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5
制冷剂种类制冷剂是一类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控制环境的温度。
制冷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氟氯碳化物(CFCs)、氟氢碳化物(HCFCs)、氢氟碳化物(HFCs)、氨和碳化物等。
本文将对这些类型的制冷剂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1.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碳化物是第一代制冷剂,最早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
然而,由于其高度破坏臭氧层的能力,CFCs在20世纪90年代被禁止使用。
其中最为知名的CFCs是氯氟烷(CFC-12),也被称为Freon-12、CFCs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包括低沸点、低毒性和不易燃烧。
2.氟氢碳化物(HCFCs)作为CFCs的替代品,氟氢碳化物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得到广泛应用。
与CFCs相比,HCFCs具有较低的臭氧层破坏潜能。
其中最常见的HCFCs是氟利昂22(R-22),也被称为Freon-22、由于臭氧层破坏的问题仍然存在,国际社会提出了逐步淘汰HCFCs的倡议。
3.氢氟碳化物(HFCs)由于CFCs和HCFCs的限制,并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氢氟碳化物作为新一代制冷剂得到广泛应用。
HFCs不会破坏臭氧层,且具有较低的全球变暖潜在潜能(GWP)。
其中常见的HFCs包括氟利昂134a(R-134a)和氟利昂410A(R-410A)。
然而,尽管HFCs对臭氧层的影响较小,但其对全球变暖的潜在影响仍然存在。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国际社会在2024年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基础上,又于2024年签署了基加利修正案,倡导逐步淘汰HFCs。
4.氨(NH3)氨是一种无公害、高效的制冷剂,广泛用于商业和工业制冷系统中。
氨的环境影响非常小,且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然而,由于氨有毒性,并且易燃易爆,使用氨作为制冷剂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措施。
5.碳化物(CO2)碳化物(CO2)或称为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的制冷剂。
相对于传统的制冷剂,CO2的环境影响非常小,且全球变暖潜在潜能较低。
制冷剂的种类及特性制冷剂是用于制冷系统中的介质,通过循环往复地进行蒸发和冷凝来实现对空气或物体的冷却。
制冷剂的种类和特性会对制冷系统的性能、环境影响以及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制冷剂及其特性。
1.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具有优秀的制冷性能和热物理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冷系统。
它的优点包括高制冷效率、环境友好和广泛的温度范围。
但氨气有毒性和易燃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大,因此在使用氨气时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2.氟利昂(CFCs、HCFCs和HFCs):氟利昂是一类化学物质,包括三氟甲烷(CFC-11)、二氟二氯甲烷(CFC-12)和全氟丙烷(HFC-134a)等。
它们具有优异的制冷性能和热力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家用制冷设备。
然而,由于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国际公约已经限制了氟利昂的使用。
3. 羟基乙基和羟基丙基(Glycols):羟基乙基和羟基丙基是水基制冷剂,由水和一种有机化合物混合而成,常用于低温制冷系统。
它们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且无毒无味,因此在一些特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其制冷性能较差,需要较高的能源消耗。
4.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天然制冷剂,广泛存在于大气中,无毒无味。
它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不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并具有零臭氧臭粒(ODP)和弱温室气体效应(GWP)。
因此,二氧化碳被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制冷剂。
然而,由于其低临界温度和高压力要求,对系统压力容器的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5.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如丙烷和丁烷,可用作替代氟利昂的制冷剂。
它们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且在低温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然而,由于其易燃性,对操作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是由两个或多个制冷剂混合而成,以实现理想的制冷性能。
比如,R404A是由R125、R143a和R134a等制冷剂混合而成。
制冷剂是怎样分类的?在压缩式制冷剂中广泛使用的是氨、氟里昂和烃类。
按照化学成分,制冷剂可分为五类: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和共沸混合物制冷剂。
根据冷凝压力,制冷剂可分为三类:高温(低压)制冷剂、中温(中压)制冷剂和低温(高压)制冷剂。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使用得比较早,如氨(NH3)、水(H2O)、空气、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等。
对于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国际上规定的代号为R及后面的三位数字,其中第一位为“7”后两位数字为分子量。
如水R718...等。
氟里昂(卤碳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氢元素(CL)、氟(F)和溴(Br)代替后衍生物的总称。
国际规定用“R”作为这类制冷剂的代号,如R22...等。
又有人称之为氟利昂的。
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环状有机化合物等。
代号与氟里昂一样采用“R”,这类制冷剂易燃易爆。
