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多彩的光练习题及答案(沪教) (2)
- 格式:doc
- 大小:276.00 KB
- 文档页数:7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学期期末复习:第4章《多彩的光》习题精选(2)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9秋•平潭县期末)我们看到学校的国旗呈红色是因为()A.国旗发出红色的光B.国旗吸收太阳光的红色光C.国旗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D.国旗能发出白色的光2.(2019秋•永安市期末)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A.“立竿见影”现象B.泳池的池底看起来变“浅”现象C.“海市蜃楼”现象D.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现象3.(2019秋•漳州期末)上课时,坐在后排的小亮看不清黑板,必须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清。
由此可知,他所患的症状及需配戴的镜片应该是()A.近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凸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4.(2019秋•漳州期末)小亮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及他从镜中观察到景物的范围()A.变大,变小B.变大,变大C.大小不变,变大D.大小不变,变小5.(2019秋•厦门期末)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月亮、舞台的灯光B.闪电、镜子、发光的水母C.火焰、灯光、发光的萤火虫D.太阳、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6.(2019秋•莆田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的烧杯的底部,形成的光圈用虚线表示,若往烧杯中注满水,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A.B.C.D.7.(2019秋•莆田期末)2019年12月26日,我国天宇上演壮观的日食天象。
下列光现象中,与日食成因相同的是()A.雨后的彩虹B.桥的倒影C.小孔成像D.水杯中的笔8.(2019秋•莆田期末)晚上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放一面小镜子,在小镜子正上方用手电筒照射镜子,那么,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9.(2018秋•龙岩期末)图中能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其矫正方法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10.(2018秋•龙岩期末)潜水员在水中观察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B.C.D.11.(2018秋•漳浦县期末)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戏B.花朵在水珠成像C.耀眼幕墙D.海市蜃楼12.(2018秋•南平期末)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在《墨经》中记录了小孔成像现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平面镜成像2. 如图所示,是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情况。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C. D.3. 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B. 凸透镜成的像是实像C. 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D. 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4.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5.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的是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B.水中山的倒影C.屏幕上的手影D.熊猫在平面镜中的像6.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像更清晰B. 使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D.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7.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 全身呈蓝色B. 全身红色C.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8.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A. B. C. D.9.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B. 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C. 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D. 如果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鱼,激光笔要向看到鱼的下方照射10. 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1.生活中常常提到“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相关,比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
前者是由形成的,后者是由形成的。
2.为了提升计时的正确性,大型国际竞赛的赛道都使用光电计时设施,但因为条件限制,一般的运动会都是起点处的评判员发令后开始竞赛,终点计时员经过秒表计时,为了计时正确,应当______________ (选填“看到冒烟”或“听到发令声”)开始计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因为光的现象,教室里不一样地点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4.小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为 m,像的大小将2m处照镜子,她向平面镜凑近了0.5m,则像离她的距离。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5.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习用的方法。
为此,科学家发了然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边,其发出的红外线经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_______ 的______像,进而形成扰乱亮点。
此装置的使用_______(选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
二、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32 分)6. 如图 1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指针在阳光下形成影子烛焰经过小孔成的像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A. B. C. D.。
图 17.如图2 所示,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发射光芒经过的点是()A.甲B.乙C.丙D.丁图2图38.如图 3 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光芒、入射光芒和法线能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 ON 前后转动板FB.沿 ON 前后转动板EC.改变光芒OB 与 ON 的夹角D.改变光芒AO 与 ON 的夹角9.在没有其余光照的状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民众看到她()A.浑身呈红色 B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D.上衣呈白色,裙子呈黑色10.小敏作发光点S 发出光芒经平面镜反射后的成像光路图,如图4。
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光的反射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1.我们把那些正在______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发光的电灯、萤火虫都属于光源,月亮、被照亮的镜子由于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
2.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________和________,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光线是为了便于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而引入的一个物理模型,光线实际是不存在的。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________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视为等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
由上可见,虽然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5.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非常广泛,如:小孔成像、影子、射击时的三点一线、激光准直、日食、月食等。
第2课时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如图1所示,反射光线为________,入射光线为________,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角为________。
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5.实例:(1)眼睛看到不发光的物体;(2)平面镜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①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______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②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2)异同点:现象原因反射面平整、光滑反射面粗糙结果反射光束集中,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相同点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实例黑板反光平静的水面玻璃幕墙反光电影幕布比较粗糙书本的表面比较粗糙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表面____________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第四章 多彩的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生活中很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2.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试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视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②在A 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渐渐注入海波溶液,视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视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依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须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3.