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04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省2004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作品中具有"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特点的是(A.《孟子》B.《墨子》C.《庄子》D.《荀子》)2.《郑伯克段于鄢》中描写的“聪明机智”的人物是(A.郑庄公B.祭仲C.共叔段D.颖考叔3.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A.白居易B.元稹C.杜甫D.李商隐4.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是()A.《行行重行行》B.《陌上桑》C.《短歌行》D.《杜陵叟》5.以现存九千三百多首诗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数量最为罕见的诗人是()A.李白B.王维C.陆游D.苏轼6.《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作者"借种树以喻居官”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 B.类比 C.对比 D .比拟7.陶渊明《饮酒》(其五)是一首A.山水诗()A.山水诗B.田园诗C.咏史诗D.咏物诗8.诗风“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人是()A.岑参B.陈子昂C.杜甫D.李贺)9.在词史上,开豪放一派的作家是(A.辛弃疾B.苏轼C.范仲淹D.欧阳修10.《世说新语》的作者是()A.王安石B.刘义庆C.刘向D.韩愈11.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一文中的"攻坚破税"主要比喻文学创作中的()A.安排B.选择C.议论D.布局12.茅盾是哪个文学社团的倡导者和组织者()A.新月社B.语丝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 13.“五四”以来的作家以散文见长,内容大都歌颂母爱、赞美自然的作家是(A・朱自清 B.冰心 C .胡适 D.徐志摩14.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A.胡适《尝试集》B.闻一多《死水》C.李金发《微雨》D.臧克家《老马》)15.采用倒叙方式和第一、第三人称交互使用的小说是(A.《苦恼》B.《麦琪的礼物》C.《米龙老爹》D.《羊脂球》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
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按照日销量8200万份、13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比1999年增长了7份,但数量仍然偏少。
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545份,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198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1996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96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60份,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226份。
1999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一,每千人583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E&P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1468种(2001年的数据),非日报7689种(2000年的数据)。
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
美国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2002年2137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
目前总体状况是:就数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卷)第Ⅰ卷1.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执著结束妊娠言简意赅A.zhúshùshēn gāiB.zhúshùchén háiC.zhúsùshēn háiD.zhúsùchén gā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喧干涸兴高采烈哄堂大笑B.睿智池塘绵里藏针世外桃园C.暴躁楹联怨天尤人变本加厉D.矫情证券走头无路川流不息3.依次填人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_。
A.暴发抚养盈利B.暴发赡养营利C.爆发赡养盈利D.爆发抚养营利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
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2.韩愈用“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来阐发气盛言宜的道理,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是()A.借代与类比B.借代与对比C.比喻与类比D.比喻与对比答案:C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断语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答案:D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簧,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和演绎B.归纳和类比C.类比和对比D.类比和演绎答案:C5.鲁迅在写《灯下漫笔》这篇文章时,认为当时中国正处在()A.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B .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D.人民已做稳了主人的时代答案:B6.下列《选择与安排》中的引文,用来论证写文章要“突出主旨”的是()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C.“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D.“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答案:B7.《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意旨是()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8.