如R50、R170、R290...等。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是乙烯(C2H4)、丙烯(C3H6)和它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它们的R后的数字多为“1”,如R113、R1150...等。
共沸混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是由两种以上不同制冷剂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共沸混合物,这类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能保持一定的蒸发温度,其气相或液相始终保持组成比例不变,但它们的热力性质却不同于混合前的物质,利用共沸混合物可以改善制冷剂的特性。
如R500、R502...等。
高温、中温及低温制冷剂:根据制冷剂常温下在冷凝器中冷凝时饱和压力Pk和正常蒸发温度TO的高低,一般分为三大类:1. 低压高温制冷剂。
适用于空调系统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
2. 中压中温制冷剂。
如R717、R12、R22等,这类制冷剂一般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
3. 高压低温制冷剂。
如R13(CF3C1)、R14(CF4)、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这类制冷剂适用于复迭式制冷装置的低温部分或-70℃以下的低温装置中。
制冷剂的种类及特性制冷剂是一种用于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物质,它通过吸收系统内热量将其排出,从而实现了制冷效果。
不同种类的制冷剂具有不同的特性,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制冷剂及其特性:1.氨(NH3):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具有高效能和环保的特性。
氨的制冷能力非常大,并且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能。
此外,氨还具有较低的危险性,不易燃烧且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
2.氟利昂(CFCs):氟利昂是一类人造的制冷剂,常见的有氟利昂12(R-12)和氟利昂22(R-22)。
氟利昂制冷剂具有高温下的较低压缩效率和较高的工作能力,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工业领域。
然而,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已经被禁止使用。
3.碳氢化合物(HCFCs):碳氢化合物系列制冷剂是氟利昂的一种改良版本,如R-134a。
它们比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少,因此被广泛使用。
此外,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也有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4.羟氟烷(HFCs):羟氟烷系列制冷剂如R-410A和R-134a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冷剂之一、它们是一类无色、无毒和无味的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
羟氟烷制冷剂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可以提供更好的制冷效果。
5.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的制冷剂选择,它具有零臭氧破坏潜力和较低的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制冷剂也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并且非常适合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使用。
6. HFO(氢氟烃):HFO制冷剂是一类新型的环保制冷剂,如R-1234yf和R-1234ze。
它们具有非常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且不会对臭氧层产生损害。
HFO制冷剂适用于大多数制冷系统,但需要额外注意其可燃性。
总的来说,制冷剂的选择要考虑其制冷性能、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
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被淘汰的制冷剂将被更环保的替代品所取代。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绿色、高效的制冷剂的出现。
制冷剂汇总超详细制冷剂是用于冷冻和空调系统中的工质,主要用于吸热、压缩、冷凝和膨胀过程,实现制冷和空调效果。
它起着传热媒介的作用,使空调和冷冻设备的运行更加高效和可靠。
以下是对制冷剂的详细汇总,包括常见的制冷剂种类、特性和应用。
1.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广泛用于工业制冷和冷冻设备中。
它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具有高制冷效果和潜热,适用于大型冷冻设备。
2.氟利昂系列氟利昂是一类重要的氟化碳类制冷剂,如R-12、R-22、R-134a等。
它们具有高制冷效率和热力性能稳定,适用于各种冷冻和空调设备,但由于其含有氯,可能对臭氧层产生破坏,逐渐被淘汰。
3.羟氟烷类羟氟烷类包括R-32、R-125等,它们是现代环保型制冷剂,不含氯,可有效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适用于中高温冷冻设备和空调系统。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型制冷剂,具有零臭氧破坏潜力和很高的换热性能。
它被广泛用于商用和家用制冷设备,如超市制冷设备和汽车空调。
5.烃类制冷剂烃类制冷剂如丁烷和异戊烷,具有低环境影响和良好的性能。
它们适用于小型制冷设备和家用空调,但由于易燃,需谨慎使用。
6.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多种制冷剂混合而成,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适应性。
如R-404a是由R-143a、R-125、R-134a组成的混合制冷剂,适用于超市冷冻和制冷设备。
7.吸收式制冷剂吸收式制冷剂通过以低温升华液体来完成制冷循环。
它们常用于工业制冷和特定的应用,如太阳能冷冻系统。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制冷效率:制冷剂的传热性能和制冷效果要符合要求。
2.环保性:应选择对臭氧层具有较低破坏潜力的制冷剂。
3.安全性:制冷剂应无毒、无燃性,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4.成本:制冷剂的价格和可用性也是选择的考虑因素。
