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与大小周后及诗词风格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24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云师大12级汉本函授班张同磊 201202164[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其艺术才华与他的诗人气质相结合,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词,尤以后期为最。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香艳妩媚气氛,变得悲婉哀切。
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作;内容;艺术风格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他虽然不是一位称职的君主,但是他在我国晚唐时代的词人之中,是当之无愧的词圣。
在词的领域里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他那如同一江春水的忧伤和哀愁依旧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他对苦痛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创造出了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语言而同时又是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
他后期的词一洗前期的绮丽柔靡,香艳妩媚,亦不同于温庭筠等人的雕章琢句,堆砌词藻,而有如出水芙蓉,使人格外感到清新明净。
而哀婉凄凉的笔调和缠绵悱恻的词风更是如杜鹃啼血,让人不忍卒读。
一、词作内容:字字句句皆血泪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主要是写他国破家亡之痛,伤今忆往之情,这些词作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凝练,意境深邃凄婉,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这个时期的词,内容多为追怀故国往事,沦为阶下囚的悲痛,以及那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忧伤和哀愁不幸的遭遇和屈辱的现状,即使是雪月风花,也只能让他平添一丝忧伤。
独自凭栏,泪眼南望,难忘旧时伊人旧时光;梦回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试说心愁,讲不尽道不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M UD A N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的词独树一帜,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为人称道。
由于其自身由一代君王沦为阶下之囚的独特经历,因此其作品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说,还是就艺术技巧上说,都达到了词的至高境界。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不为政治家们欣赏却为不少文人骚客钦佩的君主,他的词既有描写帝王之家的奢华绮丽,又有抒发阶下之囚的悲痛沉思。
此人正是被称为“词中之帝”的南唐后主李煜。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颇具才气,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他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其为安定公期间,他就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然而出生在帝王之家,有许多事往往不能顺遂人愿,他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
身为君主,李煜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但是他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学术界大多认为李煜词大体上以公元975年,宋兵南下攻破金陵。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前后期风格有较大的差异。
本文试从词作内容方面来比较李煜词前后期创作的的不同。
一、李煜的前期词李煜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前期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生于皇家,长于皇家,自幼便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享乐、爱和美女配着他整个的人生观。
他先后迎娶大小周后,奢靡的生活,爱情的滋润,使得这时的李煜词更多显现出一种闺阁气、脂粉气、富贵气。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李煜词主要以南唐亡国为界,前期表达南唐华贵富丽的宫廷生活,后期抒发亡国之悲与离愁别绪。
李煜情感的变化及词作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李煜之词,词藻清丽,朗朗上口,语言真切通俗,韵意十足,做到了词显情深,言简意丰,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纵情声色(一)帝王家的词臣公元937年,李知诰建立南唐,将南唐治理成江南强国。
后由李景通继承,他将时间、精力、财力运用在玩乐与诗词歌赋上,渐渐导致南唐朝野上下不重政务重诗词的“诗社”风气,李煜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他的词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血腥的皇位争夺、美满的爱情,以及帝王生活也给李煜不小的影响,种种缘由催生了李煜前期词作的风格。
