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祛风湿药
- 格式:pptx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143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在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对于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祛风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祛风湿药可以分为风寒湿药、风湿湿热药、壮筋湿药三大类。
1. 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如寒湿型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寒湿药包括桂枝、防风、羌活等。
2. 风湿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湿热邪气所致的风湿疾病,如湿热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湿湿热药包括秦艽、白芷、藁本等。
3. 壮筋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筋脉受损而引起的风湿疾病,如筋脉麻痹、肌肉萎缩等。
常见的壮筋湿药包括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等。
二、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不同分类,其功效和应用也有所差异。
1. 风寒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桂枝:温通经络,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湿内侵引起的疼痛、僵硬等症状。
(2)防风: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羌活: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寒湿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2. 风湿湿热药的功效及应用:(1)秦艽:清热化湿,祛风止痛,适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关节红、肿、痛等症状。
(2)白芷:祛风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肿痛、疼痛等症状。
(3)藁本:祛风散寒,疏风活络,适用于湿热痹阻、关节痛等症状。
3. 壮筋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巴戟天:温补肝肾,壮筋阳,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脉麻痹、腰腿酸软等症状。
(2)杜仲:温肾助阳,强筋骨,适用于筋骨不利、筋脉麻痹等症状。
(3)桑寄生: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适用于筋骨痹阻、骨痛等症状。
三、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根据其不同分类以及药物的功效及应用,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如下:1. 风寒湿药:适用于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
期末试1.苦寒败胃名词解释:药物苦寒性大,一方面燥湿力强,过服易伤胃阴;另一方面清热力大,过服易伤中阳(胃气),喜湿勿燥;2.祛风湿药名词解释: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3.结合陈皮的药性,阐述其功效与主治病证。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肺、脾经。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病证】(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
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
)(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
)4.相畏:两药配伍,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如半夏畏生姜。
5.试比较羚羊角、钩藤、天麻任选两药说明其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钩藤、天麻共同性能:均有平肝熄风、平肝潜阳之功,均可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
各自性能:①钩藤:性能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熄风,主治病症:用治小儿高热惊风轻证为宜;②天麻:性能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羚羊角、钩藤,主治病症: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证,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且能祛风止痛,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
6.黄连、车前子、白术均可治疗泄泻,它们的作用机理和主治病症有何不同?上述药物均可用于治疗泄泻,但药物性能及功效均有不同因此临床应辩证选药。
黄连是临床治疗泻痢之常用药,因苦寒之性尤甚,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要适于湿热或热毒蕴结胃肠导致腹痛泄泻或下痢脓血等症。
车前子甘寒,功能利水渗湿,分清浊而止泄泻,用之治疗水湿或暑湿留驻胃肠所致大便泄泻。
白术苦甘温,功能健脾燥湿利水,为治疗脾虚诸症的要药,适于脾气虚弱,水湿不能健运导致的腹胀便溏。