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暴露统治阶级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品性纯孝与行为机智答案:C8.《马伶传》一文在叙述方式上的显著特点是()A.顺叙B,倒叙C.平叙D.插叙答案:B9.在《香市》一文中,重兴香市冷落的主要原因是()A.因“破除迷信”,香市地盘被侵占B.打拳头卖膏药,武术表演不精彩C.商人不太热心,市场商品不丰富D.农村破产,香市主角农民来得少答案:D10.《往事》主旨是赞美大海的丰富性格和高尚品德,但文章开头却两次说它“单调”,这种表现手法是()A.铺垫反托B.对比反衬C.侧面烘托D.欲扬先抑答案:D1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A.故居B. “长宜子孙”四个字C.亡姐D.爱尔克的灯光答案:B12.《氓》属于《诗经》中的()A.风B .大雅C.小雅D.颂答案:A13.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A.借景抒情B .借典故抒情C.借前人成句抒情D.直抒胸臆答案:A14.《行路难》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B,玉盘珍羞直万钱C.停杯投箸不能食D.拔剑四顾心茫然答案:A15.《杜陵叟》中,为了突出急征暴敛的罪恶,作者先写灾情的严重,这运用的是()A.铺垫手法B .对比手法C.侧写手法D.象征手法答案:A16.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A.晚风B.黄花C.梧桐细雨D.过雁答案:D17.高尔基《鹰之歌》运用类比方法主要体现在()A.借鹰和蛇来寄托自己的情志B.用鹰和蛇的习性来体现社会上某类人的行为C.赋予鹰、蛇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以人的灵性D.用鹰和蛇的言行来体现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答案:B18.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是()]A.不学无术B.装腔作势C.愚昧无知D.梦想复辟答案:D19.《断魂枪》中的王三胜与沙子龙相比,性格显得()一A.争强好胜,性情外露B .豪爽乐观,积极进取]C.没落保守,孤傲执着D.老成持重,谦恭礼让答案:A20.《米龙老爹》在叙述人称上的特点是()A.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B.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C.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D.自始至终运用第三人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A.世家B.本纪C.列传D.书[答案] B[解题指导] 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
其中,本纪是《史记》的编写体例之一,是记载黄帝以来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以及各个帝王的事迹及社会的重大变化,共十二篇。
2.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一文属于A.写景散文B.叙事散文C.记人散文D.游记散文[答案] B[解题指导] 在这篇散文里,周作人以浓郁的怀旧情绪,介绍其故乡常见的野菜:荠菜、马兰头、鼠曲草、紫云英等,它们的形状、颜色与用途,以及与其相关的浙东民俗。
此题考查考生对散文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3.下列作品中,属于叙事诗的是A.陶渊明《饮酒》B.曹操《短歌行》C.《诗经·卫风·氓》D.屈原《国殇》[答案] C[解题指导] 《氓》,按表现方法分类的诗歌体裁说,是一首叙事诗。
诗歌以女主人公自我独白的方式,叙述了她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有力地谴责了“氓”背信弃义的丑恶行为,表达了她的悔恨和决绝。
[错误防范]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除了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
因此,《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并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但是具体到个别篇章作品,仍然不乏优秀的叙事诗歌作品,《诗经·卫风·氓》就是一首出色的叙事诗,注意不要与《诗经》绝大多数抒情诗混淆。
2004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专)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B.比喻C.反问D.设问2.《散文创作谈》:“鲁迅譬喻过,从干荔枝的味道,是没法推想鲜荔枝的风味的。
”这说明写文章应该()。
A.选择典型材料B.有深刻主题C.重视语言艺术D.有直接生活知识3.《咬文嚼字》是从修改文字的实例谈起的,这个实例出自()。
A.曹雪匠《红楼梦》B.施耐庵《水浒》C.司马迁《史记》D.郭沫若《屈原》4.先秦时期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观点的是()。
A.儒家B.农家C.法家D.道家5.《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江海下百川”喻指()。
A.时间流逝B.容纳万物C.冲决一切D.谦和虚心6.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用“盘庚迁都”之事驳斥的是()。
A.致谤B.拒谏C.生事D.侵官7.下列作者介绍正确的是()。
A.竺可桢是著名的桥梁专家B.华罗庚是著名的物理学家C.杨宪益是著名的植物学家D.高士其是著名的科普作家8.《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
”这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B.比喻C.诠释D.定义9.《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着重说明的是()。
A.古人畏惧沙漠的原因B.现代科学家在沙漠畅行无阻的原因C.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形成的原因D.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形成的原因10.《苏州园林》一文说明的逻辑顺序是()。
A.由现象到本质B.由原因到结果C.由结果推及原因D.由概括到具体11.在《追悼志摩》中提到的用“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警告志摩的是()。
