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试卷分析[1]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化学一模试卷分析本次试题呈现出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等特点。
难易适中、比较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它具有以下特点:1.本试卷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难易适中。
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为主。
测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试卷中没有偏题、怪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突出基础性,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比较注重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22题、23题这些题目的设置,将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双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综合性较强,注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试题注重了学科内的综合,着重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题考查了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4.试题开放,注重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整份试卷取材洋溢着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贴近实际,突出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同时,试题的开放性强,突出了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好题如21题。
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双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各类基础知识都应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概括,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在元素与化合物的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
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实验,让学生较多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启发学生从生动的直观表象上升到抽象的理论,帮助学生养成设计、动手、观察、记录、思考等良好的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技能得到提高。
九年级理化第一次模考化学试卷分析
杨立航
一、试卷来源及命题范围:
本次试卷是由学校教务统一定制的。
范围包括初中化学全部内容内容。
二、试卷结构及特点:
选择题7题,每题2分,共14分;填空与作图题4题,共19分;实验与探究2题,共12分;综合题1题,共5分。
满分50分。
难度适中略易。
三、各题得分情况:
选择题均分8分(得分率57%),填空题均分9分(得分率47%),实验与探究均分4分(得分率33%),综合题均分1分(得分率20%)。
年级均分在21.3分左右。
其中一班平均得分21.6分,二班平均得分
21.1分。
四、试卷反映出的问题:
1、概念不牢固:表现在选择题上,干扰选项一出现就分不清,语言表述一改变就不确定。
2、不能准确分析题目要求:同一化学现象有多个考查点,究竟题目考查什么知识点,学生拿到题不认真辨析,总认为是平时练习时考查的知识点。
3、分析能力差,解题不规范:实验探究题不认真审题和分析,语言表达不准确。
综合题不出现公式依据,完全演变为考数学应用题。
五、下一步整改措施: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学,加强实验探究题和综合题思路分析以及解题方法训练: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时间,讲、练、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求质量,强化练习,特别是易混易忽视的知识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每周确定一节课精练,规范分析方法,训练解题答题技巧,力争迅速形成规范高效的答题习惯。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要认真分析总结,改进教学,调整方法。
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和建议寿县三中沈国军一、命题指导思想一模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的《化学课标》,考试范围涵盖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命题时没有过分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没有过分苛求知识的细节,更没有过分拘泥于概念的准确辨析。
让学生能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解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因此本次命题是按照以下几个“有利于”而进行的。
1、命题有利于教师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因此我在命题时主要是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命题有利于学生及早适应安徽省中考的题型。
我省往年中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在全国属于中等偏易,主要是照顾到所有学生,设置有开放性、探究性试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水平。
本次一模试题基本上是仿照我省去年中考的题型模式,让学生提前了解我省化学学科考试的特点。
3、命题有利于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本次考试是第一次模拟考试,学生们刚刚结束新课,对于有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熟练,所以试卷的难度不能太大,不能出偏题、难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4、命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
比较平时的月考试题,本次命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几乎每个单元都能牵涉到,但两个探究题和计算题的考试内容还是侧重于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的有关知识,这样既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对刚学过新知识的不足。
有利于教师在复习时能有的放矢,补差补缺。
综上所述,命题力求贴近我省中考试卷的结构和特点。
此次化学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技能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力求做到扣紧中考、活用教材、体现课标、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今后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023-2024学年福州市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分析第一部分试卷解读第二部分试卷真题第三部分答案解析第四部分2024中考复习指导快乐学习个性化事业部福州生化教研组第一部分试卷解读一、试卷综述2023-2024学年福州市初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已经出炉,试卷总体考查情况及分析如下:(一)试卷内容与结构1.试卷范围:2023-2024学年福州市初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范围为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及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2.试卷结构: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0题共30分,非选择题8题共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3.难度比例:易﹕中﹕难≈5.1:4.4:0.5(去年:4.5:5:0.5)5%中44%易51%5%中50%易45%.各章节知识分值占比情况:(二)试卷重点、亮点及备考方向2023-2024学年福州市初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总体而言,试卷难度中等,相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试卷特点,选择题难易分明,对学生较为友好,非选择题部分题目问法相对新颖,学生需要思维灵活,找好切入角度;具体的试卷特点如下:1.选择题部分:其中1-8题相对简单,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涉及物质的变化、化学生活、化学仪器的使用、化学式的含义、物质分类、金属与合金性质、化石燃料、工业制取氧气、微粒的特性、原子结构等,选项表述直接,错误点较为明确,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第9题的难度略有提升,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能够通过一定的实验现象进行结论推理,需要针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要求学生认真细致,才能发现选项中存在的陷阱;第10题属于反应原理微观示意图,需要学生结合物质转化图像及题干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题干信息较少,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思路要清晰,找出关键信息,才能排除正确选项锁定错误选项。
