们就叫它强用“F”表示,声音小我们叫它弱用“P”表示。
那同学们能把你们刚才模仿的小动物的叫声分分类,哪些叫声强,哪些弱。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上的动物头像)师:你还能模仿生活中其他强的声音吗?学生回答(近处的雷声、牛叫等等,)弱的声音还有哪些?(小雨的声音:沙沙沙、蚊子飞的声音:嗡嗡)三、游戏体验感受音的强弱1、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击声音,让学生分辨音的强弱,并且跳到相应带强弱圈里。
2、按老师的强弱要求,模仿动物的叫声。
3、按教师要求学生用打击乐器和口来编创音乐故事。
四、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1、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小动物也高兴地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FLASH小动物唱歌,师:你都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唱歌?(学生回答)2、复听,生拍手。
《小动物唱歌》教学反思第一篇:《小动物唱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CAI课件创设情景激趣,让学生在声、光、电、流动的画面的启发下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肢体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歌曲,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去发挥想象力,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第三,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
第二篇:《唱歌的小动物》教学反思《唱歌的小动物》教学反思课堂开始我用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打招呼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音的强弱,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本课节的不足就是我在备课时只注重考虑音的强弱,而忽视了歌曲的弱起节奏,一年级学生到目前没有学过弱起节奏的歌,所以这个比音的强弱更难掌握,在教授这个环节时过于草草了事,没有充分的范唱带学生一起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
本人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一节课上这两个内容有些多,学生两个内容体验和表现的时间都有限,歌曲的弱起也很费劲,建设把两个内容分主次的分开,可以第一课时学习体验音的强弱,让学生联系生活多体验,多用打击乐器创造生活中的声音,第二课时学习歌曲,并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按歌曲上的要求把强弱的地方唱好,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
一年级音乐《小动物唱歌》教学反思引言在一年级音乐课程中,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些简单易学且富有趣味性的歌曲来进行教学。
《小动物唱歌》是一首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音乐作品,它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基本的节奏和音高。
在本文中,将对《小动物唱歌》音乐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不足以及改进方法。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提高学生的听觉和音乐感知能力。
4.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回顾第一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教师首先播放了《小动物唱歌》的音频,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随后,教师教授了歌曲的歌词和基本的节奏。
学生们跟随着教师的指挥唱了几遍歌曲,并尝试模仿动物的叫声。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合唱这首歌曲。
第二课时在第二课时中,教师继续强化了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教师让学生们站在原地,进行轻快的舞步,配合歌曲的节奏,增加了音乐和身体的结合。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并与歌曲进行了配合。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中,教师针对学生在前两堂课中的表现进行了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进行了歌曲的再次练习,并记录学生的进步情况。
优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值得称赞: - 歌曲选择合适:选取了一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歌曲,不仅旋律简单易学,而且歌词生动有趣,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 活动设计巧妙: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舞蹈动作,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丰富了教学过程的多样性。
- 个别辅导和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技巧。
不足之处然而,在这次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时间不足:虽然安排了三节课的教学时间,但每节课时间较短,难以充分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技巧。
-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较为 passively,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
《小动物唱歌》音乐教案上大附中何小龙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目标】1. 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 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大歌单等。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在这一堂音乐课程实验教材的研究课中,教师运用了全新的音乐教学方式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工、合作、讨论、创编等方式开展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
【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唱歌》。
3、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之分,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理解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准确的使用到歌曲的演唱之中。
3、通过歌表演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水平。
学情分析:一年级三班共有72名学生,他们大都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音准和节奏都有一定的基础,对歌曲的接受水平和表演水平相对上学期来说有一定的提升。
