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5节海洋水的运动__世界洋流学案中图版2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1
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教学内容分析:“洋流”是学习了《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
海水运动深刻的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体现了教材的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
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后面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及分类并且掌握寒暖流的判断;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展示和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提高学生的绘图、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四、教学重点:1、寒暖流的判断2、世界洋流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五、教学难点: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形成因素六、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课本的图像是又静态图,对学生来说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导致难以理解,学习兴趣降低,课堂容易沉闷。
本班为高二音乐班的学生,虽然高一已经学习过洋流的知识,但由于基础和学习态度问题,内容生疏,所以我依然当作新授课来上,所幸高二同高一相比,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七、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探究法。
八、学法指导:采用了“导-读-思-绘-结-探”的学法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2 水的运动(第二、三课时:《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学案)【读一读】波浪——海洋、湖泊、水库等宽敞水面上水体作高低起伏而有规律的运动,海洋中的波浪称为海浪,海浪又可分为风浪、涌浪、海岸近岸波等不同类型。
海啸——由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巨大海浪。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类。
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动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密度流——由于各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引起海水的运动,这叫密度流。
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原因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齐鲁晚报》2007年6月29日报道: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的集装箱散落大海。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的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15年之后,近段时间频繁在英国海岸出现。
郑和下西洋已经过去了600多年,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先辈的光辉业绩而自豪。
但同学们是否想过,600多年前,在远洋航海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郑和先后7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究竟靠什么作为动力呢?而且船队每次为什么总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呢?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中图版高中地理一2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刻:15分钟)【考纲要求】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阻碍【主干知识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地沿着一定方向做的流淌,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摸索一:暖流的水温一定高于寒流的吗?3.阻碍因素:①要紧动力;②;③陆地势状。
4.分布:(1)洋流模式:在下图中左图画出全球风带模式,右图中画出全球洋流模式。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1.全球大洋环流的意义:促进高、 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坚持 和水分平稳。
2.对大陆沿岸气候的阻碍:暖流有作用;寒流有 作用。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 分布有显著阻碍(1)寒暖流交汇:北美的 渔场、日本的 渔场、欧洲的 渔场。
(2)上升流: 渔场。
4.对海洋航行阻碍(1)顺流可节约 ,加快。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 ,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两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不利。
5.对近海污染的阻碍:加快 ;扩大。
【自学检测】(C 级)1.下列关于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南向北流淌的洋流是暖流摸索二:什么缘故南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不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什么缘故为寒流。
提示:缘故有三个方面。
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围绕南极大陆流淌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定会阻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人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解时吸取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强劲而十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海水的降温。
B.寒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C.由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是暖流D.由南向北流淌的洋流是寒流2.海洋水体运动的要紧动力是(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B.地球自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差异D.陆地势状读全球洋流模式图,回答。
3.下列洋流由盛行风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⑥⑧C.②③④⑤⑥D.③⑤⑦⑨⑩4. 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A.①B.②C.③D.④5.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专门大阻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墨西哥湾暖流C.北大西洋暖流D.拉布拉多寒流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
学习资料汇编
第5节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世界洋流的分布
(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洋流的分类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洋流形成的因素
(1)主要动力:盛行风。
(2)其他因素: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易误点拨]
3
(1)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只在北半球存在)
③40°S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流动。
(2)主要洋流分布:
[图文助记]
按笔顺代表南半球洋流流向;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洋流流向。
寒暖流交汇可把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形成渔场。
[理解—要点突破]
1. 世界洋流的分布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如下图所示: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图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
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甲图)。
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离岸风(西南风)的影响,深层冷水上泛,在上升流的影响下,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乙图)。
甲 乙
2.世界洋流的判读
(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①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
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图1
②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
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判定洋流流向
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图1中的洋流M和N)。
(3)判定洋流性质
①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图1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图1中的洋流
N)。
②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
情况相反。
③通过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盛行风与洋流分布的对应关系
1.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
D[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高度,横坐标以0°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分布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似。
]
考向2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下图是从南极附近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
回答2~3题。
【导学号:29790045】
2.我国去南极的考察船,通常都要驶过咆哮的西风带,该带强大的西风漂流常使船员感觉非常不舒服,该带在图中的位置是( )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3.对图中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思维流程】
2.A 3.C[第2题,南半球三大洋的西风漂流连成一体,环绕在南极洲的周围转动,是顺时针方向。
第3题,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是逆时针旋转,符合南半球副热带洋流圈特征。
] 考向3 洋流的判读
4.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 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图1
①②③④
图2
A.①B.② C.③D.④
D[根据马达加斯加岛的位置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处有位于南半球且向南流的暖流,故④图正确。
]
[规律总结]
洋流名称、流向的分析判定
①利用等温线图或纬度—环流方向组合图,判定洋流名称程序如下:判定洋流所处的南北半球;判定洋流所处的纬度带;判定洋流所在的大洋以及洋流所处大洋环流的位置,最终
西澳大利亚寒流向低纬地区流秘鲁寒流向低纬地区流
考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6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影响气候
(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2)对沿岸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4.影响近海污染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理解—要点突破]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1 洋流对海洋污染和气候的影响
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
据此回答5~6题。
(双选) 5.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
A .加拿大
B .马来西亚
C .墨西哥
D .阿根廷
6.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5.AC 6.CD
[规律总结]
中低纬度大洋东部寒流中低纬度大洋西部寒流
图1 寒流等温线图示
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暖流中低纬度大洋东部暖流
图2 暖流等温线图示
②根据海水等温线凸向判断洋流流向。
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2018·衡水中学三调)下图示意某帆船环球航海路线。
2016年12月船上某船员在丙海域投放了一个交友漂流瓶,2017年4月该漂流瓶被游客在丁处海边捡到。
据此完成7~8题。
【导学号:29790046】
7.该漂流瓶依次经过的洋流最可能是(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西风漂流
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
C.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秘鲁寒流—西风漂流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巴西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8.在图示区域航行时,该帆船船长在他的航海日志中这样写道:“大面积海域挤满了渔船,部分渔民渔获满仓而返航……”此时该帆船最可能位于(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思维流程】
7.B8.A[第7题,12月份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洋流成逆时针方向流动,漂流瓶顺洋流过赤道后进入马达加斯加暖流,在非洲南段又被西风漂流带到丁处海边。
第8题,甲处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冷海水上泛形成渔场。
]
[解题技巧]
金戈出品
2013年
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9.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 .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 .非洲以南→南海
C .南海→台湾海峡
D .台湾海峡→青岛
A [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帆船一直顺西风和西风漂流,说明此段航程充分利用了盛行风和洋流,故选A 。
]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