(二)李煜前期词作内容及特点李煜前期词作主要描写宫廷生活与儿女情长,还有一部分是抒发内心苦闷惆怅之感。
词作深受南唐宫廷生活影响,在奢华迤逦中追求清新淡雅。
《浣溪沙》是李煜前期词作之一,“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臭。
别殿遥闻萧鼓奏”,真实地再现了李煜的悠闲享乐生活,不眠不休的歌舞、佳人不知疲倦的舞蹈、别殿传来的箫鼓声,都彰显着南唐放浪不拘、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
其词作《玉楼春》与《子夜歌》则写出了李煜沉醉于诗词享乐的真实情景,也反映出李煜风流多情、无拘无束,溺于玩乐的形象。
李煜描写儿女情长的词,多受前后两位皇后的影响。
他在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中充满幻想,与他的政治生活越走越远。
具有代表性的《菩萨蛮》三首词作用词精妙,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词中带情,但从内容情感来看,词较为简单,内心感触并不强烈。
其中只展现出李煜对爱情的享受,沉溺于儿女情长。
李煜抒发内心苦闷惆怅的词作主要在皇位纷争时期,他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展现出了他性格中的妥协与懦弱。
《病起题山舍壁》云:“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他向自己残忍果断的长兄表明,自己无心帝位,只愿在自由中度过一生。
《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摘要李煜从南唐后主到阶下囚的坎坷命运变化中,诗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尤其表现在其诗词意象的选择之上。
不同时期的意象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结合李煜的生平经历同时也反应了该时期词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词中意象的选择逐渐变得开阔明朗,词人的内心也从安奢到徘徊,最后转为对故国的怀念和悲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李煜词意象情感变化李煜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这样的人生经历无疑对他的诗词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事物间的影响是相对的。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李煜词现存很少,三十六首左右。
尽管如此,李煜词在诗词造诣上仍是不可小觑的。
词人“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1],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身文艺之中。
李煜诗词的格调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差别中又存在统一。
不同时期意象的选择不同。
他的诗词的意象的选择前期较为局限,所选取的意象常常是生活所见之景,多描写宫廷生活,词作中多有描写人物形象,宫殿建筑,服饰乐器等意象。
离恨情仇等意象大部分出现在词人创作的后期。
自然意象以及“梦”意象在词人的词作中都有出现,到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加之词人心态的变化,在意境的选择上变得开阔,更加关注人生,包含了有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同时,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并且透露出词人不同的情感。
这与词人生活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可见,可以从李煜词作中的意象的选择看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一、前期意象李煜词前期的意象比较局限,其中包括人物形象类的意象,男女情爱的梦意象,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展现出词人奢华的生活状态和安于这种生活的心态。
游国恩曾说:“他(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奢华生活的迷恋……是十足的亡国之音。
小议李煜词前后期特点探究李煜,一个被龙袍羁绊的才子,一个为政事所耽搁的隐者,一个被案牍所劳形的词人和艺术家……他是个亡国之君,但每当谈起他对于后世在文学、美学包括历史上的作用或贡献时,又不得不使人内心布满冲突和惋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至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肯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尽道诗言志,挥毫以畅谈。
观李煜之词,可晓其心志;以其身世浮沉、世事变迁为依据,可以明确地将其创作阶段分期。
李煜的创作阶段分期分两段——亡国被俘前与后。
通过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的特点可推断出降宋前应多为宴乐、对于女性的工笔描写之作。
有据以证之,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彻头彻尾一副奢华淫逸之景象;再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亦是如此。
对于李煜前期词,很少有人问津,后人可能更钟情于李煜降宋之后的亡国之音,比如《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等。
是皆为以泪洗面、去国怀乡之忧思、痛如切肤的难眠随想;其点睛之句比比皆是,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直接描写表现出感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绪好像江水绵绵不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秦淮残梦忆繁华,对于往事可回想而不行及的无奈;还有《破阵子》中“最是荒唐祠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一个亡国之君颜面尽失的尴尬与痛楚。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之第六子,集昏庸亡国之君与一代词学宗师于一身。