补骨脂辛苦温,功能补肾助阳,暖脾止泻,主要用于脾肾阳虚导致的久泻不止或五更泻。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等相关学科的总称。
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而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本文将对中药学祛风湿药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分类原理,祛风湿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祛风湿药中的草本植物类药物:如羌活、防风、川芎等。
2. 祛风湿药中的矿物类药物:如磁石、地龙、牡蛎等。
3. 祛风湿药中的动物类药物:如桑螵蛸、蝉蜕等。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祛风湿药具有以下主要的药理作用:1. 祛风活血作用: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灶处的新陈代谢,消除风湿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和肿胀的作用。
2. 抗炎作用:祛风湿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可以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达到抗炎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 镇痛作用: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抑制痛觉传导、减少痛觉神经兴奋等方式,达到镇痛的作用。
三、祛风湿药的临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以下常见应用:1. 风湿性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循环等方式,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 类风湿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风湿性肌痛: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镇痛等方式,缓解风湿性肌痛引起的不适。
4. 风湿痛症:祛风湿药对于风湿痛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5. 骨质增生: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再生,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祛风湿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祛风湿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祛风湿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能超量使用,以免诱发不良反应。
中药学祛风湿药分类
中药学祛风湿药可以根据其功效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祛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证中的寒证,其药材多为温性。
常见的祛风寒湿药包括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乌梢蛇、蚕砂、伸筋草、松节、青风藤、海风藤等。
2. 祛风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证中的热证,其药材多偏凉性。
常见的祛风湿热药包括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海桐皮、络石藤、老鹳草、穿山龙等。
3. 祛风湿强筋骨药:这类药物具有祛风湿和强健筋骨的功效,对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痹痛以及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无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祛风湿强筋骨药包括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等。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中药学祛风湿药分类的相关信息,建议查阅中医药学书籍或咨询中医药专家。
在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中药学专业知识祛风湿药功效: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麻木不仁、腰膝酸痛、下肢痿弱,或热痹关节红肿。
一、风寒湿痹:独活、威灵仙、川乌二、风湿热痹:防己、秦艽三、强筋骨:五加皮、桑寄生、千年健、香加皮、鹿衔草四、舒筋、止痛:伸筋草、木瓜、徐长卿、桑枝五、藤类:雷公藤、络石藤、海风藤、青风藤六、其他:蕲蛇、乌梢蛇、豨莶草、臭梧桐、路路通、丝瓜络、穿山龙独活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主治病证】(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表证夹湿。
(3)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威灵仙【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主治病证】(1)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
(2)痰饮积聚,诸骨鲠喉。
川乌【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1)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局部麻醉(外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酒浸毒性强,故不宜浸酒饮用。