5.应用需求:根据制冷设备和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总结:选择适合需求的制冷剂是实现高效和可靠冷冻和空调系统的关键。
广泛应用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系列、羟氟烷类、二氧化碳、烃类和混合制冷剂等。
制冷剂的种类及特性制冷剂是用于冷冻和空调系统中的液体或气体,用于吸收和排放热量来产生冷空气。
制冷剂的种类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冷剂以及它们的特性。
1.氯氟烃(CFCs)氯氟烃是最早用作制冷剂的物质之一,如R11和R12、这些化合物由氯、氟和碳原子组成,它们在大量情况下都已被禁止使用。
CFCs在大气层中的存在会破坏臭氧层,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因此,CFCs已经被其他制冷剂所替代。
2.氢氟碳化物(HCFCs)HCFCs是一类含有氢、氟、氯和碳原子的化合物,例如R22和R123、与CFCs相比,HCFCs具有较低的危险性,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较小。
然而,由于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各国正在逐步淘汰使用这些化合物。
3.氢氟烷(HFCs)HFCs是一类不含氯原子的制冷剂,例如R134a和R410a。
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较短,对臭氧层的破坏影响较小。
HFCs的使用量大幅增加是由于对CFCs和HCFCs的限制。
然而,它们在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4.碳氢化合物(HCs)HCs是一类只含有碳和氢原子的制冷剂,如R290(丙烷)和R600a (异丁烷)。
在化学结构上,它们比上述制冷剂更简单且环保。
这些制冷剂具有较低的温室效应和零臭氧破坏潜能。
然而,它们的易燃性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5.无机化合物无机制冷剂主要是氨(NH3)和二氧化碳(CO2)。
氨制冷剂具有高效率和较低的温室效应,但它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气味,需要谨慎使用和处理。
二氧化碳制冷剂在环境友好和节能方面具有优势,且广泛用于商业和家用制冷系统中。
总结起来,制冷剂的类型和特性主要由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决定。
重要的是,任何制冷剂都应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考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逐渐替代和采用更环保的制冷剂有助于减少可能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的冷却和加热解决方案的发展。
常用制冷剂分类以及性能介绍制冷剂是用于制冷设备中的介质物质。
常见的制冷剂主要分为四类:氨类制冷剂、氟利昂类制冷剂、烷类制冷剂和CO2(二氧化碳)制冷剂。
下面将介绍每类制冷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1.氨类制冷剂: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可用于制冷以及工业生产中。
氨是一种高效的制冷剂,具有以下特点:-良好的传热性能:氨的导热系数高,传热效率高。
-高制冷效果:氨的蒸发潜热大,能够提供更大的制冷量。
-环保性:氨在环境中的寿命短,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对大气污染较小。
氨常用于工业中的制冷系统、冷库和超市冷藏柜等。
2. 氟利昂类制冷剂:氟利昂(Fluorocarbon)是由氟、氯和碳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和制冷特性。
常见的氟利昂类制冷剂包括R22、R134a、R410A等,它们的性能主要有:-稳定性:氟利昂类制冷剂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保证系统的长期运行。
-卓越的传热性能:氟利昂类制冷剂的传热系数高,传热效率优异。
-中等制冷效果:相对于氨类制冷剂,氟利昂类制冷剂的蒸发潜热较小,但仍能提供较好的制冷效果。
氟利昂类制冷剂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冷柜等领域。
3.烷类制冷剂:烷类制冷剂是通过将烷烃类化合物应用于制冷系统中来实现制冷效果的。
常见的烷类制冷剂有R290(丙烷)和R600a(异丁烷)。
烷类制冷剂的性能表现如下:-较小的环境影响:烷类制冷剂不含氟,对臭氧层和全球变暖潜在性的影响小。
-较低的饱和蒸气压:烷类制冷剂的饱和蒸气压较低,有助于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
-中等制冷效果:烷类制冷剂的制冷效果与氟利昂类制冷剂相似。
烷类制冷剂主要应用于家用和商用制冷设备中。
4.CO2制冷剂:CO2制冷剂,即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的制冷剂,可以在低温和超低温应用中替代其他制冷剂。
CO2制冷剂的性能特点如下:-高制冷效果:CO2的蒸发潜热大,能够提供较高的制冷效果。
-高压特性:CO2在正常温度下为气体,需要较高的压力才能维持在液态中。
制冷剂种类及用途
制冷剂是一种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介质,通过吸收、传导和释放热量来实现温度调节。
不同类型的制冷剂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特性,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 氨(NH3):氨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热导率。
它主要用于工业制冷和冷冻行业,如冷库、冷藏船和冷冻食品加工等。
2. 氟利昂(Freon):氟利昂是一种常用的制冷剂,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家用空调系统中,如办公楼、商场和家庭。
3. 羟基乙基烷(R-134a):羟基乙基烷是一种环保制冷剂,被广泛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中。
它具有较低的温室效应和臭氧消耗潜力,逐渐取代了过去使用的氟利昂。
4. 二氟二氯甲烷(R-12):二氟二氯甲烷是一种过去广泛使用的制冷剂,但由于其对臭氧层的破坏性,现已被禁止使用。
5. 环丙烷(R-290):环丙烷是一种天然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它被广泛用于商用冷藏设备和家用冰箱等小型制冷设备中。
6.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特殊的制冷剂,被用于低温制冷和超导材料的制备。
它具有极低的温度和高效的制冷能力。
制冷剂的种类多样,每种制冷剂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优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新型制冷剂被研发和应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因素来进行合理选择,以实现高效、安全和环保的制冷效果。