从学生整体来讲,相差不明显。
要增强学生的表演水平和音乐的感受水平。
教学设计:一、用一组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引入教学,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兴趣。
二、歌曲学习。
第一段分句教唱。
第二段采用听唱法,在听第二段之前故意用还疑语气提问,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听录音时更加用心。
歌曲学完后,再次回到图片中,利用图片加深歌曲学习。
三、理解强弱音记号“f”、“p”。
用图片引入学习,通过打击乐器体会强音和弱音的区别。
再利用小游戏让学生亲自体会强音和弱音的发音方法。
其次教师讲述“f”、“p”,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记号。
四、歌表演。
先让学生一起表演,再让他们上台表演,表演的好的学生就将他表演的小动物的图片奖励给他,激发他们的表演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图片(小鸡、小鸭、小羊、小猪、小青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复习上次课内容:学生齐唱歌曲《咏鹅》。
2、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你理解它们吗?学生回答:理解。
教师分别提问小动物的名字及小动物的叫声。
3、你们会唱歌,那小动物们会不会唱歌呢?引出课题《小动物唱歌》。
教师板书课题。
播放幻灯片,学生读课题。
二、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1、跟教师按节奏、分乐句朗读歌词。
(让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个初步理解,注意弱起小节的力度。
师院附中李忠海/下载声音资源【百度搜索】/sucai.asp生:小鸭子、小猫、大象、小鸟、河马。
师:既然你们听出们的声音,那你们注意到它们的声音有的大有的小,你们能不能根据声音的大小为给它们分分类?生:声音小的有:小鸭子、小猫、小鸟;声音大的有:大象、河马。
2、(播放多媒体声音做强弱活动)下载资源【百度搜索】/114792.shml师:现在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动物园中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几位同学当游客。
老师播放多媒体,(火车从远方开来到开走的声音)。
听到很强声音时(说明火车开进动物园)游客同学开着小火车走近小动物同学;反之,听到火车离我们远去的声音时,游客同学远离小动物同学。
2、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的有的小。
在音乐中管这两种声音叫强音和弱音。
还有两个音乐符号:f、p表示强音和弱音。
(播放多媒体图片)3、师:有哪位小朋友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强音和弱音?下载资源【百度视频】搜索生:欢快、喜悦……3、师:你们说的真好。
可是它们在唱歌的时候有一个小秘密,估计你们没有注意到。
现在让我们在仔细听一听它们是怎样叫的?(播放歌曲)下载资源【百度视频】搜索生:第一个叫声强,第二的叫声弱。
4、按节奏读歌曲,注意强弱。
(教学意图:按节奏读歌词,淡化弱起难点;注意强弱变化,为下面做铺垫)5、跟着歌曲心里默唱。
心里唱到强音时,手举高。
心里唱到弱音时,手向下压。
(二)教唱1、教师教唱歌谱。
注意322和321区别。
歌谱下载资源【百度搜索】(教学意图:学生容易唱混,淡化难点)1、教师弹唱,学生小声跟唱。
教师指出学生错误,反复教唱。
2、分组唱:①男生唱第一个强音叫声,女声唱第二个弱音叫声。
老师或全体学生唱其他部分。
②女生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
反之。
【素材积累】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小动物唱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课件创设情景激趣,让学生在声、光、电、流动的画面的启发下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肢体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歌曲,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创造性的去发挥想象力,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第三,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用谜语导入,吊足了学生胃口之后,带孩子们进入动物园,再利用“小动物的叫声”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起他们对这首歌曲的兴趣,导入还算是比较成功。
学生能正确的把握节奏和音准。
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强弱的力度。
接下来通过河马的唱歌视频进行过度,引出歌曲《小动物唱歌》,最后通过美羊羊唱歌的视频,让大家知道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此歌曲没有什么难度,歌词简单,节奏只有弱起小节算是一个小小的难点,学生把握好歌曲的强弱力度,能正确形象的模仿动物叫声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课是节表演课,从导入环节到巩固环节,自始至终,我都加入了动作表演,无形之中就给孩子们做了示范,整堂课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表演,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再到叫声比赛最后进入强弱游戏,始终围绕着声音的强弱来进行的,用这种方法让孩子更快的掌握力度记号及其作用。
在课件制作上我也花了不少心思,首先组织教学的时候我用了好多动物唱歌的图片,并加入了欢快的音乐做背景,在动物叫声比赛环节,我选择的动物图片全卡通的,在视觉上再次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课例反思
《小动物唱歌》是一节一年级的音乐综合课,本人在课堂中紧紧抓住“强、弱”这根主线。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形象思维活跃。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丰富内容,每个环节都有新点子来吸引他们,并且各环节紧凑,一环扣一环。
使学生在本节课中饶有兴趣地学,主动热情地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游戏”带领学生趣味学习音乐。
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教学“强、弱”的记号认识时,把听觉感知、直接体验和综合运用连在了一起,从前至后、自始至终,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小动物作为游戏对象,以小动物中叫声作为强弱训练的落脚点,贯穿打击乐的训练和歌表演。
二、点燃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在我音乐课堂中,很
多地方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强弱,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有强有弱的
的声音,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
动物的叫声演唱出来,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本课节的不足就是我在备课时只注重考虑音的强弱,而忽视了歌曲的弱起节奏,一年级学生到目前没有学过弱起节奏的歌,所以这个比音的强弱更难掌握,在教授这个环节时过于草草了事,没有充分的范唱带学生一起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