李煜的皇后有大小周后之分,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都是南唐重臣大司徒周宗之女。
娥皇经常随父出入宫廷,容貌美丽,精音乐,尤善琵琶,亦善歌舞,通书史,采戏弈棋,无不精妙。
她还恢复了因战乱而残缺的《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曲》是从西凉传入的法曲,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润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
杨贵妃当年之所以能集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也是与她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有关。
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失传,至五代十国,留存残曲断谱。
许多宫廷和民间乐人试图修复,均未成功。
而娥皇和李煜“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
修复《霓裳羽衣曲》后,二人又按乐编舞,编成霓裳羽衣组舞。
之后调集教坊宫娥,由娥皇亲自教习。
由此,娥皇常在宫中举行《霓裳羽衣曲》歌舞会。
《玉楼春》将此事描述为: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春殿霓裳羽衣歌舞的盛况,下阙写了歌舞之后余兴未了的情景,夫妻俩陶醉在艺术的天堂里。
娥皇本性天真淘气、活泼娇柔,在李煜的《一斛珠》有写道: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扈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和娥皇是包办婚姻成功的幸福的代表,也许是李璟眼光好吧。
如果不是李煜当了皇帝,这样一对郎才女貌,该是多么美满与幸福?李煜和娥皇在一起的幸福,或许能把那些苦痛与屈辱都冲淡了吧,只是他们幸福并不长久。
李煜在位四年,娥皇生重病。
他们的四岁儿子很孝顺,看母亲生病,学着大人去佛堂前祷告,欲祝母亲早日康复,谁知年幼,从椅子上摔下来摔死。
爱子的死使娥皇悲痛万分,病情更加严重。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南唐国君李煜人物生平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词。
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
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
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
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浅析李煜词前后期特点及情感分析摘要一个命运的捉弄,错生帝王家,一段意外的邂逅,误结识敌友,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你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你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独树一帜,堪为后人称道。
李煜前后期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歌咏了他的富贵繁华,歌咏了真诚的亲情、友情、爱情;而后期的词,则表现了人生的巨大失落与缺憾带来的内心深重的创伤。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本文重点介绍前后期词的风格并品味其中的情感。
关键词:李煜、情感、词AbstractTease a fate, wrong raw imperial family, some unexpected encounter, misuse acquainted friend and foe, a palace revolution, no return ...... you embark talented, book good painting, poetry can be good at words, but also through temperament, a person pronouns was later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ages; helpless fate would have it, you Wanwusangzhi, extravagant life, advocating deities, also engraved on Jun dossier on the history of subjugation. - He is the Southern Tang emperor Li Yu, his word is unique, worthy of praise for posterity. Li Yu before the latter word in subjugation for the sector, after two periods of pre-term points, singing his wealth and prosperity, singing a sincere affection, friendship, love; while the latter wor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emendous loss of life and shortcomings with deep wounds to the heart. In fact, on the whole, whether it is pre-intoxicated, or post-quest, are carrying out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paradis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re-and post style and taste which the word emotion.Keywords:Li Yu, emotions, word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浮沉的李后主 (1)2.柔靡的前期词 (2)2.1历史背景 (2)2.2前期词赏析 (2)2.3情感分析 (4)3.沉郁的后期词 (5)3.1历史背景 (5)3.3情感分析 (6)参考文献 (8)1.浮沉的李后主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李煜前后期词的特点及成因李煜是我国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