制冷剂分类及优缺点
制冷剂有多种分类,以下为您介绍两种分类方式:
1.根据化学性质分类:
无机化合物:这类制冷剂使用得比较早,如氨和水等。
其优点是价廉易得、热力性质良好、对金属材料不腐蚀、不燃烧,缺点是制冷温度很难达到-100℃以下,且制冷工艺与设备比较复杂。
有机化合物:这种制冷剂热稳定性好,反应安全性高,对金属不腐蚀,也不易燃烧,最大的缺点是汽化潜热小,制冷温度很难达到-100℃以下。
2.根据应用特点分类:
共沸制冷剂:这种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特点是与水完全互溶,且溶液的沸点比各组分都低。
非共沸制冷剂:这种制冷剂也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但其特点是与水不互溶或互溶度很小。
此外,常见的制冷剂还有烃类化合物等其他类型制冷剂。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制冷剂各有优缺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制冷剂类型及编号方法制冷剂是一种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化学物质,其主要特点是在低温下能够吸收热量从而冷却周围环境。
制冷剂类型的选择因制冷系统的需求、性能和环境影响而有所不同。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制冷剂的编号方法和标准,以便标识和管理制冷剂的使用。
制冷剂按照其化学成分和使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氨(R717):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制冷剂,它具有优良的制冷性能,并且不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然而,由于其毒性和易燃性,使用氨作为制冷剂需要特别的安全措施。
2.氟利昂(HFCs):氟利昂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氟利昂化合物,常用的有R134a、R404A、R407C等。
这类制冷剂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但有破坏臭氧层的风险。
3.羟氯氟烷(HCFCs):羟氯氟烷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氟氯烃化合物,常用的有R22、羟氯氟烷的制冷性能较好,但臭氧层破坏潜力也较高。
4. 羟氟烷(HFOs):羟氟烷是一种环保型的新型制冷剂,比如R1234yf、R1234ze。
这类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潜力非常低,同时具有较好的制冷性能。
制冷剂的分类和编号方法是为了方便制冷系统的设计、维护和管理。
在国际上,常用的编号方法是按照ASHRAE(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制定的制冷剂编号系统进行命名的。
该系统主要由一个大写字母R和四位数字组成,例如R410A。
其中,大写字母R代表制冷剂,后面的数字是根据制冷剂的性质、化学成分和性能进行编码的。
在ASHRAE的制冷剂编号系统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制冷剂的类别,比如1表示饱和氢化碳,2表示饱和氟化碳,3表示不饱和氟化碳,4表示饱和氯化碳,5表示不饱和氯化碳,6表示不饱和氢氟烃,7表示其他不饱和烃类。
剩下的三位数字则是用于区分不同制冷剂的具体种类和性能。
例如,R134a是一种氟利昂制冷剂,其中的“13”代表饱和氟化碳类别,而“4a”则表示具体的种类和性能。
类似地,R22是一种羟氯氟烷制冷剂,其中的“2”代表饱和氯化碳类别,而“2”则表示具体的种类和性能。
制冷剂类型及编号方法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起到传热媒介作用的物质,它能吸收热量并在压缩和膨胀的过程中释放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制冷剂按照其类型和编号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制冷剂类型1. 氨(R717):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很高的制冷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冷中。
氨的制冷剂编号为R717。
2. 氟利昂类(R系列):氟利昂类制冷剂是一类常用的制冷剂,包括R22、R134a、R410A等。
这些制冷剂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热力性能,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制冷设备中。
3. 烷类制冷剂(C系列):烷类制冷剂包括丙烷(R290)、异丁烷(R600a)等。
这些制冷剂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和较好的能效,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商用和家用制冷设备中。
4. 硫化氢(R764):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较好的制冷性能,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中。
硫化氢的制冷剂编号为R764。
5. 二氧化碳(R744):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的制冷剂,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广泛应用于商用和家用制冷设备中。
二氧化碳的制冷剂编号为R744。
二、制冷剂编号方法制冷剂的编号方法通常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其中以美国ASHRAE 标准最为常用。
ASHRAE标准将制冷剂按照化学成分和特性进行分类,并为每种制冷剂分配了唯一的编号。
ASHRAE标准的制冷剂编号由一个字母和一串数字组成。
字母代表了制冷剂的类型,数字则表示制冷剂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常见的制冷剂编号字母及其含义如下:- R:表示制冷剂(Refrigerant);- C:表示空调制冷剂(Conditioning);- H:表示加热剂(Heat pump);- L:表示低温制冷剂(Low temperature);- P:表示混合制冷剂(Blend);- M:表示混合制冷剂(Miscellaneous);- E:表示气体(Gas);- I:表示不可燃气体(Incombustible gas);- A:表示可燃气体(Azeotropic);- B:表示可燃气体(Zeotropic)。
常用的六种制冷剂常用的六种制冷剂主要有:氟利昂(R22)、乙烷(R152a)、丙烷(R290)、K系烷烃(R32)、氢化亚氯甲烷(R600a)以及甲醇(R290)。