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阳光直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4. 光学试验课上,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耀,无意中发觉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光明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说明较合理的是( )A.地面汲取了全部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没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5. 在澄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虚像,距离变小B.实像,距离变小C.实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大6. 图2中,正确表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状况的是( ) 空气空气空气空气A B C D图27. 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A.小于50°B.大于50°C.大于40°D.小于40°8. 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安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3所示,如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A.看到的物体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图39. 很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章节训练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留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其次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需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 分〕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30 分〕1、如图为本溪市“地标性”建筑——衍水大桥,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车辆在桥上行驶时,相对于大桥两侧的围栏是静止的B.桥头两侧有隔音板,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下桥时有监控摄像头抓拍,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夜间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衍水大桥”这四个发光的字,是由于漫反射的缘由2、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 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 25cm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3、如以下图的四种光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观看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C.手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小孔成像,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虚像4、小丽同学做了如下光学试验:配戴眼镜注视书中的两条平行黑线,并渐渐移近,直至不能清楚地看到这两条黑线为止,摘下眼镜后又能看清这两条黑线。
小丽同学可能患有的眼睛疾病与矫正方法,与以以下图形相符合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试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以下图,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楚的像。
现将蜡烛向左移动5cm,后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楚。
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需将光屏适当右移,移动距离大于5cm B.需将光屏适当左移,移动距离小于5cmC.移动后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D.该凸透镜焦距为20cm6、长期不留意用眼卫生会致近视眼,近视眼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新课标沪科版中考复习专题:第四章《多彩的光(2)》附答案【考点透视】一、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如岸上看河水变浅了、。
2.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的两侧。
折射角随______的改变而改变:__________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__________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入射角,都为。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_______的。
五、凸透镜成像4.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它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可用来做老年人所带的的镜片。
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它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可用来做年青人所带的的镜片。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过_________;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_______射出;过光心的光线,将__________。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_________;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_______射出;过光心的光线,将__________。
5.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的像,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的像,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_ 的像,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成、的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像。
6.凸透镜成像的调节规律是:物近像_____像变_____;物远像_____像变_____。
六、眼睛与视力矫正7.人眼看物体和_____成像的原理一样。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的___像。
8.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可以用____透镜矫正;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可以用______透镜矫正。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各2分,共32分)1.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CA .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D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D 3.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设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如右图所示,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m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6m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4m5.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
在某次行驶时, 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6.图1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 ( ) 【答案】DA.。
C. D. B.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指针在阳光下形成影子A .树荫下圆形光斑B .海市蜃楼C .露珠下的叶脉D .水中“倒影”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答案】C8.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答案】A9.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答案】CA .电视遥控器B .医用“B 超机”C .验钞机D .夜视仪10.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答案】AA .凿壁偷光B .海市蜃楼 c .猴子捞月 D .杯弓蛇影 11.如图7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答案】D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12.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同步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东东正从远处向平面镜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他的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大B. 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C. 他的像变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D. 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3cmB. 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 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3.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cmB. 等于10cmC. 小于10cmD. 在10cm与20cm之间4.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图是()A. B. C. D.5.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天空,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A. 立竿见影B. 拱桥倒影C. 海市蜃楼幻影D. 毕业合影6.如图所示,C为蓝色玻璃,D为白屏。
一束太阳光从三棱镜的一边入射,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出射光线再经过C射到D上。