他的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大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欢女爱之情,风格柔靡;后期词大多抒发亡国之和怀旧伤今之情,风格沉郁。
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前期的沉醉,还是后期的追寻,都贯彻着一种对精神乐土执着追求的主体意识。
这种主体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何具体表现呢?其又有什么价值呢?一、柔靡的原因及表现南唐于公元937年内李璟建立,地处长江中下游一带,全国三十五州,不仅幅员辽阔,而且地理条件相当优越。
不但铁矿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而且环境也比较安定,因此吸引了大量因战乱而南迁的北方流民。
另外,唐中宗李璟在位时,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
如奖励耕织、减轻赋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这使南唐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当时少有的繁荣气象。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安定的环境,繁荣的经济既是文学发展的坚强后盾,也是后来的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温床。
据宋代陈世修《阳春集》序云:“金陵盛时,内外无事,相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以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时人是这样描写当时的生活情形的:“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南唐,张义方《奉和圣制无日大雪登楼诗》)。
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从李璟开始,南唐的统治阶层已经不思进取,沉溺于享乐之中了。
从另一方面看来,这也充分地展示了南唐庶和繁华。
李煜亡国后回忆南唐昔日的繁盛之景写道:“……三千里地山河,凤阁琼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梦”(《破阵子》)。
这种楼阁亭台林立、奇花异草遍地的景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统治者生活的富丽铺张之景和金陵的繁华气象。
而南唐的这种富足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物质保障。
其二,思想上的极端自由是李煜沉醉于欢乐之中的另一关键因素,其思想上的自由性主要是由他身份地位决定的。
在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能否得到君王宠幸是文人能否改变自己命运,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花月正春风——李煜与大小周后■崔长平河南遂平一高(463100)前人曾用“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命薄做君王”一诗来评价南唐后主李煜。
的确,身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一代江南帝王,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日日过着“量珠聘伎,纫彩维艘”的极度豪奢生活,而且“好声色,不恤政事”,既不能征战杀伐、威震四夷、开疆拓土,也不能多谋善断、安邦定国、以济斯民,于家国天下而言,可谓庸庸碌碌、乏善可陈,然而他能诗善文、喜爱音乐、工于书画,尤以词著称于世。
特别是他亡国降宋以后的诸多词作,更是惊天地泣鬼神,泪浸血染,长歌当哭,以致于千古传诵,经久不衰。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南唐的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961至975年在位,史称李后主。
南唐自先祖李昪于938年立国,经中主李璟、后主李煜,至975年后主降宋亡国,前后存续三十八年。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李煜即位时,由于受到后周的强大威胁,中主李璟已自削帝号、改称“国主”三年了,而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后主李煜又遣弟朝贡于宋,重申除去唐号,自称“江南国主”,改印文为“江南国印”,只不过“三千里地山河”的半壁江山得以继续偏安江南一隅将近二十年。
南唐最盛时,疆域辖土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南方大国。
李煜在其《破阵子》一词中写道:“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由此可以想见,南唐宫中殿堂巍峨、盘龙栖凤,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水榭歌台、鳞次栉比,气势宏壮、直抵云霄。
据宋人笔记记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
凡此一切,足见其穷奢极欲、淫逸成风。