1、氟利昂(R22)氟利昂(R22)是一种有机氟化合物,分子式CHCl2F,具有Physicial吸湿性强,比重比水低、可溶解性佳、易挥发等特点,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于国外的制冷机,但暴露的R22其实是HCFC的一个长链氟代烃,在过分暴露的情况下对ozone层有危害,因而其应用范围被控制在10%以内,主要用来配置冷冻机制的制冷剂。
乙烷是有机物中的一种烯烃,分子式是CH3CH2CH3,具有低温沸点、通俗的挥发性、自平衡性和低全球变暖潜力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作为新型低全球变暖潜力制冷剂,目前R152a已经代替R12和R22两种制冷剂,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冷系统、家用冰箱制冷器和中央空调的系统中。
3、丙烷(R290)丙烷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有机物,分子式CH3CH2CH3,由于它的比沸点低、比重小、易挥发等特点,因此可作为低温冷气工质非常室温下正常使用,被誉为“食盐制冷剂”,于2001年首次应用于空调系统中,主要用来家用空调以及汽车空调系统中作为制冷剂。
5、氢化亚氯甲烷(R600a)氢化亚氯甲烷是一种氢化有机物,分子式C2H2Cl2,具有低比沸点低、散热速度快、非常安全的特性,因此被用作替代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目前它已经成功应用于家用彩电和冰箱制冷系统中,作为新型环保绿色制冷剂。
甲醇是有机物中的一种醇类,分子式CH3OH,具有自溶解,体积缩小,低比热容。
它是有机物体中具有内能低的冷却物质,目前甲醇正在替代氟利昂在冷冻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更强的安全和节能性能,也是一种价格相对不高的塑料制造中制冷剂。
制冷剂种类及用途
制冷剂又称冷媒、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
这些物质通常以可逆的相变(如气-液相变)来增大功率。
以下是制冷剂的种类及用途:
1.传统工业及生活中较常见的制冷剂有部分卤代烃(尤其是氯氟烃),但由于它
们会造成臭氧层空洞而逐渐被淘汰。
其他应用较广的制冷剂有氨气、二氧化硫和非卤代烃(例如甲烷)。
2.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略有芳香味的制冷剂,其一般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体,在
低温加压情况下却是透明状液体。
氟利昂大致分为三类:氯氟烃类(简称CFC,主要包括R11、R12、R13、R14、R15、R500、R502等)、氢氯氟烃类(简称HCFC,主要包括R22、R123、R141、R142等)、氢氟烃类(简称HFC,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
由于氟利昂能与卤代烃、一元醇或
其他有机溶剂以任何比例混溶,氟制冷剂之间也能互溶。
且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表面张力小、气液两相变化容易、无毒、亲油、价廉、对金属的腐蚀性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冷冻设备、家用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塑料工业中各类硬软泡沫塑料的发泡剂;医用、美发、空气清新的气雾剂;烟草工业的烟丝膨胀剂;电子元件的清洗等。
3.在南方一些地区,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常用于车用空调,商业和工业用制冷
系统,以及作为发泡剂用于硬塑料保温材料生产,也可以用来配置其他混合制冷剂,如r404a和r407c等。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制冷剂的种类及用途,建议咨询制冷行业专家或查阅相关行业论坛。
制冷剂可分为:无机化合物,烃类,碳氢化合物,氟利昂氟里昂制冷剂大致分为3类。
一是氯氟烃类产品,简称CFC。
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
二是氢氯氟烃类产品,简称HCFC。
主要包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 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R123被限定2030年。
三是氢氟烃类:简称HFC。
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
1、制冷剂的研究进展总的看来,可以把制冷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自然物质到人工合成的物质;那么制冷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将再回归到自然物质。
早期的制冷剂是自然界中容易获得或制取的物质,如乙醚、氨、CO2等。
但是这些早期的制冷剂最后都因为制冷设备庞大效率较低,所以在后来出现热力性能较好的氟利昂制冷剂后,最后在20世纪50年代退出常规制冷系统。
1929年美国通用公司合成出R12,以后很快出现了R11、R22等称为氟利昂的系列卤代烃化合物,因其优良的热力学特性,无毒,不燃烧,极其稳定等性质,很快成为制冷剂的主角,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如家用冰箱、汽车空调、小型冷库都用R12,至20世纪七十年代,包括制冷剂,发泡剂在内的各种卤代烃的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吨,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但是,氟利昂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人工合成物质,当它们挥发到大气中以后很长时间不会被自然界分解,而一直扩散到平流层,在大气层11km至45km处的同温层与臭氧层相遇,由于在平流层受到强烈太阳紫外线照射,含氯的氟利昂分子(称为氯氟碳化合物,英文缩写为CFC)便分解游离氯原子,而氯原子可以催化分解臭氧分子,在反应中氯原子被不断的放出,所以分解反应不断进行,氯原子使臭氧层受到破坏、减薄直至消失。
28种常用制冷剂!分类、用途、鉴别及纯度对制冷系统的影响近年来,制冷剂市场乱象丛生,其中最令人深恶痛绝的就是无良商家以次充好,将劣质冷媒销售给用户,导致劣质冷媒大量的充斥着市场,对消费者以及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有商家明确表示,正品冷媒因成本压力大,很难与劣质冷媒竞争。
使用劣质冷媒不仅会影响系统运行性能及稳定性,更严重的会造成系统部件及压缩机的损坏。
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常用制冷剂的分类、用途、鉴别、及纯度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常用制冷剂的分类一、0HFC系列制冷剂R134a、R410A、R407C、R417A、R404A、R507、R23、R508A、R508B、R152a1、R134a(四氟乙烷)冷媒R134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替代R12的主要制冷工质之一,常用于车用空调,商业和工业用制冷系统,以及作为发泡剂用于硬塑料保温材料生产,也可以用来配置其他混合制冷剂,如R404A和R407C等。
主要用途:主要替代R12用作制冷剂,大量用于汽车空调、冰箱制冷。