则关于射到D上的光的颜色是A. 红光B. 白光C. 黄光D. 蓝光7.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则在晚上开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 只有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A. 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D. 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9.如图4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虚象,则实际时间是()A. 9时40分B. 2时20分C. 4时10分D. 7时50分二、多选题10.(多选)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 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D. 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cm 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cmB. 10cmC. 11cmD. 14cm12.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一定会发生偏折B. 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 反射和折射现象一定会同时发生D. 光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速度一定会发生改变1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4.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用布裹着眼镜片,然后用手摸,若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B.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较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 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三、填空题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 、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 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 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 .A.0~10cm B.10~25cm C.从10cm到极远处D.0~25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16.日食是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它是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17.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于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器件上,形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当无人机下降时,需要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器件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洁晰的画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2 】一.选择题(共13小题,共26分)1.太阳光经由过程树叶间的闲暇照耀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光的()A.直线传播B.反射C.折射D.色散2.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裂缝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B.泅水池灌水后,看上去似乎变浅了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C.在镇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D.太阳光经由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3.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洪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导灯闪耀.假如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导灯闪耀.这个试验解释()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须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4.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路图中准确的是()5.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A.平板玻璃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6.某小组同窗在做凸透镜成像试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楚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明光屏上的像变得隐约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楚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剖析,准确的是()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感化,光屏应向左调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感化,光屏应向右调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感化,光屏应向左调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感化,光屏应向右调7.如图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写或解释不准确的是()A.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改正近视眼C.图(c)中,白光经由过程三棱镜可以分化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混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8.(2014•永州一模)如图是超市顶用来辨认货色和价钱的条形码,以下有关说法准确的是()A.当扫描器照耀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白条纹将光接收B.当扫描器照耀它时,装备能接收据形码反射的光C.当扫描器照耀它时,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旌旗灯号D.扫描器能辨认条形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9.某同窗在做透镜成像的试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断定此透镜()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10.(2014•惠山区一模)在神十上,王亚平运用水袋和金属圈做成了一个水膜,加水后形成水球,并看到了她的“倒影”,如图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水球上的“倒影”是虚像B.此“倒影”和小孔成像的道理雷同C.此“倒影”成在王亚温和水球之间D.运用此“倒影”成像道理可以制成的光学仪器之一是拍照机11.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地位比现实地位低C.光从水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D.光在产生折射后,折射角必定小于入射角12.一束光斜射向平面镜,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A.120°B.90°C.60°D.30°13.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由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地位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讨凸透镜成像纪律”的试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从新调节光屏的地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30分)14.夏日,当你在河岸边散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因为光的_________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因为光的_________形成的像.15.用拍照机拍一朵盛开的荷花,荷花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__.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些,则应使拍照机的镜头_________荷花(选填“远离”或“接近”).16.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当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异地看到屏幕上消失多个不同色彩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_________,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色彩的小格子.17.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形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不雅众看到她的上衣_________色,裙子是_________色.18.“虚拟试衣镜”表态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不雅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形,摄像头可以或许监督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示给他们,如图所示.监督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_________的规模,能形成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19.如今的手机大多带有拍照机功效,其镜头相当于_________镜,摄影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0.如图所示,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入射角为_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角是________.21.暗房里,在红色灯光下不雅看白纸,白纸呈_________色彩,不雅看绿纸,绿纸呈_________色彩.22.让太阳透过三棱镜,会消失_________现象.再让三棱镜分化出来的彩色光带经由过程倒置的三棱镜后,光束又混杂成白光,这证实了白色的太阳光是由_________光混杂而成的.23.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产生发射和折射,个中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___,MM’上方是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三.作图题(共5小题,共20分)24.画出下面左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地位.25.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2)画出水中的折射线.26.如上图所示,请画动身光点S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肯定发光点S的像点S′.27.