A.叶公超B.陈通伯C.梁任公D.胡适之12.《箱子岩》的下列文句中,对“兵油子”进行侧面描写的是()。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答案写作(一)试题课程代码:005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三人称叙述是以局外人的视点来进行叙述的笔法,其优点是(D)A.便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B.叙述特别真实C.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D.不受特定时空的限制2.主题与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完美统一,就符合(B)A.主题要深刻的要求B.主题要贴切的要求C.主题要明确的要求D.主题要集中的要求3.在表达方式中,最适于表达作者冷静、客观态度的是(D)A.叙述B.描写C.抒情D.说明4.文学作品的多主题理解,是(A)A.对不同的读者或不同视角而言B.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而言C.对不同的时代的作品而言D.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而言5.结构衔接的手段和形式指的是(B)A.逻辑条理B.过渡照应C.行文线索D.情调氛围6.在反映新中国治蝗成果报道中插进历史上蝗虫危害如何猖獗无法治理的记载,这种背景材料是(C)A.说明性材料B.注释性材料C.对比性材料D.烘托性材料7.在某个范围内,针对某种问题,对所有相关对象所进行的调查称做(C)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遍调查D.抽样调查8.有的材料既是具体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普遍意义,这类材料就是(B)A.确凿的材料B.典型的材料C.生动的材料D.新颖的材料9.鲁迅的《朝花夕拾》,从散文分类中属于(B)A.传记B.杂记C.日记D.寓言10.游记中无论山川自然,还是人文景观,最需突出的内涵是(C)A.丰富的地理知识B.准确的历史知识C.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D.最佳的新闻价值11.我国现存的最为古老的叙事散文是(A)A.《春秋》B.《左传》C.《国策》D.《史记》12.下列行政公文结语属平行文的是(C)A.望研究执行B.即请审核批复C.即请查照D.特此报请核批13.下列文种中,兼属事务文书与新闻报道体裁的一种是(C)第 1 页A.总结B.通讯C.调查报告D.报告文学14.语言的准确是指(B)A.语言适应文章的表现对象和题材特点B.用恰当词语确切传达作者感受、印象和认识C.用相对俭省的文字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D.语言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情感充沛15.语言使用的个体性是指(D)A.语言所描写的存在环境的特点B.语言处于具体语言环境中受其制约的特点C.规范、准确、严密和富于表现力的特点D.语言风格上表现出作者自己的习惯性特点16.构成狭义语境的是(B)A.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等B.文章的具体上下文C.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情况D.交际的背景因素17.标点不能占一行末格的一种是(B)A.逗号B.前引号C.句号D.问号18.文章写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是(B)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构思、起草、修改C.查资料、定主题、谋篇布局D.立纲、定题、起草19.解说词是(C)A.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的文艺说明文B.介绍物品性能、规格、用途,或影视剧情、图书内容的说明文C.配合图画或实物,对事物、人物进行说明的一种文体D.传授科学知识,有很强科学性,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的文体20.说明书的文体特征是(A)A.实用性、科学性、条理性B.说服性、逻辑性、严密性C.指要性、扩引性、明晰性D.文学性、情感性、通俗性21.记叙性文章的基本线索是(D)A.感情脉络B.意念联系C.逻辑条理D.人物事件22.学术论文不同于短论的一个特点是(D)A.论辩性B.逻辑性C.条理性D.专业性23.像《当代欧美美学理论简介》这样的论题形式属于(D)A.专题、评析式B.商榷、探讨式C.比较、边缘式D.综合、资料式24.古代评点所谓的“千里伏线”、“隔年下种”指的行文照应类型是(C)A.解题照应B.近照应C.远照应D.点题照应25.下列文种中,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一种是(C)A.议案B.通报C.报告D.批复第 2 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至6页,第II卷7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真谛.取缔.孝悌.瓜熟蒂.落有的.放矢B. 包庇.奴婢.媲.美筚.路蓝缕刚愎.自用C. 驿.站后裔.臆.断神采奕.奕自怨自艾.D. 嗜.好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抱负威慑流芳百世源远流长B. 寒暄署名曲意逢迎各行其事C. 偏袒蒙昧重蹈覆辙积腋成裘D. 学藉暴躁浮想联翩山清水秀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 展示观赏即使/也B. 展现参观即使/也C. 展现观赏尽管/但D. 展示参观尽管/但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 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嘛。
.....,无根不长草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语文第Ⅰ卷(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唾弃沉睡千锤百炼捶胸顿足B.憔悴粉碎猝不及防出类拔萃C.啜泣拾掇缀玉连珠苦学不辍D.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班配藏污纳垢草菅人命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凌厉怙恶不悛不落巢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懵懂挺而走险流言蜚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怄气徒有虚名鬼斧神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岗位培训改变了旨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 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 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04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本)”试题(1) 课程代码:0001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韩愈用“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来阐发气盛言宜的道理,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是()a.借代与类比b.借代与对比c.比喻与类比d.