防己【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
【主治病证】(1)风湿痹痛,尤以热痹为佳。
(2)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治水肿尿少宜用;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宜用。
秦艽为治痹证通用药,但以风湿热痹最宜。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主治病证】(1)风湿热痹,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2)骨蒸潮热。
(3)湿热黄疸。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病证】(1)风湿痹证,腰膝酸痛。
(2)肝肾虚损,冲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动不安。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主治病证】(1)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2)肝肾不足所致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3)水肿,脚气浮肿。
香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
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木瓜善治痹证酸重拘挛麻木、脚气肿痛、吐泻转筋及消化不良。
精)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祛风湿药(有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有降血压的药物是A、秦艽B、桑枝C、臭梧桐D鹿衔草E、防己2、川乌内服一般应A、生用,研末B、生用,熬膏C、生用,先煎D生用,浸酒E、炮制,久煎3、五加皮的功效是A、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B、祛风湿,强筋骨,止血C、祛风湿,补肝肾,安胎D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E、祛风湿,补肝肾,利水4、肝肾不足所致之胎动不安,应首选A、桑寄生B、五加皮C、紫苏D砂仁E、黄芩5、既能祛风湿,又能利水而性寒的药物是A、稀莶草B、雷公藤C、五加皮D秦艽E、防己6、川乌的性味是A、辛、咸,温B、辛、苦,热C、辛、苦,寒D辛、苦,平E、辛、甘,热7、治风湿日久累及肝肾的最佳药物组合是A、秦艽、威灵仙B、威灵仙、桑枝C、防己、独活D五加皮、桑寄生E、白术、苍术8、下列药物尤善治风湿顽痹的药物是A、川乌B、威灵仙C、独活D蕲蛇E、木瓜9、治疗湿痹、筋脉拘挛、吐泻转筋病证,最宜选用的药物是A、秦艽B、伸筋草C、木瓜D防己E、稀莶草10、既能舒筋活络,又能化湿和中,生津开胃的药物是A、木瓜B、秦艽C、独活D海风藤E、威灵仙11、尤善治风湿痹证属下部寒湿者的药物是B、独活C、威灵仙D乌梢蛇E、伸筋草12、既能祛风湿,又能消骨鲠的药物是A、桑寄生B、秦艽C、防己D蚕沙E、威灵仙13、均具有通经络,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的药物是A、丝瓜络、独活、伸筋草B、秦艽、臭梧桐、海风藤C、秦艽、五加皮、威灵仙D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E、桑寄生、秦艽、桑枝14、桑寄生不具有的功效A、安胎B、益气C、祛风湿E、强筋骨15、患者风湿痹痛发作、骨节疼痛,近日又出现双下肢湿疹瘙痒,最宜用A、防己B、羌活C、稀莶草D秦艽E、络石藤16、下列哪项不是乌梢蛇的功效A、祛风B、通络C、定惊D止痉E、止血17、既善祛风止痛,又能活血通络的药是A、独活B、桑枝C、川乌D徐长卿E、香加皮18、川乌的功效是A、祛风止痛,活血通络B、祛风通络,凉血消肿C、祛风通络,定惊止痉D祛风除湿,散寒止痛E、祛风除湿,活血通络19、既能治疗痈肿疮毒,湿疹瘙痒,又能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是A、防风B、稀莶草C、桑寄生D海风藤E、牛膝20、蕲蛇的功效是A、祛风止痛,活血通络B、祛风通络,凉血消肿C、祛风通络,定惊止痉D祛风除湿,散寒止痛E、祛风除湿,活血通络21、为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的是A、稀莶草B、海风藤C、五加皮E、独活22、阴虚腰膝酸痛及胃酸过多者忌服的中药是A、五加皮B、桑寄生C、独活D木瓜E、蕲蛇23、既能治疗风湿热痹,又能治疗骨蒸潮热的中药是A、香加皮B、五加皮C、秦艽D木瓜E、桑枝24、防己的功效是A、祛风湿,通经络,治骨鲠B、祛风湿,舒经络,利湿退黄C、祛风湿,止痛,解表D祛风湿,补肝肾,安胎E、祛风湿,止痛,利水25、为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的是B、络石藤C、独活D威灵仙E、蓟蛇26、作用偏里偏下,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的药物是A、桑枝B、木瓜C、鹿衔草D独活E、防风27、独活的功效是A、祛风湿,通经络,治骨鲠B、祛风湿,舒经络,利湿退黄C、祛风湿,补肝肾,安胎D祛风湿,止痛,解表E、祛风湿,止痛,利水28、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A、祛风湿药B、补益药C、安神药D泻下药E、收涩药29、治寒湿头痛,寒湿痹痛,寒疝腹痛的药为A、独活B、羌活C、小茴香D乌药E、川乌30、酸不收敛湿邪,温不燥烈伤阴,为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为A、五加皮B、桑枝C、络石藤D伸筋草E、木瓜31、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为A、桑寄生B、怀牛膝C、砂仁D紫苏E、白术32、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湿痹,宜选A、羌活B、藁本C、白芷D独活E、威灵仙二、配伍选择题1、 A.豆科B.伞形科C.卫矛科D.防己科E.马兜铃科<1> 、汉防己来源于A、B、C、D、E、<2> 、广防己来源于A、B、C、D、E、2、A .