如下图所示,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偏向.28.如上图所示,S为蜡烛,S′为蜡烛经由过程凸透镜所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特色,绘图肯定并标出凸透镜光心O点的地位及两侧核心F的地位.四.解答题(共2小题,共24分)29.小阳同窗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讨凸透镜成像的纪律”的试验,如图.(1)要使像可以或许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填“上”或“下”)调剂;(2)试验进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地位,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楚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当将光屏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到某一地位,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楚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拍照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运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形一致的是_________.30.如图所示在“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试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1)试验前应起首调剂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间大致在统一高度,其目标是_________.(2)如图,光屏应在_________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楚.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道理人们制成了_________.(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明像变得隐约了,这时应恰当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从新得到清楚的像.(4)若试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楚.倒立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_________.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考点:光直线传播的运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剖析:小孔成像的道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解答:解:太阳光经由树叶的闲暇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A.点评:本题重要考核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运用,属于基本标题2.考点:光直线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运用;光的色散.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剖析:在剖析几个实例时,要留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照样光的折射.光在天然界中消失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平均物资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涯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统一种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耀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产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偏向的会偏折,产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现实地位浅等.解答:解: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裂缝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故错误;B.泅水池灌水后,看上去似乎变浅了是因为光的折射产生的,故错误;C.在镇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D.太阳光经由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准确;故选D.点评:在进修光现象时要留意讲到了哪些现象,一般生涯中常见的光现象在上课时先生都邑涉及到,“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而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不要把二者混杂3.考点:光在平均介质中直线传播;声音的传播前提.专题:试验题;定性思惟.剖析:解答本题可根据题意和光的传播不须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来进行剖析解答.解答:解:当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时(空气越来越少,最后连空气也没有了,几乎就是真空了),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这说清楚明了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导灯闪耀(属于光旌旗灯号),这解释光的传播不须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D.点评:本题考核了光和声音的传播,属于识记性内容,要切记.4.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剖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统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家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统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家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接近法线偏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偏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A.图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应向远离法线偏向偏折,而图中折射光线的传播偏向不变,故A 错误;B.图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应向远离法线偏向偏折,而图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接近了,故B错误;C.图中描写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相符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相符折射定律,故C准确;D.图中描写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境,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两种介质中,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此类问题,要深入懂得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特别轻易出错的地方是光线的偏向.地位和角度的大小.5.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透镜及其运用.剖析:要解答此题,须要清楚:平板玻璃可以使光经由过程,反射后果较差;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感化,光不能经由过程平面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感化,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感化.解答:解:A.平板玻璃可以使光线经由过程,然后沿平行偏向射出,光线不会疏散.不相符题意;B.光照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不能沿本来的偏向持续传播.不相符题意;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感化,烧杯底部放上凹透镜,光线经由凹透镜后会发散.相符题意;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感化,烧杯底部放上凸透镜,光线经由凸透镜后会会聚.不相符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核的是我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感化的控制和运用,熟习根本纪律,读懂题意,是解答此题的症结.6.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运用.专题:运用题;透镜及其运用.剖析:起首明白近视镜是凹透镜,然后在明白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基本上,即可肯定放上凹透镜后像的地位的变化,然后调剂光屏的移动偏向.解答: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感化,所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凹透镜后,蜡烛在凸透镜后面成的像将远离凸透镜,为了使像再成在光屏上,所以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故选B.点评:要肯定光屏的移动偏向,起首要明白放上的镜片对光线有何感化.7.考点:光直线传播的运用;漫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改正方法.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运用.剖析:所有的光学现象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形成的,根据现象联合光的传播纪律可剖析现象的成因.解答:解:A.因在统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间源高低部分交流,是以成的是倒立的像,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是以是实像,A不准确.相符题意;B.近视时,晶状体的核心在视网膜前方,于是看器械就不清楚.在眼睛前面加一片凹透镜,将外面的平行光线先发散,再传入眼镜,改正了过度汇聚的光线,使得光线经由晶状体后可以或许被汇聚到视网膜上,于是就看清楚了,须要佩带凹透镜进行改正.故B准确,不相符题意;C.白光是复色光,白光经由三棱镜产生折射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折射后各色光疏散开,产生色散分化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C准确.不相符题意;D.光产生漫反射时遵照光的反射定律,故D准确.不相符题意.故选A.点评:应控制光的传播纪律,熟习常见光现象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我们剖析解答此类光学题.8.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剖析:根据物体的色彩决议反射的光线进行剖析,即白色反射白色光,黑色不反射光线.解答:解:当扫描诟谇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接收所以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可以或许反射所有色光.故选B.点评:本题考核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物体色彩决议反射的光线,是一道基本题9.考点:凸透镜成像纪律及其探讨试验.专题:透镜及其运用.