比喻与对比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断语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和演绎b.归纳和类比c.类比和对比d.类比和演绎5.鲁迅在写《灯下漫笔》这篇文章时,认为当时中国正处在()a.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b.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d.人民已做稳了主人的时代6.下列《选择与安排》中的引文,用来论证写文章要“突出主旨”的是()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c.“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d.“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7.《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意旨是()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暴露统治阶级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品性纯孝与行为机智8.《马伶传》一文在叙述方式上的显著特点是()a.顺叙b.倒叙c.平叙d.插叙9.在《香市》一文中,重兴香市冷落的主要原因是()a.因“破除迷信”,香市地盘被侵占b.打拳头卖膏药,武术表演不精彩c.商人不太热心,市场商品不丰富d.农村破产,香市主角农民来得少10.《往事》主旨是赞美大海的丰富性格和高尚品德,但文章开头却两次说它“单调”,这种表现手法是()a.铺垫反托b.对比反衬c.侧面烘托d.欲扬先抑1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a.故居b.“长宜子孙”四个字c.亡姐d.爱尔克的灯光12.《氓》属于《诗经》中的()a.风b.大雅c.小雅d.颂13.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a.借景抒情b.借典故抒情c.借前人成句抒情d.直抒胸臆14.《行路难》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b.玉盘珍羞直万钱c.停杯投箸不能食d.拔剑四顾心茫然15.《杜陵叟》中,为了突出急征暴敛的罪恶,作者先写灾情的严重,这运用的是()a.铺垫手法b.对比手法c.侧写手法d.象征手法16.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a.晚风b.黄花c.梧桐细雨d.过雁17.高尔基《鹰之歌》运用类比方法主要体现在()/a.借鹰和蛇来寄托自己的情志b.用鹰和蛇的习性来体现社会上某类人的行为c.赋予鹰、蛇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以人的灵性d.用鹰和蛇的言行来体现两种不同的人生观18.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是()。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2.韩愈用“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来阐发气盛言宜的道理,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是()A.借代与类比 B.借代与对比C.比喻与类比 D.比喻与对比答案:C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断语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答案:D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归纳和演绎 B.归纳和类比C.类比和对比 D.类比和演绎答案:C5.鲁迅在写《灯下漫笔》这篇文章时,认为当时中国正处在()A.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B.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 D.人民已做稳了主人的时代答案:B6.下列《选择与安排》中的引文,用来论证写文章要“突出主旨”的是()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C.“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D.“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答案:B7.《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意旨是()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暴露统治阶级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品性纯孝与行为机智答案:C8.《马伶传》一文在叙述方式上的显著特点是()A.顺叙 B.倒叙C.平叙 D.插叙答案:B9.在《香市》一文中,重兴香市冷落的主要原因是()A.因“破除迷信”,香市地盘被侵占B.打拳头卖膏药,武术表演不精彩C.商人不太热心,市场商品不丰富D.农村破产,香市主角农民来得少答案:D10.《往事》主旨是赞美大海的丰富性格和高尚品德,但文章开头却两次说它“单调”,这种表现手法是()A.铺垫反托 B.对比反衬C.侧面烘托 D.欲扬先抑答案:D1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A.故居 B.“长宜子孙”四个字C.亡姐 D.爱尔克的灯光答案:B12.《氓》属于《诗经》中的()A.风 B.大雅C.小雅 D.颂答案:A13.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A.借景抒情 B.借典故抒情C.借前人成句抒情 D.直抒胸臆答案:A14.《行路难》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 B.玉盘珍羞直万钱C.停杯投箸不能食 D.拔剑四顾心茫然答案:A15.《杜陵叟》中,为了突出急征暴敛的罪恶,作者先写灾情的严重,这运用的是()A.铺垫手法 B.对比手法C.侧写手法 D.象征手法答案:A16.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A.晚风 B.黄花C.梧桐细雨 D.过雁答案:D17.高尔基《鹰之歌》运用类比方法主要体现在()A.借鹰和蛇来寄托自己的情志B.用鹰和蛇的习性来体现社会上某类人的行为C.赋予鹰、蛇以及其他自然景物以人的灵性D.用鹰和蛇的言行来体现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答案:B18.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是()A.不学无术 B.装腔作势C.愚昧无知 D.梦想复辟答案:D19.《断魂枪》中的王三胜与沙子龙相比,性格显得()A.争强好胜,性情外露 B.豪爽乐观,积极进取C.没落保守,孤傲执着 D.老成持重,谦恭礼让答案:A20.《米龙老爹》在叙述人称上的特点是()A.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 B.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C.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D.