13.6kg/30LB一次性钢瓶,1000KG可回收钢瓶,ISO TANK。
2、R410A物化特性:常温常压下,R410A是一种不含氯的氟代烷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无色气体,贮存在钢瓶内是被压缩的液化气体。
其ODP为0,因此R410A是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环保制冷剂。
主要用途:R410A主要用于替代R22和R502,具有清洁、低毒、不燃、制冷效果好等特点,大量用于家用空调、小型商用空调、户式中央空调等。
钢瓶包装,净重11.3kg、500kg、1000kg。
也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ISO集装柜或运输罐装运;包装货物类别2.2。
3、R407C常温常压下,R407C是一种不含氯的氟代烷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无色气体,贮存在钢瓶内是被压缩的液化气体。
其ODP为0,因此R407C是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环保制冷剂。
主要用途:R407C主要用于替代R22,具有清洁、低毒、不燃、制冷效果好等特点,大量用于家用空调、中小型中央空调。
制冷剂种类制冷剂是用于制冷设备的工质,常用于冰箱、空调、汽车空调等设备中。
制冷剂的种类繁多,不同制冷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制冷剂种类。
1.氨(NH3):氨是一种常用的制冷剂,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高效率,广泛用于工业和商业冷冻系统,如制冷库和食品加工设备。
然而,氨具有毒性和腐蚀性,需要严格的操作和安全措施。
2. 氟利昂(Freon)系列:氟利昂是一类氟化碳化合物,包括氟利昂12(Freon-12)、氟利昂22(Freon-22)等。
这些制冷剂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和汽车空调系统中。
然而,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对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近年来已逐渐被取代。
3.氢氟碳化物(HFC)系列:HFC是一类不含氯的氟化碳化合物,代表性的有R-134a、R-410a等。
HFC制冷剂在制冷效果和环保性方面优于氟利昂,已成为新一代的主要制冷剂。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汽车空调和商业制冷系统中。
4.羟脂(HC)系列:羟脂是一类不含氟、氯、溴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代表性的有R-290、R-600a等。
羟脂制冷剂在制冷效果和环境影响方面都优于氟利昂和HFC制冷剂。
R-290广泛用于小型家用冰箱,而R-600a广泛用于商用和家用冰箱。
虽然羟脂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但它们易燃,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5. 吸湿剂(Desiccant)制冷剂:吸湿剂制冷剂是一种通过吸湿、蒸发和再吸湿等循环过程达到制冷效果的制冷方式。
吸湿剂制冷剂不需要机械压缩,节能环保。
它们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太阳能制冷和高温环境下的制冷。
6.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制冷剂是一种环保的制冷剂,具有零臭氧层破坏潜力和低全球变暖潜力。
二氧化碳制冷剂常用于超市冷库、冷藏车和高效热泵等设备中。
然而,二氧化碳制冷剂具有较高的操作压力,需要适应相应的设备设计和操作要求。
除了上述列举的制冷剂种类,还有其他一些特殊制冷剂,如液氮、液氢等。
制冷剂成分制冷剂是一种用于制冷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汽车空调等领域。
制冷剂的成分对于其性能和环保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制冷剂的成分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制冷剂的分类制冷剂按照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氟利昂类制冷剂氟利昂类制冷剂是一种氟碳化合物,具有稳定性、不易燃、不易爆炸等特点。
常用的氟利昂制冷剂有R22、R410A、R134a等。
由于氟利昂类制冷剂的制造和使用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因此被列为温室气体,对环境有着负面影响。
1.2 氨类制冷剂氨类制冷剂是一种无机气体,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常用的氨类制冷剂有R717、R723等。
由于氨类制冷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危险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1.3 烃类制冷剂烃类制冷剂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具有低毒性、低温下压缩比较小等特点。
常用的烃类制冷剂有R290、R600a等。
由于烃类制冷剂易燃,需要采取特殊的防爆措施,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2. 制冷剂的环保性制冷剂的环保性是指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常见的两种环保性指标为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ODP)和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
2.1 ODPODP是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越高,对臭氧层的破坏越严重。
氟利昂类制冷剂的ODP值较高,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2.2 GWPGWP是制冷剂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越高,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大。
氟利昂类制冷剂的GWP值也较高,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3. 制冷剂的替代品为了减少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制冷剂的替代品。
常见的替代品有以下几种:3.1 HFOHFO是一种低GWP值的制冷剂,具有环保性好、性能稳定等特点。
目前已有多种HFO制冷剂在市场上应用,如R1234yf、R1234ze等。
3.2 CO2CO2是一种天然的制冷剂,具有环保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
制冷剂类型及编号方法制冷剂是一种用于制冷或空调系统中的工质,其作用是在制冷循环中吸热和放热,从而实现温度调节。