增强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功效B. 既祛风寒湿,又能强腰膝C. 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能降血压D.既能燥湿行气,又能消食健脾E.增强散风寒湿止痛功效,适用于一身上下风湿痹痛<1> 、独活配羌活的作用是A、B、C、D、E、<2> 、独活配桑寄生的作用是A、B、C、D、E、3、 A. 祛风解表药B. 活血通络药C. 清热药D. 益气养血药E. 补养肝肾药<1> 、祛风湿药临床应用时,病邪在表,或疼痛偏于上部者,配A、B、C、D、E、<2> 、病邪入络,血凝气滞者,配A、B、C、D、E、<3> 、郁久化热者,配A、B、C、D、E、<4> 、病久气血不足者,配A、B、C、D、E、<5> 、肝肾亏损,腰痛脚弱者,配A、B、C、D、E、三、多项选择题1、桑寄生、五加皮的共同功效是A、调经止血B、强筋骨C、祛风湿D安胎E、补肝肾2、海风藤具有的功效是A、利水B、止泻C、祛风湿D通经络E、活血痛经3、豨莶草的功效是A、祛风湿B、利关节C、解毒D降血压E、杀虫4、秦艽的功效是A、退虚热B、解毒C、清湿热D通络E、祛风湿5、五加皮的药理作用有A、降低血糖B、镇静C、抗炎D镇痛E、调节免疫功能6、穿山龙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除湿B、化痰止咳C、通经下乳D止痉止痒E、活血通络7、路路通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活络B、止痒C、利水D通经下乳E、止痉8、雷公藤的功效有A、祛风除湿B、活血通络C、利湿退黄D消肿止痛E、杀虫解毒9、蕲蛇的主治病证有A、风湿痹痛,筋脉拘挛B、麻风,顽癣C、水肿,脚气浮肿D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E、破伤风,急慢惊风10、五加皮的主治病证有A、肝肾不足所致腰膝软弱,小儿行迟B、中风半身不遂C、风湿痹痛,四肢拘挛D水肿,脚气浮肿E、麻风、顽癣及破伤风11、木瓜的主治证有A、少阴头痛,皮肤湿痒B、湿浊中阻所致吐泻转筋C、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D消化不良证E、毒蛇咬伤12、秦艽的主治病证有A、风湿热痹B、风寒湿痹C、表证夹湿D骨蒸潮热E、湿热黄疽13、威灵仙的主治病证是A、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B、热痹关节红肿C、水肿,脚气浮肿D痰饮积聚,诸骨鲠喉E、破伤风,急满惊风14、祛风通络兼活血宜选A、秦艽B、徐长卿C、桑枝D雷公藤E、海风藤15、祛风湿,通经络,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宜选A、海风藤B、络石藤C、蕲蛇D木瓜E、薏苡仁16、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宜选A、徐长卿B、雷公藤C、桑寄生D五加皮E、海风藤17、祛风湿,治疗风寒湿痹宜选A、防己B、苍术C、独活D威灵仙E、香加皮18、祛风湿兼解表,治疗表证夹湿宜选A、防己B、独活C、苍术D木瓜E、秦艽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臭梧桐【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燥,性凉而归肝经。
中药学第九单元祛风湿药一、A11、既可以祛风止痛,又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牙痛的药物是A、防己B、寻骨风C、蚕砂0、乌蛸蛇E、松节2、下列祛风湿药中孕妇忌服的是A、伸筋草B、独活C、木瓜D、路路通E、寻骨风3、功用祛风湿,和胃化湿,治疗吐泻转筋的药物是A、木瓜、苍术B、木瓜、羌活C、蚕砂、独活D、木瓜、蚕砂E、木瓜、白术4、海风藤的功效是A、祛风湿,通络止痛B、祛风活络,利水,通经C、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D、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E、祛风湿,止痹痛,安胎5、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可解表的药物是A、威灵仙B、秦艽C、五加皮D、桂枝E、独活6、治疗寒湿痹痛,腰以下明显者,最佳选药是A、防己B、威灵仙C、独活D、羌活E、木瓜7、羌活、独活都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其区别在于A、独活为“风药中之燥剂”,羌活则为“风药中之润剂”B、羌活的解表力弱,独活的解表力强C、羌活能够治疗阳明头痛,独活能够治疗少阴头痛D、独活善于治疗半身以下的寒湿痹痛,羌活善于治疗半身以上的寒湿痹痛E、以上都不是8、既可治疗风湿痹痛,又可用于诸骨鲠咽的药物是A、五加皮B、桑寄生C、木瓜D、威灵仙E、羌活9、关于蕲蛇的主治病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风湿顽痹疼痛B、中风半身不遂C、破伤风D、跌打损伤瘀痛E、皮肤顽癣10、治疗湿痹、筋脉拘挛、吐泻转筋病证,最宜选用的药物是A、木瓜B、防己C、豨莶草D、秦艽E、伸筋草11、既可舒筋活络,又能化湿和胃的祛风湿药为A、秦艽B、木瓜C、威灵仙D、独活E、防己12、威灵仙的归经为A、肝经B、肾经、肝经C、膀胱经D、肝经、脾经E、肝经、脾经、胃经13、治疗风湿日久,累及肝肾的最佳药物组合是A、羌活、独活B、五加皮、桑寄生C、秦艽、薏苡仁D、白术、苍术E、苍术、黄柏14、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不足的最佳选药是A、羌活B、独活C、桑寄生D、威灵仙E、秦艽15、鹿衔草的功效为A、祛风湿,强筋骨B、祛风湿,强筋骨,止血C、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D、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E、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16、防己的功效是A、祛风湿,舒经络,解表B、祛风湿,消骨鲠,解暑C、祛风湿,止痛,化湿和胃D、祛风湿,止痛,安胎E、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17、既能祛风湿,利关节,又能解毒的药物是A、独活B、豨莶草C、络石藤D、忍冬藤E、桑寄生