剖析:(1)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凹透镜成正立的像.(2)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断定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规模.解答:解:(1)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解释此透镜必定是凸透镜.(2)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解释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2f>20cm>f,所以20cm>f>10cm.故选B.点评: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这个常识点在初中物理中消失的频率不高,可以经由过程试验得出.10.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运用.专题:透镜及其运用.剖析:凸透镜是运用光的折射道理,拍照机.摄像机都是运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道理制成的,此时的物与像在透镜的两侧.解答:解:AB.水球具有中心厚,边缘薄的特色,是以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以看到的倒影是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成果,是因为光的折射道理形成的,故A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像在透镜的两侧,故C错误;D.摄像机镜头的道理是运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道理,故D准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核凸透镜成像的纪律以及像的特色.11.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压轴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1)水中的小鸟.树.本身的倒影是物体在水中形成的虚像,这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2)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来剖析.(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在空气中比这个速度略小,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速度的.(4)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资垂直射向另一种透明物资时,光的传播偏向不变.解答:解: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属于平面镜成像,是以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准确;B.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产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鱼的像比鱼的现实地位浅.故B错误;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速度的,是以光从水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故C准确;D.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资垂直射向另一种透明物资时,光的传播偏向不变,即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分解考核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光的传播速度的比较,都属于基本常识,日常平凡多留意基本常识的控制.12.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剖析:根据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可以肯定入射角,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的大小.解答:解: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故选C.此题重要考核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同时还考核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会运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有关的盘算.13.考点:凸透镜成像纪律及其探讨试验.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剖析:起首根据图象得出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道理进行剖析.解答:解: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烛焰距凸透镜30cm,处于2f之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点评:此题考核了凸透镜成像的纪律,要闇练控制凸透镜成像特色与物距.像距的关系,肯定凸透镜的焦距是解决此题的症结.二.填空题(共10小题)14.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运用;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剖析:(1)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变浅了的鱼的虚像,是因为折射形成的;(2)镇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经由过程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解:(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产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偏向看去,就会看到变浅的鱼的虚像.(2)当光碰到水面时会产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白云就是经由过程水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折射;反射.点评:反射与折射都能形成虚像,重要差别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关于反射面临称,物像散布在反射面的两侧;折射形成的虚像,像和物在界面的统一侧.15.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运用.专题:透镜及其运用.剖析:①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运用于拍照机和摄像机上.②凸透镜成实像纪律,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①拍照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照景物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②由凸透镜成实像纪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拍照机镜头接近荷花.故答案为:两倍焦距;接近.点评:凸透镜成像的成像纪律和运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本内容,必定要闇练控制.16.考点:物体的色彩;凸透镜成像的运用.剖析:水滴中心厚边缘薄,水滴是水凸透镜,屏幕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经凸透镜折射,产生光的色散现象.解答:解:水滴中心厚边缘薄是水凸透镜,屏幕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经凸透镜折射,产生光的色散现象,所以水滴滴在白色区域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色彩的小格子.故答案为:凸透镜;白色.点评:本题考核了:物体的色彩以及凸透镜的特色,是一道基本题.17.考点:物体的色彩.剖析:不透明物体的色彩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议的;什么色彩的物体就反射什么色彩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类色光,黑色物体接收各类色光.解答:解: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红光,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红光进入不雅众的眼中,不雅众看到上衣就是红色的; 绿裙子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看到裙子是黑色的.故答案为:红;黑.点评:本题考核了物体的色彩由所反射的色光决议的特色,是一道基本题.18.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运用.专题:运用题;透镜及其运用.剖析:摄像头和拍照机的工作道理是雷同的,都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解:摄像头和拍照机的镜头雷同,都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故答案为:凸透;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点评:控制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形和运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运用于拍照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运用于幻灯机.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运用于放大镜.19.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运用.专题:透镜及其运用.剖析:拍照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运用于拍照机.解答:解:拍照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机拍照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透;缩小.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形和运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根据,必定要闇练控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运用于拍照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运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运用于放大镜.2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剖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统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家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填空题:1. 光在物质是沿直线传播的。
自然界中有不少神奇现象,如日食或月食。
它们都与光的有关。
2.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光的形成的,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影是不透明物体挡住了射向它的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所以影子是暗的;而小孔成像是有光线进入而形成的,所以小孔成像是的(选填“明”或“暗”)。
3.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中传播速度最大,约为__________ m/s。
4.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入射角是,如果使入射光线继续向平面镜方向靠拢时,反射角_ 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是由于反射面的结构所造成的。