李煜的词作,以975年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亡国之前纵情声色、耽于享乐,亡国之后长吁短叹、溺于悲哀。
前期之作大都描述宫廷的灯红酒绿、风花雪月、绮情艳思,风格旖旎柔媚,倾向于“镂玉雕琼”、“裁花剪叶”,并没有脱离晚唐五代花间词的香艳温软;而后期词作铅华尽洗、言为心声,大多抒发亡国被俘的痛苦以及对往昔宫廷生活的追念,表现出沉郁悲戚的伤感情绪。
76品 评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李思佳李煜词主要以南唐亡国为界,前期表达南唐华贵富丽的宫廷生活,后期抒发亡国之悲与离愁别绪。
李煜思想情感的变化及词作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李煜之词,词藻清丽,朗朗上口,语言真切通俗,韵意十足,做到了词显情深,言简意丰,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纵情声色(一)帝王家的词臣公元937年,李知诰建立南唐,将南唐治理成江南强国。
后由李景通继承,他将时间、精力、财力运用在玩乐与诗词歌赋上,渐渐导致南唐朝野上下不重政务重诗词的“诗社”风气,李煜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他的词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血腥的皇位争夺、美满的爱情,以及帝王生活也给李煜不小的影响,种种缘由催生了李煜前期词作的风格。
(二)李煜前期词作内容及特点李煜前期词作主要描写宫廷生活与儿女情长,还有一部分是抒发内心苦闷惆怅之感。
词作深受南唐宫廷生活影响,在奢华迤逦中追求清新淡雅。
《浣溪沙》是李煜前期词作之一,“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臭。
别殿遥闻萧鼓奏”,真实地再现了李煜的悠闲享乐生活,不眠不休的歌舞、佳人不知疲倦的舞蹈、别殿传来的箫鼓声,都彰显着南唐放浪不拘、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
其词作《玉楼春》与《子夜歌》则写出了李煜沉醉于诗词享乐的真实情景,也反映出李煜风流多情、无拘无束,溺于玩乐的形象。
李煜描写儿女情长的词,多受前后两位皇后的影响。
他在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中充满幻想,与他的政治生活越走越远。
具有代表性的《菩萨蛮》三首词作用词精妙,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词中带情,但从内容情感来看,词较为简单,内心感触并不强烈。
其中只展现出李煜对爱情的享受,沉溺于儿女情长。
李煜抒发内心苦闷惆怅的词作主要在皇位纷争时期,他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展现出了他性格中的妥协与懦弱。
《病起题山舍壁》云:“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他向自己残忍果断的长兄表明,自己无心帝位,只愿在自由中度过一生。
小周后与李煜的诗词“小周后”比“大周后”娥皇小14岁,李煜与娥皇结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
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婀娜少女。
小周后天生活泼,美丽可爱,深受李煜母后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小住。
小周后酷似初入宫时的娥皇,只是她比娥皇更年轻、更活泼。
随着接触的增多,李煜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因后来也被封为皇后,人们便把她称作小周后。
小周后一次来探望姐姐,被安排住在瑶光殿的画堂里。
这天中午,午睡之后,李煜身着便装去看望小周后。
为了给小周后一个意外的惊喜,他不让宫女通报,径直走向画堂。
来到画堂门口,室内一片寂静,原来小周后午睡未醒。
他悄悄掀起竹帘向里观看:周薇身着睡衣躺在绣榻上,睡衣薄于蝉翼,刚刚发育的处女挺拔的玉乳双峰若隐若现,那醉人的曲线随着淑女均匀的呼吸慢慢起伏,浓密、乌黑的秀发散铺在锦床上,睡美人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少女特有的体香一缕缕地传来。
任是他李后主曾历阅风月无数,都不曾见过如此可惊为天人的睡美人睡相。
当下后主不由得如痴如醉血脉贲张,更想近前看个真切,嗅个满足,便掀帘而进,却不料碰响了珠锁,发出了虽然不大而在他听来却是震撼心魄的响声…… 小周后猛然惊醒,扭头一看,李煜正尴尬地站在门口。
这时,李煜只好硬着头皮走向前去,说道:“寡人本想看看小妹过得可好,不料惊动了小妹的好梦,真是抱歉之至!”小周后连忙起来走下床向前施了一礼,说道:“不知陛下光临,请恕小妹未曾迎驾之罪。
”小周后向前一低腰,睡衣稍微分开向后滑动,她雪白柔嫩的酥胸大半都暴露在李煜眼前。
李煜顿时目瞪口呆,语塞无言,只是张着嘴巴痴迷地盯着小周后的酥胸。
小周后低头许久不见皇帝姐夫应答,偷偷眼抬瞥见李煜的失态,这才意识到自己尚穿着睡衣,慌忙中又施了一礼退向了屏风后面更衣。
更衣之后,小周后重新施礼坐下,便问起姐姐近日的病情。
谈话之中,小周后无意中向李煜看去,发现姐夫以一种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自己,而且姐夫的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
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之比较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之比较李煜的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摘要] 李煜的前期词多描写皇帝、宫廷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多感伤之语,有动人的艺术力量.通过比较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艺术特色,肯定其美学价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关键词]昏君、柔靡绮丽、率真自然、感伤愁思[正文]后主李煜(公元937—978),是五代词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二十五岁接位,史称南唐后主.