根据制冷剂的类型和编号方法,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冷剂。
一、氟利昂制冷剂(Freon)氟利昂制冷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
根据国际制冷剂编号系统,氟利昂制冷剂通过以R开头的编号来进行标识。
例如,R12是一种常见的氟利昂制冷剂,也被称为二氯二氟甲烷。
然而,由于R12对臭氧层具有破坏性,目前已经被禁止使用。
二、氢氟碳化物制冷剂(HFC)氢氟碳化物制冷剂是一类取代氟利昂制冷剂的新型制冷剂。
与氟利昂制冷剂相比,氢氟碳化物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性更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根据国际制冷剂编号系统,氢氟碳化物制冷剂通过以R开头的编号来进行标识,例如R134a和R410a是两种常见的氢氟碳化物制冷剂。
三、氨制冷剂(Ammonia)氨制冷剂是一种无色气体,常用于工业制冷系统。
它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高效的传热能力。
氨制冷剂通过以NH3开头的编号来进行标识,例如NH3是常见的氨制冷剂。
四、二氧化碳制冷剂(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制冷剂是一种环保型制冷剂,具有零臭氧破坏潜力和低温CO2制冷剂的优点,可以用于各种制冷和空调系统。
根据国际制冷剂编号系统,二氧化碳制冷剂通过以R开头的编号来进行标识,例如R744是常见的二氧化碳制冷剂。
五、制冷剂编号方法制冷剂的编号方法是根据国际制冷剂编号系统来进行的。
该系统使用以R开头的编号来标识不同类型的制冷剂。
其中,R表示制冷剂(Refrigerant),后面的数字表示制冷剂的具体类型。
例如,R22表示一种氟利昂制冷剂,R134a表示一种氢氟碳化物制冷剂。
总结: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制冷剂类型及其编号方法。
氟利昂制冷剂和氢氟碳化物制冷剂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
氨制冷剂和二氧化碳制冷剂则具有环保和高效的特点。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制冷剂和其编号方法,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制冷剂,并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舒适的温度调节。
常用制冷剂种类及特性
新闻来源: 空调技术网2005-6-14 11:13:12作者: 未知责任编辑: LOG
说明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来传递热量,既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
当前能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用的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
1987年9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室召开了专门性的国际会议,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协议书》,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对氟里昂在的R11、R12、R113、R114、R115、R502及R22等CFC类的生产进行限制。
1990年6月在伦敦召开了该议定书缔约国的第二次会议,增加了对全部CFC、四氯化碳(CCL4)和甲基氯仿
(C2H3CL3)生产的限制,要求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在2000年完全停止生产以上物质,发展中国家可推迟到2010年。
另外对过渡性物质HCFC提出了2020年后的控制日程表。
HCFC中的R123和R134a是R12和R22的替代品。
制冷剂的要求氨(R717)的特性
制冷剂的分类氟哩昂的特性
制冷剂的要求
热力学的要求
在大气压力下,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沸点)ts要低。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
ts愈低,则不仅可以制取较低的温度,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蒸发温度to下,使其蒸发压力Po高于大气压力。
以避免空气进入制冷系统,发生泄漏时较容易发现。
要求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Pc应尽量低些,以免处于高压下工作的压缩机、冷凝器及排气管道等设备的强度要求过高。
并且,冷凝压力过高也有导致制冷剂向外渗漏的可能和引起消耗功的增大。
对于大型活塞式压缩机来说,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qv要求尽可能大,这样可以缩小压缩机尺寸和减少制冷工质的循环量;而对于小型或微型压缩机,单位容积制冷量可小一些;对于小型离心式压缩机亦要求制冷剂qv要小,以扩大离心式压缩机的使用范围,并避免小尺寸叶轮制造之困难。
制冷剂的临界温度要高些、冷凝温度要低些。
临界温度的高低确定了制冷剂在常温或普通低温范围内能否液化。
凝固温度是制冷剂使用范围的下限,冷凝温度越低制冷剂的适用范围愈大。
物理化学的要求
制冷剂的粘度应尽可能小,以减少管道流动阻力、提换热设备的传热强度。
制冷剂的导热系数应当高,以提高换热设备的效率,减少传热面积。
制冷剂与油的互溶性质:制冷剂溶解于润滑油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如果制冷剂与润滑油能任意互溶,其优点是润滑油能与制冷剂一起渗到压缩机的各个部件,为机体润滑创造良好条件;且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换热面上不易形成油膜阻碍传热。
其缺点是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过多,并且能使蒸发器中的蒸发温度升高。
部分或微溶于油的制冷剂,其优点是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少,故蒸发器中蒸发温度较稳定。
其缺点是在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面上形成很难清除的油膜,影响了传热。
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这样就不致在制冷系统中形成“冰塞”,影响正常运行。
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这样就不致在制冷系统中形成“冰塞”,影响正常运行。
应具有化学稳定性:不燃烧、不爆炸,使用中不分解,不变质。
同时制冷剂本身或与油、水等相混时,对金属不应有显著的腐蚀作用,对密封材料的溶胀作用应小。
安全性的要求
由于制冷剂在运行中可能泄漏,故要求工质对人身健康无损害、无毒性、无刺激作用。
制冷剂的分类
在压缩式制冷剂中广泛使用的制冷剂是氨、氟里昂和烃类。
按照化学成分,制冷剂可分为五类: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和共沸混合物制冷剂。