2.非选择题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性: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如第11题元素周期表信息的获取、元素质量比计算;第12题中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判断、基本反应类型;第13题的根据信息判断能源、氧气制取的优缺点;第14题的物质燃烧;第15题二氧化碳的检验;第16题的氧气的制取等。
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涅阳三初中高志贤一、试题的结构及特点试题结构:按照省里今年中考理化试卷分开的精神,化学试卷大体结构不变,分四大题,但第一小题由12个缩减为十个,余的两分加在第四大题上。
这次一模考试就是按照这个结构来命题的。
共21道小题。
其中,1-10题为选择,11-16题为填空,17-20题为简答,第21小题为综合应用题。
试卷结构与以往相比,稳中有变。
试卷特点:试题考查的容依据课程标准,以核心知识为载体。
试题即源于教材,又异于教材,容几乎涵盖了下册所有知识点,较好地贯彻了立足核心知识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
试题紧密联系化学与生产、生活,体现了化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以社会生活为试题背景,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维,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二、所教班级考试情况三、对部分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本题考查了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及金属和盐的反应。
混合物放入盐酸中,都能与盐酸反应,其中氧化铜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铜还能和铁反应,这个反应是暗含的,学生大多不能分析出来。
难点是铁参加的置换反应产物是亚铁盐。
若该题改成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成分是什么,难度就大了。
本题是考查验证金属活动性试验方案的设计。
三种金属活动性比较,一般按正确顺序设计为:金盐金或盐金盐,也可以结合与酸的反应,确定氢前氢后。
B项说明X>Y,C项说明Z在H前,D项说明X在H后,这就可以说明X、Y、Z活动性的关系,不需要再验证Z 在Y前。
【复习建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和探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考试对这部分容的掌握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复习中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题考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酸、碱、盐、氧化物、单质间的反应规律。
要求学生熟记各种反应规律和离子反应规律。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试卷分析拉沙学校一、试卷简要评价总体来看,试题内容认真体现了课程改革实验的精神,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知识覆盖面广,并能结合社会发展以及本地实际组织命题;试题结构和题型遵循了近两年九年级化学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和命题趋势,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梯度明显,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全面检测,以及针对毕业、升学“两考合一”训练的多重功效。
本期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重基础、淡化理论从试题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涉及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与社会的一些基本常识,涉及理论方面的较少。
2、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次试题,较多的考查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联系,如第5小题的化学与生活问题,第16小题的化学与医学问题,第19题化学与魔术等,3、较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这次试题,有多数都是以能力为核心,对学生的化学素养、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考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如第9、11、17小题就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4、强化了实验能力的考查这次试题,加强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如在第四大题考查化学实验共13分,主要以实验探究形式出现。
试题中的不足:试题在与前沿科技和信息的联系上还不够,难度控制上兼顾城区和农村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二、考试基本情况:(全班)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2011年第一次模拟九年级化学试卷,分选择、填空、实验、计算四个大题,共22个小题,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60分。
根据部分学生的随机抽样试卷进行分析,其统计情况如下:各小题学生得分情况表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的观察、分析、迁移、设计等能力都没有很好的形成,导致不能正确解答实验题3、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主要是化学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导致在答题中较多失分,如在第23、24小题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等,在填空、实验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词不达意、错漏百出、答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不能按试题的要求作答等等。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和建议寿县三中沈国军一、命题指导思想一模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的《化学课标》,考试范围涵盖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命题时没有过分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没有过分苛求知识的细节,更没有过分拘泥于概念的准确辨析。
让学生能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解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因此本次命题是按照以下几个“有利于”而进行的。
1、命题有利于教师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因此我在命题时主要是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命题有利于学生及早适应安徽省中考的题型。
我省往年中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在全国属于中等偏易,主要是照顾到所有学生,设置有开放性、探究性试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水平。
本次一模试题基本上是仿照我省去年中考的题型模式,让学生提前了解我省化学学科考试的特点。
3、命题有利于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本次考试是第一次模拟考试,学生们刚刚结束新课,对于有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熟练,所以试卷的难度不能太大,不能出偏题、难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4、命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
比较平时的月考试题,本次命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几乎每个单元都能牵涉到,但两个探究题和计算题的考试内容还是侧重于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的有关知识,这样既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对刚学过新知识的不足。
有利于教师在复习时能有的放矢,补差补缺。
综上所述,命题力求贴近我省中考试卷的结构和特点。
此次化学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技能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力求做到扣紧中考、活用教材、体现课标、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今后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本次初三模拟考试是中考前的第一次全区统一诊断性考试,在距正式考试两个月的关健时段进行检测,对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学科知识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任教师在后一阶段的复习指导及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二、试卷结构和特点1.试卷结构:本套试卷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题,选择题18分,非选择题42分2.试题特点:(1).试题命题依据西宁市初中毕业及升学学业考试标准,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的区分度、难度适中,和中考题接近。
(2).此次化学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做到了“扣紧中考、活用教材、体现课标、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今后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共13道小题,1-8每题1分,9-13每题2分总计18分。