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豨签草应用范围的是A、风湿痹痛B、风疹C、高血压D、瘀血肿痛E、疮疡19、治疗风湿顽痹的要药是A、秦艽B、雷公藤C、豨签草D、五加皮20、下列关于雷公藤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苦、辛、寒B、有大毒C、为治疗风湿顽痹的要药D、功善治疗乳汁不通E、具有杀虫解毒的功效21、关于雷公藤的使用注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虚血燥者不宜用8、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C、内脏有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D、孕妇慎服E、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服 22、祛风寒湿药主入A、肝经、脾经、肾经B、肺经、肝经、肾经C、脾经、胃经、肾经D、脾经、肝经、心经E、肺经、胃经、肾经23、不属于祛风湿药的主要适应范围的是A、风湿痹痛B、腰膝酸痛C、下肢痿弱D、头风头痛E、筋脉拘挛24、祛风湿强筋骨药主入A、肺经、脾经、肾经B、肝经、肾经C、脾经、肾经、肝经D、脾经、肾经E、肾经、心经、肝经二、B1、A.祛风湿,止痹痛,解表B.舒筋活络,和胃化湿C.祛风湿,通络止痛D.祛风湿,和胃化湿E.祛风湿,舒筋活络<1> 、独活的功效A B C D E<2> 、木瓜的功效A B C D E<3> 、蚕砂的功效A B C D EB.独活C.木瓜D.防己E.五加皮<1> 、善于治疗上肢风寒湿痹的药物是A B C D E<2> 、善于治疗下肢风寒湿痹的药物是A B C D E3、A.少阴头痛B.厥阴头痛C.太阳头痛D.少阳头痛E.巅顶头痛<1> 、独活善于治疗A B C D E<2> 、羌活善于治疗A B C D E4、A.既能祛风湿,又能清热解毒B.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C.既能祛风湿,又能清虚热D.既能祛风湿,又能凉血消肿E.既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腰膝<1> 、狗脊的功效是A B C D E<2> 、千年健的功效是A B C D E5、A.祛风湿,止痹痛,消骨鲠B.祛风湿,通经络,利水C.祛风湿,止痹痛,解表D.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E.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1> 、秦艽的功效是A B C D E<2> 、防己的功效是A B C D E6、A.臭梧桐B.秦艽C.独活D.络石藤E.防己<1> 、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平肝作用的药物是A B C D E<2> 、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作用的药物是A B C D E答案部分、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寻骨风性能:辛、苦,平。
凡能祛除风湿(风寒湿为主),以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物,叫做祛风湿药。
本类药味多辛苦。
能去除肌肉、经络等处的风湿邪气。
辨证信息主要应用于风寒湿三邪夹杂所致的痹痛。
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关节肿大,筋脉拘挛等。
应用本类药时,应根据痹证的类型,病程的新久,或所在部位的不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根据本类药物寒热的不同,又分为祛风寒湿药和祛风湿热药。
本类方药多辛燥,易伤阴血,故血虚,阴虚者慎用。
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独活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肝、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主治:(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表证夹湿。
(3)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浸酒。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苦燥,易伤气耗血,故素体阴虚血燥或气血亏虚,以及无风寒湿邪者慎服,肝风内动者忌服。
威灵仙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主治:(1)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
(2)痰饮积聚,诸骨鲠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治骨鲠用3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故体弱者慎服。
川乌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1)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局部麻醉(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
宜炮制后用(三生饮除外)。
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本品性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畏犀角,均不宜同用。
酒浸毒性强,故不宜浸酒饮用。
蕲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主治:(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2)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肢体麻木(3)破伤风,急慢惊风(4)麻风,顽癣,皮肤瘙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1-1.5g。