李煌在位时,已是强敌压境,朝不保夕.他对宋“屈节以图存,修贡以结欢”,政治上庸懦无能,苟且偷安,直至被宋灭国,肉袒投降,作了俘虏,被囚居在宋都汴梁,当了俘虏后,他终日生活在悲哀苦痛之中,最后仍然被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李煜是一个怯弱无能的亡国之君,在文艺上却是一个艺术修养颇高的多才多艺之人.他音乐、书法、绘画、文章、诗、词皆通,尤工于词.纵观李煜词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个阶段,既以开宝八年(975)降宋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下面将重点阐述李煜前期词和后期词的艺术特色和它们的不同之处.一、柔靡绮丽而又率真自然李煜前期词多描写皇帝、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柔靡、绮丽.政治上的无能使他无心或者说无力处理政事,这使他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上,并且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这些也就成了他早期词的主要(也可以说是唯一)题材.如: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在一个花好月暗的夜晚,偷偷地跑到自己的爱人身边的情景,读者很容易窥见其柔靡和绮丽的风格,但又不难体会到词句的自然而率真,这与《花间集》有很大的不同:轻轻走过香阶,袜儿贴这地面,绣花鞋儿提在手里.……我出来一次机会难得呀,要怎么温存——随你的便.这种蹑手蹑脚的动作、小心翼翼的神态和一次爱个够的心理,极率真、传神.又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写出游宴乐及归辇的过程,此极富贵,而结尾“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又极清雅.再如: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家乡的亲人无限怀念的感情,语句清新自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二、感伤愁思之作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李后主从有国之君以下子沦为阶下囚,这使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变化.他终日以泪洗面,一景一物,触目生悲,所以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多感伤之语,有动人的艺术力量.他的词开始白若花间派的桎梏,感情更趋向真实,形象更鲜明,语言朴素、洗练,意境深沉,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对后世特别是宋代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愁.有很多人认为这首词是李煜早年之作,但看其感伤愁思的基调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降宋之后的作品.诗词中写到离愁,往往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别离》:“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柞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仗,缘愁似个长”.而这首词则是写愁之味:“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到底是何滋味呢?词中并未点名,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这种独特而真切的感觉,可谓是味在咸酸之外,但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共鸣.“剪不断,理还乱”,是以丝喻愁.各种感情思绪缠绕在一起,使词人无法用正常的思维审视人间万物,只能任凭一股离愁别绪来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所以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恰当地表达了这种一时间莫可名状的惆怅迷惘之感.又如: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雨声惊梦,晓寒袭人,梦里片时欢聚,醒后倍感身寄异地的冷落,想到家山万里,家国何在,梦中人今世难重见,往日的欢乐,如同落花流水,一去不返;今昔相比,真有天上人间之别了.这首词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亡国后的囚徒生活和哀痛心情.李煜归宋后封为违命侯,实际上是被软禁了,此后一蹶不振,“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词中以“梦里欢”烘托“身是客”,以“流水落花”比喻往日欢情,都有很强的感染力.而“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的人生体验,能够引起离别中的人的共鸣,这种共鸣足以引起人们心灵的强烈震荡.除了以上重点分析的两首词外,这个时期李煜还有很多传世名作,如《破阵子》、《虞美人》等都是后世所盛传不衰的.这些词作都是后期囚禁生活时的作品,因此大都感伤、忧郁之作,其情其思,凄怆动人,此时他的词作冲破“词乃艳科”的蕃篱,把词从花间派镂金错采、蓄意雕琢、陈腐绮靡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开一代词风,使词取得了与诗同时并存、同时发展的地位,因此也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李煜的前期词和后期词的变化是和他的政治遭遇和生活状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前期荒淫无道的`宫廷生活使他的词显得柔靡绮丽;后期的卑躬屈膝、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的软禁生活使他能够透过世俗看到宇宙人生的深远意境,而后从心底萌发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感叹,那些无奈和感叹记录着他的欢乐,倾诉着他的悲哀,是最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尽管前期词和后期词有较大差别,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倾注在词作当中的率真自然的感情.