基本上是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选择题也是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在抽样学生中,有 1人得到了满分,占 0.01 %,优秀率达到了 %。
其中错得较多的是第 2、3、8、9题。
第9题出现问题反映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上还有一些问题,概念的认识还不彻底,还需要加强。
第12题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归纳不够。
第13题学生对溶液的知识掌握不牢。
2、填空题共4小题,14个空,满分14分。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较低,预计学生得分率较高,而实际上填空题是得分率比较低的一道题,在抽样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得到了满分,与预期的设想相去很远。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马村一中本次一模考试试题难易程度适中,知识履盖面广,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化学用语的考查,从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40分以上学生约占到总人数的41%,最高分为48分,大多数是填空题的16题和简答题中的第17题方程式没有写完整,第19题中的学生没有看清题意是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结果好多学生都写成了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了,还有综合应用题的最后一题,学生答得不是很理想。
现将试卷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如下:本次试卷共分四个大题,满分50分。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共10题,10分。
本题,错误较多的有4、9题。
第4小题常错选为C,因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掌握的不好,不知道硅是非金属元素。
第9题常错选为B,忘记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也是沉淀,说明复分解反应掌握的不好。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6题,16分。
本题,错误较多的有13、16。
第13小题是因为六大营养素糖类掌握的不好。
第16小题中是化学方程式方面的题,用稀硫酸除铁锈,学生不会写或者写错。
第三大题,简答题,共4题,12分。
本题,错误较多的有17、19、20。
第17小题中化学方程式不会写或者不完整,例如没有标出气体符号、反应条件、配平系数等。
第19小题中学生没有看到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那么只能是写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方程式。
第20小题中推断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学生没有准确表达出来。
第四大题,计算题,共1题,12分。
本题,错误较多的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的方程式不会书写,不知道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还有就是计算部分,有方程式算出来的结果直接当成是氢氧化钠的质量了,错的很可惜。
三、下阶段教学建议:1.加强备课,认真钻研课标、教材,主要研究教学重点如何把握、难点如何突破,认真讨论并精选习题。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习惯和态度,培养态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注重课堂内的习惯外也要注重学生课外的习惯,使学生内心真正地喜爱化学。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本次初三模拟考试是中考前的第一次全区统一诊断性考试,在距正式考试两个月的关健时段进行检测,对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学科知识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任教师在后一阶段的复习指导及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二、试卷结构和特点1.试卷结构:本套试卷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题,选择题18分,非选择题42分2.试题特点:(1).试题命题依据西宁市初中毕业及升学学业考试标准,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的区分度、难度适中,和中考题接近。
(2).此次化学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做到了“扣紧中考、活用教材、体现课标、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今后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共13道小题,1-8每题1分,9-13每题2分总计18分。
基本上是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选择题也是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在抽样学生中,有 1人得到了满分,占 0.01 %,优秀率达到了 %。
其中错得较多的是第2、3、8、9题。
第9题出现问题反映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上还有一些问题,概念的认识还不彻底,还需要加强。
第12题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归纳不够。
第13题学生对溶液的知识掌握不牢。
2、填空题共4小题,14个空,满分14分。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较低,预计学生得分率较高,而实际上填空题是得分率比较低的一道题,在抽样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得到了满分,与预期的设想相去很远。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试卷分析
一、试卷简要评价
总体来看,试题内容认真体现了课程改革实验的精神,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知识覆盖面广,并能结合社会发展以及本地实际组织命题;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梯度明显,有较好的区分度,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全面检测。
本期试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淡化理论
从试题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涉及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与社会的一些基本常识,涉及理论方面的较少。
2、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这次试题,较多的考查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联系。
3、较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
这次试题,有多数都是以能力为核心,对学生的化学素养、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考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二、考试基本情况:(全班)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015年第一次模拟九年级化学试卷,分选择、填空、推断、实验、计算五个大题,共16个小题,满分60分。
根据部分学生的随机抽样试卷进行分析,其统计情况如下: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的观察、分析、迁移、设计等能力都没有很好的形成,导致不能正确解答实验题
3、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主要是化学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导致在答题中较多失分,如在第20、22小题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等,在填空、实验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有的学生词不达意、错漏百出、答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不能按试题的要求作答等等。
4、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解答计算题的格式不规范。
5、不少学生过失性失分严重,如第20小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将忘记标反应条件。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化学概念的教学不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要注重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加强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要努力做好实验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形成实验能力。
3、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从近年来的试题变化情况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其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4、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过失性失分、计算欠准确、格式书写不规范等,导致一些学生过失性失分。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考试中的过失性失分。
5、对差生应加强管理、指导他们的学习,课后多花时间进行辅导;争取在下次考试中不拉全班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