当反射面极为光滑时,将发生反射,当反射面粗糙不平时,则会发生反射。
6.如果有人以1m/s的速度远离竖直的平面镜时,像向远离竖直的平面镜方向移动,人的像的大小,人与像的相对速度是______m/s。
7.都说岳阳君山风光很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这美景奇观中的“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鸟”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
8.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的像。
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1中的,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
图19.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10.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处时,成等大、倒立的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像。
凸透镜的之内时,成、、的像。
11. “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 形成的______像。
(选填“实”或“虚”)12.身高1.74m 的人在平面镜前1.5m ,平面镜长1m ,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 。
人和像的距离是 m 。
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4.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对光线有 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的是凹透镜。
15.照相机离景物越远,镜头和胶片的距离要越 ,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照片,同时景物的像肯定是 立的(选填“正”或“倒”)。
16.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
这时,教室后排的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大一些。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17.处处留心皆学问。
周末,小明喝水时一不小心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18.如图2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 。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 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移。
19.在严寒的冬季,探险家们在途中丢失了随身携带的火源,他们利用一把刃很薄的斧子,想出了一个能生火取暖的办法:凿下一块冰,用手把它磨光,做成一个水晶般透明的凸透镜,用这个冰块迎着阳光,很快冰块下方的棉絮燃起了火苗。
这种取火办法主要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__ _ ____。
20.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如图3所示是眼睛的构造, 就是一个凸透镜。
根根成像条件可知,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 的_____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二、选择题:图2图32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是()A.发生了镜面反射;B.发生了漫反射;C.发生了折射;D.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2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变化时,则()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发生变化;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C.反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不变; D.折射角变化,反射角始终不变。
23.如图4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图424.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25.光学元件的应用中,正确解释的是()A.穿衣镜产生的是放大的虚像;B.“弯曲镜子”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的;C.物体在照像机前面的任何位置都能拍照;D.照相机、幻灯机使用的光学元件都是凸透镜。
26.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总是正立的;C.凡是放大像必是虚像;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27.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A. 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B. 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C. 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D. 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
28.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有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应该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B.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C.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D.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距离以外。
29.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城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D. 凸透镜成像。
30.如图5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不动;D.无法确定。
3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32.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3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掬水月在手”中所指的月比天空中的月亮距离我们近;B. 清澈的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C. 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D. 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了圆形光斑。
34.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20cm ;B. 15cm ;C. 10cm ;D. 5cm 。
35.如图7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6.如图8所示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图6图8图5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7.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缩小的像),而屋外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A.三棱镜; B.玻璃砖; C.凹透镜; D.凸透镜。
38.小明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透镜的距离是10cm。
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是()A.等于10cm; B.在10cm和20cm之间; C.小于10cm ; D.大于20cm 。
39.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在医院经过鉴定是远视眼,说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体非常清楚;B.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来看清近处物体;C.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D.远视眼不管看近处还是远处物体,成像都在视网膜的后面。
三、实验、作图题:40.如何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41.画出图9中未知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或像的位置。
42.图10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第一步,改变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图10图9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
实验结论是: 。
43.在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代替平面镜,如11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手纸上留下的记录。
其中MN 是他实验时画出玻璃板的位置,A 、B 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 、、B 、分别是他找到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根据该同学在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4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 。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 一侧(填“同”或“另”)通过透镜看到在烛焰一侧 的像。
四、计算题:45.用激光反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秒在地面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则这时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N A B M 5.8cm 5.8cm 10.3cm 12.8cm `A `B 图11第四章 多彩的光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同种均匀 直线传播2. 直线传播 明3.真空 3.0×1084. 50º 增大5.镜面 漫6. 不变 27. 折射 虚 反射 虚8. 倒立 缩小 实 C A9. 黄 绿10. 2倍焦距 实 1倍焦距与2倍焦距 实 2倍焦距 实 1倍焦距(焦点) 正立 放大 虚11. 直线传播 反射 虚 12. 1.74 3 不变 13. 放大 虚14. 会聚 发散 15.小 倒 16.增大 下 17.凸透镜 虚 18.降低光屏的高度 倒 右 1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0.晶状体 倒立 缩小 实二、选择题:21. B 22.A 23.B 24. A 25. D 26. C 27.D 28.B 29.B 30.A31. B 32.C 33.B 34.A 35.C 36.D 37.C 38.C 39.B三、实验、作图题:40.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白纸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测得此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