自始至终运用第三人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文章中具有寓言性质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C.《种树郭橐驼传》 D.《论毅力》E.《谏逐客书》答案:BC22.下列作品中抒写羁旅思乡之情的有()A.曹操《短歌行》 B.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C.柳永《八声甘州》 D.辛弃疾《摸鱼儿》E.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CE23.《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有()A.排比 B.对偶C.类比 D.比喻E.归纳答案:ACD24.下列《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诗句,具有象征暗示意义的有()A.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B.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C.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D.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E.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答案:ABD25.小说《苦恼》的主要写作特点有()A.情节十分巧合 B.人与马相类比C.采用倒叙方式 D.主题以小见大E.对话生动传神答案:BDE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解释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意义。
2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伐为: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何以,介宾结构"以何"倒序、为,语助词,可译为"呢"。
27.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仅,只。
2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小)。
29.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
散六国之从:瓦解了六国联合抗秦的陈线,从,通“纵",即合纵,指六国南北联合以抗秦。
30.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推本求原,探求,推究3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视遇:看待32.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固:坚决。
3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自。
枕藉:交错地枕靠着躺在一起34.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判:分开,区别。
35.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但:只。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赵威后问齐使》中的一段文字: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请回答:这段话的结论是哪几句?B.这段话中的三个例据有何共同着眼点?这体现了越威后怎样的政治思想?C.这段话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答案:A这段话的结论句是:“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B共同点都是着眼于“民”,这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C归纳论证法。
37.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
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请问答:A.这“阴暗中的一线微光”有何象征意义?B.“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这个比喻的喻义是什么?C.这段文字在抒情达意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案:A.这昏暗微弱的灯光,象征着封建家庭、封建礼教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的没落和即将消亡。
B.表达了作者对悲惨死去的姐姐的无限哀痛和对封建家府、封建礼教的憎恶、否定。
C.特点是: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在象征中达意,在类比中达意。
38.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儿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为官作宦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
你如今倒是不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请问答:A.这段话是谁对谁说的?B.这段话把矛头指向谁?C.这段话表明说话人此刻有什么不满?在发泄不满时用了什么方法?答案:A.贾母对王夫人说的。
B.贾政。
C.对贾政不听白己的话死打宝玉表示不满,指桑骂槐的方法。
39.阅读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丞相—指诸葛亮)请问答:A.这首诗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前四句与后四句抒情方法有何不同?C.第三、四句“自”、“空”二字有何寓意?答案:A对诸葛亮的崇敬心情。
B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借事抒情。
C一显示自己意不在赏景而在思人,二显示武侯祠游人稀少。
40.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请问答:A.这里用什么论证方法来阐析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B.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主要有什么不同?C.从《大学语文》所选的诗词中,举一例来说明什么是文字的直指意义,什么是文字的联想意义。
答案:A.类比法和对比法。
答比较法也算对。
B.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注重联想意义。
C.如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其中"黄花的直指意义是菊花,联想意义是作者自喻。
五、作文题(30分)41.以《思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