他的词不加雕琢,写得非常真实、具体、率直.他善于捕捉容易被人感受和联想的事物特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优美的词汇,来勾勒有声有色的画面.他的词所抒发的喜怒哀乐、离愁别绪等思想感情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抒发本人强烈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意境更深远,整体气势更阔大,从而使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最关键原因.[参考书目]《唐宋诗词探胜》吴熊和、蔡义江、陆坚合著,浙江人们出版社1981年版;《唐宋词选译》徐荣街、朱宏恢合著,江苏人们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王明煊、张继定主编,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南唐末代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一生饱受战乱之苦,经历了南唐灭亡、被俘、流亡等种种不幸遭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词作中融入了对生活的痛苦和对世事的感伤,表现出了悲壮的情感和深刻的内省。
本文将论述李煜的生平与其词风变化的关系,以探讨他的诗词创作受到生活经历的影响。
一、李煜的生平李煜出生在一个文化昌盛的时代,他的父亲李重进是南唐时期的宰相,因此在艺术和文学方面有很好的教育基础。
李煜自幼聪慧机敏,喜爱诗词,并且在诗词创作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然而,李煜的一生并不幸福顺遂。
南唐在他出生后不久就被宋朝所灭,李煜被迫流亡,先后经历了被俘、宫廷政变等苦难。
在这些动荡不安的年月里,李煜的生活遭遇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李煜词风的变化1. 灵秀风华:在初期的词作中,李煜表现出了灵秀风华的特点,他的词作多以写景抒情为主,情感细腻、婉约动人。
例如《清平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到“及第成名,蟾宫折桂。
喜合花随意动,直杳如同。
顾瞻蔼玉颜真泣矣,云亦雾亦,空翩跹。
”这些词作多是虚拟景象的描述,表现出了李煜那种纯美的诗意情怀。
2. 抒怀抱志:随着生活的变迁,李煜的词作开始表现出了更加深刻的情感和内在的痛苦。
他的词中常常流露出对家国沦亡和自身遭遇的悲愤和无奈。
例如《虞美人·宫女美如花》中写到“宫女如花满春殿,才得歌词。
欢心欲笑,共赏凤栖。
”这些词作中充满了对现实的痛苦和对美好的追求,表现出了词人内心深处无法言喻的情感。
3. 悲凉苦楚:李煜晚期的词作更加集中地表现了他对生命和遭遇的绝望和苦楚。
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流亡、困苦和沦落的描写,情感更加凄凉、深沉。
例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写到“青山长在,绿水长流,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
”这些词作中透露出了对流逝岁月和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和哀婉之情。
三、生平经历对词风的影响1. 生活遭遇塑造了李煜的诗词创作。
南唐后主李煜妻大小周后一、南唐李家的传奇发迹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又说英雄不问出身。
这话一点也没错。
后唐开基之祖李昪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他的发迹史,就是一个小和尚的奇遇记。
论起来,安徽凤阳的寺庙实在是风水大好,李昪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都曾是在此地出家的和尚。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能者为王。
庐州(安徽合肥)人杨行密就是在这样的混乱中,靠着天生的气力勇猛以及必不可少的好运气,由一个出身农家的孤儿,一步步出人头地,并且在天复二年(公元902)的时候,被唐昭宗封为吴王的。
大约就在封王的第二年,杨行密攻取濠州(凤阳),得到的“战利品”五花八门,当然也包括被献做婢仆的男女。
检阅战利品时,杨行密一眼就看见在瑟瑟发抖的人群中,有一个小沙弥格外显眼,他不但服饰与众人有异,相貌气度也格外不同。
小沙弥俗姓李,名昪,字正伦,本是徐州(江苏徐州)人,生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
父亲李荣老实本份,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佛祖的身上,将寄住寺庙与和尚为伍视做人生乐事,被人称为“李道者”。
徐州发生战乱后,李道者竟不知所终,也不知是死了,还是遁迹深山修炼去了。
无奈之下,李道者的妻子刘氏只得让两个女儿出家为尼,自己带着儿子辗转到淮南谋生。
然而到淮南没多久,饱尝艰辛的刘氏就再也支持不住病倒了,终于撒手西去。
父母俱丧时,李昪只有六七岁年纪,只得也象两个姐姐一样投身佛寺,就在濠州开元寺内做了个小行童。
僧寺生涯清苦,时常还要外出化缘,在濠州泗州一带流浪,但总算是有处归着,还能学些文墨,只是战乱再起,如今他却又成了吴王的俘虏,若不是被编入军中,就是成为王府的僮仆。
不过人生际遇总是出乎意料。
李昪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个抓他的军校虽没安着什么好心,事实上却从此将自己送上了青云路。
杨行密一见李昪,就不知为何感觉格外亲切,认为他相貌与众不同,人也格外聪明。
就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
没过多久,杨行密对这个孩子越来越喜爱,觉得他比自己亲生的儿子们要强得多,干脆将他收作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