根据冷凝压力,制冷剂可分为三类:高温(低压)制冷剂、中温(中压)制冷剂和低温(高压)制冷剂。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使用得比较早,如氨(NH3)、水(H2O)、空气、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等。
对于无机化合物制冷剂,国际上规定的代号为R及后面的三位数字,其中第一位为“7”后两位数字为分子量。
如水R718...等。
氟里昂(卤碳化合物制冷剂):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氢元素(CL)、氟(F)和溴(Br)代替后衍生物的总称。
国际规定用“R”作为这类制冷剂的代号,如R22...等。
饱和碳氢化合物: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环状有机化合物等。
代号与氟里昂一样采用“R”,这类制冷剂易燃易爆,安全性很差。
如R50、R170、R290...等。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中主要是乙烯(C2H4)、丙烯(C3H6)和它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它们的R后的数字多为“1”,如R113、R1150...等。
共沸混合物制冷剂:这类制冷剂是由两种以上不同制冷剂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共沸混合物,这类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能保持一定的蒸发温度,其气相或液相始终保持组成比例不变,但它们的热力性质却不同于混合前的物质,利用共沸混合物可以改善制冷剂的特性。
如R500、R502...等。
高温、中温及低温制冷剂:是按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和常温下冷凝压力来分的。
氨(R717、NH3)是中温制冷剂之一,其蒸发温度ts为-33.4℃,使用范围是+5℃到-70℃,当冷却水温度高达30℃时,冷凝器中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1.5MPa。
氨的临界温度较高(tkr=132℃)。
氨是汽化潜热大,在大气压力下为1164KJ/Kg,
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大,氨压缩机之尺寸可以较小。
纯氨对润滑油无不良影响,但有水分时,会降低冷冻油的润滑作用。
纯氨对钢铁无腐蚀作用,但当氨中含有水分时将腐蚀铜和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故在氨制冷系统中对管道及阀件均不采用铜和铜合金。
氨的蒸气无色,有强烈的刺激臭味。
氨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当氨液飞溅到皮肤上时会引起冻伤。
当空气中氨蒸气的容积达到0.5-0.6%时可引起爆炸。
故机房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得超过0.02mg/L。
氨在常温下不易燃烧,但加热至350℃时,则分解为氮和氢气,氢气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会发生爆炸。
氟哩昂的特性
氟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
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氟里昂对水的溶解度小,制冷装置中进入水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并容易造成低温系统的“冰堵”,堵塞节流阀或管道。
另外避免氟里昂与天然橡胶起作用,其装置应采用丁晴橡胶作垫片或密封圈。
常用的氟里昂制冷剂有R12、R22、R502及R1341a,由于其他型号的制冷剂现在已经停用或禁用。
在此不做说明。
氟里昂12(CF2CL2,R1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中、小型食品库、家用电冰箱以及水、路冷藏运输等制冷装置中被广泛采用。
R12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冷藏压力较低,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凝压力约0.8-1.2KPa。
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属中温制冷剂,用于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可获得-70℃的低温。
而对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可获得-80℃的低温。
近年来电冰箱的代替冷媒为R134a。
氟里昂22(CHF2CL,R2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家用空调和低温冰箱中采用。
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
标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1.6MPa。
R22不燃、不爆,使用中比氨安全可靠。
R22的单位容积比R12约高60%,其低温时单位容积制冷量和饱和压力均高于R12和氨。
近年来对大型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媒大都采用R134a来代替。
氟里昂502(R502):R502是由R12、R22以51.2%和48.8%的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
R502与R115、R22相比具有更好的热力学性能,更适用于低温。
R50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45.6℃,正常工作压力与R22相近。
在相同的工况下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22大,但排气温度却比R22低。
R502用于全封闭、半封闭或某些中、小制冷装置,其蒸发温度可低达-55℃。
R502在冷藏柜中使用较多。
氟里昂134a(C2H2F4,R134a):是一种较新型的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26.5℃。
它的主要热力学性质与R12相似,不会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是近年来鼓吹的环保冷媒,但会造成温室效应。
是比较理想的R12替代制冷剂。
氟里昂与水的关系:氟里昂和水几乎完全相互不溶解,对水分的溶解度极小。
从低温侧进入装置的水分呈水蒸气状态,它和氟里昂蒸气一起被压缩而进入冷凝器,再冷凝成液态水,水以液滴壮混于氟里昂液体中,在膨胀阀处因低温而冻结成冰,堵塞阀门,使制冷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水分还能使氟里昂发生水解而产生酸,使制冷系统内发生“镀铜”现象。
氟里昂与润滑油的关系:一般是易溶于冷冻油的,但在高温时,氟里昂就会从冷冻油内分解出来。
所以在大型冷水机组中的油箱里都有加热器,保持在一定的温度
来防止氟里昂的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